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报告期间收益为1585.2万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647.6万港元下降56.5%[16] - 毛利为20.2万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9.1万港元下降65.8%[16] - 经营亏损为3247.7万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9640.7万港元改善66.3%[16] - 除税前亏损为3365万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9796.2万港元改善65.7%[16] - 本期间亏损为3365万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9796.2万港元改善65.7%[16]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332.6万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8372.6万港元改善72.1%[17]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0.62港仙,相比去年同期的42.45港仙改善75.0%[17] - 本期间全面亏损总额为2881.1万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053亿港元改善72.6%[1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全面亏损总额为2881.1万港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亏损为2503.1万港元[21] - 公司本期间亏损3365万港元,较去年同期9796.2万港元减少65.7%[42] - 可呈报分部总亏损2681.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8940万港元减少70%[42] - 每股基本亏损为0.106港元,基于股东应占亏损2332.6万港元及加权平均股数2.197亿股计算[51][54] - 其他收入及亏损净额由亏损2571.9万港元改善至亏损34.3万港元,主要因未发生约2548.8万港元的物业、厂房及设备撇销[87] - 每股基本及攤薄虧損由42.45港仙改善至10.62港仙[9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为1565万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588.5万港元下降56.4%[16] - 销售成本1565万港元,较去年同期3588.5万港元减少56.4%[49]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1873.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3390.3万港元减少44.7%[49] - 研究及开发开支28.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473.6万港元大幅减少98.1%[49] - 员工成本(含董事酬金)757.5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321.7万港元减少42.7%[49] - 融资成本117.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55.5万港元减少24.6%[44] - 行政开支由6936.5万港元下降至3111.6万港元,降幅55.1%,主要因折旧由3389.2万港元降至1828万港元及研发开支由1473.6万港元降至28.7万港元[94] - 分銷及銷售開支由191.4万港元下降至122万港元,降幅36.3%[88] - 融資成本由155.5万港元下降至117.3万港元,降幅24.6%[95] 锂离子动力电池业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锂离子动力电池业务收益为1585.2万港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3647.6万港元,同比下降56.5%[37] - 公司锂离子动力电池业务分部亏损为2681.6万港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8914.1万港元,亏损收窄69.9%[39] - 公司锂离子动力电池业务分部资产为3.893亿港元,相比2024年末的4.105亿港元,减少5.2%[39] - 公司锂离子动力电池业务分部负债为2.279亿港元,相比2024年末的2.221亿港元,增加2.6%[39] - 公司锂离子动力电池业务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827.0万港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3385.7万港元,减少46.0%[39] - 公司锂离子动力电池业务使用权资产折旧为166.8万港元,与2024年同期的167.6万港元基本持平[39] - 锂离子动力电池业务收益由3647.6万港元下降至1585.2万港元,降幅达56.5%[86] 互联网销售业务表现 - 公司互联网销售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无收益,而2024年同期也无收益[37][39] - 公司互联网销售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无分部亏损,而2024年同期分部亏损为2.58万港元[39] - 公司互联网销售业务分部资产为1.2万港元,相比2024年末的1.1万港元,增加9.1%[39] 地区表现 - 公司所有收益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确认于特定时间点[36] 现金流和资金状况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末的955.2万港元大幅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22.3万港元,降幅达87.2%[19][2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为净流出474.8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715.2万港元流出有所改善[2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偿还借贷800万港元,偿还租赁负债99.2万港元[22] - 公司银行及现金结余由955.2万港元大幅下降至122.3万港元[99] 资产和负债状况 - 公司总资产净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11.29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8.41亿港元,降幅达25.5%[20] - 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从2024年末的3490.4万港元扩大至2025年6月30日的4743.2万港元[19] - 应付控股股东款项从2024年末的13.5万港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601.8万港元[19] - 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从2024年末的9759.2万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8150.8万港元[19] - 公司借贷从2024年末的3096.5万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2296.5万港元[19] - 公司累计亏损从2025年初的5.15亿港元扩大至2025年6月30日的5.39亿港元[21] - 应收贸易账款净值910.2万港元,较期初1602.5万港元减少43.2%[59][63] - 账龄超过90天的应收贸易账款为208.9万港元,占应收贸易账款总额的22.9%[63] - 应付贸易账款总额为60,343千港元,较2024年末的58,635千港元增长2.9%[65] - 逾90天账龄的应付贸易账款为59,712千港元,占应付贸易账款总额的99.0%[65] - 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之应付款项为109,012千港元,较2024年末的105,868千港元增长3.0%[65] - 资产负债比率由27.42%微降至27.30%[99] 资本承担和投资 - 已订约但未拨备的资本承担总额为32,169千港元,其中物业、厂房及设备占12,448千港元[76] - 于联营公司投资的资本承担为19,721千港元,较2024年末的19,150千港元增长3.0%[76] 股本和融资活动 - 公司股本经股份合并及分拆后,已发行股份数量为219,685,228股,股本总额为21,969千港元[73] - 因供股发行股份593,365,583股,募集资金59,337千港元[73] - 因认购股份发行120,000,000股,募集资金12,000千港元[73] - 股份认购协议总额1亿股,每股认购价0.5港元,总收益约5000万港元[137] - 认购净收益约4960万港元,40%用于偿还贷款,40%用于业务发展,20%作营运资金[138] - 关联方认购占比88%(倍建7500万股+韦茗仁1300万股)[139] 法律诉讼和风险 - 公司涉及约6611.6万港元的贷款及利息法律诉讼[84] - 涉及诉讼金额约6611.6万港元(贷款本金及利息)[140] 股权结构和股东信息 - 执行董事韦清文配偶郑红梅通过全资控股倍建公司持有公司135,781,543股普通股,占公司总发行股本61.81%[117][126] - 韦清文因配偶权益被视同持有倍建公司100%股权[120] - 股东李玉炜直接持有公司19,499,700股普通股,占公司总发行股本8.88%[12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除披露人员外无其他股东持有公司5%或以上权益[123][128] - 倍建公司作为实益拥有人直接持有公司61.81%股份[126] - 郑红梅通过控股倍建公司间接持有公司61.81%股份[126] 股份期权计划 - 公司股份期权计划剩余可发行股份额度为12,364,937股,占相关决议通过时已发行普通股10%[132] - 股份期权计划允许向单个参与者授予的股份不得超过公司已发行股本1%[132] - 公司股份期权计划行权价设定需不低于授予日前5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130] - 股份期权计划适用于全职/兼职员工及执行董事(不含独立非执行董事)[129] - 购股权计划下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12,364,937股,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10%[135] - 购股权计划个人授予上限为公司已发行股本1%[135] - 截至报告日未授出任何购股权[136][141] 管理层和治理结构 - 审计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48] - 公司符合上市规则企业管治守则全部适用条款[144] - 副行政总裁负责日常运营管理,直接向董事会汇报[145]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包括主席施德华、吴家荣博士及王金林[152] - 公司已采纳《证券交易标准守则》且全体董事确认报告期内均遵守该守则[153][157] - 执行董事兼董事会联席主席闫海亭于2025年3月1日辞任[154][158] - 徐倩于2025年1月10日获委任执行董事并于同年3月1日辞任[154][158] 报告和前瞻性信息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财务数据为未经审核中期报告[155][159] - 公司提醒投资者注意未经审核财务数据可能造成的投资风险[155][159] - 中期报告包含受行业状况和政策变动影响的前瞻性陈述[156][159] - 前瞻性陈述不构成未来业绩保证且公司无义务更新[156][159] - 财务报告遵循上市规则附录D2披露要求[152] - 报告发布日期为2025年8月29日[160] 员工和运营变动 - 员工人数由123人减少至72人,降幅41.5%[97] 外部环境和政策影响 - 2025年4月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145%的关税,严重影响公司客户出口[78] - 2025年3月中国政府出台新能源汽车电池新安全标准,涉及防火防爆及远程管理技术要求[78] 其他全面收益 - 汇兑差异产生其他全面收益483.9万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亏损737.7万港元改善165.6%[16]
天臣控股(01201) - 2025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