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收入同比下降18%至7683.5万港元(2024年:9374.2万港元)[5] - 总收入7683.5万港元,同比下降18.0%[28] - 公司总收入同比下降17.9%至7683.5万港元(去年同期为9374.2万港元)[33] - 集团总收益同比下降18%至76.8百万港元[75] - 除税前亏损收窄51%至2801.6万港元(2024年:5730.3万港元)[5] - 除税前亏损收窄51.1%至2801.6万港元(去年同期为5730.3万港元)[33]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收窄55%至2463.1万港元(2024年:5409.6万港元)[5] - 本期净亏损24,592千港元,较上年同期54,046千港元收窄54.5%[16][18]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463.1万港元[23] - 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大幅改善54.5%至2463.1万港元(2024年:5409.6万港元)[47] - 净亏损从54.1百万港元改善至24.6百万港元[81] - 每股基本亏损改善63%至6.23港仙(2024年:16.83港仙)[5] - 每股基本亏损从0.168港元改善至0.062港元,计算基础为加权平均股数增加23.1%至3.956亿股(2024年:3.214亿股)[4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已售存货成本下降28.1%至3253.8万港元(2024年:4524.9万港元)[42] - 销售成本减少22.7%至49百万港元[76] - 行政开支减少25.7%至50百万港元[79] - 雇员福利开支同比下降33.8%至2735.6万港元(2024年:4128.9万港元),其中以权益结算股份付款开支下降99.8%至1.2万港元(2024年:619.4万港元)[42] - 除税前亏损项目显示研发成本大幅下降67.1%至255.4万港元(2024年:776万港元)[42] - 财务成本同比下降8.1%至824.9万港元(2024年:897.8万港元),其中可换股票据利息下降45.0%至51万港元(2024年:92.8万港元)[41] - 折旧及摊销总额下降1.6%至2442.5万港元(去年同期为2482.6万港元)[37][38] - 摊销及折旧费用下降1.6%至2442.5万港元(2024年:2482.6万港元)[42] - 资本开支增长19.5%至4.9万港元(去年同期为4.1万港元)[37][38] - 其他收入及收益总额同比下降56.5%至301.7万港元(2024年:693.4万港元),主要因服务收入下降71.4%至142万港元(2024年:496.9万港元)[40] - 所得税抵免总额增加5.1%至342.4万港元(2024年:325.7万港元)[45] - 金融及合约资产减值亏损转回449.6万港元(去年同期计提减值670.4万港元)[37][38] - 金融及合约资产减值亏损净额转亏为盈,录得收益449.6万港元(2024年:亏损670.4万港元),主要因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转回565.3万港元[4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石墨烯产品收入下降21%至4838.9万港元(2024年:6148.9万港元)[5] - 景观设计收入下降12%至2844.6万港元(2024年:3225.3万港元)[5] - 石墨烯产品收入4838.9万港元,同比下降21.3%[28] - 景观设计服务收入2844.6万港元,同比下降11.8%[28] - 石墨烯产品收入同比下降21.3%至4838.9万港元(去年同期为6148.9万港元)[33] - 景观设计收入同比下降11.8%至2844.6万港元(去年同期为3225.3万港元)[33] - 石墨烯产品收益同比下降21.3%至48.4百万港元,占总收益63%[72] - 景观设计业务收入减少11.8%至28.4百万港元[73] - 新合约总额同比减少37.6%至29.7百万港元[74]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内地收入6193.0万港元,同比下降22.2%[2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经调整分部EBITDA大幅增长103%至952.5万港元(2024年:468.2万港元)[5] - 石墨烯产品分部EBITDA增长43%至1056.3万港元(2024年:737.4万港元)[5] - 经调整分部EBITDA同比增长103.4%至952.5万港元(去年同期为468.2万港元)[33][39] - 毛利率从32%提升至36%[77] - 流动比率从0.71倍改善至0.89倍[83] - 负债比率从84.2%降至58.5%[83] - 鸡西石墨深加工项目第一阶段计划年产量20,000公吨高纯度球形石墨,投资总额不低于人民币200.0百万元[87] - 鸡西项目第二阶段计划年产量10,000公吨高纯度球形石墨及10,000公吨电池负极材料[87] - 莱西第一期石墨负极材料项目估计投资总额约为人民币1,000.0百万元,因电力供应不足问题将推迟落成[88] - 莱西第二期石墨深加工项目估计投资额为人民币2,000.0百万元,主要从事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及加工[88] - 供股所得款项净额115.7百万港元中,57.9百万港元拟用于执行石墨烯产品业务项目,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动用14.9百万港元[93] - 供股所得款项34.7百万港元已全额用于偿还未偿还贷款及利息[93]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中期股息[128] 现金流和融资活动 - 现金及银行结余减少28%至1124.2万港元(2024年末:1554.7万港元)[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15,446千港元降至10,637千港元,减少31.1%[13] - 经营现金流净流出2340.3万港元,同比增加3067.4%[19] - 投资现金流净流出2338.5万港元,同比增加62.6%[19] - 融资现金流净流入4109.6万港元,去年同期为净流出158.7万港元[19] - 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为1063.7万港元,较期初减少30.9%[19] - 公司完成供股发行704,226,370股,每股认购价0.17港元,净筹资约115.7百万港元[62] - 股份合并导致普通股数量从1,173,806,762股减少至938,987,722股,每股面值由0.01港元调整为0.05港元[62] - 认股权证数量从89,423,076份大幅增加至341,911,763份,行使价由0.65港元调整为0.17港元[63][64] - 认股权证加权平均剩余合约年期从2.5年缩短至1.0年[64] - 可换股票据转换价格调整为每股0.17港元,可转换2233.8万股普通股[60] - 认股权证行使价格调整为每股0.17港元,可认购3.419亿股普通股[60] - 公司债券票面利率均为6%,按365日基准计息并每年支付[56] - 石墨烯业务子公司全部股权作为可换股票据和认股权证的抵押品[60] - 2020年和2019年发行的公司债券总额为1.165亿港元,其中7007.1万港元已延长至2025年[56] - 490万美元可换股票据已逾期,其中29万美元于2023年8月逾期,20万美元于2024年1月逾期[59] 资产和负债状况 - 总资产增长10%至8.91亿港元(2024年末:8.09亿港元)[5] - 公司总资产净额从280,360千港元增至379,310千港元,增长35.3%[15] - 总资产增长10.1%至8.91亿港元(去年末为8.09亿港元)[35] - 应收购贸易账款及票据从182,061千港元降至105,678千港元,减少42.0%[13] - 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从41,702千港元增至216,348千港元,增长418.8%[13] - 计息借款从126,992千港元增至154,366千港元,增长21.6%[13] - 普通股股本从11,738千港元增至46,949千港元,增长300.0%[16] - 股份溢价账从817,646千港元增至898,462千港元,增长9.9%[16] - 累计亏损从563,672千港元扩大至588,303千港元[16] - 非流动负债从161,975千港元降至118,100千港元,减少27.1%[15] - 未分配负债减少8.4%至3.21亿港元(去年末为3.51亿港元)[35] - 流动负债净额4327.4万港元[23] - 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276,606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02,606千港元,降幅达26.8%[50] - 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减值拨备为96,928千港元,占其总额的47.9%[50] - 超过一年的逾期应收款从2024年末的69,304千港元大幅减少至2025年中的20,694千港元,降幅70.1%[50] - 应付贸易账款从2024年末的51,462千港元减少至2025年中的31,405千港元,降幅39.0%[51] - 即期计息借款总额为154,366千港元,其中无抵押公司债券占比最高,达97,570千港元[52] - 银行担保借款从2024年末的13,639千港元降至2025年中的12,209千港元,利率区间为2.75%-3.75%[53] - 其他无抵押借款中包含1,536千港元人民币计值借款和2,574千港元美元计值借款[53] - 公司债券账面值从2024年初的115,372千港元降至2025年中的110,070千港元[54] - 2025年期间偿还公司债券本金3,697千港元并支付利息2,634千港元[54] - 公司债券余额在2025年6月30日为949万港元,相比2024年的1225.6万港元下降22.6%[56] - 可换股票据负债部分在2025年6月30日为379.8万港元,实际利率区间为18.84%-22.04%[59] - 可换股票据权益部分包括换股权82.7万港元和认股权证储备1994.3万港元,总计2456.8万港元[5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订约但未拨备的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资本承担为35.032百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5.637百万港元大幅增加[87] - 莱西工厂厂房10年租期未贴现租金总额为人民币58.872百万元(约65.936百万港元),使用权资产及租赁负债未予确认[88] 关联方交易和董事事项 - 向合营企业上海奕桂提供短期贷款人民币18,575,000元,年利率4%[66] - 向合营企业泛亚国贸提供21,000,000港元循环贷款融资,年利率12%[66] - 从关联方普邦获得的合同收入从363,000港元降至0港元[66] - 向执行董事陈奕仁提供贷款11,822,000港元,年利率3.75%-6%[67] - 向执行董事刘兴达提供贷款8,155,000港元,年利率6%[67] - 2025年1月2日获得行政总裁贷款1182.2万港元,年利率3.75%-6%[56] - 向执行董事刘兴达先生借款8,155千港元,年利率6%,期限1年[55] - 应付董事款项中,刘兴达金额从306,000港元增至1,245,000港元,陈奕仁从2,988,000港元减至247,000港元[71] - 董事陈奕仁持有公司股份34,722,177股,持股比例3.70%[96] - 董事刘兴达持有公司股份28,945,089股,持股比例3.08%[96] - 董事仇斌持有公司股份136,000股,持股比例0.01%[96] - 董事唐照东于2025年6月27日起不再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03] 股份和激励计划 - 公司于2025年5月22日根据供股配发及发行704,226,370股股份[92] - 公司于2023年1月9日终止现有购股权计划[107] - 公司自2023年2月6日起采纳2023年股份奖励计划[107] - 2023年股份奖励计划上限为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0%即68,349,307股[111] - 各参与者获授股份上限为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11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授出未归属奖励股份从500,000股降为零股[113] - 报告期内以权益结算的股份基础薪酬支出为12,000港元[113] - 根据计划可能发行的股份数为5,215,224股占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的1.32%[114] - 2023年6月12日授予的500,000股已于2025年2月1日归属[115] - 归属前股份加权平均收市价为每股0.121港元[115] - 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涉及股份3,450,306股,占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的0.87%[105] - 购股权行使价经调整后为1.82港元[108] - 泛亚国际股份奖励计划上限为500股泛亚国际股份[118] - 泛亚国际计划剩余400股奖励股份可供授出[120] - 泛亚国际非上市规则界定的主要附属公司[121] - 股份奖励计划每股价格为1.00港元[125] 其他重要内容 - 主要股东Tycoon Partner Holdings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93,500,000股,持股比例9.96%[101] - 股东Yu Justin持有公司股份92,500,000股,持股比例9.85%[101] - 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24] - 中期业绩未经外聘核数师审阅但已获审核委员会审阅[127]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26] - 公司确认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适用条文[122] - 全体董事确认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2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219名雇员[90]
烯石电车新材料(06128) - 2025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