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海复旦(01385)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30 09:00

收入和利润表现 - 报告期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8.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9%[7]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8.39亿元,同比增长2.49%[26]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18.39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7.94亿元人民币增长2.5%[59] - 营业收入为17.4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7.19亿元增长1.5%[6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8.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135] - 营业总收入为7.94亿元人民币,其中安全与识别芯片(2.69亿元)、非挥发性存储器(1.51亿元)、智能电表芯片(1.45亿元)、FPGA及其他产品(1.68亿元)是主要收入来源[136]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9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4.38%[7]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94亿元,同比减少44.38%[26]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8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3.40亿元人民币大幅下降46.9%[59] - 净利润为2.0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3.47亿元下降41.5%[62]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94亿元人民币[134]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8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0.96%[7] - 基本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24元/股[7] - 基本每股收益从0.42元/股降至0.24元/股,下降42.9%[6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23%[7] - 公司利润总额为1.73亿元人民币,按法定税率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为2587.9万元人民币[150] 成本和费用 - 综合毛利率为56.80%,同比增加0.31个百分点[7] - 综合毛利率为56.80%,同比增加0.31个百分点[26] - 主营业务成本为7.93亿元人民币,毛利率约为56.9%[13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8.99%[7] - 研发投入总额为人民币5.33亿元,同比减少10.80%,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8.99%[24]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约为人民币5.3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8.99%[37] - 研发费用从5.40亿元人民币降至5.09亿元人民币,减少5.8%[59] - 研发费用为4.84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的27.7%,较去年同期下降2.3%[62] - 研发费用为5.0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9%,其中职工薪酬为3.21亿元人民币,材料及加工费为7559万元人民币[144] - 研发支出总额为5.3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8%,其中资本化研发支出为6965.6万元人民币[157] - 研发费用中职工薪酬为3.67亿元人民币,是研发支出的主要构成部分[157] -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为13.07%,同比减少4.76个百分点[24] - 资本化研发投入为人民币6,965.55万元,同比减少34.62%[24] - 销售费用为1.1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其中职工薪酬为8507万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40] - 管理费用为838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1%,主要由于职工薪酬增长至4535万元人民币以及咨询服务费增长至780万元人民币[142] - 财务费用为1538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2%,主要由于利息支出减少至1970万元人民币以及汇兑损益减少至392万元人民币[145] - 支付的各项税费为1.2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0.31亿元大幅增加[63] 各业务线表现 - 安全与识别产品线销售收入约为人民币3.93亿元(2024年:人民币3.70亿元)[28] - 非挥发性存储器产品线销售收入约为人民币4.40亿元(2024年:人民币5.99亿元)[29] - 智能电表芯片产品线报告期销售收入约为人民币2.48亿元,对比2024年的人民币2.12亿元增长约17%[31] - FPGA及其他产品报告期销售收入约人民币6.81亿元,对比2024年的人民币5.53亿元增长约23%[31] - 安全与识别芯片收入为3.93亿元人民币,FPGA及其他产品收入为6.81亿元人民币[135]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大陆地区收入为17.44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94.9%[135] - 中国大陆市场收入为7.36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92.7%,其他地区收入为5815万元人民币[136]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8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5.94%[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27亿元增长45.9%[6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9%[152] - 母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0.47亿元增长177.6%[66]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流出减少至11,479.89万元,去年同期为32,461.50万元,主要因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净减少[44][46]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11.4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负3.25亿元有所改善[63]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0.9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的10.63亿元增长2.9%[6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3084.4万元人民币,期末余额为10.94亿元人民币[152][153] - 母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9.12亿元人民币,较期初的8.16亿元增长11.8%[67] - 租赁相关的现金流出总额为810.1万元人民币[155] - 收到政府补助为1834.6万元人民币,同比略有下降[151] - 活期利息收入为784.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151] 资产和负债状况 - 于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约为人民币93.03亿元,较报告期初增长2.90%[8]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末的781.99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6月末的809.12亿元人民币,增幅为3.5%[56][58] - 于2025年6月30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约为人民币60.34亿元,较报告期初增长2.37%[8] - 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从期初的人民币65.44亿元增至期末的人民币66.71亿元,增长1.27亿元或1.9%[69] - 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从期初的人民币55.05亿元增至期末的人民币56.54亿元,增长14.95亿元或2.7%[70]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为人民币19.33亿元,较期初所有者权益小计增长3.3%[69] - 母公司2025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人民币20.29亿元[70] - 公司未分配利润从期初的人民币38.72亿元增至期末的人民币40.00亿元,增长人民币1.28亿元或3.3%[69] - 期末未分配利润为39.99亿元人民币[134] -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约为人民币308,898.47万元,占流动资产总额的45.75%[36] - 存货从31.31亿元人民币微降至30.88亿元人民币,减少1.4%[56] - 存货账面余额从2024年底的35.67亿元微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6.37亿元[103] - 报告期末存货跌价准备余额约为人民币54,826.11万元,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为15.07%[36] - 存货跌价准备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从2025年初的4.32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5.48亿元,增幅26.84%[102] - 报告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约为人民币174,329.25万元,应收票据账面余额约为人民币29,538.71万元[39] - 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账面余额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10.87%[39] - 应收账款增加16.70%至174,329.25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从16.52%升至18.74%,主要因高可靠客户收入占比较高且回款周期较长[47] - 应收账款从14.65亿元人民币增至17.08亿元人民币,增长16.6%[56] - 应收账款总额从15.61亿元增至18.30亿元,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从4.32%升至4.75%[89][90] -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内增加1950.69万元,总额达到8689.06万元[91] - 应收账款前五名欠款方余额合计8.24亿元,占总应收账款余额的45.01%[92] - 公司应收账款信用风险集中,前五大客户应收账款占比为45.02%(2024年末:47.11%)[169] - 应收票据总额为2.95亿元,其中商业承兑汇票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从2.53%升至3.21%[87][88] - 商业承兑汇票坏账准备期内增加177.61万元,总额达到902.87万元[88] - 应收款项融资中的银行承兑票据从2024年底的1.47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59亿元,增长8.37%[93] - 预付款项大幅增长69.06%至19,212.45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从1.26%升至2.07%,主要因新产品加工需要导致供应商预付款增加[47][48] - 预付款项总额从2024年底的1.14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92亿元,增长69.01%[94] - 预付款项中账龄2至3年的部分从2024年底的189.80万元大幅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959.97万元,占比从1.67%升至15.40%[94] - 期末余额前五名的预付款项合计为1.63亿元,占预付款项总额的84.69%[95] - 其他应收款总额从2024年底的983.32万元微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921.04万元[96] - 货币资金略有增加,从1,087,494,485.36元增至1,098,255,942.76元[53] - 货币资金从8.36亿元人民币增至9.12亿元人民币,增长9.2%[56] - 公司货币资金总额为10.98亿元人民币,其中银行存款占10.98亿元[85] - 公司持有的美元货币资金为3.45亿美元,折算人民币约为2.47亿元[154]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024年底的1.40亿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19亿元[86] - 其他流动资产从2024年底的5562.27万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4674.64万元,主要因待抵扣进项税额减少[104] - 长期股权投资从2025年初的5418.12万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5213.56万元,主要因处置Spear Innovations Oy Ltd投资及权益法下投资亏损[104]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从2025年初的3481.61万元微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476.86万元[105] -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15.68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5.13亿元人民币,减少5464万元人民币[106] - 在建工程账面价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5480万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7757万元人民币,增长41.5%[107] - 集成电路技术研发与应用基地项目预算8亿元人民币,本期增加投入2495万元人民币,工程累计投入占预算比例84.48%[107] - 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1.97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60亿元人民币,减少19.0%[109] - 公司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占无形资产账面价值的比例为78.73%[109] - 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2141万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2619万元人民币,增长22.3%[108] - 长待摊费用从2024年12月31日的5044万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5855万元人民币,增长16.1%[111] - 递延所得税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1662万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2523万元人民币,增长51.8%[112] - 可抵扣亏损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1052万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1699万元人民币,增长61.5%[112] - 其他非流动资产总额为6442.14万元人民币,其中预付产能保证金为4303.72万元,预付设备款增长102.7%至1901.95万元[117] - 短期借款减少19.25%至86,550.00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从11.86%降至9.30%,主要因归还银行到期的短期贷款[47][50] - 短期借款从10.72亿元人民币减少至8.66亿元人民币,下降19.2%[56] - 短期借款减少至8.65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0.7187亿元下降19.3%,信用借款年利率为2.11%-2.40%[118]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短期借款为8.655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3.979亿元[176] - 长期借款大幅增加68.25%至40,357.25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从2.65%升至4.34%,主要因调整债务结构增加一年以上银行贷款[47][52] - 长期借款从1.07亿元人民币大幅增加至2.73亿元人民币,增幅达155%[58] - 长期借款大幅增加至7.8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增长32.9%[128] - 公司2025年6月30日金融负债合计未折现合同现金流为19.763亿元,其中1年内到期的为15.029亿元[176] - 长期借款从2024年末的2.547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4.036亿元,增长58.4%[176][177] - 合同负债增长41.32%至14,583.16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从1.14%升至1.57%,主要因与客户签订订单增加导致预收款增加[47][51] - 合同负债增长41.3%至1.4583亿元人民币,相比期初1.0319亿元,主要由于预收货款和测试费增加[120] - 应付账款增长14.5%至2.6857亿元人民币,其中1年以内的账款占比84.7%,为2.2756亿元[119] - 应付职工薪酬总额为1.5759亿元人民币,其中短期薪酬为1.5040亿元,设定提存计划为718.96万元[122] - 递延所得税负债净额期末余额为3638.43万元人民币,与期初的3638.47万元基本持平[114] - 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亏损增长47.6%至2.2414亿元人民币,其中大部分(1.1212亿元)将于2030年到期[115][116] - 公司实收资本(或股本)为人民币8214.27万元,期内无变动[69][70] 其他收益和损失 - 其他收益大幅下降65.64%,从10,366.77万元降至3,562.31万元,主要因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额及政府补助专项验收减少[44] - 其他收益为356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5.6%,主要由于政府补助大幅减少至1839万元人民币以及进项税加计抵减减少至1481万元人民币[146] - 资产减值损失显著增加至15,051.65万元,而去年同期为294.54万元,主要因计提存货跌价损失142,951,639.78元及无形资产减值损失7,564,881.83元[44][45] - 资产减值损失为1.50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恶化,主要由于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增加至1.43亿元人民币[148] - 资产减值损失为1.5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0.03亿元大幅增加[62] - 信用减值损失为2128万元人民币,同比恶化41.6%,主要由于应收票据坏账损失增加至178万元人民币[148] - 投资净收益为71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净损失95万元人民币,改善主要来自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收益增加至211万元人民币[147] - 所得税费用为-795.3万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为442.3万元人民币,主要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影响[150] 研发项目与产品进展 - 公司推出第二代超高頻RFID標簽芯片UF52A,性能顯著提升以滿足高密集度應用場景需求[16] - 公司NFC讀寫器芯片成為國內唯一通過金融應用相關認證並規模量產的供應商[16] - 公司多款中大容量EEPROM產品通過AEC-Q100 Grade 1認證,並成功導入部分Tier 1及整車廠供應鏈[17] - 公司NOR Flash低壓高速系列產品量產,覆蓋16Mbit至1Gbit容量,關鍵指標達業界領先水平[18] - 公司基於2Xnm工藝平台的SLC NAND系列產品均已進入量產階段[19] - 公司MCU產品完成12寸40nm、55nm和90nm嵌入式閃存工藝平台的開發與流片[20] - 公司可提供千萬門級、億門級和十億門級FPGA和PSoC產品[21] - 公司FPAI異構融合架構芯片正佈局算力從4TOPS至128TOPS的譜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