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报告期收益为人民币145.6百万元,同比减少10.4%[13] - 集团总收益为人民币1.456亿元,同比下降10.4%[1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为人民币145,617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162,491千元下降10.4%[57] - 总收益从去年同期162,491千元降至145,617千元,下降10.4%[10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为人民币39,582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43,871千元下降9.8%[57] - 净利润由盈利1440万元转为亏损640万元,净利润率从8.9%降至负4.4%[33] - 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1234.8万元,经调整净利润率为8.5%[37]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人民币639.8万元[6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亏损人民币6,398千元,而2024年同期为利润人民币14,413千元[5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639.8万元人民币,而2024年同期净利润为1,441.3万元人民币[115] - 每股基本亏损为0.08元人民币,而2024年同期每股盈利0.18元人民币[11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为人民币1.06亿元,同比下降10.6%[22] - 毛利为人民币3960万元,毛利率为27.2%,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23] - 其他收入为人民币630万元,同比下降19.2%[24] - 销售及营销开支为人民币1360万元,同比上升7.1%[27] - 一般及行政开支为人民币3140万元,同比上升80.5%[28] - 研发开支为人民币930万元,同比上升52.5%[2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开支为160,30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2024年同期:154,839万元人民币)[106] - 原材料及耗材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的97,815万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同期的84,883万元人民币,降幅13.2%[106] - 雇员福利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37,072万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同期的39,985万元人民币,增幅7.9%[10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财务成本净额为1,004万元人民币(亏损),较2024年同期682万元人民币亏损扩大47.2%[10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所得税收益为2,407万元人民币,而2024年同期为601万元人民币所得税开支[108] - 员工总数653人,员工福利开支总额4000万元[47] - 公司支付上市开支人民币1044万元[6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打印设备收益为人民币1.005亿元,同比下降8.3%[19][20] - 衡器收益为人民币2403万元,同比下降11.4%[19][20] - POS终端机及PDA收益为人民币1236万元,同比下降23.2%[19][20] - 打印设备收益从109,534千元降至100,453千元,下降8.3%[102] - 票据打印机及条码标签打印机收益轻微下降主要由于销售价格下降[14] - 便携式学习打印机因市场需求放缓导致收益下降[14] - POS终端及PDA销售额受阿尔及利亚进口政策收紧影响[14] - 人工智能衡器持续渗透导致传统衡器销售额下降[14] 各地区表现 - 海外市场收益从82,675千元降至71,424千元,下降13.6%[103] - 中国市场收益从79,816千元降至74,193千元,下降7.0%[10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马来西亚生产规模扩大以提高国际供应链韧性[15] - 武汉研发中心预计2026年开始运营[15] - 公司于2025年6月1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67] - 研发活动预算47.9百万港元(占所得款项36.5%)[150] - 武汉新研发中心建设预算31.8百万港元(占所得款项24.2%)[150] - 马来西亚AIDC生产中心建设预算23百万港元(占所得款项17.5%)[150] - 销售网络扩张预算26.4百万港元(占所得款项20.1%)[150] - 所有上市所得款项(131.2百万港元)截至报告期末尚未动用[150] 现金流和融资活动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大幅增长1897.4%至1.518亿元[38]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7,609千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51,779千元,增幅1,895%[59]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大幅增至人民币1.518亿元,较期初增长约19倍[65]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3102.7万元,同比由正转负[65]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3688.3万元,主要用于购买金融资产[65] -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126亿元,主要来自发行股份及借款[65] - 公司购买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支出人民币1.277亿元[65] - 公司偿还借款人民币1571.4万元[65] - 公司通过首次公开发售发行股份募集资金净额约人民币1.535亿元[63]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预留约131.2百万港元[16] - 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131.2百万港元[150] 资产、债务和借款 - 上市后资产负债率约为42.2%[16] - 总借款额为1.457亿元,全部为两年内到期的固定利率借款[39][43] - 资产净值从1.601亿元增长至3.071亿元[40]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52.5%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42.2%,主要由于上市后股东权益增加[53] - 公司资产总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337,128千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531,260千元,增幅57.6%[59][61] - 公司权益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60,063千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307,057千元,增幅91.8%[59] - 公司借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89,321千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45,653千元,增幅63.1%[59][61] - 拥有未使用的银行授信额度1.4亿元[43] - 租赁负债从20万元减少至10万元[44] - 公司金融负债总额从2024年底142,511千元增至2025年中195,022千元,增长36.8%[93] - 短期借款(少于一年到期)从57,942千元大幅增至127,745千元,增长120.3%[93] - 借款总额从2024年底的89,321千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45,653千元,增幅为63.1%[132] - 一年内到期的借款从2024年底的57,942千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27,745千元,增幅为120.4%[134] - 银行借款平均年利率从2024年底的3.03%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24%[134] - 作为抵押品的资产总额从2024年底的120,461千元略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18,946千元,降幅为1.3%[133] - 生产基地抵押物账面价值1.189亿元[49] 资本开支和投资 - 资本开支同比增长2360万元至3540万元,主要用于马来西亚生产基地建设[41] - 公司于2025年7月30日以总代价人民币42,910,983元收购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的工业大楼,总建筑面积1,810.59平方米[51][52] 应收账款和信贷风险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账面总值于2025年6月30日为58,215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66,578千元人民币下降12.6%[85]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预期亏损率于2025年6月30日为0.83%,较2024年12月31日的0.62%上升33.9%[85]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亏损拨备总额于2025年6月30日为485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412千元人民币增长17.7%[85] - 即期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亏损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0.02%大幅上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0.46%,增幅达2,200%[85] - 六至十二个月账龄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亏损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20.83%上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29.91%,增幅为43.6%[85] - 超过一年账龄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亏损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56.20%上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100.00%,增幅为77.9%[85] - 其他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从2024年6月30日的95,000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98,000元人民币,增长3.2%[89] - 公司授予中国销售客户的信贷期一般为发票日期起30至120天[82]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与中国国有或信誉良好金融机构交易,预期信贷亏损近乎零[81] - 应收关联方款项为向厦门容信提供的短期贷款,预计信贷亏损为零[86] - 贸易应收款项及票据净额从2024年末的6,616.6万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5,773.0万元人民币,降幅12.7%[119]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从2024年底的65,641千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中的58,167千元人民币,降幅为11.4%[120] - 180日内账龄的贸易应收款项为57,895千元人民币,占总额的99.5%[120] 其他资产和负债变动 - 存货总额从2024年末的6,444.6万元人民币微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6,435.0万元人民币[118] - 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4年底的20,231千元人民币大幅增加至2025年中的45,179千元人民币,增幅为123.3%[122] - 预付开支从1,593千元人民币激增至26,741千元人民币,增幅达1,578.3%[122]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投资理财产品)从2024年底的22,422千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中的27,216千元人民币,增幅为21.4%[123][124] - 理财产品公允价值从22,422千元增至27,216千元,增长21.4%[95] - 理财产品预期回报率范围从2.23-2.67%收窄至2.12-2.28%[100] - 理财产品价格波动10%将导致税前利润变动约2,722千元至4,885千元[100] - 公司股本从2024年底的76,333千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中的94,733千元人民币,增幅为24.1%,主要由于上市发行18,400,000股新股[126]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底的43,811千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中的38,374千元人民币,降幅为12.4%[130] - 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从2024年底的23,802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0,107千元,降幅为15.5%[131] - 合约负债从7,715千元微增至7,782千元,增长0.9%[10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已确认收益中来自期初合约负债的金额为771.5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10,307万元人民币下降25.2%[105] 关联方交易和股权结构 - 公司向关联方厦门容信提供1,500千元的短期贷款,年利率为3%[137] - 最终控股股东许开明先生直接和间接控制公司总计71.53%的股份权益[140][143] - 许开河先生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总计3.45%的股份权益[140][143] - 厦门容信持有公司38.53%股份(36,496,505股)[144] - 林亚琼女士通过配偶权益持有公司71.53%股份(67,760,558股)[144] - 员工持股计划涉及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约2.03%[147] - 主要管理层薪酬从2024年上半年的1,271千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590千元,增幅为25.1%[138] 股息和公司治理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宣派中期股息(对比2024年同期:人民币150万元)[151] - 审计委员会已审阅并确认中期财务业绩符合会计准则规则及规例[159] - 审计委员会成员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于小偶博士林骏华博士及黄立勤博士[159] - 于小偶博士担任审计委员会主席[159] - 未经审计简明综合中期财务业绩未经独立核数师审核或审阅[159] - 自上市日期起至报告期末无其他须根据上市规则第13.20、13.21及13.22条披露的责任[16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及至报告日期无董事监事或控股股东于竞争业务中拥有权益[158]
容大科技(09881) - 2025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