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君实生物(01877)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6 11:58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报告期内收入总额约人民币11.68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约49%[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168,38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1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人民币1,168百万元,同比增长49%[15] - 公司收入总额约人民币1168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约49%[101]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1.6838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7.86056亿元人民币增长48.6%[19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924,02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10] - 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9.2402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5.75255亿元人民币增长60.6%[193]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减少至人民币4.13亿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约人民币2.32亿元或约36%[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466,409千元人民币,同比收窄32%[10] - 公司期内亏损为4.1343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6.45691亿元人民币亏损收窄35.9%[199] - 2025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4.6640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6.88445亿元人民币收窄32.2%[193] - 2025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和摊薄亏损为人民币0.42元,较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0.66元收窄36.4%[19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报告期内研发开支总额约人民币7.45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约36%[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744,93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10] - 研发开支约人民币745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约36%[102] - 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7.4493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5.46376亿元人民币增长36.3%[193] - 临床研究及技术服务开支约人民币501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约75%[102] - 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人民币487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约14%[104] - 营销及推广活动开支约人民币226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约29%[104] - 行政开支约人民币209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约17%[106] 核心产品拓益®(特瑞普利单抗)表现 - 核心产品拓益®国内销售收入约人民币9.54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约42%[7] - 核心产品拓益®国内销售收入人民币954百万元,同比增长42%[16] - 公司核心产品拓益®(特瑞普利单抗)报告期内国内市场销售收入约人民币9.54亿元,同比增长约42%[38] - 拓益®用于黑色素瘤治疗的适应症于2025年1月获NMPA由附条件批准转为常规批准[7] - 拓益®在中国内地获批12项适应症[15][16] - 特瑞普利单抗共有12项适应症已在中国内地获批,覆盖黑色素瘤、鼻咽癌、尿路上皮癌、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小细胞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39] - 拓益®(特瑞普利单抗)截至报告期末已在全国超过6000家医疗机构及超过3000家专业药房及社会药店销售[42] - 拓益®已有12项适应症在中国内地获批,其中10项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42] - 拓益®新增4项适应症自2025年1月1日起纳入国家医保目录[42] - 2025年1月至8月期间,拓益®在中国获得4项新适应症批准或受理,包括肝细胞癌一线治疗(3月)和黑色素瘤一线治疗(4月)[48] - 2025年8月,拓益®联合维迪西妥单抗用于HER2表达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sNDA获得NMPA受理[182] 特瑞普利单抗全球进展与学术认可 - 特瑞普利单抗成为澳大利亚首个获批用于鼻咽癌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8] - 特瑞普利单抗成为新加坡首个获批用于鼻咽癌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8] - 特瑞普利单抗已在4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25] - 特瑞普利单抗是首个获得FDA批准上市的中国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创新生物药[38] - 特瑞普利单抗同时获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及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三大顶级权威指南推荐的国产抗PD-1单抗[41] - 特瑞普利单抗在2025 CSCO指南中多项治疗方案入选10部指南,获得多项I级推荐[41] - 特瑞普利单抗成为澳大利亚和新加坡首个用于鼻咽癌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2025年1月和3月)[52] - 特瑞普利单抗一线治疗鼻咽癌和食管鳞癌适应症于2025年6月在阿联酋和科威特正式获批[52] - 特瑞普利单抗期刊发表超过90篇,合计影响因子超过500分[52] - 特瑞普利单抗在2025年多项国际学术大会上展示其在多个癌症领域的治疗潜力[55] - 特瑞普利单抗超30项研究成果入选2025年ASCO年会,包括5项口头报告(含2项LBA)和20余项壁报[56] - 特瑞普利单抗累计开展覆盖超过15个适应症的40多项临床研究[47] 临床研究数据(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疗法) -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维迪西妥单抗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确认的ORR达73.2%,中位PFS为9.3个月,中位OS达33.1个月[57] -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尼妥珠单抗及化疗(TNT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阴茎鳞状细胞癌ORR达82.8%,pCR率达48.3%,2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65.5%和72.4%[57] -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III期HEPATORCH研究显示显著延长PFS和OS[57] -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onatasertib治疗晚期实体瘤显示抗肿瘤活性,结果发表于IF 52.7期刊[61] -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诱导化疗和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III期DIAMOND研究结果发表于IF 55的JAMA期刊[61] - 抗LAG-3单抗LBL-007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未接受免疫治疗的鼻咽癌患者ORR达33.3%,DCR达75%,中位PFS达10.8个月[57] -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用于II-III期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治疗的III期NEOTORCH研究显示改善手术结局和延长EFS[56] - 放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新辅助治疗食管鳞癌的II期研究入选ESTRO年会优选论文口头报告[56] 其他商业化及在研产品进展 - 公司拥有4款商业化药品,近30项在研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超过20项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7] - 公司已有4款商业化药品,近30项在研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超过20项在研药物处在临床前开发阶段[30] - 公司已商业化药物共4款(拓益®、君迈康®、民得维®及君适达®)[158] - 民得维®于2023年1月28日获NMPA附条件批准上市,2025年1月转为常规批准[73] - 民得维®已进入超过2000家医疗机构,覆盖境内所有省份[74] - 君迈康®于2022年3月获批3项适应症,2022年11月新增5项适应症获批[76] - 君适达®于2024年10月获批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血脂异常[78] - 君适达®于2025年5月获批两项新适应症,成为首个获批用于他汀不耐受人群的国产PCSK9药物[78] - 君适达®新增两项sNDA获批,累计获批三项适应症[18] - 昂戈瑞西单抗治疗12周可显著降低LDL-C水平达66.2%[83] - 特瑞普利单抗等3款商业化产品均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161] 在研产品管线(非特瑞普利单抗) - 公司产品管线覆盖五大治疗领域: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慢性代谢类疾病、神经系统类疾病以及感染类疾病[30] - 公司研发领域已扩展至单抗药物、小分子药物、抗体偶联药物(ADC)、双特异性或多特异性抗体药物、融合蛋白、核酸类药物及疫苗等多种类型[30] - JS207双特异性抗体同时靶向PD-1和VEGF,抗VEGF部分结合亲和力与贝伐珠单抗相当[60] - JS207在MC38结肠癌模型中0.75mg/kg、1.5mg/kg和4.5mg/kg剂量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6.1%、78.0%和84.4%[62] - JS207在人源化A375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中1mg/kg、3mg/kg和10mg/kg剂量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9.6%、53.7%和72.0%[62] - JS207 II期临床研究截至2025年8月22日共入组172名受试者[63][66] - JS207 I期临床研究共入组近100名受试者[63][66] - Tifcemalimab III期研究已在15个国家/地区超过180个中心开展,入组近400名患者[21] - Tifcemalimab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淋巴瘤的客观缓解率达37.0%[71] - Tifcemalimab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淋巴瘤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3.1个月[71] - Tifcemalimab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队列的中位总生存期达18.9个月[71] - Tifcemalimab联合治疗小细胞肺癌队列的客观缓解率为35.0%[71] - Tifcemalimab联合治疗小细胞肺癌队列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2.3个月[71] - Tifcemalimab用于免疫初治患者的客观缓解率达48.0%[71] - JS005用于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III期临床研究预计2025年内读出关键结果数据[82] - JS001sc皮下注射360mg Q3W方案的暴露量与240mg Q3W静脉给药方案相当[85] - JS001sc成为首个公布临床研究数据的国产抗PD-1单抗皮下注射液[85] - JS001sc III期临床研究预计2025年读出关键结果数据[86] - JS107 III期临床试验预计2025年内启动[87] - JS107联合治疗晚期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ORR达81.0%[89] - JS015联合治疗二线结直肠癌ORR为31.6%[92] - JS015在一线未接受贝伐珠单抗的二线结直肠癌患者中ORR达80%[92] - JS015一线治疗结直肠癌ORR为100%[92] - JS015联合治疗一线晚期胃癌ORR为66.7%[92] - JS203在30mg剂量组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ORR达80%[94] - JS203在30mg剂量组完全缓解率(CRR)为40%[94] - JS212正在开展I/II期临床试验评估晚期实体瘤疗效[95] - JS213在0.3~1mg/kg剂量范围内呈线性特征[100] 现金、融资及资金使用 - 融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入净额约人民币13.86亿元,主要来自2025年6月H股配售净流入约人民币9.4亿元[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银行结余及现金和金融产品余额合计约人民币34.9亿元[7] - 公司完成配售4100万股H股,每股25.35港元,募集资金净额约1,026百万港元[9] - 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和金融产品余额合计约人民币3,490百万元[15] - 公司完成H股配售募集资金净额约1,026百万港元[15] - 公司与利奥制药签署协议,获得1500万欧元首付款及两位数的销售分成[9] - 利奥制药支付1500万欧元首付款及两位数的销售分成[23] - 银行结余及现金和金融产品余额合计约人民币3490百万元[107] - 公司完成配售41,000,000股新H股,占扩大后H股总数的15.75%和总股份的3.99%[168] - 配售H股价格为每股25.35港元,较前收市价28.65港元折让约11.5%[168] - 每股H股净筹资额约为25.02港元,总面值为人民币4100万元[168] - 配售事项所得款项总额约10.39亿港元,公司收取净额约10.26亿港元(相当于人民币9.37亿元)[169] - 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的70%(约人民币6.56亿元)用于创新药研发,30%(约人民币2.81亿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16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配售所得款项净额尚未动用[169][172] - 公司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净额约人民币44.97亿元,其中创新药研发项目已动用约12.17亿元[175][176] - 2022年A股发行募集资金净额约人民币37.45亿元,其中创新药研发项目已动用约9.39亿元[180][18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22年A股发行募集资金中创新药研发项目未动用金额约人民币25.25亿元[181] - 2022年A股发行募集资金中总部及研发基地项目已动用约2.42亿元,未动用约0.39亿元[181] - 公司超募资金约人民币17.97亿元,已于2025年1月31日前悉数动用[17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为29.8917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的24.86679亿元人民币增长20.2%[196] - 公司通过发行H股募集资金9.4927亿元人民币,扣除交易费用后的净融资额为9.37亿元人民币[199] 资产、债务及财务风险 - 公司资产总值于2025年6月30日为11,692,977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增长8%[10] - 贸易应收款项余额从2024年底人民币5.1亿元增加3%至2025年中人民币5.26亿元[112][113] - 贸易应收款项账龄0至90天部分显著增加,从2024年底人民币4.001亿元增至2025年中人民币5.143亿元[114] - 其他金融资产余额从2024年底人民币10.03亿元增至2025年中人民币11.69亿元,增长16.5%[115][116]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余额从2024年底人民币15.484亿元减少至2025年中人民币13.321亿元,下降14%[118][119] - 公司浮动利率借款约人民币18.34亿元,固定利率借款约人民币15.6亿元[122] - 无抵押借款余额共计人民币17.79亿元,新签借款协议总额约人民币13.56亿元[123] - 抵押借款余额共计人民币16.15亿元,新签借款协议总额约人民币4300万元[125] - 抵押资产总额增至2,009.5百万元人民币,其中物业、厂房及设备抵押额达1,824.6百万元人民币[126] - 一年内到期银行借款大幅增加至1,613.9百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增长80.4%[126] - 五年后到期银行借款减少至489.1百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下降13.5%[126] - 两年至五年内到期银行借款保持稳定,为790.2百万元人民币[126] - 使用权资产抵押额增至184.9百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增长36.8%[126] - 银行借款总额增至3,394.2百万元人民币,全部以人民币计值[126] - 资本开支承诺增长47%至1,443百万元人民币,主要因物业收购及股权投资增加[127] - 获批不超过8,000百万元人民币信贷额度支持生产经营及项目建设[128] - 资本负债率下降0.19个百分点至6.32%,主要受益于配售4,100万股新H股[129] - 未计提拨备的资本承诺涉及物业、厂房及设备投资达1,443百万元人民币[12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借款为16.1386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的8.94601亿元人民币增长80.4%[19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为5.2635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的5.09817亿元人民币增长3.2%[19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存货为5.56902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的5.84471亿元人民币下降4.7%[196] - 公司总资产净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5950.257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6409.508亿元人民币,增幅为7.7%[198] - 公司借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197.968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78.0355亿元人民币,减少10.1%[198] - 非控股权益从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