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加约1.8%至约2770万港元[7][16] - 收入同比增长1.8%至2765.9万港元[103] - 公司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2718万港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2765.9万港元,同比增长1.8%[146] - 持续经营业务期内溢利增长10.9%至370.2万港元[103] - 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溢利为370.2万港元(2024年同期:333.9万港元)[184]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增加约18.8%至约220万港元[7][15] - 公司录得权益股东应占溢利约2.2百万港元[32][38] - 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期内溢利增长18.8%至223.3万港元[103] - 公司总溢利(持续及已终止经营业务)为223.3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87.9万港元增长18.8%[182] - 每股盈利增加约18.8%至约0.09港仙[7] - 每股基本盈利为0.092港仙[103]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持续及已终止经营业务)基于2,434,136千股的加权平均股数计算[182] - 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基于370.2万港元溢利计算[18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全面收入总额为1989.2万港元,相比2024年同期全面亏损总额1322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112] - 持续经营业务综合税前利润为619.8万港元,同比增长22.6%[15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行政费用约1470万港元[29] - 公司行政开支约14.7百万港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15.1百万港元)[35] - 分销成本约10万港元[28] - 折旧和摊销费用从2024年上半年的832.3万港元略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828.8万港元[158]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786.5万港元(2024年同期:800.9万港元,同比下降1.8%)[173] - 使用权资产折旧为43.8万港元(2024年同期:58.6万港元,同比下降25.3%)[173] - 租賃負債利息支出37.6万港元,同比减少3.1%[164] - 未分配总部和公司支出为660.7万港元,同比减少37.0%[159] 各业务线表现 - 光伏发电业务收入约2760万港元[19][25] - 光伏发电业务收入占总收入98%,达2762.4万港元,同比增长4.7%[146][147] - 光伏发电业务税前利润达1438.8万港元,同比增长7.4%[158] - 半导体业务收入约10万港元[17][23] - 半导体业务收入大幅下降98.4%,从2024年上半年的74.5万港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2万港元[146][147] - 半导体业务税前亏损41.9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盈利4.7万港元大幅恶化[158] - 物业发展业务收入约10万港元[18][24] - 物业发展及相关服务收入下降59.6%,从2024年上半年的5.7万港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3万港元[146][147] - 物业发展及相关服务税前亏损116.4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盈利177万港元转亏[158] - 可申报分部税前利润为1280.5万港元,同比下降15.8%[159] 其他财务数据 - 持续经营业务毛利增加约3.2%至约1830万港元[7][27] - 公司毛利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17.7百万港元增加0.6百万港元或3.2%至本期间约18.3百万港元[33] - 持续经营业务毛利率上升1.0%至约66.2%[7][27] - 公司毛利率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65.2%上升1.0%至本期间约66.2%[33]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由2024年12月31日的约241.5百万港元减少24.9百万港元至2025年6月30日的约216.6百万港元[39][46]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5年初的2.41459亿港元减少至6月30日的2.16622亿港元,净减少3431.3万港元[114] - 银行及现金结余下降11.7%至2.062亿港元[107] - 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净额约20.7百万港元,投资活动约13.4百万港元,融资活动约0.2百万港元[39][46]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066.8万港元,与2024年同期2081.1万港元基本持平[114]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343.6万港元,主要由于支付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按金1507万港元[114] - 贸易应收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增长11.0%至2.199亿港元[107] - 贸易应付款项及其他应付款项大幅增长116.1%至1765.7万港元[107]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4年底的1.25573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的1.45976亿港元,增幅16.3%[150] - 未开票电价调整应收款项从2024年底的123,731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44,011千港元,增长16.4%[194] - 账龄少于30天的应收账款从2024年底的1,842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965千港元,增长6.7%[194] - 净资产增长3.0%至6.849亿港元[109] - 公司权益总额从2025年初的6.65018亿港元增至6月30日的6.8491亿港元,增长1989.2万港元[112] - 公司保留溢利从2025年初的4269.5万港元增至6月30日的5910.9万港元,增加1641.4万港元[112]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上半年的5.49058亿港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94492亿港元,减少9.9%[158] - 加密货币资产新增1654.4万港元[107] - 公司持有Filecoin加密货币资产16,544千港元,2024年同期为零[196] - 持作出售的香烟薄膜业务资产从2024年底的27,596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9,822千港元,增长8.1%[198] - 与持作出售资产相关的负债从2024年底的7,727千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5,185千港元,下降32.9%[198] - 银行及现金结余中包含1042.1万港元被分类为持作出售的处置组别[11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于2025年上半年通过挖矿及购入加密货币进入加密货币行业[56][60] - 公司未支付任何中期股息(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55][59] - 董事会未就2025年上半年宣派任何中期股息(2024年同期:无)[179] - 公司无任何重大银行借款、资本开支、投资、收购、处置、或然负债及期后事项[40][42][43][45][47][49][50][51][52] - 公司员工人数由2024年6月30日的57名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43名[54][58] - 公司于2025年上半年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约1.8万港元(2024年同期:1.4万港元)[189] 股东结构和股份变动 - 郭玉民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持有公司股份906,086,000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37.22%[64] - 郭玉民先生作为实益拥有人直接持有公司股份272,356,164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11.19%[64] - 夏煜女士通过配偶权益持有公司股份1,178,442,164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48.41%[64] - 戴继州先生通过受控法团宝恒集团持有公司股份300,00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12.32%[64][68] - 公司股东Sheentai BVI实益持有906,086,000股,占已发行股份37.22%[68] - 公司股东宝恒集团实益持有300,00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12.32%[68] - 根据2024年6月签订的协议,Sheentai BVI将向宝恒集团转让总计608,5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25%[6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完成300,000,000股股份转让,占已发行股份12.32%[69] - 剩余308,5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12.67%)预计于2025年9月完成转让[69] - 除披露情况外,公司未获知其他人士持有需披露的股份权益或淡仓[72] 公司治理 - 公司违反公司治理守则C.2.1条款,董事长与CEO职位由郭玉民先生兼任[91][93] - 审计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95][98] - 公司确认在报告期内维持了足够的公众持股量[99][100] 购股权计划 - 公司于2015年1月29日授予总计14,60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3.30港元[77][79] - 其中授予董事的购股权数量为2,100,000份,占总数14.38%[77][79] - 购股权分五年归属,每年可行使20%[8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范晴女士持有的800,000份购股权已全部失效[83][87] - 员工及顾问持有的57,600,000份购股权于2025年1月29日全部失效[83][87] - 公司未在报告期内回购或出售任何上市证券[84][88] 已终止经营业务 - 公司已终止经营业务(JSSC)的处置现金对价为人民币2198万元(约合2410.7万港元)[174][175] - 已终止经营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产生亏损146.9万港元(2024年同期:亏损146万港元)[177] 其他收益和损失 - 换算境外经营产生汇兑收益1765.9万港元[105] - 汇兑储备从年初的8626.9万港元亏损改善至6861万港元亏损,受益于汇率变动产生1765.9万港元收益[112] - 汇兑亏损净额146.1万港元,同比扩大328.4%[163] - 政府补助收入11万港元,去年同期为零[161] - 贷款利息收入下降至39.3万港元,同比减少86.1%[161] 税务事项 - 中国企业所得税支出249.6万港元,同比增长45.3%[167] - 子公司享受15%优惠企业所得税率[168] - 研发费用超額扣除率从150%提高至200%[170] 公允价值计量 - 公司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基本一致[124] - 公司金融资产账面值与公允价值相若,采用三级公允价值层级计量[127][128][129] - 2025年6月30日可转换贷款公允价值为4652.5万港元,全部列为第三层级[130][133] - 2024年12月31日可转换贷款公允价值为4497万港元,全部列为第三层级[133] - 2025年上半年可转换贷款公允价值增加155.5万港元,主要来自汇兑差额[136] - 第三层级公允价值计量使用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式,贴现率为15.37%[142] - 贴现率增加将导致可转换贷款公允价值减少,反之亦然[142] - 2025年上半年及2024年度各级别公允价值计量间无转移[133][134] - 财务经理直接向董事会汇报公允价值计量,每年至少进行两次估值讨论[137][139] - 第三层级公允价值计量通常委聘外部估值专家执行[138][140] 资产处置和订金 - 公司于2024年12月收取人民币1,000,000元(约1,097千港元)订金[199] - 公司于2025年1月收取人民币7,800,000元(约8,555千港元)订金[199] - 持作出售资产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未确认减值损失[200] - 加密货币可收回金额高于账面值,未发生减值损失[196][197] 资产分类和计量 - 加密货币被分类为具有无限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按成本减累计减值损失计量[119][122] - 公司持有的加密货币归类为流动资产,因管理层认定其市场具有充足流动性[126]
顺泰控股(01335) - 2025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