Workflow
首都金融控股(08239) - 2021 - 年度财报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总收益为45,376,000港元,同比增长9.1%[17] - 行政及其他开支为38,479,000港元,同比下降8.8%[17] - 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为2,983,000港元,同比增长7.3%[17] - 金融资产公平值收益为5,670,000港元,同比大幅增长1,784%[18] - 客户贷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回25,642,000港元,而2020年为提拨31,533,000港元[18]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9,017,000港元,同比减少75.0%[21] - 短期融资业务除所得税前溢利为59,059,000港元,2020年为亏损6,755,000港元[2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5,905,000港元,同比下降31.1%[24] - 其他负债(可换股债券负债部分)为281,198,000港元,同比下降34.3%[24] - 资产负债比率为正3.7,2020年为负20.4[27] 业务表现与运营 - 公司业务主要在中国及香港提供短期融资服务[65] - 公司发挥优势提供快速灵活融资解决方案,重点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人借款人[10] - 公司通过调整抵押品组合、加强贷后管理优化客户组合[10] - 公司出售一家亏损附属公司并对一家低利润附属公司启动注销程序,以优化资源利用[10] - 公司业务重组旨在提升整体营运效率并改善财务表现[10] - 公司于2021年收购宣威瑞草生物科技25%股权,进入生物有机肥、生物农药研发及植物提取物生产领域[10] - 公司以人民币800万元出售拉萨嘉德全部股权,相当于约980万港元[47] - 公司以人民币700万元出售沈阳互联小贷7%股权,相当于约860万港元[58] - 公司以人民币1000万元认购渤海信托次级单位,相当于约1140万港元[45] - 信托基金于2021年提前赎回部分资本约人民币990万元,相当于约1200万港元[46] 融资与资本活动 - 供股发行5.625亿股募资7590万港元(开支前),净认购价每股0.13港元[35] - 供股实际完成发行5.625亿股(含配售4.305亿股),净募资7210万港元[36][42] - 配售发行1.68亿股新股募资2604万港元(净额),配售价每股0.155港元[38] - 供股资金全额用于偿还承兑票据540万港元及可换股债券3500万港元[42] - 供股资金2000万港元用于新设生物科技业务及中国业务发展[42] - 供股资金1168.2万港元用于一般营运资金[42] - 配售资金计划用于偿还短期负债及一般营运资金[38] - 公司通过配售新股获得净收益约2520万港元[43] - 配售净收益中2500万港元用于偿还短期负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使用1700万港元,剩余800万港元未使用[43] - 承兑票据本金500万港元于2021年3月31日被全额赎回[29] - 2014年可换股债券本金由年初2.883亿港元降至年末9984万港元,年内赎回1.885亿港元[32] - 2015年可换股债券本金1.94亿港元未偿还,换股价每股1.75港元[32] - 公司于2022年1月6日提前赎回可换股债券本金总额860万港元,现金结算800万港元[59] - 赎回后2023年可换股债券剩余未偿还本金为1.854亿港元[59] 市场环境与竞争 - 中国人民银行实施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增加信贷供给,加剧行业市场竞争[9] - 公司面临来自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激烈竞争压力[11] - 地缘政治紧张和疫情持续给全球经济带来不确定性[11] - 中国国内经济面临需求萎缩、供给冲击和预期减弱三重压力[11] 战略与未来发展 - 公司将继续开拓商机使收入来源多元化并整合资源[13]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表现 - 公司无自生产产生的废气及温室气体排放[74] - 公司鼓励员工通勤时使用公共交通以减少排放[75] - 公司通过优化运输路线及拼车等措施提高绿色运输效率[75] - 排放物关键绩效指标依据消耗数据及排放因素计算[73] - 公司成立环境、社会及管治工作小组并明确职权范围[69] - 董事会承担全部环境、社会及管治策略及汇报责任[63] - 公司主要持份者包括客户、供应商、雇员及股东等群体[70] - 环境目标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改善废物管理[67] - 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同比下降18.5%至88吨(2020年:108吨)[77] - 范围2排放(外购电力)同比下降28.0%至63,034千克(2020年:87,559千克)[81] - 范围3排放同比激增97.9%至10,771千克(2020年:5,443千克),主要因差旅排放增长142%至10,582千克[86] - 温室气体密度降至每名雇员1.34吨(2020年:1.58吨)[77] - 中国业务碳氢化合物排放增长14.3%至3,089克(2020年:2,703克)[77] - 无害废弃物总量下降5.8%至1.31吨(2020年:1.39吨),回收量增长41.7%至0.17吨[90] - 范围1排放基本持平微增0.07%至14,666千克(2020年:14,655千克)[78] - 中国业务废纸产生量增长37.4%至213千克(2020年:155千克)[86] - 颗粒物排放增长14.0%至317克(2020年:278克)[77] - 一氧化碳排放增长14.4%至25,818克(2020年:22,568克)[77] - 总能源消耗量从2020年的156千千瓦时下降至2021年的127千千瓦时,降幅为18.6%[98] - 电力消耗从2020年的94千千瓦时减少至2021年的65千千瓦时,降幅达30.9%[98] - 能源消耗密度从2020年的2.29千千瓦时/每名雇员降至2021年的1.93千千瓦时/每名雇员[98] - 年度耗水量从2020年的486立方米增加至2021年的608立方米,增幅为25.1%[100] - 耗水密度从2020年的7.15立方米/每名雇员上升至2021年的9.21立方米/每名雇员[100] - 不可再生燃料消耗量保持稳定,2020年和2021年均为62千千瓦时[98] - 公司业务性质不涉及重大原材料或包装材料废物的产生[103][104] - 2021年度未发生任何与废气排放、温室气体排放或废物处理相关的重大违规事件[94] - 公司2021年无因工死亡事故及因工伤损失工作日数[129][130] - 公司确认2021年度未发生任何重大劳动法规违规事件[124][131] - 2021年度未发生因健康安全原因的服务召回或相关投诉(2020年:无)[145] - 2021年度未出现与童工或强制劳动相关的重大违规事件[140] - 2021年度未发生与产品健康安全、广告、标签及隐私相关的重大违规[150] - 公司要求供应商遵守禁止童工和强制劳动的规定,并定期评估其环境和社会风险[141] - 公司2021年无涉及贪污活动的已结案法律案件[152] - 公司2021年无重大贿赂敲诈欺诈及洗钱相关的违规事件或申诉[153] - 公司2021年社区贡献时长为51小时较2020年229.5小时下降77.8%[157] - 公司为典当业务参与者提供4次业务知识培训[157] - 公司向医院及防疫中心作出捐献并有2名雇员参与防疫活动[157] - 公司持续资助一名学生直至获得学士学位超过10年[157]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已于2022年3月21日经董事会批准[63] 人力资源与员工 - 公司员工总数66名,2021年员工成本约为1748万港元[55] - 公司雇员总数从2020年的68名减少至2021年的66名,降幅为2.9%[115] - 公司雇员总数从2020年的68人下降至2021年的66人,减少2人[116] - 中国地区雇员人数从2020年的63人减少至2021年的59人,下降6.3%[116] - 30岁以下雇员人数从2020年的15人减少至2021年的8人,大幅下降46.7%[116] - 公司2021年雇员流失率为11%,较2020年的10%上升1个百分点[121] - 男性雇员流失率为17%,显著高于女性的6%[121] - 50岁或以上年龄组流失率最高达22%,30-49岁组为8%[121] - 中国地区雇员流失率为12%,香港地区2021年无流失记录[121] - 全职雇员流失7人,临时/兼职雇员无流失[121] - 雇员总培训时数从2020年的458.4小时下降至2021年的448.5小时[136] - 受训雇员百分比从2020年的85%略降至2021年的83%[136] - 女性雇员受训比例从2020年的55%提升至2021年的56%,男性从45%降至44%[136] - 高级管理层受训比例保持5%不变,中级管理层从16%降至15%,其他雇员从79%升至80%[136] - 高级管理层平均培训时数从2020年的2小时增至2021年的3小时,中级管理层从3小时增至4小时[136] 供应商管理 - 中国供应商数量从2020年的124家减少至2021年的97家,香港供应商从38家减至36家[143]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包括2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70] - 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由张伟先生同一人担任自2015年12月1日起[168] - 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一年须遵守轮值告退及重选规定[175] - 董事确认2021年度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69] - 公司2021年度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除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未区分[168] - 董事会通过季度中期及全年业绩公布向股东提供财务状况[174] - 主席每年至少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一次无其他董事出席的会议[175] - 公司执行董事张伟拥有26年金融管理经验[160] - 公司首席财务官林菲萃拥有超过15年会计金融审计经验[166]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陈毅奋担任3家联交所上市公司独立董事[165] - 公司高级管理层李巍曾担任中薇金融执行董事及执行总裁[161] - 薪酬委员会在2021年度举行4次会议并通过1项书面决议案[181] - 薪酬委员会成员包括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李泽源先生担任主席[181] - 薪酬委员会负责审阅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政策[181] - 高级管理层薪酬组别为1000001港元至1500000港元的有两名成员[185] - 公司自2012年起采纳购股权计划以激励参与者[185] - 公司于2012年采纳购股权计划,旨在激励董事和合格雇员[112] - 提名委员会在2021年度举行四次会议讨论董事任命及董事会多元化[187] - 提名委员会成员变更:李泽源于2021年4月1日获委任[186] - 提名委员会成员变更:杜辉于2021年4月1日辞任[186] - 审核委员会在2021年度举行四次会议审阅季度及年度报告[193] - 审核委员会成员变更:陈毅奋于2022年1月1日获委任主席[193] - 审核委员会确认2021年度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有效且充足[194] - 审核委员会确认会计及财务报告职能资源充足[195] - 董事会每年至少举行四次会议并根据业务需要增加会议次数[196] - 董事会会议总次数为14次[200] - 审核委员会会议总次数为4次[200] - 薪酬委员会会议总次数为4次[200] - 提名委员会会议总次数为4次[200] - 股东周年大会总次数为2次[200] - 执行董事张伟先生出席董事会会议14/14次(100%)[200] - 独立非执行董事陈轶华先生出席董事会会议11/14次(78.6%)[200] - 独立非执行董事李泽源先生出席董事会会议10/10次(100%)[200] - 独立非执行董事王永权博士出席董事会会议13/14次(92.9%)[200] - 非执行董事臧伟先生出席董事会会议2/3次(66.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