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236.34亿元,同比增长14.5%[4]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236.344亿元,同比增长约14.5%[43]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1236.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5%[47] - 公司营业收入约人民币1236.344亿元,同比增长14.2%[57] - 公司主营业务营业收入为1226.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2%[47]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9.33亿元,同比增长3.1%[4] - 公司2021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9.33亿元,同比增长约3.1%[43] - 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47] - 净利润约人民币52.127亿元,同比增长1.1%[57] - 核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4.44亿元,同比微降0.2%[4] - 公司2021年基本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27元,同比基本持平[43] - 每股末期股息为人民币0.104元,同比大幅增长73.3%[4] - 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104元,总额约11.10亿元[135] - 2021年建议末期股息为每股人民币0.104元[20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主营业务毛利率为15.8%,同比减少3.1个百分点[4] - 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15.8%,较上年减少3.1个百分点[47] - 公司主营业务毛利额为193.6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5%[47] - 水泥及熟料综合毛利率26.8%,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58] - 混凝土毛利率10.6%,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58] - 销售费用同比增加人民币320.2百万元或13.7%至2659.0百万元[74] - 管理费用同比增加人民币501.9百万元或7.9%至6842.3百万元[74] - 财务费用同比减少人民币788.8百万元或25.0%至2371.7百万元[74] - 营业外收入同比增加人民币428.5百万元或63.5%至1103.4百万元[74] - 资本化利息总额约24.60亿元[139] 水泥和混凝土业务表现 - 公司熟料产能约1.20亿吨,水泥产能约1.70亿吨[8] - 公司水泥产能约1.7亿吨,熟料产能约1.2亿吨[48] - 水泥销量99.72百万吨,同比下降7.1%[55][58] - 混凝土销量15.28百万立方米,同比下降5.4%[55][58] - 水泥及预拌混凝土业务收入人民币43,190.0百万元,毛利率24.6%,但毛利率同比下降5.0个百分点[71] - 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和产能置换提升水泥板块在泛京津冀核心价值区的市场控制力[44] - 公司完成山西代县宏威水泥和华润福龙并购,新增千万吨骨料产能[81] - 持续提升京津冀核心区域市场掌控力巩固价值高地[102] - 水泥业务稳步实施区域并购重组推进产能置换[102] 房地产开发业务表现 - 房地产总建筑规模约3000多万平方米,总资产规模人民币1500亿元,年开复工规模800多万平方米,年销售收入人民币500亿元[10] - 房地产项目已进入16个城市,形成全国化开发格局[10] - 房地产结转面积183.3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7%[55] - 全年结转面积约183.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7%,其中商品房结转面积约172.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3%[67] - 全年合同签约金额约人民币372.97亿元,同比下降28.6%,其中商品房签约额约人民币363.11亿元,同比下降13.8%[67] - 全年合同签约面积约147.8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0%,其中商品房签约面积约145.7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5%[67] - 预(销)售面积147.8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0%[55] - 房地产板块主营业务收入约人民币397.3亿元,同比增长26.9%[67] - 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人民币39,730.0百万元,同比增长26.9%,毛利率12.9%[71] - 房地产板块主营业务毛利额约人民币51.297亿元,同比增长14.1%[67] - 公司新获取土地9宗,新增权益面积76万平方米[44] - 公司2021年新增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为1,058,034.678平方米,总土地成本为218.806亿元人民币[63] - 公司2021年新增土地储备中权益土地成本总额为218.806亿元人民币[62][63] - 公司通过拍卖方式获取东莞窗C2-5-12地块,土地成本23.784亿元人民币,权益比例100%[62] - 公司通过股权收购方式获取南京江宁区地块(NO.2021G88),土地成本28.1亿元人民币,权益比例50%[62] - 公司通过股权收购方式获取南京栖霞区地块(NO.2021G79),土地成本12亿元人民币,权益比例34%[62] - 公司获取杭州R21-31地块土地成本38.1818亿元人民币,权益比例100%[62] - 公司获取阳港一期开发项目土地成本37.6亿元人民币,权益比例60%[63] - 公司获取塔村土地开发项目土地成本36.6亿元人民币,权益比例33%[63] - 公司获取合肥地块土地成本14.24011亿元人民币,权益比例100%[63] - 截至2021年底公司总土地储备面积为696.76万平方米,其中权益面积为668.44万平方米[64] - 期末土地储备总面积约696.76万平方米[67] - 加快库存去化做好稳健经营提高房地产项目资金周转效率[106] 物业投资与管理业务表现 - 投资性物业面积近1.75百万平方米,其中北京核心区域高档投资性物业面积达约1.10百万平方米[11] - 物业管理面积约16.0百万平方米,包括住宅小区和底商[11] - 公司是北京地区最大投资性物业持有者与管理者之一[11] - 物业投资与管理板块主营业务收入约人民币45.199亿元,同比下降5.4%[68] - 物业投资及管理业务收入人民币4,519.9百万元,毛利率54.7%,收入同比下降5.4%[71] - 物业投资与管理板块主营业务毛利额约人民币24.73亿元,同比下降1.7%[68] - 持有投资物业总面积约174.68万平方米,综合平均出租率81%,平均出租单价人民币4.9元/平方米/天[68] - 北京核心区域投资物业总面积109.6万平方米,平均出租率79%,平均出租单价人民币7元/平方米/天[68] - 投资性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人民币652.1百万元,同比增长约人民币126.4百万元,占税前利润8.3%[73] - 投资性物业组合总面积174.68万平方米,总公允价值人民币360.923亿元,单位公允价值人民币20,662元/平方米[69] - 环球贸易中心一期单位公允价值最高,达人民币34,091元/平方米,土地使用期限至2054年[69] - 酱古大超5殖接项目单位公允价值人民币41,181元/平方米,但土地使用期限未标明[69] - 物流园项目一期出租率达100%,单位公允价值人民币7,893元/平方米[69] - 建材复货·建菱大厦出租率最低为73%,单位公允价值人民币26,507元/平方米[69] 新型建材与商贸物流业务表现 - 公司是京津冀地区新型建材行业引领者,五大产品复合体系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9] - 公司是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绿色建材主供应商及北京城市副中心战略合作建材保障供应商[9] - 公司具备水泥生产线全产业链服务能力[9] - 商贸物流产业持续做精国际贸易和建材商贸物流业务[9] - 预拌混凝土产能约5400万立方米,骨料产能约4900万吨[8] - 公司预拌混凝土产能约5400万立方米,骨料产能约4900万吨[48] - 新型建材与商贸物流板块主营业务收入约人民币389.083亿元,同比增长18.1%[59] - 岩棉板销量10.39万吨,同比增长24.6%[55] - 公司加快矿山资源储备和骨料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装配式建筑产业[44] - 公司构建以“公转铁”为基础的绿色供应链平台,打造绿色供应链服务枢纽[81][83] - 公司打造集团绿色建材全产业链特色集群,深化产业链协同共生[82] - 公司成为京津冀市场份额最大的PC构件供应商[82] 财务健康状况与融资活动 - 货币资金为人民币219.22亿元,同比减少23.5%[4] - 公司货币资金为219.2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3.5%[47] - 货币资金为人民币219.22亿元,较期初减少67.219亿元[110] - 总资产为人民币2863.57亿元,同比减少1.7%[4] - 公司总资产为2863.5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47] - 公司总资产为人民币2863.568亿元,较期初减少1.7%[109] - 资产负债率为66.6%,同比减少1.0个百分点[4]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6.6%,较上年减少1.0个百分点[47] - 公司总负债为人民币1908.2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6.6%,较期初减少1.0个百分点[109] - 股东权益总额为人民币955.338亿元,较期初增加1.1%[109] - 净流动资产为人民币502.249亿元,较期初减少136.345亿元[109] - 计息银行贷款为人民币636.566亿元,较期初减少107.814亿元[110] - 一年内到期计息银行贷款为人民币95.143亿元,较期初增加36.771亿元[110] - 应收款项融资较期初减少55.0%至2514.6百万元[76] - 合同资产较期初增加318.4%至60.3百万元[76] - 应付短期融资券较期初增加369.0%至7500.0百万元[77] - 长期应付款较期初增加1701.3%至345.2百万元[77] - 经营现金流净流入13733.9百万元同比减少1721.8百万元[79] - 现金及等价物净减少6903.9百万元[79] - 公司全年对外融资减少人民币90亿元,融资成本降低37个基点[91] - 公司长期融资占比76.64%,新增融资成本同比降低13个基点[91] - 公司资产负债率67%左右,全口径资金归集率达65.70%[91] - 子公司冀东水泥发行两期公司债券各10亿元,票面利率分别为3.67%和3.57%[140] - 公司发行五期超短期融资券总额105亿元,票面利率区间2.50%-3.18%[141] - 发行20亿元公司债券"21金隅01",票面利率3.17%,期限5年[142] - 公司创新融资方式低成本筹集资金保证资金链安全[106] - 抵押資產總額人民幣349.747億元佔總資產12.2%[118] - 對第三方提供住房按揭擔保餘額人民幣94.535億元[119] - 對第三方貸款擔保餘額人民幣8.9億元[119] - 資本承諾金額人民幣2.687億元[121] - 房地產開發合同承諾金額人民幣91.266億元[121] - 可供分派储备约人民币161.46亿元,其中约11.10亿元已建议作为本年度末期股息[15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中央政策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和"三稳"政策为公司2022年创造有利条件[45] - 公司2022年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十四五发展实现质稳步提升和量合理增长[97] - 大建材板块以进求稳抢抓需求增长窗口期实现量价利齐升提升市场协同和行业话语权[98] - 推进双碳行动实现行业引领拓展绿色低碳发展路径[102] - 公司整合地产开发和运营业务,增强协同发展优势和竞争合力[44] - 公司ESG评级蝉联MSCI"BBB"级,为国内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最高评级[44] - 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连续第七次获上交所"A"级评价[44] - 公司面临四大挑战包括双碳政策下建材行业落后产能加速淘汰及煤电减量能耗双控运输结构调整等多重冲击[94]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因重大活动停限产或错峰生产对公司核心区域约束性影响持续存在[94] - 能源价格上涨推动成本传导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影响水泥混凝土产业和地产项目收益率[94] - 房地产调控深入导致去库存压力持续加大行业向增量+存量时代开发+运营模式转变[94] - 北京市基础建材需求旺盛因推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主干构架发力[95] - 公司大建材业和大房地产业受基础设施投资城市更新和保障性住房建设需求支撑[95] - 房地产趋严调控政策基本触底市场底部加速形成或将止跌回稳[95] - 北京数字经济建设推动公司数智化转型带来全新引领和强劲动能[96] - 房地产行业面临现金流压力增大流动性风险上升[106] - 央行2022年稳健货币政策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106] - 房地产政策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促进市场平稳发展[105] - 水泥行业面临更严格淘汰落后产能和环保管控政策[105] - 疫情仍是影响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104]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推动金隅产业投资和科技创投业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86] - 公司整合打造“1+N+X”科技创新综合体,营造开放循环的科技创新生态圈[86] - 公司在节能环保、智能装备、新材料等方面培育高精尖产业优势[86] - 公司实施各类大型节能技改项目22项,投资近人民币1.5亿元[90] - 北京金隅琉水环保科技公司碳捕集项目年产能1,500吨[87] - 北京金隅北水环保科技公司碳捕集利用项目年产能10万吨[87] - 公司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总数达67家[87] - 公司获授权专利662项,发明专利363项,软件著作权50项[87] - 公司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9家[87] - 公司获省部级科技奖10项,发布行业标准10项[87] - 公司严格遵循国家环保法规,全年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145] - 公司按期足额缴纳环保税,并按要求开展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145] 公司治理与董事信息 - 王肇嘉自2020年8月21日起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16] - 顾铁民自2021年5月12日起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17][18] - 于飞自2021年5月12日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9] - 刘太刚自2021年5月12日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 - 李晓慧自2021年5月12日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21] - 洪永淼自2021年5月12日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2] - 谭建方自2021年5月12日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3] - 李晓慧自2020年11月起担任交通银行独立非执行董事[21] - 洪永淼自2019年9月起担任中国光大银行独立非执行董事[22] - 谭建方拥有超过25年企业融资及会计经验[23] - 郭燕明自2016年8月起担任公司工会主席并于2020年8月获任监事会主席[24] - 于凯军曾于2010年7月至2018年5月担任中国中材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25] - 张启承自2015年11月起担任公司审计部部长并于2020年8月获任监事[26] - 高俊华自2020年11月起担任公司纪委副书记并于2021年5月获任监事[27] - 王桂江自2020年10月起担任公司办公室主任及党委办公室主任[28] - 高金良自2020年10月起担任公司工会副主席并于同年11月获任监事[29] - 邱鹏现任公司资产管理部部长及多家子公司监事职务[30] - 郭燕明曾于2018年6月至2021年11月担任中国建材股份(03323.HK)监事[24] - 于凯军曾于2018年5月至2021年11月担任中国建材股份(03323.HK)副总裁[25] - 高金良曾于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担任金隅冀东水泥唐山分公司党委副书记[29] - 李莉自2019年11月起担任公司副总经理[31] - 刘文彦自2012年10月26日起担任公司副总经理[32] - 姜长禄自2017年6月起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兼党委常委[33] - 安志强自2016年5月起担任公司副总经理[34] - 张登峰2017年6月至2021年2月担任公司总法律顾问[35] - 胡娟2019年1月起担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运营与信息化管理部部长[36] - 孔庆辉2020年1月起担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唐山冀东水泥董事长[37] - 胡娟自2021年11月起担任北京金隅地产开发集团董事[36] - 刘文彦2016年10月至2020年4月担任冀东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32] - 姜长禄2016年10月至2020年1月担任冀东水泥党委书记兼董事长[33] - 公司确认所有
金隅集团(02009) - 2021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