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净额约300万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6600万港元大幅下降[9] - 每股基本盈利为0.15港仙,去年同期为3.02港仙[9]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净额同比下跌95%至300万港元,每股基本盈利跌至0.15港仙[12] - 公司营业额同比下降8%至1.92亿港元,主要因物业销售及孖展利息收入减少[1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额为19.16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0.87亿港元下降8.2%[2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367.4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6610.8万港元大幅下降94.4%[25] - 期内溢利367.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6610.8万港元下降94.4%[38] - 全面收益总额5795.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2809.4万港元增长106.3%[38] - 股东应占溢利334.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6626.1万港元下降95%[38]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营业额为191,595,000港元,较去年同期208,743,000港元下降8.2%[50][51]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溢利为5,797,000港元,较去年同期66,269,000港元大幅下降91.3%[50][51] - 每股基本盈利为0.15港仙(3,344,000港元),较去年同期3.02港仙(66,261,000港元)下降95.0%[60] 财务业绩: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员工成本为1.1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9700万港元增长13.4%[23] - 员工成本为109,904,000港元,同比增长12.8%[58]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为2,989,000港元,较去年同期11,353,000港元改善73.7%[54]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2025年上半年为2,989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1,353千港元显著收窄[62] - 诉讼拨备从4700万港元增至5000万港元,增幅6.4%[75] 业务分部表现:金融服务部 - 金融服务业经纪佣金收入因市场成交额上升而增长[8] - 孖展贷款利息收入因高利率及激烈竞争而下跌[8] - 金融服务部营运溢利同比增长约100%至2100万港元,主要受经纪佣金收入增长驱动[13] - 香港股市平均每日成交额同比上升118%,带动经纪佣金收入增长一倍[14] - 孖展贷款利息收入同比下降25%,主要因高利率环境及市场竞争加剧[14] - 企业融资顾问服务收入同比下降24%,受市场竞争加剧影响[14] - 金融服务分部营业额为110,132,000港元,同比增长40.0%[50][51] 业务分部表现:物业及酒店部 - 黄山项目录得若干销售但利润率持续下降[9] - 物业项目录得公平值亏损[9] - 物业及酒店部营运亏损扩大10%至2700万港元,因物业销售额减少及减值拨备[15] - 物业开发业务营业额同比暴跌78%,主因黄山项目主要销售额已于上年确认[15] - 投资物业减值拨备及公平值亏损各300万港元,反映内地房地产市场疲软[15] - 物业开发及酒店分部营业额为69,763,000港元,同比下降3.6%[50][51] 市场与运营环境 - 香港恒生指数上升20%[8] - 香港股市平均每日成交额急增118%至2400亿港元[8] - 全球利率宽松预期将改善流动性及推动IPO市场[10] 现金流与财务状况 - 公司现金储备增长63%至4.73亿港元,资本负债比率降至3.6%[18]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4.24亿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85亿港元增长48.8%[30] - 公司2025年6月30日客户信托银行结余为24.21亿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7.27亿港元增长40.1%[30] - 公司2025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6.14亿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5.56亿港元增长2.3%[3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来自营运活动的净现金流入为1.68亿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净流出1.44亿港元[34] - 融资活动耗用净现金为2561.5万港元,较去年同期4254.8万港元改善39.8%[3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1.382亿港元,去年同期为净减少9318.4万港元[35]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2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2.466亿港元增长71.9%[35] - 财务收入净额为33,402,000港元,同比增长5.1%[57]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末5,048,502,000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5,804,334,000港元,增长15.0%[52] - 存货总额从2024年末的344,623千港元降至2025年中的333,771千港元,其中待售物业减少11,457千港元[63] - 应收账款总额从2024年末的253,993千港元降至2025年中的197,576千港元,降幅达22%[64] - 应收账款账龄健康,196,507千港元(99.5%)在0-30天内[65] - 应付账款总额大幅增加,从2024年末的2,264,679千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2,972,668千港元,主要来自证券客户款项[66] - 应付证券客户及结算所账项增加720,000千港元,达到2,593,274千港元[66] - 银行借贷加权平均利率从2024年末的6.32%降至2025年中的3.10%[69] 其他财务数据 - 其他全面收益5427.8万港元,去年同期为其他全面亏损3801.4万港元[38] - 汇兑储备增加4502.4万港元,去年同期减少3480.7万港元[38] - 财务资产储备变动净额-6598.5万港元,主要因出售按公平值处理之财务资产[38] - 非控制性权益股息支付31.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45万港元减少30.7%[35][38]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或然负债总额为600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400万港元减少57.1%[21] - 资本承担承诺为308,217千港元,较2024年末的304,122千港元略有增加[71] - 运营租赁承诺总额从2024年末的34,013千港元降至2025年中的31,975千港元[72] - 为物业买家提供的按揭融资担保从1440万港元降至600万港元,降幅58.3%[73] - 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财务资产总额从1.3459亿港元增至1.4081亿港元,增幅4.6%[78][80] - 上市证券投资从1千港元大幅增至1.3235亿港元[78][80] - 非上市理财产品从819.7万港元增至845.8万港元,增幅3.2%[78][80] - 非上市证券投资从1.2639亿港元降至零[80]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业务主要包括金融服务部以及物业及酒店部[8][9] - 公司2025年6月30日员工总数为537名,较2024年同期的543名减少1.1%[23] - 管理层报酬总额为710.6万港元,与去年同期的711.4万港元基本持平[74] - 完成出售附属公司股权给关联方,现金代价350万港元[74] - 董事会主席劳元一持有公司53.69%的股份[83] - 主要股东陈俏和尹坚各持有公司6.28%的股份[87]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劳元一同一人担任,偏离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90] - 提名委员会于2012年3月1日成立,由2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1位执行董事组成[91] - 薪酬委员会于2005年6月30日成立,由2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1位执行董事组成[92] - 审核委员会于1998年12月27日成立,由1位非执行董事和4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93]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计综合中期业绩[93] - 所有董事确认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94] - 公司建议不派发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61]
第一上海(00227) - 2025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