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药科技股份(08156) - 2025 - 年度业绩

收入和利润表现 - 公司收入约613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约4120万港元增长48%[21] - 毛利约142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约500万港元大幅增长184%[2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9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约1970万港元大幅减少95%[21] - 毛利同比增长约920万港元,增幅184%[21] - 供应链服务收入增长至约613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约4130万港元增加48%[24] - 供应链服务毛利录得约1420万港元,毛利率为23%,较上年同期约500万港元和12%的毛利率显著提升[24] 成本和费用控制 - 公司有效管控行政费用及营运成本以强化营运效能[12] - 公司持续优化内部组织架构,实现行政费用及营运成本显著下降[16] - 2025年总雇员成本约为330万港元较2024年350万港元减少20万港元[38] 业务线表现 - 大健康产业及供应链服务业务作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13] - 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分部本年度未产生任何收入[22] - 个人防护装备制造及分销业务暂停,本年度未产生任何收入[24] 战略重点和资源分配 - 公司收入增长主要受益于大健康产品需求快速增长、供应链运营效率提升和服务流程优化[11] - 公司引入人工智能分析技术以提升客户洞察、优化采购决策和存货管理[11] - 公司暂停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和个人防护装备业务的资源投入[11] - 公司聚焦AI+业务应用和医疗药品销售等核心增长领域[11] - 公司重点发展医疗相关AI+业务应用、生命健康科技及数据科学产业[17] - 推进人工智能需求预测及动态存货机制提升运营效率[98] - 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应用直接影响运营效率与服务品质[101] 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 - 公司通过组织架构优化和人力资源整合提升跨部门协同效率[12] - 公司推进人力资源精简与整合,提升跨部门协同效率[16]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在香港及中国聘用32名雇员较2024年33名减少1名[38] - 员工总数32人,较2024年33人减少3.0%,其中男性19人减少5.0%,女性13人持平[193] - 全职员工31人减少6.1%,合同工1人新增[193] - 30至50岁员工18人减少14.3%,50岁以上员工9人增长28.6%[193] - 香港员工11人减少8.3%,中国及台湾员工21人持平[193] 财务结构和流动性 - 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增至约690万港元,上年同期为约260万港元[29] - 公司流动负债大幅减少至约6840万港元,上年同期为约2.494亿港元[29] - 资本负债比率改善至约9%,上年同期为约162%[29] - 公司完成贷款资本化,债务负担减轻约1.93亿港元[34] - 贷款资本化总计降低公司债务水平约193,000,000港元,改善资本负债比率[120] - 贷款资本化协议改善公司资本负债比率,减少债务约193,000,000港元[127] - 公司流动负债净额约为1924.3万港元[68] - 公司负债净额约为3669.4万港元[68] - 公司获得Quantum及IAM承诺书同意18个月内不要求偿还应付款项[71] - 公司可将可换股优先股的优先分派延迟最多10年[71] - 公司持续寻求替代融资及银行借贷以应对财务责任[71] - 公司通过收紧成本控制措施改善现金流状况[71] 贷款资本化交易详情 - 贷款资本化收益约390万港元[21] - 公司与IAM达成贷款资本化协议,发行300,000,000股普通股(每股0.1港元)和932,541,460股优先股(每股0.1港元),抵消债务123,254,146港元[118] - 公司与Quantum达成贷款资本化协议,发行150,000,000股普通股(每股0.1港元),抵消债务15,000,000港元[119] - IAM股份、IAM优先股及Quantum股份的总面值分别约为3,750,000港元、11,656,768港元和1,875,000港元[121] - 贷款资本化完成日(2024年11月15日)公司股份收市价为0.123港元[121] - 公司向IAM配发及发行300,000,000股普通股,每股0.1港元,抵消债务30,000,000港元[124] - 公司向IAM配发及发行932,541,460股可换股优先股,每股0.1港元,抵消债务93,254,146港元[124] - 公司向Quantum配发及发行150,000,000股普通股,每股0.1港元,抵消债务15,000,000港元[124] - 公司向Creative Big配发及发行547,609,590股可换股优先股,每股0.1港元,抵消债务54,760,959港元[126] - 配发及发行IAM股份、IAM可换股优先股及Quantum股份总代价约138,250,000港元[125] - 配发及发行Creative Big可换股优先股总代价约54,760,000港元[129] - 公司根据IAM和Creative Big协议发行总计1,480,151,050股可换股优先股[131] - 可换股优先股认购价为每股0.1港元,可按1:1比例转换为普通股[131] 股本结构 - 公司已发行普通股633,693,055股及无投票权可换股优先股1,480,151,050股,每股面值均为0.0125港元[35] - 法定股本重组为128亿股普通股及32亿股可换股优先股,每股面值0.0125港元[91] - 公司完成股本重组,每股面值由0.3125港元削减至0.0125港元,法定股本仍为200,000,000港元,分为12,800,000,000股普通股和3,200,000,000股优先股[117] - 法定股本重组后普通股数量增至12,800,000,000股,优先股数量为3,200,000,000股[117] - 可换股优先股首期优先分派740万港元延期至2026年支付[105] - 本年度未建议派发任何股息[106]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未分派储备予股东(2024年同期:无)[109] - 公司确认已维持充足公众持股量,符合GEM上市规则[114] 董事及管理层 - 执行董事赵善能先生63岁于2025年6月加盟集团拥有超过35年财务会计及企业管理经验[39] - 执行董事郭淑仪女士49岁持有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士学位[40] - 非执行董事程彦杰博士61岁为执业中医师持有神经内科博士学位[42] - 独立非执行董事刘斐先生54岁为香港执业会计师自2025年7月起任亨鑫科技执行董事[43] - 独立非执行董事许东安先生36岁为CFA特许金融分析师拥有13年企业融资经验[44] - 独立非执行董事向碧伦先生63岁具有丰富行政管理经验曾管理多间上市公司[44] - 赵善能先生于2025年6月2日获委任执行董事[52] - 何锦坚先生于2025年6月13日辞任执行董事[52]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职务由执行董事共同担任[46][50] 董事会及委员会运作 - 董事会致力于维持高水平企业管治保障股东利益并提高业务增长[45] - 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为3名占董事会至少三分之一[55] - 所有董事本年度遵守证券交易行为守则[49] - 董事会设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其中至少一人具备专业资格[55] - 董事参加持续专业发展活动包括外部研讨会和合规资料阅读[57] - 股东周年大会未收到股东关于董事工作的疑问或查询[47] - 董事可寻求外界独立专业顾问意见费用由公司承担[56] - 董事会本年度举行11次会议,超出每季度一次的常规频率[58] - 审核委员会举行5次会议,主要讨论财务报告、合规程序及重新委任核数师事宜[60] - 薪酬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审议董事薪酬及股份计划相关事项[61] - 提名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评估董事会结构及董事委任事宜[62] - 独立非执行董事刘斐、许东安、向碧伦全勤出席全部11次董事会会议[58] - 执行董事郭淑仪全勤出席11次董事会会议及全部股东会议[58] - 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审查经审核年度业绩及风险管理系统[60] - 薪酬委员会包含4名成员(独立非执行董事占多数),制定董事薪酬政策[61] - 提名委员会包含3名成员(独立非执行董事占多数),评估董事会多元化结构[62]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年度经审核综合业绩[162] 企业管治 - 程彦杰博士和向碧伦先生缺席2024年6月30日年度股东周年大会[47] - 公司秘书何锦坚及黄女士本年度接受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66] - 公司董事会认为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有效且足够[73] - 公司董事会性别多元化目标已达成,女性董事占比通过2022年9月委任实现[84] - 公司工作人员性别比例为男性59%,女性41%,多元化目标已达成[85] - 企业管治详情载于年报第11至23页[161] 审计相关事项 - 前任核数师对截至2024年6月30日年度财报发表保留意见[74] - 审计修改涉及出售附属公司会计记录不足问题[75] - 核数师因无法获取被出售附属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银行确认书而发表保留意见[76] - 被出售附属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银行结余对集团综合财务报表不重大[77] - 公司支付外聘核数师审核及非审核服务费用分别为680,000港元及20,000港元[83] - 公司自2024年12月起实施新内部政策,要求交易前与核数师讨论审计要求[79] - 审计修改仅影响2025年财务报表比较数据,无持续影响[80] - 审核委员会认为2026年6月30日止年度财务报表可能不再出现审计议题[82] - 被出售附属公司在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内无营业且不活跃[77] - 公司要求会计部门在文件移交前安排预审计程序,包括复印所有协议和银行对账单[79] - 核数师变更为苏亚文舜会计师事务所(2025年6月24日起生效)[160] 购股权计划 - 购股权计划下11,941,507股普通股可供发行,占已发行普通股约1.88%[155] - 购股权计划年度期初和期末可供授出购股权数目分别为10,341,507份和11,941,507份[156] - 购股权计划项下可发行股份数除以年度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数额为0.007[156] - 购股权计划下董事郭淑仪女士持有总计1,60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1.00港元)[157] - 董事何锦坚先生因辞任导致1,600,000份购股权失效(占原持有量的100%)[157] - 董事合计持有购股权从3,520,000份减少至1,920,000份(减少45.5%)[157] - 雇员购股权持有量保持稳定为3,520,000份(无变动)[157] - 购股权计划总规模从7,040,000份减少至5,440,000份(减少22.7%)[157] - 五位最高薪酬人士购股权持有量从3,320,000份减少至1,720,000份(减少48.2%)[159] - 其他承授人(不包括董事)持有3,400,000份购股权(无变动)[159] - 公司于2023年8月29日进行股份合并(25股合1股)并调整购股权行使价[158][159] 主要股东和关联交易 - 赵善能持有公司股份5.476亿股,持股比例86.42%[147] - 郭淑仪持股160万股,占比0.25%[147] - 程彦杰持股23.86万股,占比0.04%[147] - Creative Big Limited持有公司547,609,590股无投票权可换股优先股,占已发行普通股本股权约86.42%[151][153] - Integrated Asset Management (Asia) Limited及其一致行动人士持有321,694,520股普通股和932,541,460股无投票权可换股优先股,分别占已发行普通股本股权50.77%和147.16%[151] - Quantum Worldwide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150,000,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普通股本股权23.67%[151][152] - 任德章先生全资拥有Integrated Asset Management (Asia) Limited和Quantum Worldwide Investment Limited[151][152] - 赵善能先生全资拥有Creative Big Limited[153] - 公司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除披露外无其他股份或债券权益[149][150][154] - 公司无任何使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通过购入股份或债券获益的安排[150] 收购赔偿安排 - 目标公司2019至2021年三年总净利润保证不低于6900万港元[134] - 目标公司2019年净利润约1050万港元,2020年约590万港元,2021年净亏损约200万港元[135] - 三年实际净利润总额约1440万港元,较保证额低5460万港元[135] - 卖方需支付赔偿金约9280万港元(差额5460万港元×1.7倍)[135] - 赔偿金分24期支付,每期最低386.9万港元[136] - 卖方未能支付2022年7月15日第一期及7月31日第二期赔偿[137] - 公司出售5.961亿股代价股份换取约1730万港元赔偿金[137] 资产处置 - 公司出售永衍控股有限公司19.05%的股权,代价约364.3万港元[36] - 商誉及无形资产已悉数减值,状况与上一年度一致[25]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表现 - 香港业务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为5.59公吨二氧化碳当量,较去年7.97公吨下降29.9%[175] - 中国业务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8.41公吨二氧化碳当量,较去年23.91公吨下降23.0%[175] - 空气污染物排放量(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悬浮颗粒物)连续两年均为0克[172] - 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范围1)连续两年均为0公吨二氧化碳当量[173] - 无害废物产生量为0吨,每个业务单元密度为0吨[177] - 公司采用联交所气候信息披露指引方法测量范围1和范围2温室气体排放[175] - 公司目标保持空气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不超过2020年6月30日基准水平[178] - 无害废物密度为每个业务单元0吨,较基准年2020年的0.6吨目标下降100%[179] - 本年度耗电量总计12.41千瓦时,较2024年的8.92千瓦时增长39.1%[181] - 耗电密度为每个业务单元4.14千瓦时,较2024年的2.97千瓦时增长39.4%[181] - 电力消耗密度目标为不超过14.83千瓦时/业务单元,实际为4.14千瓦时/业务单元,较基准下降72.1%[184] - 制成品所用包装材料总量为0吨,与2024年持平[18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男性雇员流失率为5.13%,较上年30.30%大幅下降[19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女性雇员流失率为0.00%,较上年21.05%显著改善[194] - 30至50岁年龄组雇员流失率从上年17.14%降至5.13%[194] - 50岁以上年龄组雇员流失率从上年66.67%降至0.00%[194] - 香港地区雇员流失率从上年40.00%降至8.70%[194] - 中国及台湾地区雇员流失率从上年9.09%降至0.00%[194] - 连续三年与工作有关的死亡人数为0人,死亡率为0%[197] - 连续三年因工伤损失天数为0日[197] - 公司实施多项COVID-19防疫措施包括分发口罩和消毒材料[198] - 公司为确诊COVID-19雇员安排14天居家办公(周末除外)[198]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香港及中国业务截至2025年6月30日年度运营[165] - 本年度未进行任何慈善捐款(2024年:零)[112] 运营风险与市场挑战 - 全球物流成本波动及原材料运输成本上涨影响供应链稳定[98] - 人力与营运成本上升对利润空间造成严峻影响[98] - 产品线扩充与服务范围扩大以应对市场波动风险[97]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 - 向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总销售额57.01%,最大客户占比19.22%[103] - 向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采购总额90.51%,最大供应商占比50%[103] 重大事件与报告范围 - 报告期内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