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为45.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66%[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92.8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5.77%[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188.81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4.88%[16]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45.3184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66%[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92.8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5.77%[25]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459元/股,同比下降45.77%[19] - 稀释每股收益为0.0459元/股,同比下降45.77%[1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0130元/股,同比下降34.88%[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2%,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1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32%,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19] - 公司营业收入为45.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66%[44] - 2021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9.9194114572亿元人民币[21] - 2021年第二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42.372286万元人民币[2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为39.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89%[44] - 研发费用为2.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1%[44] - 销售费用为4182.76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53%[44]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9.53%,主要因销售人员人工费用增长[68] - 绿色服务型电子制造材料成本同比增长30.26%至19.73亿元,占总成本84.36%[62] - 智能工厂及系统工程材料成本为100,967,142.85元,占总成本比例67.87%,同比增长6.76%[65] - 智能制造核心部件材料成本为35,373,356.44元,占总成本比例46.08%,同比增长41.16%[65] - 电子制造服务材料成本为1,972,813,959.36元,占总成本比例84.36%,同比增长30.26%[6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1.06%[16] - 经营现金流净额为2.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1.06%[44] - 投资现金流净额为-4.81亿元人民币[44] - 2021年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485689886亿元人民币[2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智慧交通与平安城市业务收入17.16亿元人民币,毛利率20.62%[47] - 智能工厂及系统工程营业收入1.3亿元,毛利率为-14.44%,同比增长22.56%[51] - 智能制造核心部件营业收入7032.15万元,毛利率为-9.17%,同比增长16.93%[51] - 智慧交通营业收入7.16亿元,毛利率18.05%,同比增长29.34%[51] - 数字园区营业收入6.62亿元,毛利率18.39%,同比微降0.09%[51] - 平安城市营业收入3.38亿元,毛利率30.43%,同比增长3.62%[51] - 电子制造服务营业收入25.59亿元,毛利率8.61%,同比增长16.09%[51] - 表面贴装销售量6575.43万盘,同比增长12.21%[59] - 智慧交通设备等销售量2003台,同比下降61.10%[59] 各地区表现 - 深圳地区营业收入9.15亿元,同比增长46.75%[5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聚焦智慧交通业务,强化云数AI+5G+北斗等新技术融合应用[109] - 大力发展平安城市业务,重点推进5G+系统应用的智慧产业解决方案[109] - 深化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领域应用5G及边缘计算技术[111] - 推进电子制造服务向汽车电子、新能源等领域拓展,突破整机生产总装能力[112] - 加大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投入[108] - 打造数字产业研究院作为数字产业原创技术策源地[108] - 2022年营业收入目标设定为人民币400,000万元[113] - 2022年利润总额目标设定为人民币12,000万元[113] -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453,184.24万元,超出目标400,000万元约13.3%[113] - 2021年利润总额人民币10,568.11万元,低于目标12,000万元约11.9%[113] 研发与创新 - 研发投入总额为219,927,949.43元,占营业收入比例4.85%[69] - 研发人员数量501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16%[70] - 研发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86.43%(325本科+104硕士+4博士)[71] - 30岁以下研发人员占比63.67%(319人)[72] - 公司全年获得授权专利55件[26] - 公司2021年度获国家受理申请专利124件,其中发明专利50件[41] - 截至2021年末,公司拥有有效专利545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143件[41] - 科技投入比达到5%以上[40] - 公司研发成功LTE宽带集群调度系统[39] - 公司推进"一物一码"智能制造生产要素数字化管理[39] 子公司表现 - 信息产业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16.91%至4730.51万元[96] - 电子制造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33.41%至4485.75万元[96] - 通信科技公司净利润同比上升41.52%至1351.62万元[96] - 南京熊猫爱立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3.95%至665221.84万元[98] - 南京熊猫爱立信净利润同比下降44.57%至13407.32万元[98] - 南京乐金熊猫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62%至603174.57万元[101] - 南京乐金熊猫净利润同比上升10.03%至14738.71万元[101] - 成都熊猫电子科技净利润同比下降38.75%至1747.64万元[96] - 电子装备公司净亏损7746.03万元[96] - 科技发展公司净亏损1624.92万元[96] - 公司重要子公司包括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ENC)及南京乐金熊猫电器有限公司(乐金熊猫)[6] 行业与市场环境 - 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7%[27] -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4.7%[27] - 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3.7%[27] - 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较上年加快8.0个百分点[27] - 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增速较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27] - 预计到2026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达5.8万亿元左右[29] - 中国平安城市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6980亿元人民币[85] - 预计2022年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速维持在10%~15%范围[103] - 截至2021年底中国蜂窝物联网用户13.99亿户[103] - 智慧公共事业物联网终端达3.14亿户同比增长25.1%[103] - 智能制造物联网终端达2.54亿户同比增长20.9%[103] - 智慧交通物联网终端达2.18亿户同比增长4.8%[103] - 预计2022年物联网终端用户将达到15亿户[103] - 预计2023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38.2亿美元[104] - 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总数达7300万台套[104] - 工业APP数量达40.3万个[104] - 全球数字化转型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5215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12475亿美元[104] - 工业APP目标到2025年突破100万个[35] - 规模以上企业软件业务收入目标2025年突破14万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35] - 制定125项重点领域国家标准[35] - 建设2-3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源社区[35] - 高水平建成20家中国软件名园[35] - 2025年智能制造目标:70%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87] - 2025年智能制造目标:建成5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87] - 2025年智能制造目标:智能制造装备市场满足率超过70%[87] - 2025年智能制造目标:工业软件市场满足率超过50%[87] - 2025年智能制造目标:培育150家以上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87]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 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4]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4] - 公司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年度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的情况[4] - 公司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且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140] -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140] - 公司每年开展内部控制自评工作并在法治及风控委员会领导下进行[140] - 审计部配备专职审计人员每年参加后续教育和培训[140] - 公司修订完成《南京熊猫管理文件汇编2021》完善管理工作流程[141] - 公司修订《南京熊猫企业年金计划实施细则》提高职工退休待遇[141] - 公司2021年初开展专项自查确认治理状况与规范性文件无重大差异[141] - 公司构建多层次风险管理架构包括职能部门、联合议事机构、总经理办公会及董事会[138] - 公司制定定量和定性风险识别评价标准作为内控缺陷认定标准[138] - 联合议事机构中的法治及风控委员会负责重要经营行为风险评审[139] - 公司2021年度持续收集整理证券市场法规并编制《监管通讯》协助相关人员掌握规范治理知识[142] - 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业务、人员、资产、机构和财务方面完全分开保持独立自主经营能力[142] 资产与负债状况 - 总资产为60.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93%[17]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4.7224139961亿元人民币[24]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降至2027.227995万元人民币[24] - 应收票据增加至5979万元,占总资产0.99%,同比增长68.92%[76] - 其他流动资产激增至1.39亿元,占总资产2.3%,同比暴涨384.54%[76] - 长期股权投资达7.03亿元,占总资产11.6%,同比增长138.01%[76] - 预付款项减少至5820万元,同比下降46.93%[76] - 使用权资产减少至898万元,同比下降33.57%[78] - 其他非流动资产锐减至424万元,同比下降94.82%[78] - 递延收益增至4492万元,同比增长193.9%[78] - 境外资产规模1.15亿元,占总资产1.89%[82] - 货币资金中1.15亿元因保证金用途受限[81] - 应收票据中3590万元用于银行承兑汇票担保[81] - 公司合并报表资产负债率为37.23%[119] - 流动负债为人民币219,488.26万元[119] - 流动比率为1.83[119] - 速动比率为1.36[119] - 银行存款及现金为人民币96,321.85万元[119] - 短期银行及其他借款为人民币0万元[119] 利润分配与股东回报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以总股本913,838,529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14元(含税),总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12,793,739.41元[4] - 可供分派储备为人民币222,538,007.45元[128] - 公司2021年度母公司净利润为8336.12万元人民币[196] - 公司派发2020年度现金股利2375.98万元人民币[196] - 2021年提取法定盈余公积833.61万元人民币[196] - 期初未分配利润为1.71亿元人民币[196] - 可供股东分配利润总额为2.23亿元人民币[196] - 建议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4元人民币(含税)[196] - 现金红利总额为1279.37万元人民币(含税)[196] - 总股本基数为9.14亿股[196] 关联交易与重大投资 - 公司以人民币4.263亿元收购南京乐金熊猫电器有限公司30%股权[90] - 现金收购南京乐金熊猫电器有限公司30%股权[127] - 2022-2024年持续关联交易协议获股东大会通过[127] - 公司为子公司融资提供担保及使用闲置自有资金理财[127] - 前5名客户销售额为176,479.87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38.94%[67] - 前5名供应商采购额为70,295.09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19.94%[67] - 前五大客户中包含3家关联法人[125] 人力资源与薪酬 - 公司全年引进本科及以上人才近100人[26] - 公司在岗职工平均收入同比增长8.7%[26] - 公司全年发放爱心援助基金等共计140余万元[26] - 发放爱心援助基金、困难补助、金秋助学金等共计140余万元[136] - 公司养老金供款额约为员工薪金的16%[129] - 公司在职员工数量合计为3,143人[189][190] - 生产人员数量为1,288人,占总员工数41.0%[189] - 技术人员数量为1,159人,占总员工数36.9%[189] - 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数量为1,247人,占总员工数39.7%[190] - 母公司及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3,065人[188] - 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人数未披露[188] - 薪酬政策按岗位性质差异化执行(经营负责人年薪制/科研人员项目工资制/销售人员基薪加提成)[193] - 培训计划重点针对科研人员、经营管理和生产骨干[194]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度薪酬总额为人民币686.59万元[148] - 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酬金总额为人民币655.16万元[148] - 监事酬金总额为人民币31.43万元[148] - 独立非执行董事酬金总额为人民币31.32万元[148] - 公司党委书记及其他职务报酬为人民币66.14万元[146] - 李长江担任公司党委书记及其他职务报酬为人民币67.80万元[146] - 每位董事及监事年度酬金均在人民币125万元以下[148] - 报告期内从年度内严份为11,639万元[146]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度绩效工资未包含在报告期内薪酬中但包含2020年度绩效工资[159] - 报告期内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税前报酬合计686.59万元[159] -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年度薪酬总额限额为人民币800万元[186] 非经常性损益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3004.047075万元人民币[23]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335.044724万元人民币[22]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及投资收益为1437.644585万元人民币[22] 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业务涉及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票务清算管理中心(ACC)及地铁线网指挥中心(NCC)[7] - 公司智能制造系统平台注册商标为iManuf[9] - 公司遵循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9] - 公司持有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证[9] - 公司智慧交通业务位于国内第一梯队,轨道交通通信总承包居全国前列[39] - 公司实施ERP系统并通过MES深度融合实现全自动化生产管理[39] - 公司在南京、成都、深圳设有多家电子制造工厂[39] - 公司中标多个地铁线路AFC工程和通信系统工程(南京、南通、绍兴等城市)[85] - 公司中标多个智能工厂、数字化改造和自动化仓储建设项目[87] - 公司专注于智慧交通与平安城市、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绿色服务型电子制造三大主营业务[116][118] 利率与宏观经济 - 1年期LPR从3.8%降至3.7%[119] - 5年期以上LPR从4.65%降至4.6%[119] 会计与审计 - 公司财务报表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同时遵循香港公司条例及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披露要求[4] 股东大会与董事会 - 公司于2021年6月29日召开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所有议案均审议通过无否决情况[143] - 公司于2021年12月8日召开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所有议案均审议通过无否决情况[143] - 公司于2021年12月28日召开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所有议案均审议通过无否决情况[143] - 股东大会召开前至少20个营业日(年度)或10个营业日/15天(临时)发出书面通知[144] - H股股东会收到股东大会通函且会议邀请律师见证核数师监票[144] - 2021年6月29日公司第十届董事会选举产生3名执行董事、3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61] - 2021年6月29日公司第十届监事会选举产生2名非职工监事和1名职工监事[162] - 2021年6月29日董事会选举周贵祥为董事长、李韧之为副董事长[162] - 2021年6月29日董事会聘任夏德传为总经理及4位副总经理[162] - 2021年6月29日董事会设立战略委员会5人、审核委员会5人、提名委员会5人和薪酬与考核委员会5人[162] - 2021年6月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00553) - 2021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