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表现 - 公司收入为人民币5.545亿元,同比下降21.2%[6] - 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人民币554.5百万元,同比下降21.2%[13][1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5.545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7.036亿元下降21.2%[32] - 收入为554,548千元,同比下降21.2%[11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55.4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1.2%,其中保险交易服务收入54.95亿元,保险技术服务收入5060万元[13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为70.36亿元人民币,其中保险交易服务收入70.01亿元,保险技术服务收入3449万元[135] - 集团总收入同比下降21.2%至人民币554.548百万元,收入成本下降16.4%至人民币357.943百万元[142] - 保险交易服务分部收入同比下降21.5%至人民币549.488百万元,保险技术服务分部收入增长46.7%至人民币5.06百万元[142] 利润表现 - 公司期内利润为人民币6.646亿元,同比增长977.3%[6] - 公司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6570万元,同比下降49.0%[6] - 2025年上半年期内利润约人民币664.6百万元,同比增幅超900%[13] - 公司期内利润从2024年上半年亏损人民币75.8百万元转为2025年上半年利润人民币664.6百万元,增长977.3%[53] - 公司经调整净利润2025年上半年为人民币65.738百万元,2024年上半年为人民币129.003百万元[5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6.64564亿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亏损7575.4万元人民币实现大幅扭亏为盈[118] - 税后净利润大幅改善至人民币664.26百万元(2024年同期:亏损人民币75.984百万元)[15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为人民币5.93元,相比2024年同期每股亏损0.94元显著改善[118] - 基本每股盈利为人民币5.94元(2024年同期:亏损人民币0.94元),加权平均股数增加38.4%至111.94百万股[15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扩大至5.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净亏损7.4亿元有所改善[127] - 公司累计亏损从2024年初的47.98亿元扩大至2025年6月的61.08亿元[127] 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6.4%至3.579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4.281亿元人民币)[37] - 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下降9.4%至6110万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6740万元人民币)[45] - 一般及行政开支同比上升13.4%至5330万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4700万元人民币)[46] - 研发开支同比下降16.9%至2290万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2760万元人民币)[47] - 营业成本为357,943千元,同比下降16.4%[116] - 研发开支为22,945千元,同比下降16.9%[116] - 销售及营销开支为61,108千元,同比下降9.4%[116] - 一般及行政开支为53,285千元,同比上升13.4%[116] - 员工成本同比下降9.6%至人民币70.878百万元,其中薪酬福利下降9.5%至人民币62.539百万元[145] - 上市开支大幅增加47.5%至人民币14.247百万元,专业服务费增长89.9%至人民币3.302百万元[146] - 使用权资产新增购置人民币17.673百万元,相关折旧费用增长55.6%至人民币4.686百万元[155][146] - 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总额人民币5,294千元,同比下降25.5%(2024年同期:人民币7,108千元)[186] - 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支出人民币1,715千元,同比下降59.9%(2024年同期:人民币4,276千元)[186] - 关联方渠道推广及佣金开支人民币2,693千元,同比下降91.3%(2024年同期:人民币30,950千元)[187] 毛利和毛利率 - 公司毛利为人民币1.966亿元,同比下降28.6%[6] - 整体毛利同比下降28.6%至1.966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2.755亿元人民币)[38] - 整体毛利率下降至35.5%(2024年同期:39.2%)[38] - 保险交易服务毛利率下降至35.2%(2024年同期:39.1%)[39] - 保险技术服务毛利率上升至66.5%(2024年同期:51.1%)[40] - 毛利为196,605千元,同比下降28.6%[116] - 集团整体毛利率下降至35.5%(2024年同期:39.2%),其中保险交易服务分部毛利率35.2%,保险技术服务分部毛利率66.5%[142] 保费业务表现 - 公司总保费达人民币49亿元,同比增长25.7%[8] - 长期重疾险首年保费逆势增长30.7%[8] - 分红类产品首年保费达人民币2.41亿元,同比增长147.7%[8] - 2025年上半年总保费约人民币49亿元,同比增长25.7%[13] - 长期重疾险首年保费达约人民币2.27亿元,同比增长30.7%[13][18] - 分红类产品首年保费达约人民币2.41亿元,同比增长147.7%[13] - 定制产品首年保费累计约人民币799.4百万元,占首年保费总额比例超过51%[17] 技术服务与创新 - 技术服务费同比增长46.7%[9] - AI风控体系识别高风险保险案例超过60万例[9] - AI核验系统节省人效63%[9] - 智能风控解决方案收入约人民币5.1百万元,同比增长46.7%[23] 用户与代理人规模 - 累计服务投保用户超380万名,签约代理人规模突破2.9万人[2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投保人数量超过380万名,其中30-45岁投保人贡献总保费占比62.1%,分保单量占比70.7%[25] 理赔服务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处理闪赔案件总数超过1.5万件,总金额超过人民币1100万元,平均理赔时效低至0.27天,客户满意度达99%[2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深化线下分支机构网络布局并持续招募代理人,同时提供系统性职业培养计划[27] - 公司将持续开发定制保险产品,包括超级玛丽成人重疾、大黄蜂少儿重疾、增多多增额终身寿险等IP产品[26] - 公司将加强AI技术在核保、保险顾问和文件解析等关键环节的应用,推动全流程智能化升级[30] - 公司计划探索海外保险业务扩张,为长期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31] - 公司计划推出新的理赔服务承诺,持续优化售后服务以提高客户体验[27] 其他财务数据 - 其他净收入同比下降46.7%至270万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501万元人民币)[44] - 公司应占联营公司亏损从2024年上半年人民币1百万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2.5百万元[51] - 公司所得税从2024年上半年人民币22.6百万元减少40.6%至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13.4百万元[52] - 实际所得税开支下降40.6%至人民币13.393百万元,主要因中国企业所得税减少35.4%至人民币27.603百万元[148] - 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已变现收益下降56.4%至人民币2.105百万元,利息收入下降19.7%至人民币0.84百万元[143] - 营业利润为61,623千元,同比下降55.4%[116] - 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账面值变动为619,015千元[116] - 税前利润为677,957千元,而去年同期为亏损53,204千元[116] 现金流 - 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2011.8万元大幅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58.8万元,降幅达82.2%[129]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4.9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1.34亿元增长119.7%[129] - 公司通过发行普通股获得融资18.04亿元人民币[129] - 公司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3810万元,主要由于购买金融投资79.43亿元[129] - 公司已付所得税从2024年上半年的1114.5万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95.2万元[12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底的113.4百万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的249.1百万人民币,增长120%[160] 资产和负债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约人民币22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8.5%[1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净资产约人民币12亿元,而2024年末为净负债人民币7亿元[14]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底的18.362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1.75516亿元人民币,增长18.5%[121][122] - 公司流动负债从2024年底的24.71879亿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8.57976亿元人民币,下降65.3%[121] - 公司权益总额从2024年底亏损7.39803亿元人民币转为2025年6月30日权益11.82294亿元人民币,改善显著[122]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底的1.13368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49143亿元人民币,增长119.8%[121] - 公司合约资产从2024年底的8.49584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9.1299亿元人民币,增长7.5%[121] - 公司金融资产从2024年底的5.04796亿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4.51987亿元人民币,下降10.5%[121] - 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保持稳定在人民币40.6百万元[56] - 于联营公司权益从2024年底人民币5.1百万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人民币2.6百万元[57] - 预付款项及其他资产从2024年底人民币29.5百万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人民币118.1百万元[58] - 应收账款从2024年底人民币96.1百万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人民币134.9百万元[59] - 合约资产从2024年底人民币849.6百万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人民币913百万元[60] - 银行结余及现金为人民币249.1百万元[65] - 预付款项及其他资产总额从2024年底的29.5百万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的118.1百万人民币,增长300%[156] - 理财产品从2024年底的504.8百万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的452.0百万人民币,减少10.5%[161] - 应收账款净额从2024年底的96.1百万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的134.9百万人民币,增长40.4%[157] - 合约资产净额从2024年底的849.6百万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的913.0百万人民币,增长7.5%[157] - 应付账款从2024年底的463.6百万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的512.0百万人民币,增长10.4%[164]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从2024年底的126.8百万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的162.9百万人民币,增长28.5%[165] - 代表投保人应付保费从2024年底的37.4百万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的79.9百万人民币,增长114%[165] - 递延所得税资产从2024年底的140.8百万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的155.0百万人民币,增长10.1%[169] - 受限制现金从2024年底的49.8百万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的92.3百万人民币,增长85.3%[162] - 理财产品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451,987千元,较2024年末减少10.5%(人民币504,796千元)[182] 金融投资 - 公司持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总额为人民币452.0百万元,占总资产的20.8%[74] - 向浦银理财认购理财产品投资成本人民币83,673千元,公允价值人民币83,968千元,占总资产3.86%[76] - 向浦发银行认购可转让定期存单投资成本人民币60,000千元,公允价值人民币60,837千元,占总资产2.80%[76] - 向浦发银行认购可转让定期存单投资成本人民币30,000千元,公允价值人民币30,414千元,占总资产1.40%[76] - 向招商永隆资产管理认购理财产品投资成本人民币57,531千元,公允价值人民币58,509千元,占总资产2.69%[76] - 向浦发银行及浦银理财认购理财产品的资产比率合共为8.8%[76] - 公司向浦银理财认购固定收益类产品本金总额人民币83.7百万元[78] - 公司向浦发银行认购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本金总额人民币107.0百万元[78] - 公司于2025年7月30日认购浦银理财理财产品金额4500万元人民币[101] - 报告期内公司未进行任何证券购买、出售或赎回操作[100] 上市与融资 - 公司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34.2百万港元[8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动用上市所得款项净额0.9百万港元,未动用133.3百万港元[85] - 公司于2025年5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131] - 首次公开发售发行24,359千股普通股,每股价格8.08港元,股份溢价计入人民币170,596千元[170] - 优先股转换产生资本储备约人民币1,083,156千元[171] - 资本化发行191,919千股股份,股份溢价账拨充资本金额人民币14千元[170] - 公司通过首次公开发售发行普通股(扣除上市开支)获得1.70598亿元人民币资金[125] - 公司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增加资本储备10.83156亿元人民币[125] 股权与股东结构 - 首次公开发售前股份奖励计划在上市日期后不再授予新奖励,但之前授予的奖励继续有效并按计划归属[8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行使的首次公开发售前股份奖励总计6,594,320股,其中4,080股已失效[91] - 高级管理层王馨女士持有2,095,760股未行使奖励,占奖励总额的31.8%[91] - 其他雇员群体持有3,564,120股未行使奖励,占奖励总额的54.1%[91] - 董事光耀先生通过控股公司持有107,863,792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7.64%[92] - 董事韩立炜先生通过控股公司持有16,522,8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30%[92] - 董事刘丽女士通过控股公司持有2,486,8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0%[92] - 光耀先生在关联实体深圳手回持有合计51.63%权益(直接47.10%+受控法团4.53%)[94] - 韩立炜先生在关联实体深圳手回直接持有13.26%权益[94] - 刘丽女士在关联实体深圳手回直接持有2.41%权益[94] - 光耀先生通过Little Green Light Ltd和Little Blue Light Ltd合计持有公司47.64%股份(107,863,792股)[96] - Little Blue Light Ltd直接持有公司26.48%股份(59,955,200股)并拥有21.16%投票权协议权益[96][98] - 歌斐特殊目的公司股东持有公司12.55%股份(28,411,400股)[96] - 西藏聚智股东持有公司11.80%股份(26,703,200股)[96] - 红杉股东持有公司11.64%股份(26,354,400股)[96] - MallocLuke Ltd持有公司7.30%股份(16,522,800股)[96] - 极地信天股东持有公司6.04%股份(13,670,600股)[96] - 期末未行使股本工具6,594,320份,行使价人民币0.05元(2024年末:329,535份,行使价人民币0.98元)[180] - 雇员持股平台Vitality Innovations Limited持有6,598千股,较2024年末增长1,899%(2024年末:330千股)[172] - 期内授出612份股本工具,归属条件为3-4年或首次公开发售完成[178] 关联方交易 - 应付账款关联方贸易余额为653.2万人民币,较2024年末2740.4万人民币下降76.2%[188] - 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关联方余额为371.0万人民币,较2024年末331.0万人民币增长12.1%[188] 其他重要事项 - 报告期内除已披露奖励计划外未发行任何可换股证券及类似权利[102] - 公司确认2025年6月30日后至财报审批日无重大期后事项发生[189] - 财务报告货币单位
手回集团(02621) - 2025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