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状况 - 2022年公司收入为8551596千元,毛利为363631千元,毛利率为4.25%,年内利润为55795千元,纯利率为0.65%[12] - 与2021年相比,2022年公司营业额和毛利分别按年下跌14.9%及40.3%[14] - 2022年末非流动资产为505157千元,流动资产为5991039千元,非流动负债为159152千元,流动负债为4692739千元,权益总额为1644305千元,资本负债比率为13.2%[12] - 公司2022年营收约85.516亿元,净利润约5580万元,分别同比减少14.9%和40.3%[5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储备订单价值约187.368亿元,较2021年末减少约0.1%[50] - 2022年新项目净价值约84.218亿元,低于2021年的116.716亿元[51] - 2022年已确认收入约84.479亿元,低于2021年的99.571亿元[51] - 2022年新签项目净值约84.218亿元,大客户新签合同占比61.0%,公开招标承接业务合同额31.9亿元[55] - 嘉兴市新签合同额占合同总额的52.4%,其中桐乡市占9.9%,浙江省嘉兴市外和浙江省外业务占比分别为13.3%和34.2%,江苏新签近14亿元,安徽、河南新签近1亿元[55] - 2022年建筑承包业务贡献收入约98.8%(2021年:约99.1%),总收入从2021年约100.479亿元减少约14.9%至2022年约85.516亿元[60][61] - 毛利从2021年约4.711亿元减少约22.8%至2022年约3.636亿元,毛利率由2021年约4.7%降至2022年约4.3%[62] - 其他收入和收益从2021年约2810万元增加约200万元至2022年约3010万元,主要因政府补助增加约230万元[63] - 行政开支从2021年约1.605亿元增加约7.60%至2022年约1.727亿元,因工资、福利及折旧、摊销费用增加[64] - 2022年住宅及商业建筑承包业务收入分别减少约10.876亿元及约10.48亿元,公共及工业建筑承包业务分别增加约4.721亿元及约1.543亿元[61] - 金融和合同资产减值损失净额从2021年的约1.065亿元减少13.6%至2022年的约9200万元[67] - 其他费用从2021年的约6560万元减少约3550万元至2022年的约3010万元[68] - 财务成本从2021年的约5980万元下降26.8%至2022年的约4380万元[69] - 年内利润从2021年的约9340万元下降40.3%至2022年的约5580万元,纯利率从0.9%降至0.7%[71] - 合同资产从2021年的约20.63亿元增加约7.08亿元至2022年的约27.71亿元,占比从36.3%升至46.3%[75] - 贸易应收账款及票据应收账款从2021年的约25.784亿元减少约5.178亿元至2022年的约20.606亿元,周转天数从89天增至99天[76] - 应付贸易账款和应付票据从2021年的约31.737亿元增加约2.645亿元至2022年的约34.382亿元,周转天数从114天增至145天[77] - 资本负债比率从2021年的约18.9%下跌至2022年的约13.2%[82] - 截至2022年资本支出约2940万元,较2021年的约4750万元减少[84] - 2022年员工总数1147人,较2021年增加1人,员工成本总额约1.023亿元,较2021年增加4.0%[89] - 2022年度经审计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约为人民币78980万元[114] - 2022年度建议以H股股东股数为基数,派每股4.0港仙现金(含税)末期股息,预计2023年6月30日派付[114][115] - 境外非居民企业H股股东按10%税率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境外居民个人H股股东一般按10%税率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11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新增物业、厂房及设备约人民币2860万元[122]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配储备为人民币78980万元,2021年为人民币76040万元[12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最大客户收入占销售总收入约10.13%(2021年:6.57%),五大客户收入占比约24.97%(2021年:18.50%)[12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成本约3.32%(2021年:3.11%),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约7.41%(2021年:7.38%)[127] 行业环境与趋势 - 受疫情和房地产行业低迷影响,2022年建筑业受冲击,建筑企业面临订单压力[14] - 预计2023年我国建筑业新签合同额和总产值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14] - 2023年建筑行业宏观环境和下游需求有望向好,基础设施投资将拉动经济增长,补贴租赁住房推广促进房地产投资,PPP模式带动建筑业产值增长[18] - 2023年及未来三年将加强基础设施项目统筹规划和投资,专项债券规模有望扩大[91] 公司经营策略与成果 - 公司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优化业务结构布局,突出重点区域和客户,提升大客戶业务佔比[15] - 公司海外项目开始运营,为拓展海外业务奠定基础[15] - 公司利用BIM技术打通项目管理与数据管理通道,提高生产效率[15] - 公司开发升级智能工地新系统,全年服务项目87个,实现全省智能工地标准化示范项目“零突破”[15] - 公司持续加强风险管理,采取减损止损措施,确保生产经营平稳有序[15] - 公司将围绕“十四五”规划,坚持稳健经营等方针,做好“市场优化”和“风险防范”,加强经营管理等工作[18] - 公司将加强优质业务拓展和大客户维护,加强内控和风险防范[92] - 公司将探索BIM技术与施工机器人应用融合,优化迭代智能工地系统功能[92] - 2022年建成国家级1个、省级6个、市级标准化建设点8个,获国家优质工程奖等多项荣誉,在“2022浙商全国500强”中位列第171位,较去年上升12位[56] - 2022年实施企业科技项目60余项,省市立项6项,获省工法2项、QC成果国家级1项及省级2项、4项国家专利,通过浙江省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59] - 2022年实施BIM技术服务项目111个,获多项荣誉,服务智慧工地项目87个,全省智慧工地标准示范项目零突破,实现云匠工地系统2.0版本升级[59] 公司人员情况 - 吕耀能持有公司2.04亿股内资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38.25%[21] - 吕耀能在建建筑工程行业拥有逾46年经验,自1996年7月17日起担任公司董事长及执行董事[20] - 吕达忠在建建筑工程行业拥有逾43年经验,自1996年7月17日起担任执行董事,自2009年9月起获委任为公司副总裁[21] - 李锦燕在建建筑工程行业拥有逾28年经验,自2011年9月6日起担任执行董事,自2009年9月起获委任为公司副总裁[24] - 陆志城在建建筑工程行业拥有逾35年经验,自2011年9月6日起担任执行董事,1996年7月加入集团[24] - 沈海泉在建建筑工程行业拥有逾23年经验,自2011年9月6日起担任执行董事,1999年9月加入集团[25] - 郑刚在建建筑工程行业拥有逾31年经验,自2011年9月6日起担任执行董事,2008年10月加入集团[27] - 余景选自2016年11月24日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王加威自2015年8月19日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8][29] - 吕兴良自2016年8月20日起担任公司股东代表监事,邹江滔自2014年12月25日起担任公司职工代表监事[33] - 陈祥江自2015年8月19日起担任公司股东代表监事,朱家炼自2016年11月24日起担任公司股东代表监事[34] - 吕云涛于2021年5月31日获委任为公司总经理,吕达忠和李锦燕自2009年9月起获委任为公司副总裁[36] - 郑刚自2011年7月起获委任为公司副总裁,王少林自2009年9月15日起担任公司副总裁[36][37] - 金水根自2016年8月31日起获委任为公司联席公司秘书,2020年7月19日被重新指定为公司唯一公司秘书,自2018年1月起获委任为公司副总裁[38] - 余景选于2001年2月获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管理学硕士学位,2011年6月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管理学博士学位[28] - 王加威于2001年11月获得香港城市大学会计学工商管理学士学位,2009年获认可为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会员[29] - 马涛于1985年7月获河北师范大学历史专业硕士学位,1996年7月获复旦大学哲学专业博士学位,1997年11月获复旦大学经济学专业博士后学位[32] - 吕兴良于2001年6月在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结业,完成历时三年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习[33] - 公司财务总监钟志华自2017年起任职,在建筑行业有逾20年经验[41] - 公司负责项目公司工作的曹立峻在房地产开发行业有逾20年经验[42] - 金水根自2020年7月19日起担任公司唯一公司秘书[4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5年1月28日获得国家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及建筑行业甲级设计资质[45] - 公司成立于1965年,是嘉兴市最早的建筑企业之一[45] - 嘉兴市现有常住人口约550万人,是商业及轻工业发达的城市[45] - 公司主要业务为建筑工程承包及设计、勘察、咨询业务,2022年业务性质无重大改变[96] 公司风险与应对 - 公司面临业务和市场风险,业务需求与房地产和建设活动水平相关,受经济和政策影响[100] - 公司面临信贷风险及流动资金风险,管理层会分析并制定措施管理风险[104] - 公司已展开多层面风险分析,发布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108] - 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和组织体系,起到风险防范和控制作用[178] 公司股权结构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内资股4亿股,占已发行股本总额75%;已发行H股1.3336亿股,占25%[112] - 2022年12月31日,吕耀能先生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2.04亿股内资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约38.25%,占相关股份类别约51%[13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巨匠控股持有公司2.04亿股内资股,占相关股份类别约51%,占公司股本总额约38.25%[13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巨匠股权投资持有公司1.96亿股内资股,占相关股份类别约49%,占公司股本总额约36.75%[13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陈嘉和持有公司948万股H股,占相关股份类别约7.1%,占公司股本总额约1.78%[135] - 2022年巨匠控股由吕耀能先生拥有约51.33%及其他九名个人股东拥有约48.67%[144] 公司关联交易 - 2022年6月14日公司与巨匠控股订立建筑承包服务主协议,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拟进行交易的年度上限为人民币1450万元[14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根据总协议从巨匠控股集团收到总计人民币1340万元的服务费,2021年为人民币6610万元[147] 公司治理与规范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未授予董事、监事等人员认购股份或债券的权利,上述人员也未行使相关权利[140] - 公司已与全部董事及监事订立为期最多三年的服务合同,无需支付赔偿(不包括法定赔偿)则无法于一年内终止的合同[14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已安排适当责任保险,无向董事及高级人员提出的申索[137] - 年内公司未订立有关业务整体或重大部分管理及行政的合同,也无此类合同存续[154]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形式包括袍金、薪金等,集团及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定期审阅及厘定[159] - 控股股东与公司订立避免同业竞争协议,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遵从协议,独立非执行董事认为协议已按条款执行[161][162][163] - 2022年集团慈善捐赠约人民币0.55百万元,2021年为人民币0.44百万元[166] - 董事会包括六名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2022年公司完全遵守企业管治守则[168] - 2022年12月31日后公司无主要期后事项对经营及财务表现造成重大影响[169] - 自2016年1月12日起集团核数师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公司将在应届股东大会提呈续聘决议案[170] - 2022年监事会共召开3次会议,审议多项议案[17
巨匠建设(01459) - 2022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