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康圣环球(09960) - 2025 - 中期财报
康圣环球康圣环球(HK:09960)2025-09-26 08:3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总收入同比下降3.5%至4.569亿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4.733亿人民币)[2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4.56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5%[11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3068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盈利1506.9万元[11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除税后亏损3263.6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盈利1052.8万元[11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3607.3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盈利1189.5万元[117] - 公司期内亏损3264万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盈利1053万人民币恶化410.0%[29] - 期内亏损为人民币32.6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净利润下降410.0%[50]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全面亏损总额为4196.6万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为全面收入3566.9万元人民币[119]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4540.3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盈利3703.6万元人民币[119] - 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3.78分,去年同期为每股盈利人民币1.25分[119] - 除税前利润由2024年上半年的盈利15,069千元转为2025年同期的亏损30,680千元[126] - 公司除税前亏损30,680千元,较去年同期盈利15,069千元大幅恶化[135] - 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人民币3607.3万元,而去年同期为利润1189.5万元[147] - 每股基本亏损为3.78分,去年同期为每股盈利1.25分[14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销售成本同比上升5.2%至2.604亿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2.475亿人民币)[29][3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为2.6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117] - 综合毛利同比下降13.0%至1.965亿人民币,毛利率下降4.7个百分点至43.0%[29][3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润为1.96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0%[117] - 行政开支同比上升20.3%至5625万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4677万人民币)[29] - 行政开支为人民币56百万元,同比上升20.3%,主要因并购基准医疗和人员调整支出[44] - 融资成本同比大幅上升64.5%至770万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468万人民币)[29] - 销售及营销开支为人民币145.0百万元,同比下降2.0%,占收入比升至31.7%[43] - 研发成本为人民币46.0百万元,占收入比例10.1%[45] - 其他开支为人民币21.1百万元,同比上升18.2%,主要因基金公允价值变动[4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发成本为4604.6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9%[117] - 研发成本46,046千元,同比下降4.9%[135][140] - 行政开支56,249千元,同比增长20.3%[135] - 雇员福利开支194,482千元,同比增长5.3%[140] - 其他无形资产摊销大幅增加,从2024年上半年的2,808千元增至2025年同期的11,933千元,增幅达325%[126]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增加至30,009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21,219千元增长41.4%[126] - 预期信贷亏损减值6,262千元,同比下降44.6%[140] - 所得税开支同比下降56.9%至人民币2.0百万元[49] - 所得税开支1,956千元,同比下降56.9%[14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血液学检测收入同比下降7.1%至2.767亿人民币,占收入比重60.6%(2024年同期为2.979亿人民币,占比62.9%)[33] - 血液学检测新增医院客户超90家,其中儿血板块新增48家合作医院[14] - 肿瘤检测收入同比大幅增长68.3%至1846万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1097万人民币)[33][34] - 实体瘤大panel检测及实体瘤MRD检测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00%[15] - 免疫组库业务覆盖26个省超160家机构,收入较2024年同期增长近30%[19] - 特检试剂业务自营产品销售额较2024年同期上涨超过20%[20] - 神经内科领域新增检测项目34个,新增44家合作送检医院[14] - 科研服务及CRO收入同比增长50.6%至3206万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2129万人民币)[35] - 科研服务板块收入近人民币2000万元[22] - 病原体靶向高通量测序产品通过中心实验室落地开展多症候群组合检测[16] - 成功建成临床质谱实验室共建3家,新增获批质谱检测项目一类试剂备案1项及二类体外诊断试剂盒1个[17] - UriFind®试剂销售量同比增长约82%[21] - NGS检测IG/TCR重排技术产品销售额增长超过50%[14] - 血液病学检测分部收入最高,达276,691千元,占总收入60.6%[135] - 肿瘤分部业绩亏损13,638千元,是唯一亏损的业务分部[13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456,919千元,同比下降3.5%,其中临床检测服务收入424,860千元,研发项目检测服务收入32,059千元[13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集团新增研发检测项目56项,其中分子生物学和流式细胞术相关项目各16项[18] - 科研部门发表文章33篇,申请67项专利(29项授权),获得24项著作权[18] - 新增合同金额约人民币978万元[23] - 库存合同金额超过人民币3700万元[23] - 互联网医院合作医生总数近500名[24] - 副高以上职称医生占比27%[24] - 错误送检率大幅降低[28] - 新增医院及企业客户近百家[22] - PacBio测序单Cell产出提升高达49%[22] - 公司董事会主席与首席执行官由黄士昂医生兼任,构成对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的偏离[107] - 公司于2025年6月5日批准并派付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0.0238港元,总额约2460.1万港元[148]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49] 其他财务数据 - 其他收入及收益同比下降11.0%至4887万人民币,主要因银行存款利率下降导致利息收益减少[42] - 银行利息收入35,478千元,同比下降16.0%[140] - 现金储备约人民币18.8亿元[2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18.6%至人民币700.9百万元[5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底的3.82亿元人民币大幅增加至2025年中的7.01亿元人民币[120]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至700,907千元,较期初的381,572千元增长83.5%[128] - 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302.5百万元,主要因到期定期存款438.9百万元[53]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从2024年上半年的-969,483千元转为2025年同期的正流入302,487千元[128] - 出售原到期日超过三个月的定期存款收入438,956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339,970千元增长29.1%[128] - 借款总额为人民币436.9百万元,资本负债比率15.3%[57] - 计息银行借款(流动)从2024年底的2.87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中的2.46亿元人民币[122] - 长期计息银行借款从2024年底的6850万元人民币显著增加至2025年中的1.91亿元人民币[12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计息银行借款总额为人民币437,215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355,066千元增长23.1%[168] - 即期银行借款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286,566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45,915千元,减少14.2%[166][168] - 非即期银行借款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68,500千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91,300千元,增长179.3%[166] - 新计息银行借款增加至190,889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178,000千元增长7.2%[128] - 资本开支总额为人民币25.142百万元,同比下降77.0%[59] - 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显著减少,从2024年上半年的95,216千元降至2025年同期的24,519千元[128] - 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恶化,从2024年上半年的-70,249千元改善至2025年同期的-33,769千元[126] - 总权益从2024年底的28.24亿元人民币略微增长至2025年中的28.53亿元人民币[122] - 非控股权益从2024年底的4034.6万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中的5640.6万元人民币[12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非控股权益应占盈利343.7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136.7万元[117] - 定期存款(三个月以上但少于一年)从2024年底的12.18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中的8.45亿元人民币[120] - 非流动资产总值从2024年底的15.28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中的16.89亿元人民币[120]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总额为637.074百万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135.203百万元,净额为501.871百万元[154] - 贸易应收款项账龄分析显示3年至4年部分从18.504百万元增至62.618百万元,增幅达238%[155] - 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从128.327百万元增加至135.203百万元,增幅5.4%,主要由于减值亏损净额6.262百万元[156] - 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亏损率在5年以上部分达49%,金额为9.221百万元[157] - 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从98.957百万元增至115.596百万元,增长16.8%[159] - 定期存款总额从1.6275亿元降至1.1747亿元,减少27.8%,其中即期部分从1.2175亿元降至844.715百万元[162]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318.47百万元,主要为非上市基金投资[163]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从178.018百万元降至160.656百万元,减少9.7%,其中1年内部分从147.366百万元降至137.412百万元[164]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从330.523百万元增至337.717百万元,增幅2.2%[165]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从年初的人民币575,064千元下降至人民币571,421千元[150][151] - 期内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拨备为人民币30,009千元[150] - 其他无形资产账面净值大幅增加至人民币245,615千元,主要由于收购附属公司带来的人民币207,379千元许可证[152] - 期内其他无形资产摊销费用为人民币11,933千元[152] - 公司抵押了账面净值为人民币152,627千元的若干楼宇作为银行融资担保[150] - 公司股本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589千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696千元,增长6.7%,股份数量从981,291,940股增至1,040,758,392股[169] - 资本承担总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337,161千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315,215千元,减少6.5%[178] - 基金投资承诺从人民币208,408千元降至人民币202,149千元,股权投资承诺从人民币114,249千元降至人民币93,739千元[178] - 非上市基金投资于2025年6月30日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均为人民币3.1847亿元[191] - 非上市基金投资于2024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均为人民币3.24441亿元[191] - 公司非上市基金投资全部归类为第三层级公允价值计量(重大不可观察输入数据)[193] - 2025年6月30日第三层级金融资产总额为人民币3.1847亿元[193] - 2024年12月31日第三层级金融资产总额为人民币3.24441亿元[194] - 非上市基金投资较2024年末减少人民币597.4万元,降幅1.8%[191][196] - 公司采用贴现现金流量模型估值理财产品[192] - 公司采用市场法及可比公司法估值非上市基金[192] - 租赁负债公允价值被评定与账面价值相若[192] - 报告期间第一级与第二级公允价值计量间无转移[194]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于2025年6月5日,范建兵博士由首席科学官职务变更为首席技术官,自2025年6月5日起生效[71] - 顾华明先生辞任Vega Global Limited董事自2025年8月16日起生效[72] - 顾华明先生辞任PCA Sign Resources SDN. BHD.董事自2025年7月18日起生效[72] - 顾华明先生辞任肯塔基大学盖顿商学院财务顾问委员会创始成员自2025年3月1日起生效[72] - 黄瑞瑨先生获委任为Atara Biotherapeutics Inc.董事自2025年5月16日起生效[72] - 黄士昂医生通过信托及配偶权益持有公司股份145,363,368股,占比13.97%[95] - 涂赞兵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公司股份38,624,144股,占比3.71%[95] - 黄瑞瑨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公司股份72,539,632股,占比6.97%[95] - 黄士昂医生在武汉康圣达持有人民币6,644,000元注册资本,权益占比96.29%[96] - 黄士昂医生在康圣环球武汉持有人民币10,000,000元注册资本,权益占比99.01%[96] - Guo Gui-Rong女士通过表决权委托持有权益90,454,452股,占比8.69%[97] - Morningside Holdings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公司股份91,068,160股,占比8.75%[98] - CPE International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公司股份80,367,640股,占比7.72%[98] - 涂赞兵先生个人实益持有公司股份25,737,720股,占比2.47%[98] - 黄士昂医生在武汉海希持有人民币10,000,000元注册资本,权益占比9.90%[96] - 公司持有7,064,000股库藏股拟用于员工激励或流动资金用途[102] - 公司董事黄士昂为公司银行借款提供个人担保总额达人民币290百万元[185] 首次公开发行与股权激励 - 公司于2021年7月16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7]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2,053.6百万港元[10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余额为734.7百万港元[104] - 血液学检测业务分配所得款项308.0百万港元,已使用56.2百万港元[103] - 遗传病及罕见病检测业务分配205.4百万港元,仅使用9.5百万港元[103] - 肿瘤传染病检测业务分配205.4百万港元,已使用28.9百万港元[103] - 海外扩张分配102.7百万港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完全未动用[104] - 收购业务分配102.7百万港元,仅使用18.7百万港元[104] - 检测能力建设分配205.4百万港元,已使用9百万港元[104] - 研发资金总计分配410.7百万港元,已使用8.5百万港元[103] - 截至公告日期,尚未行使的购股权为3,346,192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0.32%[6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后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或购股权计划授出任何单位或购股权[68] - 公司于2013年3月14日、2015年12月20日及2016年12月1日采纳首次公开发售前股票激励计划[74] - 首次公开发售前股票激励计划自各自采纳日期起十年内有效[7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行使的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涉及股份总数为3,396,840股,约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不包括库存股份)的0.33%[76] - 2015年12月31日授出的购股权行使价为0.06美元/股,期末尚未行使数量为459,536股[76] - 2016年12月31日授出的购股权行使价为0.09美元/股,期末尚未行使数量为2,897,304股[76] - 顾问持有的尚未行使购股权数量为40,000股,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