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中期收入为5.47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5.587亿美元减少2.0%[11] - 公司报告期内收入547.5百万美元,同比下降2.2%(剔除汇率影响)[13] - 公司录得收入547.5百万美元,同比下降2.2%(剔除汇率影响)[27] - 公司总收入547.5百万美元同比下降2.0%(美元计)或2.2%(剔除汇率影响)[75][76] - 收入5.47532亿美元,同比下降2.0%[18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运营费率同比优化8.1个百分点,研发费率从20.6%下降至13.2%[14] - 公司销售、管理、研发三项费用总金额同比缩减14.5%,运营费率同比优化8.1个百分点[27] - 公司研发费率由20.6%下降至13.2%[27] - 研发成本同比下降37.3%至72.1百万美元[89] - 集团毛利率由59.2%下降至56.4%[88] 各业务线财务表现 - 心血管介入业务收入占比16.3%,心律管理业务占比20.3%[11] - 骨科医疗器械业务收入占比22.6%,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业务占比19.8%[11] - 神经介入业务收入占比10.2%,结构性心脏病业务占比5.6%[11] - 手术机器人业务收入占比1.8%,较去年同期2.0%略有下降[11] - 心血管介入业务全球营业收入88.2百万美元,同比下降2.1%(剔除汇率影响)[35] - 骨科医疗器械业务全球营业收入124.0百万美元同比下降3.7%(剔除汇率影响)[38] - 心律管理业务全球收入114.1百万美元同比下降1.4%(剔除汇率影响)但EBITDA转正[42] - 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业务收入99.6百万美元,剔除汇率影响同比下降9.2%[80] - 神经介入业务收入53.3百万美元,剔除汇率影响同比下降6.2%[82] - 结构性心脏病业务收入31.9百万美元,剔除汇率影响同比增长2.7%[83] - 手术机器人业务收入24.5百万美元,剔除汇率影响同比增长77.0%[84] - 心血管介入业务收入88.2百万美元同比下降4.2%(美元计)或2.1%(剔除汇率影响)[75][77] - 骨科医疗器械业务收入124.0百万美元同比下降2.2%(美元计)或3.7%(剔除汇率影响)[75][78] - 心律管理业务收入114.1百万美元同比增长0.7%(美元计)或下降1.4%(剔除汇率影响)[75] - 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业务收入99.6百万美元同比下降10.0%(美元计)或9.2%(剔除汇率影响)[75] - 手术机器人业务收入24.5百万美元同比增长75.3%(美元计)或77.0%(剔除汇率影响)[75] - 外科医疗器械业务收入6.5百万美元同比增长41.5%(美元计)或42.8%(剔除汇率影响)[75] 各地区市场表现 - 海外市场收入同比下降10.2%(剔除汇率影响)[37] - EMEA地区收入同比增长8.0%(剔除汇率影响)[37] - 拉美地区收入同比下降12.1%(剔除汇率影响)[37] - 亚太地区(除中国外)收入同比下降39.8%(剔除汇率影响)[37] - 中国市场球囊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8.3%(剔除汇率影响)[37] - 中国市场配件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0.7%(剔除汇率影响)[37] - 国际(非中国)骨科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8%(剔除汇率影响)其中EMEA地区增长1.1%日本地区增长4.3%[38] - 中国骨科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8%(剔除汇率影响)但实现盈亏平衡[40] - 心律管理国际(非中国)业务收入同比微降1.5%(剔除汇率影响)[43] - 心律管理中国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0%(剔除汇率影响)[43] - 微创脑科学在亚太地区收入同比增长47.6%(剔除汇率影响)[55] - 微创脑科学在EMEA地区收入同比增长125.1%(剔除汇率影响)[55] - 微创脑科学在北美地区收入同比增长145.8%(剔除汇率影响)[55] - 非中国区销售额占总收入比重达49.5%[72] 盈利能力改善 - 期间亏损收窄至3636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亏损1.067亿美元减亏65.9%[11]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为4660万美元,同比减亏51.9%[11] - 基本每股亏损为2.53美分,同比减亏52.2%[11] - 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利润为122万美元,去年同期为亏损6407万美元[11] - 净亏损大幅收窄至36.4百万美元,同比减亏65.9%[13] - EBITDA从59.1百万美元增至127.8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16.2%[13] - 公司录得净亏损36.4百万美元,同比收窄65.9%[27] - 公司EBITDA由59.1百万美元增至127.8百万美元,盈利能力持续改善[27] - 期间亏损大幅收窄至36.4百万美元(上年同期106.7百万美元)[97] - EBITDA大幅增长至127.8百万美元(上年同期59.1百万美元)[97] - 净亏损同比减少65.9%,从1.066亿美元降至3636万美元[99] - 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利润为122万美元,去年同期为亏损6407万美元[9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间亏损为4660.2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9683万美元亏损大幅收窄51.8%[193] 业务线盈利和亏损 - 心血管介入业务净利润同比增长64.4%[16] - 骨科医疗器械业务净亏损同比收窄57.9%,EBITDA同比增长28.5%[16] - 结构性心脏病业务海外收入大幅增长235.3%(剔除汇率影响),净亏损同比收窄96.2%[20] - 手术机器人业务净亏损同比收窄58.9%,自由现金流净流出减少42.8%[21] - 心血管介入业务净利润同比增长64.4%[35] - 骨科业务净亏损同比收窄57.9%且EBITDA同比增长28.5%[38] - 心通医疗净亏损0.4百万美元,同比大幅收窄96.2%[56] - 微创机器人净亏损同比收窄58.9%,自由现金流净流出减少42.8%[59] 出海及海外业务表现 - 出海业务收入59.8百万美元,同比增长57.3%(剔除汇率影响)[14] - 公司出海业务录得收入59.8百万美元,同比增长57.3%(剔除汇率影响)[29] - 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业务海外收入大幅增长95.2%(剔除汇率影响)[18] - 神经介入业务海外收入同比增长67.4%(剔除汇率影响)[19] - 结构性心脏病业务海外收入大幅增长235.3%(剔除汇率影响),净亏损同比收窄96.2%[20] - 手术机器人业务全球收入同比增长77.0%(剔除汇率影响),海外收入大幅增长188.6%(剔除汇率影响)[21] - 心脉医疗海外收入同比大幅增长95.2%,占板块收入比重提升至17.3%[46] - 心脉医疗海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5.2%(剔除汇率影响),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7.3%[48] - 微创脑科学海外收入同比增长67.4%(剔除汇率影响),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2.3%[52] - 心通医疗海外收入大幅增长235.3%(剔除汇率影响),占板块收入比重提升至11.9%[56] - 微创机器人海外收入大幅增长188.6%(剔除汇率影响)[59] - 公司出海业务收入59.8百万美元,同比增长57.3%(剔除汇率影响)[70] - 公司集团出海平台录得收入33.6百万美元,同比增长51.1%(剔除汇率影响)[69] - 公司神经介入业务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67.4%[70] - 公司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业务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95.2%(剔除汇率影响)[70] - 公司结构性心脏病业务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35.3%(剔除汇率影响)[70] - 公司手术机器人业务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88.6%(剔除汇率影响)[70] - 集团出海平台收入33.6百万美元同比增长45.8%(美元计)或51.1%(剔除汇率影响)[75] 产品研发与注册进展 - 火盾™冠脉覆膜支架系统已完成上市前临床研究全部患者入组[36] - 冠状静脉窦球囊反搏系统上市前临床研究已完成首例入组[36] - 国产内轴型全膝关节假体获美国FDA上市许可批准加入出海产品队列[40] - NEXUS®股骨柄产品获得FDA上市许可[38] - Evolution® MPX™国产内轴型全膝关节假体获NMPA批准新增重要组件[40] - 心脉医疗产品已累计进入国内超2,700家医院[46] - 国产ENO™系列起搏器完成24个省级挂网[43] - 国产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产品完成19个省级挂网[43] - 进口Vega™起搏电极导线及国产BonaFire™导线分别完成24个及17个省级挂网[43] - 心脉医疗产品累计在逾45个海外国家或地区进入临床应用,11款产品在26个海外市场获得首次注册证[48] - 微创脑科学累计覆盖约3,600家医院,包括超过2,000家三级医院[55] - 微创脑科学累计支持约25万台神经介入手术[55] - 微创脑科学在海外34个国家或地区实现商业化,涵盖九个神经介入手术量全球前十国家[55] - TAVI产品累计覆盖超过670家医院,报告期内植入量达2,146例[56] - 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系统在国内近90家中心累计突破750例商业化应用,手术成功率100%[56] - VitaFlow®系列TAVI产品已进入2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140家核心医院[56] - 手术机器人全球综合订单数近150台,其中图迈®订单近90台,鸿鹄®累计订单近60台[21] - 微创机器人综合订单量累计近一百五十台,全球商业化装机突破百台[60] - 公司图迈®机器人已在全球辅助实施远程手术超400例,成功率100%[62] - 公司图迈®已取得超过10个国家或地区的注册认证,全球累计获证国家或地区超过30个[61] - 公司在37个海外市场获得232项首次注册证[63] - 公司在中国共获得20项NMPA颁发的三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证[63] 现金流和资本结构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7.13亿美元增至7.645亿美元,增加5160万美元[101] - 借贷总额从15.971亿美元增至16.829亿美元,增加8580万美元[102] - 资产负债率从68.5%微升至68.7%[102] - 汇兑净收益241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净损失1180万美元[104] - 资本开支总额为3800万美元[105] - 流动资产净值为5.502亿美元,较去年末的5.583亿美元略有下降[10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产生现金548.1万美元,相比2024年同期经营所用现金2224.4万美元实现显著改善[196]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5年1月1日的7.13亿美元增加至6月30日的7.645亿美元,净增加5022万美元[19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634.6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1.7209亿美元大幅减少96.3%[19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790.9万美元,相比2024年同期所用现金6720.3万美元实现扭亏为盈[19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及无形资产付款为3801.3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7015.8万美元减少45.8%[19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偿还计息借贷2.219亿美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1.732亿美元增加28.1%[19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计息借贷所得款项净额为2.704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4.87亿美元减少44.5%[19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非控股权益注资净额为4898.1万美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753.5万美元大幅增长550.2%[199]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11.814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12.88亿美元减少8.3%[19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7.64498亿美元[186] - 流动负债13.22597亿美元[186] - 非流动负债12.70971亿美元[188] - 总权益11.81364亿美元[188] - 一年内到期银行借款4.19357亿美元[177] - 2025年10月到期可换股债券1.56834亿美元[177] - 股份购回义务2.54491亿美元[177] - 六个月净亏损3636.1万美元[177][180] 其他收益和处置 - 公司完成数家非核心业务处置,带来26.1百万美元正向收益[27] - 其他收益净额增至54.8百万美元(上年同期12.4百万美元)[92] 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 - 大冢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382,994,120股,占比20.70%[112] - Otsuka Medical Devices Co., Ltd.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相同股份382,994,120股,占比20.70%[112] - 尽善尽美科学基金会有限公司持有好仓股份348,716,563股,占比18.84%,同时持有淡仓90,000,000股,占比4.86%[112] - We'Tron Capital Limited持有好仓股份345,417,444股,占比18.66%,同时持有淡仓90,000,000股,占比4.86%[112] - JPMorgan Chase & Co.持有好仓184,422,501股(9.96%),淡仓157,600,204股(8.51%),以及可供借出股份11,148,921股(0.60%)[112] - 上海张江健康产品控股有限公司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股份144,705,470股,占比7.82%[112][115] - D. E. Shaw关联实体合计持有好仓约108,404,763股(5.85%),淡仓约56,419,027股(3.04%)[112] -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通过多个受控法团共同持有股份151,748,050股,合计占比8.20%[112][115] - 公司主席常兆华博士同时担任首席执行官职务,违反联交所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153] - Jonathan W Chen被任命为轮值联席首席执行官,自2025年6月27日起生效,每年轮值一次[154] 购股权和股份奖励计划 - 2010年购股权计划可发行股份上限为首次上市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即140,411,234股[124] - 所有购股权计划未行使购股权可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的30%[124] - 任何12个月内授予单个参与者的购股权涉及股份不得超过已发行股本的1%[126] - 每份购股权接纳代价为1.00美元[12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10年购股权计划未行使购股权70,769,340份,占已发行股本约3.82%[128] - 2020年购股权计划可发行股份上限为采纳当日已发行股本的10%,即173,635,594股[13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20年购股权计划未行使购股权67,368,509份,占已发行股本约3.64%[132] - 购股权行使价不得低于授出日收市价、前五个营业日均价及股份面值中的最高者[127][132] - 购股权行使期限自授出日起不得超过十年[127] - 2020年购股权计划于2023年5月25日终止[132] - 二零二三年股份计划获采纳,计划授权限额为公司采纳日期已发行股份的10%[133] - 服务提供商参与者分项限额为公司采纳日期已发行股份的2%[133] - 基于批准时已发行1,833,465,053股,计划授权限额为183,346,505股,占当前股本约9.64%[134] - 服务提供商分项限额为36,669,301股,占当前股本约1.93%[134] - 报告期初根据二零二三年股份计划可供授出的奖励数目为152,541,595份[138] - 公司于二零二五年四月一日按每股8.34港元授出3,408,502份购股权[138] - 公司于二零二五年六月二十七日按每股8.61港元授出3,700,000份购股权[138] - 于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未行使购股权总数为37,372,092份,占已发行股本约2.01%[138] - 报告期末根据计划授权限额可供授出的奖励数目为145,433,093份[138] - 报告期末服务提供商分项限额可供授出的奖励数目为34,885,287份[138] - 报告期内公司合计授出7,108,502
微创医疗(00853) - 2025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