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入和利润(同比) - 集团收入为港币12.9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跌7.6%[6] - 公司总收入为12.95亿港元,同比下降7.6%[41][42]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2.95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4.01亿港元下降7.5%[26] - 股东应占溢利为港币3.221亿元,按年下跌13.7%[6] - 股东应占基础溢利为港币3.418亿元,按年下跌14.1%[6] - 2025年上半年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3.221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731亿港元下降13.7%[26] - 2025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3.861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650亿港元下降17.0%[26] - 公司综合除税前溢利为3.86亿港元,同比下降17.0%[41][4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3.22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731亿港元下降13.6%[32] - 每股基础盈利为港币49仙,按年下跌14.1%[6] - 2025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47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0.54港元下降13.0%[26] - 基本每股盈利為0.47港元,較2024年同期的0.54港元下降13.0%[50] 成本和费用(同比) - 2025年上半年总营运成本为1.17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265亿港元下降7.3%[24] - 2025年上半年撇除汇兑影响后营运成本为1.34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210亿港元上升10.9%[24] - 员工薪酬总额为2.85亿港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44] - 股息及利息收入为1.12亿港元,同比下降22.1%[44] - 2025年上半年利息收入因利率下降减少约3040万港元,实际有效年利率为3.7%[25] 各业务线收入表现 - 收租业务收入下跌3.9%至港币3.855亿元[18] - 收租业务收入为3.85亿港元,同比下降3.9%[41][42] - 酒店及服务式公寓业务总收入下跌5.7%至港币2.8亿元[15] - 酒店及服务式公寓业务收入为2.80亿港元,同比下降5.8%[41][42] - 餐饮业务总收入下跌2.4%至港币1.394亿元[21] - 餐饮业务收入为1.39亿港元,同比下降2.4%[41][42] - 旅游业务收入下跌12.4%至港币4.905亿元[22] - 旅游业务收入为4.91亿港元,同比下降12.4%[41][42] 各业务线盈利表现 - 酒店及服务式公寓业务EBITDA下跌29.0%至港币5,350万元[15] - 收租业务EBITDA下跌5.2%至港币3.228亿元[18] - 餐饮业务EBITDA亏损港币280万元(含一次性亏损拨备港币660万元)[21] - 扣除一次性亏损拨备后餐饮业务EBITDA转盈为港币380万元(去年同期为港币3万元)[21] - 旅游业务EBITDA下跌61.6%至港币1,540万元[22] - 经调整EBITDA为3.89亿港元,同比下降14.7%[41][42] 物业出租率表现 - The Mira Hong Kong平均入住率达90.3%,问月酒店达92.9%[10] - 集团写字楼及商场平均出租率稳定维持在90%以上[10] - The Mira Hong Kong平均入住率90.3%同比下跌1.3%,问月酒店平均入住率92.9%同比下跌1.7%[17] - 写字楼及商场物业平均出租率均维持于90%以上水平[19] 现金流和财务状况 - 2025年6月30日综合现金为62亿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60亿港元增长3.3%[25]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所得现金为2.661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628亿港元下降26.7%[3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5年1月1日的37.171亿港元大幅减少至6月30日的7.141亿港元,净减少30.252亿港元[33]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达32.728亿港元,主要用于增加定期存款32.584亿港元[33] - 2025年上半年已付股息总额为2.072亿港元(末期股息)及向非控股权益支付股息0.494亿港元[32][33] - 2025年6月30日信贷额度为9亿港元,与2024年12月31日持平,且未动用任何信贷额度[25] 资产和负债 - 投资物业公允值减少港币1,470万元,整体投资物业账面值为港币150亿元[20] - 2025年6月30日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为150.53亿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50.42亿港元微增0.1%[30]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净减少1470万港元[41] - 投資物業公允價值淨減少1468.6萬港元,較2024年同期的1784.3萬港元改善17.7%[52] - 公司资产净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210.999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12.090亿港元,增长1.09亿港元或0.52%[31] - 公司股东应占总权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208.833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10.266亿港元,增长1.433亿港元或0.69%[32] - 非控股权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2.166亿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824亿港元,下降15.8%[31] - 递延税项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3.389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527亿港元,增长4.1%[31] - 應收賬款總額為6242.3萬港元,較2024年末的8602.9萬港元下降27.4%[55] - 應付賬款總額為7465.6萬港元,較2024年末的9586.6萬港元下降22.1%[57] 税务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稅項支出為5384.3萬港元,較2024年同期的6454.5萬港元下降16.6%[45] - 香港利得稅計提金額為4284.8萬港元,較2024年同期的5502.1萬港元下降22.1%[45] - 投資物業公允價值變動導致遞延稅項增加729.3萬港元,較2024年同期的417.9萬港元增長74.5%[45] 资本支出和承担 - 使用權資產添置金額為520.3萬港元,較2024年同期的6106.7萬港元大幅下降91.5%[5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订约购买物业、设备及器材的资本承担为港币67,863千元,较2024年末港币13,725千元增长394.6%[70] - 已授权但未订约购买的物业设备资本承担为港币68,315千元,较2024年末港币77,904千元下降12.3%[70] - 公司总资本承担从2024年末港币91,629千元增至2025年6月末港币136,178千元,增幅48.6%[70] 股息 - 中期股息每股港币23仙,将于2025年10月14日派发[7] - 公司宣派中期股息每股23港仙,總額15892.1萬港元,與2024年同期持平[47] 关联方交易 - 应付最终控股公司附属公司物业代理服务费支出为150万港元,与2024年同期持平[72] - 收取最终控股公司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旅游及机票收入为276.9万港元,同比增长124.0%[72] - 收取最终控股公司附属公司管理费收入为50.9万港元,同比增长11.1%[72] - 收取最终控股公司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酒店及餐饮服务收入为77.6万港元,同比增长9.4%[72] - 向董事控制公司出租美丽华广场A座18楼办公室获得租金收入1012.3万港元,同比下降2.8%[72] - 向最终控股公司附属公司出租美丽华广场1期商铺获得租金收入2407.3万港元,同比增长13.3%[72] - 支付最终控股公司联营公司国际金融中心商场租金890.1万港元,同比增长4.8%[72] - 支付最终控股公司附属公司湾仔谢斐道388号楼宇租金811.9万港元,同比下降0.8%[72] - 2024年收取最终控股公司附属公司出售投资物业收入1.9005亿港元,2025年无此项收入[72] 股权结构 - 董事李家诚通过其他权益持有公司50.08%股份,合计3.46亿股[78] - 李家诚博士通过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持有公司3,509,782,778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72.50%[79] - 李家诚博士通过恒基兆业发展有限公司持有公司2,110,868,943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69.27%[79] - 李家诚博士及关联实体(Rimmer/Riddick/Hopkins/恒兆/恒地/Aynbury)各自持有345,999,980股普通股,合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0.08%[81] - Higgins Holdings Limited持有公司120,735,3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17.47%[81] - Multiglade Holdings Limited持有公司128,658,68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18.62%[81] - Threadwell Limited持有公司96,606,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13.98%[81] - 庄永昌先生持有公司68,910,652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9.97%[81] - 梁祥彪先生通过配偶持有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1,019,968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0.02%[79] - 何厚铨先生通过达添发展有限公司持有公司98股股份,另通过配偶持有1股,合计占已发行股份的9.90%[79] - 已發行股份數量維持不變,為690,959,695股[60] 其他运营数据 - 港车北上政策下香港单牌车周末及节假日日均通行量超过8600辆次[8] - 2024年陆路口岸假期日均通关量达354317人次[8] - 香港访港旅客中内地旅客占比达75.0%共逾1,700万人次,中国民航国际客运航班同比增长28.4%[16] - 酒店IoT升级工程每月影响约10%房间出租(预计至明年六月完工)[17] - 写字楼半零售租户比例提升至近60%[10] 雇员和退休计划 - 集团全职雇员总人数为1,307人,其中香港1,276人,中国内地19人,海外12人[85] - 香港强积金计划雇主与雇员供款比例均为相关收入的5%,每月相关收入上限为港币30,000元[6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使用没收供款扣减雇主供款总额为港币47,000元,较去年同期港币138,000元下降65.9%[62] - 中国大陆附属公司定额供款退休计划未使用没收供款扣减供款,且无可动用没收供款[63] 金融工具和投资 - 香港上市股本证券以公允价值计量中,第一级估值资产为港币63,993千元(透过其他全面收益)及港币314,931千元(透过损益)[65] - 非上市投资基金公允价值为港币211,618千元,其中第二级估值占111,059千元,第三级估值占100,559千元[65] - 香港境外上市股本证券透过损益以公允价值计量金额为港币126,182千元,全部属于第一级估值[65] - 所有金融工具账面价值均与公允价值近似,应收/应付款项因短期到期假定公允价值等同账面值[68] - 其他全面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0.179亿港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0.285亿港元,增长59.2%[32] 公司治理和报告 - 公司主席兼行政政总裁由李家诚博士自2014年6月12日起担任双重角色[8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由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阅[89][95]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财务业绩[90]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期间内未购买、沽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91] - 所有董事均遵守《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92] - 中期财务报告已按《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编制[95][97] - 核数师未发现中期财务报告存在重大违反会计准则事项[97] - 审阅范围远小于全面审计无法保证发现所有重大事项[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