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星集团控股(00055) - 2025 - 中期财报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总收益同比下降12.6%至17.4亿港元[17] - 公司收益为1.74亿港元,同比下降12.6%[142] - 集团收入为1.74亿港元,同比下降12.6%[137]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199,197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74,000千港元,同比下降12.7%[45] - 毛利同比下降17.4%至3.59亿港元[17] - 公司毛利为3590万港元,毛利率为20.6%,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142] - 毛利率为20.6%,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138] - 本期亏损收窄43.1%至2283.4万港元[17] - 公司六个月净亏损2283.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4010.9万港元收窄43.1%[1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2260.2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005.6万港元亏损收窄43.5%[26] - 公司本期亏损为228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4010万港元亏损有所收窄[142] - 集团期内亏损为2280万港元[139] - 公司除税前亏损为24,629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9,534千港元亏损收窄37.7%[45] - 基本每股亏损8.9港仙,同比改善43.7%(去年同期15.8港仙)[19] - 本期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26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006万港元改善43.6%[6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销售及服务成本同比下降11.3%至13.81亿港元[17] - 行政及其他开支下降7.6%至5274万港元[17] - 融资成本同比增长14.3%,从315万港元增至360万港元[51] - 制造员工成本及其他相关开支同比增加约5.4%[160][163] - 总体材料消耗率减少约5.2%[160][163] 各条业务线表现:制造及销售业务 - 制造及销售业务收益为157,785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77,671千港元下降11.2%[38][45] - 制造及销售业务收入为1.578亿港元,同比下降11.2%[159] - 制造及销售业务分类收益减少11.2%至1.578亿港元(对比期:1.777亿港元)[163] - 制造及销售业务分部亏损为510万港元[139] - 制造及销售业务本期分类亏损510万港元,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860万港元亏损有所改善[160][163] - 制造及销售业务分类毛利率下降0.9个百分点至17.0%(对比期:17.9%)[160][163] - 从美国客户一次性收回坏账约500万港元(已往年全额减值)[160][163] 各条业务线表现:贸易业务 - 贸易业务收益为9,755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3,523千港元下降27.9%[38][45] 各条业务线表现:音乐及娱乐业务 - 音乐及娱乐业务收益为1,666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814千港元下降8.2%[38][45] - 音乐及娱乐业务分类收益减少8.2%至170万港元(对比期:180万港元)[166][170] - 音乐及娱乐业务本期亏损5.2万港元,较对比期的140万港元亏损大幅减少[166][170] 各条业务线表现:物业发展业务 - 物业发展业务分部亏损为590万港元[139] - 中星工业园总建筑面积约183,000平方米,其中70%的建筑工程已完成[179][184] - 中星工业园已签约销售总楼面面积约3,300平方米,但本期未确认收入[180][185] - 公司预计2025年下半年交付总楼面面积约24,000平方米的工业大厦及宿舍[180][18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政府已发出总楼面面积约56,000平方米的房产证,占已交付面积的67.0%[181][185] 各条业务线表现:物业投资业务 - 租金收入微增2.3%至391.4万港元[17] - 物业投资业务收益为3,914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827千港元增长2.3%[45] - 物业投资业务总租金收入约390万港元(2024年同期:380万港元)[191][194] - 物业投资业务分部亏损为420万港元[139]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400万港元[200] - 投资物业录得公允价值损失约400万港元(2024年同期:损失1,270万港元)[195] - 投资物业公平价值减少40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268万港元减少68.3%[58]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减少约402.1万港元,降幅未披露(对比2024年同期减少1268.4万港元)[69] - 上年同期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1270万港元[200] - 公允价值亏损主要因清远物业市场价值及租金下降所致[200] 各条业务线表现:放贷业务 - 放贷业务利息收入大幅下降62.8%至88万港元[17] - 贷款利息收入为88万港元,同比下降62.7%[152] - 放贷业务新贷款总额为610万港元,贷款组合平均年利率为18%[152] - 放贷业务分类亏损为33.7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收益130万港元[152] - 应收贷款总额为2872.6万港元,其中企业借款人2380万港元,个人借款人490万港元[149][151] - 应收贷款合约到期分布:一年内2823.9万港元,1-2年内210万港元,2-5年内277万港元[156] - 公司对2720万港元应收贷款已采取法律行动,并计提2420万港元减值损失[153] 各地区表现 - 香港市场收益为39,149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70,384千港元大幅下降44.4%[38] - 中国大陆市场收益为90,774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88,989千港元增长2.0%[38] - 欧洲市场收益为16,960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2,421千港元增长36.5%[38] - 美国市场收益为17,603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0,108千港元下降12.5%[3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因中国房地产市场低迷,公司暂缓清远土地强制拍卖程序[83] - 集团将持续监控香港及中国市场状况[200] 其他收益及亏损 - 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改善86%至226.3万港元亏损[17] - 汇兑差额由负转正,产生1056.7万港元收益(去年同期亏损838万)[1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汇兑收益1068.0万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汇兑损失838.0万港元[26]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拨回504.6万港元[17] - 贸易应收款项收回先前撇销金额为504.6万港元[100] - 税项抵免179.5万港元[17] - 公司获得递延税项抵免256万港元,而去年同期为0,导致整体税项抵免179万港元[54] - 非控股权益亏损扩大337.7%至23.2万港元(去年同期5.3万)[19] 现金流量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1912.6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亏损235.2万港元显著改善[2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1759.8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59.9万港元增长388.9%[2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出1958.0万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现金净流入1925.4万港元[3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新增银行借款7622.8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16亿港元减少34.2%[3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偿还银行借款8666.8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8703.8万港元基本持平[3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合约负债增加4016.9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394.5万港元减少8.6%[28] - 集团于2025年上半年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为189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5万港元增长247%[66] - 物业、厂房及设备收购支出189.2万港元(2024年同期:54.6万港元)[72] 资产和负债变动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长31.1%至7647.8万港元(期初5832.6万)[2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为7647.8万港元,较期初增加1714.4万港元[30] - 银行借款总额减少9.5%至13.84亿港元(期初15.24亿)[24] - 总资产净值下降2.0%至61.35亿港元(期初62.58亿)[24] - 流动负债保持稳定为36.99亿港元(期初36.73亿)[24] - 公司综合资产从2024年末的107.71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106.69亿港元,减少1.02亿港元[48] - 物业发展业务资产增长5.1%,从33.63亿港元增至35.33亿港元[48] - 制造及销售业务资产下降10.3%,从30.76亿港元降至27.59亿港元[48] - 公司综合负债为4.53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4.51亿港元略有增加[48] - 待售发展物业增加3.5%至32.11亿港元(期初31.02亿)[21] - 待售发展中物业及待售物业总额3.21亿港元(2024年末:3.10亿港元)[76] - 待售发展中物业本期增加额851.2万港元(2024年同期:8162.5万港元)[84] - 待售发展中物业总添置约为851.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8162.5万港元大幅下降89.6%[85] - 投资物业价值增长3.4%至16.52亿港元(去年同期15.99亿)[21] - 清远土地账面价值3692.5万港元(2024年末:3588.5万港元)[77] - 公司2025年6月30日保留溢利为累计亏损9202.9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累计亏损3249.0万港元扩大183.2%[26] - 递延税项资产净额从负171.3万港元改善至正86.1万港元[116] - 税务亏损结转递延税项资产增加171.2万港元至1536.7万港元[117] 投资活动 - 证券投资公允价值约为2,420万港元(2024年底:2,260万港元)[197] - 证券投资录得公允价值收益约140万港元(2024年同期:损失370万港元)[197] - 非上市股本证券投资账面价值1317.6万港元,较去年底1308.8万港元小幅增长0.7%[88] - 香港上市股本投资账面价值1098.4万港元,较去年底948.8万港元增长15.8%[88] - 第3级金融资产公平值为1317.6万港元,较期初增加88万港元[126][131] - 第1级上市股本投资公平值为1098.4万港元[126] - 公司前五大投资金额约1,970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的1.8%[198] - 对中薇资本有限合伙基金的投资占其总股本的1.33%[199] - 中薇资本公允价值达850万港元[199] - 中薇资本投资占集团总资产约0.8%[199] - 中薇资本投资涵盖香港、中国、印尼及新加坡实体[199] - 投资领域包含智能技术、能源、医疗保健及金融科技[199] 应收及应付款项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1.073亿港元,较去年底1.297亿港元下降17.3%[93] - 制造及销售业务0-30天账龄应收款7854.3万港元,较去年底6865.5万港元增长14.4%[93] - 制造及销售业务超过90天账龄应收款1434.7万港元,较去年底569.0万港元增长152.1%[93] - 其他可收回税项2903.3万港元,较去年底2290.1万港元增长26.8%[93] - 流动贸易及其他应收款1.540亿港元,非流动部分547.7万港元[95] - 合约资产账面价值2195.2万港元,较去年底2398.0万港元下降8.5%[97] - 贸易应收款项及合约资产于2024年上半年净减值拨备为3.2万港元及净拨回2.4万港元[100][101]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从5755.6万港元下降至5214.8万港元,减少540.8万港元[103] - 账龄超过90天的贸易应付款项从314.3万港元增加至365.0万港元[103] - 合约负债总额从2051.9万港元大幅增加至6179.3万港元,增长201%[106] - 物业发展业务合约负债从1622.7万港元激增至5678.2万港元,增长250%[106] 银行借款及融资 - 银行借贷总额从9641.6万港元减少至8777.1万港元[108] - 有抵押银行借贷以6580万港元投资物业及6000万港元质押存款作担保[108] - 固定利率5.98%的银行借贷从3491.2万港元增至3788.6万港元[109] - 非流动银行借贷从3014.5万港元增加至3350.1万港元[109] - 银行借贷约3788.6万港元,年利率5.98%,由投资物业和待售物业抵押及董事担保[111] - 约3350.1万港元银行借贷需在一年内偿还,分类为非流动负债[111] - 无抵押银行借贷约1274.8万港元,年利率1.45%至1.75%[113] - 财务担保金额为5693万港元,相关质押存款为491.9万港元[132] - 投资物业总账面价值9665万港元(2024年末:9279.1万港元)被质押给银行[71][74] - 质押给中国银行的待售物业组合账面价值4287万港元(2024年末:4325.5万港元)[84] - 待售发展中物业/待售物业账面总值约4287万港元质押予中国银行作为银行借贷担保[86]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中星国盛申请冻结中清资产总值2340万元人民币[172][175] - 法院冻结令最近延期至2028年5月12日[173][175] - 清远土地冻结令最新延长至2028年5月12日[82] - 公司或有负债约为5,690万港元(2024年底:1,800万港元),主要涉及阶段性担保[182][185] - 待售物业转为投资物业时产生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24.1万港元,计入损益[70] - 关联方租金收入91.1万港元,同比下降42.1%[120] - 关键管理人员薪酬总额456.3万港元,同比增长3.9%[120] - 未派发中期股息[136] - 法定股本50亿普通股,已发行253,359,456股[119] - 公司已发行股份数量为2.53亿股,与去年同期持平[65] - 资本承担总额约9577.7万港元,含物业建设成本8796.4万港元[119] - 四处物业被分类为投资物业并以公允价值列账[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