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表现 - 营业收入248.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0%[1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84%[13] - 基本每股收益0.32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29%[1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95%,较上年同期上升0.97个百分点[13] - 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算的本期间溢利28.88亿元人民币[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9.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08%[13] - 稀释每股收益0.32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52%[13] - 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248.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0%[22] - 公司报告期内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27.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69%[22]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248.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81]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28.3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0%[81] - 2025年上半年税前溢利为32.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81]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8.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9%[81] - 2025年上半年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为27.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7%[82] - 2025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为0.32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3%[82] - 公司营业收入为人民币248.55亿元,同比增长1.30%[47] - 公司归母净利润为人民币27.53亿元,同比增长20.69%[4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27.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7%[121] - 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为27.53亿元人民币[97] - 经营活动的税前溢利为32.84亿元人民币[98] - 公司总收入为248.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3%[109] - 分部溢利总额为69.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7%[112] - 税前溢利为32.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11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基于加权平均股数83.97亿股计算[121]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全面收益总额人民币29.13亿元(2024年同期:20.2亿元)[174] 成本和费用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14.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1%[81] - 研发费用为14.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1%[113] - 所得税费用为3.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0%[118] - 经营活动的已付所得税为3.8亿元人民币[98] - 股份激励计划费用人民币1.90亿元已确认入账[155] - 安全生产费专项储备调整减少收益人民币1100万元(2024年同期:800万元)[174]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2.46%[13]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为人民币16.03亿元,同比增加人民币9.27亿元[49]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为人民币38.48亿元,其中资本支出为人民币25.65亿元[50] - 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入为人民币12.46亿元,主要来自借款净增加人民币27.03亿元[51]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12.71亿元[48]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8.48亿元人民币[100] - 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2.46亿元人民币[101]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2.71亿元人民币[101] - 公司贷款及借款所得款项为96.89亿元人民币[101] - 公司偿还贷款及借款为69.86亿元人民币[101] - 公司回购普通股支出9600万元人民币[97] - 公司支付现金股息25.95亿元人民币[97] - 2025年1-2月回购股份支付港币1.04亿元(人民币0.96亿元)[156] 各业务线表现 - 三大传统优势产品线(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建筑起重机械)整体出口销售规模同比增长超过13%[24] - 土方机械出口销售规模同比增长超过33%[25] - 高空作业机械超高米段直臂产品全球市占率位居第一[26] - 矿山机械销售规模同比增长超过29%[28] - 矿山机械产能较年初增长3倍[28] - 应急装备销售规模同比增长超过54%[30] - 基础施工出口销售规模同比增长超过85%[30] - 境外收入为138.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7%[109] - 混凝土机械收入为48.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6%[109] - 起重机械收入为83.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09] - 高空作业机械收入为25.9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4.5%[109] - 土方作业机械收入为42.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0%[109] 各地区表现 - 海外收入同比增长超14%[31] - 非洲区域收入同比增幅超179%[31] - 新兴区域市场销售占比达39%[31] - 全球已建成30余个一级业务航空港和430多个二三级网点[32] - 全球海外本土化员工总人数约5000人[32] - 产品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32] - 配件订单调度管理体系覆盖9个产品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33] - 服务本地化率达到54%[46] 技术创新与研发 - 公司在全球累计建成投产17个智能工厂和370余条智能产线[34] - 突破近250项关键技术并在智能产线搭载[34] - 160余项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34] - 公司海外市场上市新产品141款,通过国际认证产品达338款,工程机械及矿机主导产品海外市场型谱覆盖率提升近10%[38] - 公司报告期内在研科研项目1,755项,其中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新技术研究项目近300项[38] - 公司上市主机新产品206款,包括4.0高端系列产品76款,新能源产品20款[38] - 公司智慧矿山整体解决方案减少采剥作业人员约90%,作业效率提升10%[39] - 公司新申请专利683件,授权专利555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72件[43] - 公司“三化”新技术专利累计达到5,974件,农机板块技术专利累计申请2,371件[43] - 公司海外PCT申请及进入国家阶段累计974件[43] 运营效率与智能化 - 公司计划准确率提升15%,生产效率提升15%,仓储实物管理效率提升20%[36] - 公司故障响应效率提升40%,诊断准确率提升18%,零部件追溯准确率提升至99.94%,市场质量责任判定准确率提升至99.84%,核价效率提升25%[37] - 公司搅拌车电动化渗透率从36.6%提升至74%,宽体车电动化渗透率从2.8%增长至33%[40] 资产与负债状况 - 总资产1292.3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4.43%[13] - 杠杆比率54.07%,较2024年末的51.66%有所上升[18]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2,371.2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2,919.6亿元,增幅为4.4%[8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21.55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12.71亿元,下降7.2%[86] - 存货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225.64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33.91亿元,增长3.7%[86] - 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324.00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388.79亿元,增幅达20.0%[86] - 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297.63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338.07亿元,上升13.6%[88] - 流动负债总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429.87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450.12亿元,增长4.7%[88] - 非流动负债中的贷款及借款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54.12亿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03.55亿元,增幅达32.1%[88] - 公司股东应占权益总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571.01亿元微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571.07亿元,基本保持稳定[89] - 非控股权益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27.01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2.33亿元,下降17.3%[89] - 应收账款总额为353.2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311.08亿元增长13.5%[130] - 1年内应收账款占比67.0%,金额为236.54亿元人民币[130] - 应收账款损失准备余额为47.3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6.2%[131] - 应收票据总额为8.7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13.85亿元下降37.0%[132] - 附追索权背书票据的最大风险敞口为27.64亿元人民币[133] - 不附追索权贴现应收票据金额为5.54亿元人民币[133] - 贷款和垫款净额为8.08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增长8.0%[135] - 融资租赁应收款净额为62.0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71.63亿元下降13.4%[136] - 不附追索权保理融资租赁应收款金额为10.29亿元人民币[137] - 融资租赁应收款投资总额为70.03亿元人民币,1年内到期的金额占比48.3%[138] - 融资租赁应收款总额从2024年末的777.4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中的670.8亿元人民币,降幅13.7%[139] - 逾期融资租赁应收款总额从2024年末的141.8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中的95.9亿元人民币,降幅32.4%[139] - 存货总额从2024年末的225.64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中的233.91亿元人民币,增长3.7%[14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末的121.55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中的112.71亿元人民币,降幅7.3%[144] - 短期贷款及借款从2024年末的142.6亿元人民币大幅减少至2025年中的71.7亿元人民币,降幅49.7%[145] - 长期贷款及借款从2024年末的248.23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中的283.72亿元人民币,增长14.3%[147] - 长期人民币无抵押银行贷款从2024年末的150.99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中的189.22亿元人民币,增长25.3%[148] - 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中理财产品和结构性存款从2024年末的4.5亿元人民币大幅增加至2025年中的20.7亿元人民币,增幅360%[142] - 证券投资基金从2024年末的157.7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中的136.3亿元人民币,降幅13.6%[142] - 损失准备从2024年末的6.11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中的5.03亿元人民币,降幅17.7%[140] - 长期美元无抵押银行贷款余额为人民币1.50亿元,年利率1.80%,2026至2029年到期[151] - 2025年4月发行人民币10亿元中期债券,年利率2.07%,2030年4月到期[151] - 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总额人民币233.68亿元,较2024年底219.05亿元增长6.7%[152] - 应付股息人民币25.29亿元尚未完全支付[152] - 6个月内到期的应付账款和票据占比54.3%,金额达人民币126.32亿元[153] - 公司商誉从年初258.0亿元人民币增至273.9亿元人民币,汇率差异带来1.59亿元正向影响[123] - 公司对联营公司权益投资总额从448.4亿元人民币略降至445.1亿元人民币[124] - 公司其他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从201.7亿元人民币降至180.9亿元人民币,主要因私募股权基金减少[125] - 公司应收账款总额从355.69亿元人民币增至400.58亿元人民币,坏账准备增至47.38亿元人民币[127] - 公司终止确认无追索权贸易应收款31.36亿元人民币[129]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中第三层级非上市权益证券估值人民币14.96亿元[159] - 证券投资基金公允价值人民币13.63亿元全部属于第一层级计量[159] - 公司第三层级金融资产中非上市权益证券公允价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1,626百万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496百万元,减少130百万元(降幅8%)[160][163] - 应受票据公允价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1,385百万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873百万元,减少512百万元(降幅37%)[160][163] - 私募股权基金公允价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224百万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58百万元,减少66百万元(降幅29%)[160][163] - 衍生金融工具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22百万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9百万元,减少13百万元(降幅59%)[160][163]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权益总额人民币593.4亿元(2024年末:598.02亿元)[173] 股东回报与融资活动 - 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2元,总额人民币17.30亿元[54] - 非公开发行A股募集资金净额人民币51.46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使用金额为人民币1.1609亿元[55] - 公司于2024年宣派现金股息共计人民币27.77亿元[93] - 公司宣派2024年度现金股息每股人民币0.3元,总计人民币25.95亿元[154] - 拟派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2元,总计约17.3亿元[175] - 股份总数由8,677,992,236股减少至8,648,535,236股,变动-29,457,000股(-0.34%)[63] - H股回购总量18,746,800股,总代价103,588,328港元,最高价5.83港元/股,最低价5.49港元/股[68] - 注销H股29,457,000股,导致无限售条件股份减少29,457,000股至8,622,924,911股(占比99.70%)[63][68] -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1,549,089,721股,占比17.91%,为最大股东[64] - 湖南兴湘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256,337,046股,占比14.53%[64] - 长沙中联和一盛投资合伙企业持股682,201,864股,占比7.89%[64] - 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持股423,956,781股,占比4.90%[64][65] - 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持股294,926,276股,占比3.41%[64][65] -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33,042,928股,占比2.69%[64]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82,453,864股,占比2.11%[64] - 董事詹纯新持有A股10,929,076股,占该类股份0.154%[73] 风险与承诺事项 - 全球最低税(第二支柱)预计不会对公司2025年度产生重大税务影响[120] - 公司财务担保最大风险敞口从2024年12月31日的21.80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26.90亿元,增长5.10亿元(增幅23%)[168] - 2025年上半年因客户违约支付设备回购款0.61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0.59亿元增长0.02亿元(增幅3%)[168] - 资本承担中购入物业、厂房及设备承诺从2024年12月31日的3,642百万元微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649百万元,增加7百万元[167] - 非上市权益证券估值使用的股价与账面价值比率区间从2024年的0.67-2.15扩大至2025年的0.74-2.76[162] - 非上市权益证券估值使用的市盈率区间从2024年的26.14-26.78扩大至2025年的28.54-33.27[162] - 理财产品及结构性存款预期收益率区间从2024年的2.30%-2.45%收窄至2025年的2.30%-2.38%[162] - 财务担保最大敞口为人民币13.43亿元(2024年末:14.98亿元)[169] - 因客户违约支付设备回购款人民币1100万元(2024年同期:4万元)[169] - 资产支持证券和票据面值总额人民币42.06亿元,优先级年利率1.95%至3.3%[170] - 资产支持证券最大敞口约人民币20.42亿元(2024年末:22.24亿元)[170] - 向联营公司销售产品人民币7500万元(2024年同期:4400万元)[171] - 通过北京融资租赁提供融资租赁服务人民币1.35亿元(2024年同期:4.65亿元)[171]
中联重科(01157) - 2025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