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持续经营业务期内亏损507.6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3578.2万港元[5] - 持续经营业务股东应占期内亏损507.5万港元,相比2021年同期盈利3578.2万港元,业绩大幅下滑[2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5.075百万港元,而2021年同期为盈利34.101百万港元[33]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507.5万港元,而去年同期为溢利3578.2万港元,主要由于证券投资未变现亏损净额312.5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收益净额3811.9万港元)[47] - 期内全面开支总额507.6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收入3423.9万港元[7] - 每股基本亏损0.99港仙,去年同期为盈利8.00港仙[8] - 计算每股基本亏损时采用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510,794千股,2021年同期为426,287千股[30] - 2022年第一季度每股基本亏损与每股摊薄亏损相同,因无潜在摊薄普通股[33] - 总收益769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295.5万港元下降41%,主要由于放债业务利息收入减少342.9万港元及无证券投资已变现收益[49][50] - 其他收入同比下降36.7%,从2021年149.3万港元降至2022年94.5万港元[19] -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94.5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49.3万港元下降37%,主要由于关联方租金收入减少37.7万港元[52] - 所得税开支从2021年抵免9.2万港元转为2022年开支0.5万港元[24] - 已终止经营的新加坡旅游业务在2021年第一季度亏损168.1万港元[25] - 已终止经营业务(新加坡旅游业务)在2021年第一季度亏损168.1万港元[5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员工成本同比下降30.4%至387.2万港元[5] - 融资成本同比下降37.9%至197.3万港元[5] - 融资成本同比下降37.9%,从2021年317.6万港元降至2022年197.3万港元,主要因可换股债券利息支出减少[23] - 其他开支同比下降29.2%,从2021年599.4万港元降至2022年424.1万港元,主要因法律及专业费用减少[21] - 员工成本387.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556.4万港元下降30%,主要由于两名执行董事自2021年6月起未收取董事酬金[53] - 折旧及摊销开支8.5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42.7万港元下降94%,主要由于使用权资产在租赁合约期满后全额减值[53] - 融资成本197.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317.6万港元下降38%,主要由于2021年5月转换600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后相关利息支出减少[56] - 短期租赁相关开支新增72.9万港元,2021年同期无此项支出[21] - 董事及主要管理人员酬金总额从2021年同期的2.842百万港元大幅减少至0.515百万港元[40] - 短期雇员福利从2021年同期的2.828百万港元降至0.510百万港元[40] 放债业务表现 - 放债业务利息收入同比下降46.9%至388.4万港元[5] - 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410万港元,同比减少42.7%[5] - 放债业务利息收入388.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731.3万港元下降47%,主要由于第三阶段贷款利息收入确认政策变更及部分贷款停止计息[58] - 放债业务无新贷款发放且客户无提款或还款,期末8笔未偿还贷款总额322,136,000港元[59][63] - 第3阶段信贷减值贷款计提预期信贷亏损拨备410,000港元,累计拨备达162,110,000港元[59] - 客户违约事件涉及多笔贷款,包括一笔58,000,000港元贷款获企业担保但仍未收回[60] - 另一客户循环贷款55,000,000港元违约,虽胜诉但担保人提出上诉[60] - 抵押商业物业出售收回15,497,000港元,剩余3,503,000港元尚未收回[62] - 对独立第三方袁海波先生的贷款未偿还本金额为62,247,000港元年利率9%[79] - 该贷款超过资产比率8%且无抵押需于2022年11月10日一次性偿还[79] 金融服务业务表现 - 证券经纪佣金收入同比下降24.2%至66.7万港元[5] - 孖展融资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4.4%至171.6万港元[5] - 金融服务业收益380.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428.5万港元下降11%[49] - 金融服务业务收益下降11%至3,806,000港元,主因证券经纪佣金收入减少24%至667,000港元[66] - 孖展融资利息收入增长12%至1,716,000港元,平均未偿还贷款余额升至72,833,000港元[66] - 证券经纪手续及结算收入下降14%至1,421,000港元,资产管理费收入暴跌93%至2,000港元[67][69] - 企业融资咨询费收入为零(2021年同期180,000港元),因无完成融资咨询服务[69] - 来自关连人士的租金收入同比下降30%,从2021年125.6万港元降至2022年87.9万港元[19] - 关联方交易中租金收入87.9万港元(去年同期125.6万港元),经纪佣金及其他服务收费收入为0(去年同期3.6万港元)[43] 证券投资表现 - 证券投资未变现亏损净额312.5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收益3811.9万港元[5] - 证券投资未变现亏损净额312.5万港元,相比2021年同期未变现收益净额3811.9万港元,亏损幅度显著[17] - 证券投资已变现收益净额从2021年135.7万港元降至2022年零收益[17] - 证券投资未变现亏损净额3,125,000港元,同比转亏(2021年同期收益38,119,000港元)[65]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在报告期内未购买赎回或出售任何上市证券[8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股本于2022年3月31日为51.079百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42.629百万港元有所增加[35] - 股份溢价账户余额为1,068.425百万港元,资本储备为32.589百万港元[35] - 累计亏损从2022年1月1日的875.662百万港元扩大至880.737百万港元[35]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总权益为336.895百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383.859百万港元下降[3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财务资料经董事会审核委员会审阅确认符合会计准则及上市规则[83] - 公司不派发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中期股息[75] - 2022年及2021年第一季度均未宣派任何股息[34] 其他重要内容 - 主要股东Heng Tai Finance Limited持有84,507,042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16.54%[78] - 主要股东亨泰消费品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84,507,042股占16.54%[78] - 永恒策略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64,73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12.67%[78] - 董事张国立伟持有永恒策略15.29%间接权益该公司从事竞争性放债业务[80] - 张国立伟同时担任中国智能健康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该公司从事竞争性金融业务[80]
环球大通集团(08063) - 2022 Q1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