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表现 - 收益为189.816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2.9%[10] - 期内亏损为43.102百万港元,同比扩大134.2%[10]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3.30港仙[10] - 总收益1898.16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2.8%[44] - 除税前亏损429.68百万港元,同比扩大2140.8%[61] - 期内亏损从1841万港元扩大至4307万港元,增长134%[77] - 每股基本亏损从0.018港元增至0.033港元,增长83%[77] - 集团销售收益约189,800千港元,同比增长12.8%[102] - 报告期内亏损43,10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18,400千港元扩大134%[102] - 集团总收益为1.898亿港元,同比增长12.8%[117]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4310万港元,同比增长134.2%[123] - 每股亏损为3.30港仙,同比增长80.1%[123] - 期内亏损43,065千港元[22] - 累计亏损从815,473千港元增至858,538千港元[22] 成本和费用 - 销售成本为149.68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1.6%[10] - 行政开支为66.64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1.7%[10] - 融资成本为12.907百万港元,同比增长43.9%[10] - 行政开支为6660万港元,同比上升21.5%[120]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为1200万港元,同比增加7.1%[120] - 融资成本中借款利息支出从857万港元增至1088万港元,增长27%[65] - 所得税开支从4.7万港元增至134万港元,增长185%[69] - 董事及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支出3,825千港元,同比下降7%[97] 毛利和毛利率 - 毛利为40.132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1.0%[10] - 毛利为4010万港元,同比下降11.1%[118] - 毛利率为21.1%,较去年同期26.8%下降5.7个百分点[118] 业务线表现 - 硅胶产品收益1761.76百万港元,占总额92.8%[61] - 零售服务收益136.16百万港元,医疗保健服务收益0.24百万港元[61] - 硅胶产品分部盈利111.54百万港元,医疗保健服务亏损95.54百万港元[61] - 硅胶业务销售收益176,200千港元,同比增长5.5%[103] - 新零售业务收益13,600千港元(去年同期为零),开设2家实体店[105] - 硅胶业务收益为1.762亿港元,占总收益92.8%[117] - 零售业务收益为1360万港元,占总收益7.2%[117] - 医疗保健及酒店业务收益极微且持续经营亏损[106][117] 现金流 - 经营现金流出净额672.599百万港元,同比增加1151.2%[33] - 投资现金流入净额73.96百万港元,同比减少53.7%[33] - 融资现金流入净额79.46百万港元,同比减少42.6%[33] - 现金及等价物净减少522.57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净增加244.19百万港元[33] - 期末现金及等价物311.7百万港元,同比减少38.7%[3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117万港元,较年初5957.9万港元下降47.7%[125] 资产和负债变化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从49,893千港元增至105,153千港元,增幅110.7%[16] - 使用权资产从64,908千港元增至173,623千港元,增幅167.4%[16] - 存货从63,987千港元增至76,858千港元,增幅20.1%[16] - 应收贷款从35,871千港元增至74,217千港元,增幅106.9%[16] - 银行结余及现金从59,579千港元降至31,170千港元,降幅47.7%[16] - 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从121,129千港元增至222,608千港元,增幅83.8%[19] - 借款从2,146千港元大幅增至168,654千港元,增幅7,757.3%[19] - 租赁负债从49,065千港元增至62,795千港元,增幅28.0%[19] - 分部资产总额为6.099亿港元,其中硅胶及相关产品占3.533亿港元,零售服务占7017万港元,医疗保健及酒店服务占1.865亿港元[65] - 综合资产总额从7.884亿港元下降至7.578亿港元,减少3067万港元(3.9%)[65] - 硅胶及相关产品分部负债增长14.6%,从1.798亿港元增至2.06亿港元[65] - 应收贸易账款从9798万港元降至9083万港元,减少715万港元(7.3%)[81] - 应付贸易账款从6265万港元增至8531万港元,增长2266万港元(36.2%)[86] - 其他应付款项从1091万港元大幅增至1.091亿港元,增长900%[86] - 计息借款总额为2.118亿港元,较年初1.904亿港元增长11.2%[126] - 固定利率借款为1.843亿港元,较年初460万港元大幅增加[126] - 流动负债总额为3.005亿港元,流动资产总额为4.319亿港元[131] - 资产质押总额为1.527亿港元,较年初1.525亿港元基本持平[136] 其他收入和收益 - 联营公司权益减值亏损为5.275百万港元[10] - 重估物业收益扣除所得税后为6.739百万港元[13] - 汇兑差额收益为17.162百万港元[13]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1620万港元,同比增长39.7%[119] 融资和资本活动 - 供股发行435,589千股股份,认购价每股0.14港元,募集资金总额60,983千港元[92] - 已发行股本增至1,306,767千股(130,677千港元),同比增长50%[92] - 资本承担中物业、厂房及设备未拨备开支达6,692千港元,同比增长12.2%[98] - 资本承担约为670万港元,主要用于扩大硅胶业务产能[136] - 支付2000万元人民币可退还订金用于潜在包装业务收购,后于2022年6月终止[115] 财务比率和风险 - 流动比率为1.4,速动比率为1.2,负债比率为1.0[125] - 集团借款实际年利率范围从3.3%至14.0%,较去年同期3.5%-5.4%显著上升[89] - 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市场需求变化对业务成本造成压力[129]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美元、港元、英镑及人民币持有[140] - 公司未就汇率风险订立任何对冲财务工具[140] 管理层和治理 - 独立非执行董事林兵先生于2022年4月4日辞任[148] - 陈少逵先生于2022年4月4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48] - 执行董事程宏先生于2022年6月29日辞任[148] - 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刘文刚先生于2022年8月5日辞任[148] - 贺丁丁先生于2022年8月5日获委任为行政总裁[148] - 董事施琦女士通过受控法团持有公司股份796,875,490股(好仓),占已发行股份约60.98%[152]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包括陈少达先生(主席)、胡江兵先生及王丽娜女士[162] - 审核委员会已与管理层审阅公司采纳的会计原则及惯例并讨论财务申报事宜[162]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简明综合中期财务资料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162] 其他运营事项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雇员总数为1,098名,较2021年12月31日的1,164名减少66名[143]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44]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在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60] - 公司购股权计划在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未授出、行使、注销或失效任何购股权或证券[161] - 截至2022年1月1日及2022年6月30日公司购股权计划项下无尚未行使购股权[161]
大洋集团(01991) - 2022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