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达生物(01801)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9 08:34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59.5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6%[9][1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总收入为人民币5953.1百万元,同比增长50.6%[13][1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达到人民币5953.1百万元,同比增长50.6%[2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59.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6%[115][116] - 公司收入同比增长50.6%至59.53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39.52亿元人民币[195] - 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51.1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3%[9] - 毛利率86.0%,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13] - 公司实现毛利润51.2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85.9%,较去年同期增长56.3%[195] - 2025年上半年IFRS期内利润为8.343亿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亏损3.926亿元人民币实现扭亏为盈[9] - 期内利润人民币834.3百万元,同比扭亏为盈(上年亏损392.6百万元)[13] - 期内利润扭亏为盈,实现利润人民币8.343亿元(2024年同期:亏损人民币3.926亿元)[127] - 公司期内利润为8.34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亏损3.93亿元人民币,实现扭亏为盈[19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人民币897,117千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亏损人民币392,585千元,实现扭亏为盈[200] - 2025年上半年Non-IFRS利润为12.132亿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亏损1.602亿元人民币大幅改善[9] - Non-IFRS利润人民币1213.2百万元,同比扭亏为盈(上年亏损160.2百万元)[14] - 2025年上半年Non-IFRS利润增至人民币1213.2百万元[28] - 2025年上半年Non-IFRS EBITDA为14.128亿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亏损1.608亿元人民币显著提升[9] - Non-IFRS EBITDA人民币1412.8百万元,同比大幅改善(上年LBITDA人民币160.8百万元)[14] - 2025年上半年Non-IFRS EBITDA增至人民币1412.8百万元[28] - Non-IFRS EBITDA改善至人民币14.128亿元(2024年同期:亏损人民币1.608亿元)[128] - 基本每股收益为0.51元人民币,去年同期每股亏损0.24元人民币[19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为8.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0%[115][118] - 研发开支人民币1008.8百万元,同比下降27.9%[13] - 研发开支为10.0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9%[115] - 研发开支同比下降27.9%至人民币10.088亿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13.994亿元)[121] - 研发开支同比下降27.9%至10.09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3.99亿元人民币[195]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占总收入比例降至39.9%[13]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为23.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4%[115]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同比增长26.4%至人民币23.751亿元[123]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同比增长26.4%至23.75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8.79亿元人民币[195] - 特许权使用款项同比增长32.3%至人民币5.516亿元[124] - 行政及其他开支同比增长38.2%至人民币4.421亿元,但占收入比例下降0.7个百分点至7.4%[122] - 所得税开支大幅增加至人民币6,280万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4万元)[125] - 其他收入同比下降20.5%至人民币2.389亿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3.006亿元)[119] - 其他收益及亏损大幅下降98.8%至收益人民币100万元(2024年同期:收益人民币8,550万元),主要受外汇汇率变动影响[12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人民币190,373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237,288千元下降19.8%[20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为人民币342,383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297,722千元增长15%[20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无形资产摊销为人民币59,387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43,106千元增长37.8%[200] 产品商业化与收入构成 - 产品收入达人民币5233.8百万元,同比增长37.3%[13][15] - 医药产品销售达52.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3%[116] - 授权费收入人民币665.6百万元,较去年同期115.9百万元大幅增长[13] - 授权费收入达6.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4.2%[116][117] - 研发服务费收入为537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2%[116][117] - 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肿瘤产品强劲表现、产品线扩展及许可费收入增加[10] - 肿瘤领域收入快速增长,达伯舒等主要产品保持增长势头[30] - 报告期内成功商业化上市五款新药[16] 研发管线进展 - 公司已有16个产品获得批准上市[5] - 另有2个品种在NMPA审评中,4个新药分子进入3期或关键性临床研究[5] - 还有15个新药品種已进入临床研究[5] - 公司已推出16款产品上市 2个品种在NMPA审评中 4个新药分子进入3期或关键性临床研究[41] - 另有15个新药品种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41] - 国清院成功推进三个新分子进入IND准备阶段[20] - IBI363针对IO初治黑色素瘤的关键临床研究于2025年年初在中国启动[18] - IBI363针对IO经治鳞状NSCLC的全球III期研究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开始患者招募[18] - IBI343在中国启动针对三线PDAC的III期临床研究[18] - IBI343针对三线GC的III期研究在中国与日本同步推进[18] - IBI354在中国启动针对PROC的III期临床研究[18] - 玛仕度肽新启动两项III期研究包括GLORY-3和GLROY-OSA[18] - 匹康奇拜单抗新启动一项针对银屑病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18] - IBI363用于一线NSCLC和一线CRC的临床Ib/II期PoC研究已启动[37] - IBI363 (PD-1/IL-2α-bias) PoC数据在2025年ASCO年会上展示 覆盖IO耐药肺癌 黑色素瘤 MSS CRC等适应症[37] - 公司计划针对IBI363开展三项注册研究 包括中国黑色素瘤关键临床II期研究 MSS CRC和鳞状NSCLC研究[37] - 鳞状NSCLC试验为国际MRCT III期研究 覆盖中国 美国 加拿大 欧盟 英国 日本等地区[37] - IBI343 (CLDN18.2 ADC)启动针对胰腺癌三线治疗的III期临床研究 为全球首款在该适应症进入注册临床的ADC药物[38] - IBI343首个胃癌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自2024年启动[38] - IBI343用于PDAC及GC分别获得NMPA的BTD认定,PDAC二线治疗获FDA的FTD认定[78] - IBI354用于治疗PROC获NMPA授予BTD认定[80] - IBI354在PROC、HER2低表达乳腺癌及其他实体瘤中显示出优异安全性[82] - IBI363在IO耐药NSCLC、黑色素瘤和CRC中展现出突破性疗效反应[83] - IBI343在CLDN18.2表达率≥60%患者中cORR为22.7%,DCR为81.8%,mPFS为5.4个月,中位OS为9.1个月[85] - IBI343在CLDN18.2表达率≥75%患者中cORR为32.3%,DCR为90.3%,mPFS为5.5个月,当前中位OS为10.8个月[85] - IBI363全球III期临床研究计划招募约600名患者,主要终点为OS[85] - IBI3020完成首例患者给药,成为全球首个完成首次人体给药的双载荷ADC药物[90] - 玛仕度肽6mg治疗24周后HbA1c降低2.15%,4mg和6mg组分别有40.6%和64.9%的患者体重降低≥5%且HbA1c<7.0%(对比安慰剂0%)[78] - 玛仕度肽GLORY-2研究预计2025年下半年读出数据以支持第三项NDA申请[74] - 玛仕度肽DREAMS-3研究预计2025年下半年读出数据,证明减重和血糖控制双重获益潜力[75] - 达伯舒用于NSCLC围手术期治疗的III期临床研究结果预计2026年初读出[49] - 氟泽雷塞片联合疗法用于KRAS G12C突变NSCLC患者的Ib/III期临床研究进行中[53] 产品获批与注册 - 玛仕度肽治疗T2D的第二个适应症于2025年9月19日获批[33] - IBI112(匹康奇拜单抗)预计2025年底获批用于治疗银屑病[34] - 匹康奇拜单抗NDA正在NMPA审评,预计2025年底获批[94] - 玛仕度肽于2025年6月获NMPA批准用于超重或肥胖成人的长期体重管理[73] - 玛仕度肽于2025年9月获NMPA批准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73] - 达伯舒(信迪利单抗注射液)第九项适应症NDA于2025年2月获NMPA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预计2025年底获批[46] - 达伯舒第十项适应症NDA于2025年6月获NMPA受理用于联合呋喹替尼治疗RCC患者[49] - 达攸同(贝伐珠单抗注射液)于2025年7月获澳门ISAF批准[51] - 达伯特(氟泽雷塞片)于2025年6月获澳门ISAF批准[52] - 达伯乐®(己二酸他雷替尼胶囊)于2025年6月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ROS1阳性NSCLC成人患者[54][57] - 捷帕力®(匹妥布替尼片)于2024年10月获NMPA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56] - 奥壹新®(利厄替尼片)于2025年4月获NMPA批准第二项NDA用于EGFR突变NSCLC一线治疗[67] - 信必乐®(托莱西单抗注射液)于2024年11月成为中国首个纳入国家医保的本土原研PCSK9抑制剂[68] - 信必敏®(替妥尤单抗)于2025年3月获NMPA批准成为中国首款IGF-1R药物,填补TED领域70年无新药空白[69] - IBI310(伊匹木单抗)NDA于2025年2月获NMPA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预计2025年底获批[76] - 多款产品已在香港及澳门市场获批 东南亚及拉丁美洲地区注册工作推进中[39] 业务合作与授权 - 2025年年初公司与罗氏达成全球合作授权 授予罗氏IBI3009 (DLL3 ADC)的全球研发 生产及商业化权利[39] - 公司与罗氏就IBI3009达成合作,获得8000万美元首付款和最高达10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89] - 与罗氏签订独家授权协议,获得8000万美元首付款[117] 资产与现金流状况 - 公司现金储备折合约20亿美元[28] - 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定期存款、其他存款和投资票据为人民币11,002.9百万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10,221.1百万元有所增加[132] - 公司流动资产为人民币13,092.9百万元,其中银行结余及现金占人民币9,540.1百万元[132]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增长27.1%至95.4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75.08亿元人民币[196] - 总资产同比增长9.2%至人民币235.943亿元(2024年底:人民币216.026亿元)[13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313,765千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经营现金净流出人民币215,634千元,现金流状况显著改善[200]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增长45.4%至17.22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1.84亿元人民币[196]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增加人民币537,946千元,表明销售收入增长或回款周期延长[200] - 公司存货增加人民币283,254千元,而2024年同期为减少269,130千元,反映库存水平上升[200] - 公司流动比率从2024年末的2.4提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2.6[134] - 公司速动比率从2024年末的2.2提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2.4[134] - 公司累计亏损从2025年初的人民币15,906,368千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5,072,047千元,减少了834,321千元[198] - 总权益增长9.9%至144.22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31.18亿元人民币[197] - 借款总额增长至33.72亿元人民币,其中流动借款11.09亿元人民币[196][197] - 公司拥有未动用的长期银行贷款融资约人民币4,011.5百万元[133] - 公司抵押物业、厂房及设备人民币1,960.8百万元,土地使用权人民币266.4百万元及银行存款人民币32.3百万元用于担保贷款[136] - 公司流动负债为人民币5,012.5百万元,包括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人民币432.3百万元和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开支人民币3,176.7百万元[132] 产能与ESG - 公司投入运行的产能共计140,000升[23] - 公司连续两年MSCI ESG评级为AAA级[23] 公司治理与股权 - 董事长俞博士持有公司6.61%的股份权益[144] - 执行董事俞德超博士同时担任董事会主席与行政总裁职务[188] - 张倩女士自2025年8月起获任首席商业官,现任执行董事及战略委员会成员[190] - Stephen A. Sherwin博士自2025年8月26日起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战略委员会成员[190] - 审计委员会由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许懿尹女士任主席[182] - 张倩女士直接持有794,977股股份,并有权通过购股权和受限制股份获得最多6,017,352股[147] - 奚先生直接持有3,716,099股股份,并有权通过购股权和受限制股份获得最多9,317,975股[147] - Cooney博士直接持有56,393股股份,并有权通过购股权和受限制股份获得最多166,198股[147] - 许女士直接持有17,303股股份,并有权通过购股权和受限制股份获得最多127,108股[147] - Zieziula先生直接持有48,308股股份,并有权通过购股权和受限制股份获得最多473,791股[147] - 陈先生直接持有14,183股股份,并有权通过购股权和受限制股份获得最多43,028股[147] - 俞德超博士持有总计10,196,889份未行使购股权,行使价介于28.30港元至78.20港元[155] - 奚浩先生持有总计3,211,715份未行使购股权,行使价介于28.30港元至78.20港元[155] - 张倩女士持有总计2,652,191份未行使购股权,行使价介于28.30港元至78.20港元[156] - Charles Leland Cooney博士持有总计79,650份未行使购股权,行使价介于30.60港元至40.24港元[156] - 许懿尹女士持有总计79,650份未行使购股权,行使价介于30.60港元至40.24港元[156] - 所有董事及高管购股权在报告期内均无授出、行使、注销或失效变动[155][156] - Gary Zieziula先生持有2022年6月1日授出的购股权117,045份,行使价24.30港元[157] - Gary Zieziula先生持有2023年3月30日授出的购股权155,854份,行使价38.39港元[157] - Gary Zieziula先生持有2024年3月22日授出的购股权21,910份,行使价40.24港元[157] - 陈树云先生持有2024年5月3日授出的购股权3,371份,行使价40.90港元[157] - 俞德超博士2024年3月22日授予972,000份购股权,行使价40.24港元[155] - 奚浩先生2024年3月22日授予267,000份购股权,行使价40.24港元[155] - 张倩女士2024年3月22日授予267,000份购股权,行使价40.24港元[156] - 所有购股权行使期均为自授出日期起10年[155][156] - 服务提供商持有2019年3月15日授出的购股权99,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