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同比增长38.6%至106.453亿元人民币[7] - 收益同比增长38.6%至人民币106.45亿元[8] - 毛利同比增长35.1%至20.649亿元人民币[7] - 毛利同比增长35.1%至人民币20.65亿元,毛利率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至19.4%[8] - EBITDA同比增长21.6%至11.928亿元人民币[7]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同比增长90.3%至2.189亿元人民币[7]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同比上升90.3%至人民币2.19亿元[8] - 纯利同比增长75.0%至3.07亿元人民币(2020年:1.754亿元)[29] - 公司年度溢利为人民币306,965千元,较上一年度的人民币175,448千元增长75.0%[30] - 公司年度基本溢利为人民币306,965千元,较上一年度的人民币446,296千元下降31.2%[30] - 每股基本盈利同比增长82.1%至13.46人民币分[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率下降0.5个百分点至19.4%[7] - EBITDA率下降1.6个百分点至11.2%[7] - 分銷与销售开支增长77.0%至9.993亿元人民币,主要因运输成本上升[22] - 行政开支减少17.7%至4.634亿元人民币,主因2020年股份支付费用1.411亿元[23] - 研发开支增长27.9%至1.388亿元人民币,持续投入技术提升[2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总销售量达1,077,600吨,同比上升22.1%[12] - 子午轮胎钢帘线销售量同比上升20.4%至851,400吨,占总销售量79.0%[12][13] - 胎圈钢丝销售量上升24.1%至130,400吨,占总销量12.1%[12][13] - 胶管钢丝及其他钢丝销售量上升36.7%至95,800吨,占总销售量8.9%[12][13] - 货车用子午轮胎钢帘线销售量同比上升15.5%至504,600吨[12][13] - 客车用子午轮胎钢帘线销售量同比上升28.3%至346,800吨[12][13] - 集团收益同比增长38.6%至106.45亿元人民币,其中子午轮胎钢帘线收益增长36.1%至90.195亿元[17] - 客车子午轮胎钢帘线收益增长44.8%至35.249亿元,货车子午轮胎钢帘线收益增长31.0%至54.946亿元[17] 各地区表现 - 子午轮胎钢帘线中国销量增长9.7%至607,000吨,海外销量增长58.8%至244,400吨[15] - 中国轮胎产量增加约10%至约6.97亿条,其中子午轮胎产量同比上升10%至约6.57亿条[11] 产能和利用率 - 子午轮胎钢帘线总产能提升18.0%至942,000吨,其中江苏厂房产能增14.4%至738,000吨,山东厂房增29.7%至144,000吨,泰国厂房增42.9%至60,000吨[15] - 整体厂房利用率达92.2%(2020年:87.6%),子午轮胎钢帘线产能利用率93.5%(2020年:87.2%)[1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对2022年行业展望保持审慎乐观,关注芯片紧张、加息及原材料运费上涨压力[44] - 预计全球汽车轮胎增强材料需求未来几年将温和增长[44] - 公司将持续投入资源增加产能、提升产品质量及开发高端产品[44] 现金流和资本开支 - 公司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减少人民币178,600千元或20.0%至人民币712,400千元[32] - 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资本开支为人民币1,944,600千元,较上一年度的人民币638,900千元增长204.4%[34] 债务和财务比率 - 公司借贷及银行透支合计增加人民币1,955,300千元或54.4%至人民币5,549,500千元[32] - 公司流动比率降至1.10倍,较上一年度的1.11倍略有下降[32]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28.0%,较上一年度的22.9%上升5.1个百分点[32] - 负债总值同比增长50.2%至121.916亿元人民币[7] - 负债净值兑权益比率上升37.5个百分点至84.9%[7] 资产和投资 - 资产总值同比增长26.2%至198.022亿元人民币[7] - 公司投资浦林成山公平值为人民币71,300千元,较上一年度的人民币84,400千元下降15.5%[37] - 公司投资贵州轮胎公平值为人民币78,200千元,上一年度无此项投资[39] - 公司收取浦林成山股息收入为人民币1,900千元,较上一年度的人民币2,200千元下降13.6%[37] 员工和薪酬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全职雇员约7,800名,较2020年约7,100名增长约9.9%[41] - 2021年度员工成本(含董事酬金)约人民币9.09亿元,较2020年约10.487亿元下降13.3%[41] - 主要管理人员年薪分布:8人年薪在人民币100万元或以下,4人在100-200万元,1人在300-400万元,1人在400-500万元,2人在600-700万元,1人在1000-1100万元[122] 股息和分派 - 公司建议派发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末期股息每股15.0港仙(约人民币12.3分)[54] - 公司宣派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15.0港仙[54] - 公司股息政策考虑因素包括财务状况、营运资金需求及负债权益比率等9项要素[5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可分派储备为人民币6.851亿元(2020年:人民币7.695亿元)[71] - 公司2021年根据以股代息计划发行5551.7006万股普通股替代现金股息支付[70] 公司治理和董事会 - 董事会由7名成员组成,包括4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4] - 执行董事刘锦兰与刘祥为父子关系[104] - 独立非执行董事均符合上市规则独立性要求,其中一人具备会计或财务专业资格[104] - 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在2021年时任职均超过9年,进一步续任需股东批准[109] - 公司为全体董事安排了有关利益披露、证券交易守则及上市规则的内部培训[110] - 全体执行董事(刘锦兰、刘祥、陶进祥、张宇晓)及独立非执行董事(顾福身、William John Sharp、许春华)均参与了2021年内部培训[111] - 公司已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考虑因素包括技能、地区经验、背景、种族和性别等[125] - 提名候选人评估标准包括诚信声誉、行业经验、时间承诺和多元化背景等[126] 委员会运作 - 董事会2021年度举行4次会议,所有董事出席率均为100%[106] - 审核委员会2021年度举行4次会议,成员出席率100%[106] - 薪酬及管理发展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成员出席率100%[106] - 提名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成员出席率100%[106] - 执行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成员出席率100%[106] - 审核委员会在2021年举行了4次会议,其中与外部核数师举行了3次会议[118] - 审核委员会在2021年审阅了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财务报表及2021年上半年的未经审核财务报表[118] - 审核委员会在2022年3月30日审阅了2021年经审核财务报表及2021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118] - 薪酬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William John Sharp担任主席[120] - 薪酬委员会在2021年度举行了两次会议[120] - 薪酬委员会在2022年3月11日举行了一次会议[121] - 提名委员会由三名董事组成,包括一名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24] - 提名委员会在2021年度举行了一次会议[124] - 执行委员会由两名董事组成年度举行一次会议[129] - 生产及营运委员会由三名董事组成年度举行一次会议[130] - 投资及国际发展委员会由三名董事组成年度举行一次会议[131] 股权结构和股东信息 - 公司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刘锦兰持有753,732,457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45.339%[80] - 公司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刘祥持有753,732,457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45.339%[80] - 公司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陶进祥持有753,732,457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45.339%[80] - 公司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张宇晓持有753,732,457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45.339%[80] - 公司董事顾福身持有476,824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0.029%[80] - 公司董事William John Sharp持有350,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0.021%[80] - 公司董事许春华持有50,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0.003%[80] - 杭友明持有753,732,457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45.34%[90] - Great Trade Limited持有274,104,883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16.49%[90] - In-Plus Limited持有151,114,0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9.09%[90] - Perfect Sino Limited持有116,259,0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6.99%[90] - FIL Limited持有166,244,328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10.00%[90] - Pandanus Associates Inc持有166,244,328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10.00%[90] - Pandanus Partners L.P持有166,244,328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10.00%[90] - Brown Brothers Harriman & Co持有81,823,907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4.92%[90]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662,445,199股[94] 融资和资金使用 - 公司计划使用首次公开发行净所得款项约10.87亿港元,其中5.5亿港元用于扩充生产设施产能,7000万港元用于安装生产执行系统及物流管理系统,2.5亿港元用于海外拓展收购,1.8亿港元用于成立国际业务发展部门,3700万港元拨作一般营运资金[65][6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实际使用首次公开发行所得款项净额约7.018亿港元,未动用余额约3.852亿港元存入银行短期存款[67] - 未动用款项中约4821.5万港元用于生产执行系统安装预计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2.5亿港元用于海外收购预计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8694.9万港元用于国际业务部门成立预计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67] - 公司2010年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7.407亿港元已全部用于提升生产设施及拨付营运资金[68] 客户和供应商 - 公司五大客户占总收益约31%,最大客户占约8%[97] - 公司五大供应商占总采购额约80%,最大供应商占约54%[97]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 公司承诺到2025年绿色产品及解决方案销售额占比达到30%[159][160] - 公司2021年成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董事会授权开展ESG管理工作[161][164] - 公司ESG报告涵盖江苏基地、山东基地和泰国基地三大生产基地[156][157] - 公司在中国和泰国建有生产基地,严格遵守当地排放物相关法律法规,报告期内未发生经证实的违规事件[172] - 公司中国境内所有生产基地(江苏兴达、泰州兴达及山东兴达)已通过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73] - 公司识别出七大高实质性ESG议题:循环经济、绿色产品、应对气候变化、社区与人力资本发展、可持续采购、合规与商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治理[170] - 公司废气排放总量2021年为396,348.32万立方米,较2020年431,161.37万立方米下降8.1%[181] - 氮氧化物排放量2021年为45.12吨,较2020年36.81吨增长22.6%[181] - 二氧化硫排放量2021年为33.86吨,较2020年23.52吨增长44.0%[181] - 颗粒物排放量2021年为2.71吨,较2020年1.84吨增长47.3%[181] - 公司2021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32.19万立方米,较2020年的124.90万立方米增长5.8%[189] - 公司2021年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69.62吨,较2020年的56.99吨增长22.2%[189] - 公司2021年氨氮排放量为0.90吨,与2020年的0.91吨基本持平[189] - 有害废弃物总量从2020年的21,232.23吨增加到2021年的28,532.40吨,增长34.4%[193] - 无害废弃物总量从2020年的43,492.93吨增加到2021年的71,384.98吨,增长64.1%[193] - 江苏基地2021年单位产品能耗较2020年下降2.69%[196] - 外购电力总量从2020年的1,262.42千兆瓦时增加到2021年的1,587.68千兆瓦时,增长25.8%[197] - 太阳能发电总量从2020年的2.45兆瓦时增加到2021年的38.64兆瓦时,增长1477.1%[197] - 公司设定了到2025年单位产品能耗较2020年下降14%的目标[195] - 公司设定了水循环利用率不低于97%的目标[200]
兴达国际(01899) - 2021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