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易大宗(01733) - 2025 - 中期财报
易大宗易大宗(HK:01733)2025-09-22 08:37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综合收益为12,672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9,854百万港元下降36.17%[15] - 2025年上半年收益为126.72亿港元,同比下降36.2%[68]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19,854,020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12,672,225千港元,同比下降36.2%[84] - 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3.00亿港元,同比下降75.5%[68] - 毛利约300百万港元,期现结合毛利约456百万港元,供应链贸易含期货端收益毛利约167百万港元[25] - 2025年上半年经营利润为1.81亿港元,同比下降79.9%[68]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33亿港元,同比下降83.9%[68] - 权益股东应占溢利约136百万港元,同比减少82.63%[30] - 公司期内溢利同比下降83.9%至13.33亿港元(2024年同期为83.01亿港元)[70] - 公司每股基本盈利基于股东应占溢利136,240,000港元计算,较去年同期782,859,000港元下降82.6%[98] - 2025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051港元,同比下降82.7%[68] - 经调整EBITDA从2024年1,188,651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446,393千港元,同比下降62.5%[8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下降33.58%至12,372百万港元[22] - 行政开支约290百万港元,同比减少30.95%,员工成本降低39.42%[26][27] - 员工成本从2024年435,716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357,083千港元,同比下降18.0%[90] - 已售存货账面值从2024年16,835,005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10,798,385千港元,同比下降35.9%[91] - 融资成本净额约68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1.43%[28][29] - 已付税项为9888.5万港元,较去年同期2.48亿港元减少60.2%[77] - 所得税支出从2024年109,157千港元变为2025年退税32,189千港元[92] - 公司确认与补足税相关的即期税项开支为6,247,000港元,去年同期为零港元[9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煤炭产品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16,858百万港元下降42.65%至2025年上半年的9,668百万港元[16][19] - 煤炭业务收益从2024年16,858,477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9,667,908千港元,同比下降42.6%[84] - 供应链贸易业务收益占比85.78%,达10,870百万港元[19] - 提供供应链综合服务收益从2024年2,100,552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1,802,424千港元,同比下降14.2%[84] - 供应链综合服务收益下降14.19%至1,802百万港元[20] - 石油及石化产品收益从2024年746,656千港元增长至2025年1,024,038千港元,同比增长37.2%[84] 各地区表现 - 境外市场收益占比从2024年同期的24.74%上升至32.78%,达4,153百万港元[17] - 海外销售贸易额占总收益比重达26.34%,较去年同期22.63%增长[25] - 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收益从2024年14,942,943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8,519,404千港元,同比下降43.0%[84] - 蒙古国煤炭出口量价双降,中国自蒙进口煤炭37.22百万吨,同比下降4.71%[21] - 甘其毛都口岸蒙5原煤价格从920元/吨跌至700元/吨,最大跌幅23.91%[2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炼焦煤2025年上半年平均价格为175美元/吨,较2024年上半年下跌近40.00%[15] - 公司不派发2025年中期股息[63] - 中期股息从195,715千港元降至0千港元[110] - 过往财政年度末期股息从319,509千港元降至34,667千港元,降幅89.1%[111] - 支付股息约217百万港元[37]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约1,53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304.49%[36] - 经营业务所得现金为16.32亿港元,同比增长160.2%[77]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5.3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3.79亿港元增长304.6%[77]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同比减少83.02%至127百万港元[37]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2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7.48亿港元改善82.9%[77] - 融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同比增加163.06%至997百万港元[37] - 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9.97亿港元,去年同期为3.79亿港元[77] - 偿还贷款约624百万港元[37] 资产和存货变动 - 存货金额约550百万港元,较去年末减少72.95%[31] - 存货同比大幅下降73.0%至5.50亿港元(2024年末为20.33亿港元)[71] - 总存货从2,032,906,000港元下降至549,711,000港元,降幅达73.0%[102] - 煤炭存货从1,950,968,000港元大幅减少至461,452,000港元,降幅达76.3%[102]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同比下降31.5%至29.99亿港元(2024年末为43.79亿港元)[71] - 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总额从1,708,867千港元下降至884,857千港元,降幅48.2%[104] - 使用权资产同比下降8.0%至10.01亿港元(2024年末为10.88亿港元)[71] - 受限制银行存款从1,802,703千港元下降至1,414,156千港元,降幅21.6%[106] - 银行承兑票据从1,108,107千港元下降至708,384千港元,降幅36.1%[104] 债务和资本结构 - 资产负债比率36.58%,较去年末47.80%下降;EBITDA/利息从17.43降至8.29,债务/EBITDA从2.20升至4.41[31][32] - 流动负债总额同比下降37.5%至48.32亿港元(2024年末为77.29亿港元)[71] - 有抵押银行贷款总额从2,291,525千港元下降至1,662,801千港元,降幅27.4%[109]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从4,955,836千港元下降至2,997,806千港元,降幅39.5%[108] - 应付票据抵押总额从2,226,544千港元下降至1,733,754千港元,降幅22.1%[108] - 合约负债同比下降76.0%至0.78亿港元(2024年末为3.23亿港元)[71] - 抵押物业、厂房及设备660,262,000港元作为借款担保,较去年末823,626,000港元减少19.8%[99] - 未履行资本承担从2024年12月31日的11.14462亿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5.95429亿港元,下降46.6%[123] - 就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已授权但未订约从2024年12月31日的6.45924亿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73682亿港元,下降57.6%[123] 股东权益和股权投资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总额同比增长1.5%至87.89亿港元(2024年末为86.62亿港元)[73] - 非控股权益同比下降11.4%至3.89亿港元(2024年末为4.39亿港元)[73] - 非控股权益期末余额为3.89亿港元,较期初4.39亿港元减少11.4%[76] - 向合营企业提供贷款余额为44,608,000美元(350,167,000港元),应计利息4,914,000美元(38,578,000港元)[101] - 向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销售产品从2024年18.04772亿港元降至2025年14.16881亿港元,下降21.5%[121] - 向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购买产品从2024年2.31834亿港元增至2025年6.43155亿港元,增长177.4%[121] - 应收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4.96882亿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39251亿港元,下降51.9%[122] - 应收合营企业贷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3.61652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88745亿港元,增长7.5%[122] 外汇和衍生工具 - 人民币计值营业额占比56.97%[42] - 美元计值采购成本占比59.25%[42] - 换算产生的汇兑差额由负转正,录得4.70亿港元收益(2024年同期为亏损5.50亿港元)[70] - 其他收入约17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81.91%,主要因衍生工具对冲收益约156百万港元[28] - 衍生金融工具收益净额从2024年60,965千港元增长至2025年150,246千港元,同比增长146.4%[89] - 商品期货合约公允价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8741.4万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15521亿港元,增长32.2%[118] 投资和融资活动 - 公司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金额达181,442,000港元,较去年同期121,136,000港元增长49.8%[99] - 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为9,09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117,271,000港元下降92.2%[99] - 未取得房地产权证的物业账面净值为124,379,000港元,较去年末237,276,000港元减少47.6%[99] - 股份回购金额为2087.8万港元[76][77] - 公司注销回购股份23,458千股,较去年同期的7,820千股增加200%[11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同比增长22.0%至24.35亿港元(2024年末为19.96亿港元)[7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为24.35亿港元,较期初19.96亿港元增长22.0%[7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中人民币持有部分从971,673千港元增至1,891,318千港元,增幅94.7%[107] - 公司保留溢利期末余额为33.91亿港元,较期初32.90亿港元增长3.1%[76] - 全面收入总额为1.83亿港元,其中保留溢利贡献1.36亿港元[76] 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 - 董事曹欣怡实益持有公司股份12,052,041股,占比0.45%[49] - 董事王雅旭实益持有公司股份10,736,190股,占比0.40%[49] - 控股股东王女士通过Ace Beacon持有公司股份1,100,059,113股,占比41.15%[51][53] -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通过多层控股持有公司股份400,021,495股,占比14.96%[51][53]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2,673,088,962股[49][53] - 公司公众持股量维持在已发行股份的25%以上[66] - 审核委员会在2025年上半年举行1次会议,全体3名成员出席[58] - 薪酬委员会在2025年上半年举行1次会议,全体3名成员出席[59] - 股份奖励计划授出股份总数上限为已发行股份的10%[55] - 股份奖励计划个人授出限额为已发行股份的1%[55] - 股份奖励计划授予与归属间隔期至少为12个月[56] - 2022年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下尚有2.87亿股可供授出[57] - 加权平均普通股数量为2,646,823,000股,较去年同期2,663,980,000股减少0.6%[98] 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 - 第三级非上市股本证券采用调整净资产法估值,市场流动性折价率为10%[120] - 第三级公平值计量期內产生未变现收益净额113.6万港元[120] - 非上市股本证券第三级公允价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5709.2万港元微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5745.6万港元,增长0.6%[118] 人力资源 - 全职雇员总数2,384人[44] - 一线生产运输作业人员占比87%[44] - 硕士及以上学历雇员占比6%[45] - 培训总时数1,699小时[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