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夫山泉(09633)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3 04:0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益为256.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6%[21][22] - 公司收益为人民币256.22亿元,同比增长15.6%[55][59] - 公司期内利润为人民币76.22亿元,同比增长22.1%[65][70] - 公司期内溢利为76.22亿人民币[194] - 2025年上半年收益为256.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6%[189] - 除税前溢利为100.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2%[189]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76.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2%[189] - 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0.677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0%[189]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人民币62.39579亿元[196] - 除税前溢利为人民币100.33576亿元[19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公司毛利为人民币154.56亿元,同比增长18.6%,毛利率从58.8%提升至60.3%[55][59]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为人民币50.11亿元,同比增长0.8%,占收益比例从22.4%降至19.6%[56][60] - 行政开支为人民币10.68亿元,同比增长17.0%,占收益比例保持4.2%[57][61] - 销售成本为101.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2%[189] - 毛利为154.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6%[189]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为50.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8%[189] - 行政开支为10.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9%[189] - 所得税开支为24.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7%[189]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人民币15.55401亿元[197] - 已付所得税为人民币22.68929亿元[19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包装饮用水产品收益为94.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占总收益36.9%[21][22][25] - 茶饮料产品收益为100.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7%,占总收益39.4%[22][34] - 功能饮料产品收益为28.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6%,占总收益11.3%[22] - 果汁饮料产品收益为25.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3%,占总收益10.0%[22] - 其他产品收益为6.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8%,占总收益2.4%[22] - 茶饮料产品收入100.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7%,占总收入39.4%[36] - 功能饮料产品收入28.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6%,占总收入11.3%[40][43] - 果汁饮料产品收入25.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3%,占总收入10.0%[41][45] - 其他产品收入6.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8%,占总收入2.4%[42][47] 新产品与水源地 - 公司新增湖南八大公山、四川龙门山和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三个水源地,全国水源地总数达15个[29][31] - 公司2025年6月推出"农夫山泉"纯透食用冰新产品,通过山姆会员商店渠道销售[30][33] - 东方树叶品牌2025年5月推出陈皮白茶新口味,6月初推出碳酸茶饮料新品"冰茶"[34] - 新增湖南八大公山、四川龙門山、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三个山泉水水源地[51][53] - 推出含茶多酚≥200mg/瓶的无茶粉碳酸茶饮新品"冰茶"[38] - 17.5°蓝靛果汁每300mL含花青素≥30颗蓝莓(按0.76g/颗计算)[41][46] - 炭仌黑咖啡采用15天内新鲜烘焙咖啡豆,主打0糖0卡0脂配方[48][50] - 公司推出东方树叶"陈皮白茶"等多款产品,以天然原料、健康配方和保留营养为特点,回应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多元化需求[125] - 公司持续丰富产品品类,在2025年上半年推出多款新产品[125] 其他财务数据 - 其他收入及收益为人民币8.08亿元,同比下降22.3%[62][67] - 其他开支为人民币1.2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016.7%[63][68]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8.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3%[189]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增加人民币41.9441亿元[197]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增加人民币19.09518亿元[197] - 合约负债减少人民币6.67765亿元[197] 现金流与投资活动 - 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为人民币264.19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23.7%[72][77] - 经营所得现金为人民币125.392亿元[197]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04.06067亿元[197]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6,194,007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2,760,521千元扩大124.4%[199] - 购买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支出人民币19,970,000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2,895,900千元激增589.6%[199] - 出售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所得款项为人民币17,315,924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473,866千元大幅增长3554.5%[199] -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791,637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643,112千元增长23.1%[199] - 计息借贷所得款项为人民币9,235,749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8,718,856千元增长5.9%[199] - 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支出人民币3,197,925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2,782,401千元增长14.9%[199]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7,323,221千元,与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199] - 公司于收購時原定到期日為三個月以上的定期存款增加人民币4,451,517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12,065,143千元下降63.1%[199] - 提取於收購時原定到期日為三個月以上的定期存款为人民币4,458,339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14,475,594千元下降69.2%[199] 资产负债与借贷 - 计息借贷为人民币44.20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21.9%[72][77] - 存货周转天数从82.3天增加至90.8天[73] - 集团存货从2024年12月31日的50.13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51.04亿元人民币,主要因原材料库存增加[78] - 存货周转天数从2024年末的82.3天上升至2025年中的90.8天[78] - 贸易及票据应收款从2024年末的5.81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中的8.36亿元人民币[79] - 贸易及票据应付款从2024年末的14.99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中的19.19亿元人民币[80] - 集团杠杆率从2024年末的11.6%升至2025年中的14.5%,主要因增加应收票据融资[81] - 长期银行存款从2024年末的106.31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中的115.05亿元人民币[82][90] - 集团持有港元17.12亿元及美元6.3亿元等外币资产,存在外汇风险[85][93] - 现金及银行结余大幅增加至149.06亿人民币,相比2024年底107.22亿人民币增长39.0%[191]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增长至42.34亿人民币,相比2024年底15.29亿人民币增长176.8%[191]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激增至205.30亿人民币,相比2024年底95.44亿人民币增长115.1%[191] - 流动资产总额增至265.24亿人民币,相比2024年底190.72亿人民币增长39.1%[191] - 物业、厂房及设备增加至235.70亿人民币,相比2024年底210.83亿人民币增长11.8%[191] - 已宣派2024年末期股息导致保留盈利减少85.47亿人民币[194] - 流动负债净额从2024年底的-9.13亿人民币扩大至-56.11亿人民币[191] - 资产净额从2024年底的322.87亿人民币略降至313.70亿人民币[193] - 长期银行存款增至115.05亿人民币,相比2024年底106.31亿人民币增长8.2%[191] - 已宣派2023年末期股息为人民币84.3485亿元[196] 员工股权激励 - 员工总数超2万名,报告期内员工福利开支(含董事酬金)达21.87亿元人民币[99][101] - 公司2022年采纳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10年,最高可发行股本总额的5%[103][105] - 2025年3月授予员工股权激励份额对应8,118,400股H股,占公司总股份0.072%及已发行H股0.161%[107][109] - 激励份额授予价格为每股10.20港元,为授予日前120个交易日H股收盘价均值的30%[107][109] - 144名激励对象中包含6名董事及监事,共获909,000股H股,其中吴莉敏获326,000股[107][109] - 养生堂集团9名员工获636,000股H股激励份额[107][109] - 剩余129名集团员工获6,573,400股H股激励份额[108][110] - 激励份额分三期归属:2026年4月、2027年4月和2028年4月最后交易日各归属1/3[11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所有董事及监事激励份额均未归属,吴莉敏持有326,000股未归属份额[115] - 报告期内收入最高的五名人士共获717,000股激励份额,截至2025年6月30日均未归属[115] - 所有激励对象已于2025年4月15日前全额支付授予价款[107][109] - 向董事及监事授予激励份额构成关联交易,但豁免相关审批要求[111] - 公司于2025年4月15日向关联实体参与者授予6,364,000股激励股份,授予价格为每股10.20港元[116] - 公司于2025年4月15日向其他雇员参与者授予6,364,000股激励股份,授予价格为每股10.20港元[11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关联实体参与者尚有636,000股激励股份未归属[11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其他雇员参与者尚有6,364,000股激励股份未归属[116] - 公司总激励股份授予数量为8,118,400股,截至2025年6月30日全部8,118,400股尚未归属[116] - 多名董事及监事持有2025年3月授予但未归属的激励股份,其中吴莉敏持有326,000股H股[144] 可持续发展与ESG - 公司设定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目标较2019年下降20%[122][123] - 公司承诺到2030年用水强度较2020年基准下降20%[122][123] - 公司目标实现水和饮料产品塑料包装100%可回收[122][123] - 公司在浙江等生产基地推广光伏发电项目[122][123] - 公司于2025年4月25日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ESG报告)[118][120] - 公司建立三级ESG治理架构,以董事会为核心引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顶层推动力和基层执行力[130] - 公司健全以《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为纲领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130] - 公司实现商业行为准则全员签署和反贪腐培训全面覆盖[130]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董事会由5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32] - 公司董事长钟睒睒兼任总经理,董事会认为此架构对公司管理有利[132] - 公司所有董事及监事确认在报告期间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的要求[131] - 董事长兼总经理钟睒睒通过养生堂持有6,211,800,000股内资股,占内资股类别100%,占公司总股本55.23%[141] - 钟睒睒通过受控法团持有1,310,252,410股H股,占H股类别26.02%,占公司总股本11.65%[141] - 钟睒睒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1,929,249,240股H股,占H股类别38.32%,占公司总股本17.15%[14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1,246,466,400股[142][143] - 向咸松持有32,400股H股实益权益,占H股类别0.0006%,占总股本0.0003%[141] - 饶明红持有59,400股H股实益权益,占H股类别0.0012%,占总股本0.0005%[141] - 江晓冬持有471,250股H股实益权益,占H股类别0.0094%,占总股本0.0042%[141] - 董事会由5名执行董事(含钟睒睒)、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37] - 钟睒睒直接持有养生堂98.38%权益,并通过杭州友福间接持有1.62%权益[144] - 钟睒睒直接持有养生堂98.38%权益并通过杭州友福间接持有1.62%权益[145][149] - 钟睒睒直接持有养生堂药业2.47%权益并通过养生堂间接持有97.53%权益[145][149] - 北京万泰生物总股本为1,265,122,774股[149] - 钟睒睒直接持有北京万泰生物17.70%权益并通过养生堂间接持有55.79%权益[145][149] - 北京万泰生物持有厦门优迈科医学仪器63.50%权益[145][149] - 北京万泰生物持有北京泰润创新科技孵化器60.00%权益[145][149] - 北京万泰生物持有捷和泰(北京)生物科技94.93%权益[147][149] - 北京万泰生物持有厦门英博迈生物科技60.00%权益[147] - 关子管理咨询(丽水)合伙权益结构中包含直接持有90.00%及间接持有10.00%[147] - 关子股权投资(丽水)合伙权益结构中包含直接持有24.81%及间接持有74.94%[147] - 养生堂持有公司内资股6,211,800,000股,占内资股类别100%,占已发行股本总额55.2333%[155] - 养生堂持有公司H股1,310,252,410股,占H股类别26.0246%,占已发行股本总额11.6503%[155] - 厦门万泰凯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持有厦门英博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0.00%权益[152] - 钟睒睒直接持有关子管理咨询(丽水)合伙企业90.00%权益,并通过关子私募基金管理间接持有10.00%权益[152] - 钟睒睒直接持有关子股权投资(丽水)合伙企业24.81%权益,并通过养生堂间接持有74.44%权益[152] - 钟睒睒直接持有承光管理咨询(丽水)合伙企业24.81%权益,并通过养生堂全资附属公司间接持有75.94%权益[152] 首次公开发售与募集资金 - 公司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港币9,377百万元[16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累计动用上市所得款项约港币4,901百万元,占募集资金总额52.3%[160] - 公司未动用上市所得款项结余约为港币4,476百万元[160] - 香港IPO及超额配售净筹资总额约为93.77亿港元[16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使用募集资金49.01亿港元,占比52.3%[164] - 剩余未使用募集资金约为44.76亿港元[164] - 品牌建设预算23.44亿港元,已使用10.03亿港元,剩余13.41亿港元[165] - 购置销售设备预算23.44亿港元,已使用3.71亿港元,剩余19.73亿港元[165] - 生产设施及新厂房建设预算18.75亿港元,已使用14.39亿港元,剩余4.36亿港元[165] - 基础能力建设预算9.38亿港元,已使用2.12亿港元,剩余7.26亿港元[165] - 偿还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已全额使用18.76亿港元[165] - 公司于2020年9月8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200] 股息与公众持股 - 2024年度末期现金股息每股0.76元人民币,总额约85.47亿元人民币[172][174] - 公司最低公众持股量要求为已发行股本总额的13.66%或H股的14.11%[173][175] 宏观经济与行业背景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