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 - 收益为58.2百万港元,同比下降4.4%[16] - 物业投资分部收入58.2百万港元,同比下降4.4%[26][28][34] - 物业投资分部2025年上半年收益58.2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60.9百万港元下降4.4%[42][45] - 物业投资分部2025年上半年收入58,215,000港元,净亏损89,422,000港元[16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58,215,000港元,总净亏损89,379,000港元[16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60,948,000港元,总净利润80,133,000港元[164] - 可报告分部净亏损为89.379百万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盈利80.133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11.5%[166] - 期内亏损280.1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4.5百万港元[16] - 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280.1百万港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4.5百万港元[26][2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191.3百万港元,同比增加157.5%[24] - 期内净亏损为2.80亿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451.8万港元[131] - 期内净亏损为280.05百万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盈利4.518百万港元,同比下降6300.0%[166]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录得亏损280,050,000港元[146] - 公司录得经营亏损6435.7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经营盈利1.15亿港元[131] - 每股亏损17.9港仙,去年同期每股盈利0.3港仙[16] - 基本每股亏损为17.86港仙,去年同期为每股盈利0.29港仙[131] - 经调整经营盈利23.9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4.3%[16] - 经调整的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之盈利(Adjusted EBITDA)为35.0百万港元,同比增长9.4%[37] 成本和费用 - 财务成本净额142.1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7.9%[16] - 财务成本净额为21.1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6.7%[37] - 所得税开支2.8百万港元,同比上升12.0%[16] - 其他经营开支14.0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0.3%[16] - 折旧费用2.9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4.7%[16] - 2025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122,946,000港元,主要用于为联营公司投资融资[165] - 投资联营公司融资财务成本为122.946百万港元,相比去年同期146.985百万港元,下降16.4%[166] - 财务成本净额为1.4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73亿港元有所改善[131]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88.8百万港元,而去年同期为收益78.8百万港元[16] - 投资物业重估亏损88.8百万港元,而去年同期为收益78.8百万港元[24][27][29]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及其他收入为亏损88.3百万港元,而去年同期为收益86.2百万港元[37] -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由2024年上半年收益78.8百万港元转为2025年上半年亏损88.8百万港元,变动幅度超过100%[41][43][45]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录得8883.9万港元亏损,而去年同期为7878.9万港元收益[131]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88.839百万港元,相比去年同期公平值收益131.648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67.5%[170] 联营公司表现 - 应占联营公司亏损70.8百万港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64.8百万港元[16] - 应占联营公司亏损70.8百万港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64.8百万港元[24][27][29] - 联营公司分占亏损2025年上半年70.8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盈利64.8百万港元转亏[49][50] - 应占联营公司亏损为7076.6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6486.6万港元[131] - 联营公司亏损份额为70.766百万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盈利64.866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09.1%[166] - 集团应占联营公司亏损7077万港元,同比大幅恶化(上年同期盈利6467万港元)[189] - 联营公司投资公平值2025年6月30日为5,336.5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5,433.7百万港元下降1.8%[49][50] - 联营公司投资账面价值从54.25亿港元下降至53.37亿港元,减少8800万港元(1.6%)[178] - 主要联营公司Everwell City半年净亏损2.37亿港元,同比转亏(上年同期盈利2.16亿港元)[185] - 集团总资产中联营公司投资占比56.27%(2025年6月30日),较2024年同期56.70%略有下降[49][50] 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净现金流入3,810万港元,同比增长9.8%[58][62] - 投资活动产生净现金流入1,88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350万港元增长437%[59][63] - 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出1,83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7,950万港元减少77%[64][69] - 联营公司股息收入1,790万港元,占投资活动现金流入的95.2%[59][63] - 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净现金为38,131,000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4,653,000港元有所增长[135] - 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18,768,000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540,000港元显著改善[135] - 来自联营公司的股息收入为17,940,000港元略低于2024年同期的18,140,000港元[135] - 融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18,308,000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79,523,000港元大幅减少[13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38,591,000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净减少41,330,000港元[135] 财务状况(资产、负债、权益) - 现金及银行结余2025年6月30日达247.9百万港元,较2024年底209.3百万港元增长18.4%[52] - 股东资金2025年6月30日为3,637.4百万港元,较2024年底3,917.4百万港元减少7.1%[52] - 流动比率从2024年底0.04提升至2025年6月30日0.05,增长25.0%[52] - 资产负债比率由2024年底58.0%升至2025年6月30日59.6%,增长2.8%[52] - 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为2.479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2.093亿港元增长18.4%[53][55] - 资产负债比率(Gearing Ratio)为59.6%,较2024年末的58.0%上升1.6个百分点[53][55] - 无抵押股东贷款未偿还本金为56.1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47.6亿港元增加8.5亿港元[53][55] - 可用未提取银行融资额度为8.5亿港元,2024年末无未提取额度[53][55] - 投资物业抵押品公允价值为21.08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21.45亿港元减少1.7%[57][61] - 总资产从96.36亿港元下降至94.84亿港元,减少1.52亿港元或1.6%[129] - 来自中间控股公司的贷款从47.60亿港元增至56.10亿港元,增加8.50亿港元或17.9%[129] - 总权益从39.17亿港元降至36.37亿港元,减少2.80亿港元或7.1%[129] - 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09亿港元增至2.48亿港元,增加3859.1万港元或18.4%[129] - 公司总权益从2025年1月1日的3,917,408,000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637,358,000港元[13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持有净流动负债5,550,428,000港元[143] - 来自中间控股公司的贷款金额达5,610,000,000港元[143] - 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5,550,428,000港元[146] - 公司流动负债包括来自中间控股公司的贷款5,610,000,000港元[146] - 投资物业账面价值为3.3783十亿港元,相比期初3.4699十亿港元,下降2.6%[170] - 物业、厂房及设备净值下降至492.264百万港元,相比去年同期507.064百万港元,下降2.9%[168] - 投资物业抵押价值为2.108十亿港元,用于集团银行融资[173] - 应收中间控股公司款项从16.2万港元激增至513.3万港元,增幅达3068%[192] - 预付款项中免租应收款从672万港元减少至324万港元,下降51.7%[199] 租赁和租金表现 - 租金范围为每平方呎16.0港元至70.0港元,停车位每个3,312.6港元[27][29] - 零售店铺租金降至62.0港元/平方英尺,相比去年63.9港元/平方英尺,下降3.0%[171] - 办公楼租金区间降至44.0-70.0港元/平方英尺,相比去年55.0-71.0港元/平方英尺[171] - 零售店铺租金从每平方呎63.9港元降至62.0港元,下降3.0%[176] - 办公大楼租金区间从55.0-71.0港元/平方呎收窄至44.0-70.0港元/平方呎[176] - 工业大厦租金上限从27.0港元/平方呎降至24.0港元/平方呎,下降11.1%[176] - 资本化比率范围维持在2.00%至5.00%[27][29] 业务分部表现 - 金融服务分部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EBITDA为0,较2024年同期亏损6.2百万港元改善[47][48] - 金融服务分部2025年上半年无收入,净盈利43,000港元[161] - 金融服务分部2024年上半年无收入,净亏损6,177,000港元[164] - 公司投资物业持续贡献稳定收入并通过资产增值创造价值[77][79] - 公司成功实现租户组合多元化并提升租赁表现[77][79] 应收账款 - 应收账款逾期比例显著恶化,逾期超过30天的占比从19%升至25.5%[198] - 应收账款减值拨备从2.3万港元增加至4.3万港元,增幅87%[198] 公司治理和董事会变动 - 审计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85][87] - 薪酬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执行董事组成[90][93] - 提名委员会由一名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94] - 提名委员会于2005年成立,大部分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由执行董事王海(主席)及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黎利华与梅以和组成[97] - 独立非执行董事宋敏、孙明春及刘艳于2025年3月15日辞任,黎利华、梅以和及解文斯于同日获委任[100] - 执行董事王作民及非执行董事任志强于2024年8月20日获委任[100] - 审计委员会由梅以和担任主席,黎利华与任志强为成员;薪酬委员会由黎利华担任主席,王作民与解文斯为成员;提名委员会由王海担任主席,黎利华与梅以和为成员[102] - 独立非执行董事梅以和于2025年5月14日辞任纳斯达克上市公司Click Holdings Limited独立董事职务[102][103] 所有权结构和大股东 -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174,018,094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74.89%[112] -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公司1,329,018,094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84.77%[112]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55,000,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9.89%[112] - 万钛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55,000,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9.89%[112] - 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1,567,745,596股[117] - 中央汇金持有中国长城资产管理73.53%股份,间接持有公司74.89%股权[113][115] - 中央汇金持有中国建设银行57.31%股份,间接控制万钛投资100%股权[116] 贷款协议和融资 - 公司于2024年4月26日签订两笔贷款协议,每笔本金总额上限为8.5亿港元,一笔期限364天,另一笔期限5年[105] - 贷款协议约定若长城国际失去对借款人的直接或间接控制权将触发违约事件,银行可要求立即偿还所有未偿金额及应计利息[105] 审计和合规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资料经审计委员会审阅[88][91] - 外聘审计师BDO Limited审阅中期财务报表[88][91] - 董事及相关员工在报告期内遵守证券交易行为准则[95][96] - 公司确认全体董事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及至中期报告日期均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98] - 中期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已按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编制,未发现重大不符事项[125] - 公司基于持续经营假设编制报表董事认为有足够资源应对可预见未来的财务义务[145] 董事和最高行政人员持股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未持有公司或其关联法团的股份、相关股份及债权证权益[106][10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含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未获授予或行使任何公司股份认购权[10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未持有任何股份权益[109] 股份交易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公司未进行任何上市证券的购买、出售或赎回[118][119] 其他运营数据 - 员工总数10人,较去年同期11人减少9.1%[65] - 香港2025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约3.1%[78] - 公司公众持股量超过总发行股份的25%[89][92]
长城环亚控股(00583) - 2025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