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盈集团(控股)(00689) - 2025 - 中期财报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二零二五年上半年收入为38,158,000港元,同比增长4%[14]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大幅增至11,117,000港元,对比二零二四年同期的1,034,000港元[14] - 每股盈利为1.86港仙(二零二四年同期经重列为0.20港仙)[14]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11,117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034千港元增长975%[57]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溢利大幅增长至11,117千港元,较去年同期1,034千港元增长975%[81] - 总收入3815.8万港元,同比增长3.6%(3684.1→3815.8万港元)[54] - 期内溢利1111.7万港元,同比增长974.8%(103.4→1111.7万港元)[54]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入为38,158千港元,同比增长3.6%[69] - 公司期间溢利为11,117千港元,较去年同期1,034千港元增长975%[69][7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所得税开支增至1,495,000港元,主要与石油勘探及生产业务相关(二零二四年同期:412,000港元)[14] - 预期信贷亏损拨备527,000港元(二零二四年上半年:395,000港元)[22] - 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308,000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50,000港元下降12%[36] - 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835千港元,较去年同期745千港元增长12.1%[69][71] - 员工成本总额为6,661千港元,同比增长4.2%,其中董事酬金903千港元,增长9.9%[79]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2,934千港元,同比下降2.0%[79] - 专业及顾问费用为2,683千港元,同比增长38.7%[79] - 所得税开支为1,495千港元,较去年同期412千港元增长263%[76] - 当期确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527,000港元(去年同期:395,000港元)[94] - 董事及主要管理层薪酬总额为148.4万港元,同比增长16.7%[107] 石油勘探及生产业务表现 - 石油勘探及生产业务收入33,458,000港元,EBITDA为19,215,000港元,经营溢利7,990,000港元[12][15] - 加拿大石油资产生产约84,500桶原油,平均售价每桶79.7加元(二零二四年同期:生产76,600桶,平均售价每桶86.1加元)[16] - 二零二五年上半年资本开支338,000加元(约1,867,000港元)用于新井材料采购及服务[17] - 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在产油气井43口(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44口),平均剩余储量寿命超十年[17] - 石油勘探业务贡献溢利7,990,000港元,同比增长11%[38] - 石油销售收入3345.8万港元,同比增长2.6%(3260.5→3345.8万港元)[54] - 销售石油收入(扣除权利金)为33,458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2,605千港元增长3%[65] - 石油勘探及生产业务收入为33,458千港元,占总收入87.7%[69] - 油气资产相关在建工程新增1,867千港元,较去年同期119千港元增长1468%[83] - 石油业务相关应付款项为3,173,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十二月:3,184,000港元)[97] 太阳能业务表现 - 太阳能业务收入4,343,000港元,EBITDA为4,271,000港元,经营溢利1,634,000港元[13] - 太阳能发电项目总投资额达58,265,000港元[13] - 二零二五年上半年太阳能业务收入4,343,000港元,同比增长16%,EBITDA达4,271,000港元,增长17%[21] - 太阳能光伏系统併网发电容量3,200千瓦,总投资58,265,000港元[21] - 太阳能业务录得溢利1,634,000港元,同比增长64%[38] - 电力销售收入434.3万港元,同比增长15.5%(375.9→434.3万港元)[54] - 销售电力收入为4,343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759千港元增长16%[65] - 太阳能业务收入为4,343千港元,同比增长15.5%[69] 放债业务表现 - 放债业务收入下降34%至315,000港元,经营溢利(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前)下降17%至318,000港元[22] - 新西兰放债业务贷款组合账面值800,000纽元(约3,840,000港元)[23] - 整体贷款组合规模增长22%至18,528,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15,216,000港元)[26] - 贷款组合账面金额为1852.8万港元,扣除减值拨备1381.9万港元[27] - 贷款组合中公司借款人占比41.5%,个人借款人占比58.5%[27] - 贷款年利率范围:公司8.0%-12.0%,个人11.0%-18.0%[27] - 贷款组合100%以抵押品作为抵押[27] - 最大借款人贷款占比59%,三大借款人贷款占比100%[27] - 放债业务利息收入为315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77千港元下降34%[65] - 应收贷款及利息总额为32,347千港元,较去年末28,508千港元增长13.5%[89] - 应收贷款减值拨备为13,819千港元,较去年末13,292千港元增长4.0%[89] - 应收贷款及利息账面总值增至32,347,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28,508,000港元)[92] - 物业抵押贷款23,500,000港元(与二零二四年十二月持平)对应抵押物市值净额10,833,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十二月:11,297,000港元)[92] - 非上市债务工具抵押贷款5,007,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十二月:5,008,000港元)累计预期信贷亏损拨备1,152,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十二月:1,089,000港元)[92] - 新增无拨备物业抵押贷款3,840,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十二月无此类贷款)[92] - 逾期90天以上贷款金额23,500,000港元(与二零二四年十二月持平)[93] 证券投资表现 - 证券投资总额455.7万港元,其中股权证券151.8万港元,债务工具303.9万港元[32] - 证券投资收入4.2万港元,亏损28.5万港元[32] - 股权证券组合净亏损3000港元,包含已变现亏损2.5万港元和未变现收益2.2万港元[33] - 债务工具组合产生利息收入4.2万港元[34] - 债务工具公允值亏损30.8万港元,确认为其他全面开支[34] - 债务工具组合规模为3,039,000港元,涉及5家内地物业公司债券,初始到期孳息率6.01%-12.50%[36] - 上市股本证券投资公允值下降至1,518,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十二月:1,999,000港元)[95] - 金融资产中上市债务证券按公允价值计量为303.9万港元,较期初334.7万港元下降9.2%[104] - 金融资产中上市股本证券按公允价值计量为151.8万港元,较期初199.9万港元下降24.1%[104] 现金流和财务状况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16亿港元,同比增长11.7%(1.93→2.16亿港元)[55] - 资产净值4.29亿港元,同比增长8.0%(3.97→4.29亿港元)[55] - 流动负债总额1059.2万港元,同比基本持平(1057.2→1059.2万港元)[55] - 公司总权益从期初的396,847千港元增长至期末的428,507千港元,增幅为8%[57]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8,796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702千港元增长54%[6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15,873千港元,较期初的193,315千港元增长12%[60] - 通过配售发行新股份获得款项15,753千港元[60] - 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356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491千港元下降61%[60]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428,509,000港元,较2024年末增长8%[43] - 流动比率24.7,较2024年末的21.5提升[42] - 资本负债比率9%,与2024年末持平[42] - 分类资产总额为331,119千港元,较期初278,828千港元增长18.7%[72] - 现金及现金等值物为124,815千港元,较期初155,681千港元减少19.8%[72] - 应收贸易款项为7,308千港元,较去年末8,999千港元下降18.8%[85][86] - 按金及预付款项为12,822千港元,较去年末3,397千港元增长277%[85] - 债务工具投资公允值为3,039千港元,较去年末3,347千港元下降9.2%[87] - 其他应付款项减少至6,655,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十二月:8,192,000港元)[96] - 除役义务增至25,284,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十二月:24,072,000港元)[96] 汇兑影响 - 确认汇兑收益8,136,000港元,主要因加元及纽元兑港元升值(对比二零二四年同期汇兑亏损3,753,000港元)[14] - 汇兑储备从期初的(9,362)千港元改善至期末的(4,572)千港元,主要因汇兑差额产生4,790千港元收益[57] - 汇兑收益净额为8,136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3,753千港元[73] 融资和资本活动 - 配售新股获净额15,753,000港元,70%将用于投资机会[39] - 公司资本承担总额为740.2万港元,用于新井成本[49] - 法定普通股数量为100,000,000千股,股本为1,000,000千港元[9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发行普通股数量为619,244千股,股本为6,192千港元[98] - 2025年2月配售952,095千股新股,配售价每股0.017港元,募集资金约16,186千港元[98] - 2025年4月实施股份合并,每10股合并为1股,导致已发行股份数量从5,240,344千股减少至619,244千股[98] - 股本削减55,732千港元,使股本从61,924千港元减少至6,192千港元[98] 员工和董事情况 - 公司员工总数29名,同比增长20.8%(24→29名),其中香港21名、加拿大7名、新西兰1名[50] - 员工成本666.1万港元,同比增长4.2%(639.3→666.1万港元)[50] - 白志峰获任命为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执行董事,年薪增加112,320加元[125] - 焦捷女士辞任中国阳光纸业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25] - 公司董事會主席及行政總裁職位懸空,偏離企業管治守則第C.2.1條[117] - 股東週年大會由執行董事陳瑞源擔任主席,偏離守則第F.2.2條[121] 其他业务和收入 - 银行利息收入下降10%至3,232,000港元[43] - 关联方交易产生咨询费用60千港元,与去年同期持平[106] 公司管治和股权结构 - 购股权计划下可供授出的股份数量经调整后为52,403,440股[102] - 2017年5月曾授予436,710,000股购股权,行使价每股0.53港元,已于2020年5月失效[101] - 购股权计划规定向单一参与者授予的股份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100] - 所有未行使购股权可能发行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总数的30%[101] - 2025年6月30日及2024年同期无任何购股权授予、行使、注销或失效[102] - 公司未宣派2025年中期股息[108] - 购股权计划授权限额经调整后为52,403,440股,相当于已发行股份约10%[110][111] - 股东孙粗洪通过控股实体持有86,208,562股,占总股本13.92%[114] - 中国船舶资本有限公司持有70,017,000股,占总股本11.31%[114] - Surich Real Estate Opportunity Fund持有57,592,500股,占总股本9.30%[114] - China Create Capital Limited持有35,770,500股,占总股本5.78%[114] - 孫先生及Premier United被視為擁有公司86,208,562股股份權益,佔已發行股份13.92%[118] - 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為619,243,904股[118] - 公司未購買、出售或贖回任何上市證券[124] - 審核委員會已審閱未經審核的中期簡明綜合財務報表[123] - 董事確認遵守證券交易標準守則[122] 税务情况 - 加拿大附属公司企业税率为23%,预扣税率为5-10%[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