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安(00028) - 2025 - 中期财报
天安天安(HK:00028)2025-09-19 08:36

收入和利润(同比) - 收入为86.7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5.49亿港元增长460%[15] - 毛利为49.2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42亿港元增长809%[15] - 除税前溢利为44.6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32亿港元增长1823%[15] - 本期间溢利为23.5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34亿港元增长1656%[15] - 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23.4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0.78亿港元增长2904%[20] - 公司本期间溢利为2,355.99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34.15百万港元增长1656.7%[24] - 公司全面收益总额为2,732.97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10.85百万港元增长2365.2%[2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3.45亿港元[4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为27.33亿港元[41] - 公司股东应占期间溢利为2,344,80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78,056千港元大幅增长2,902%[91] 成本和费用(同比) - 税项支出为21.0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0.98亿港元增长2052%[15] - 融资成本为0.9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11亿港元下降13%[15] - 融资成本为1.1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58亿港元下降29.6%[79] - 存货成本确认为费用31.4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5.32亿港元大幅增加492%[86] - 已竣工物业存货净减值为2392.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95万港元增加1127%[86] - 2024年下半年全面费用总额达58.74亿港元[3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利息支出1.72亿港元[44][49] 各业务线表现 - 公司总收入为86.70亿港元,其中物业发展分部收入贡献最大,达74.06亿港元[63][68] - 物业发展分部实现分部溢利44.18亿港元,是公司主要盈利来源[68] - 物业投资分部出现亏损1.90亿港元[68] - 健康医护分部收入7.57亿港元,分部溢利4513万港元[68] - 其他营运分部收入2.31亿港元,分部溢利4589万港元[68] - 联营公司应占亏损4311万港元[68] - 合营企业应占溢利2.29亿港元[68] - 融资成本9730万港元[68] - 除税前溢利44.62亿港元[68] - 已竣工物业销售额74.0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19亿港元大幅增长[63] - 公司物业发展分部收入为3.19亿港元,分部溢利为4722.1万港元[74] - 物业投资分部收入为2.87亿港元,分部亏损为560.5万港元[74] - 健康医护分部收入为8亿港元,分部溢利为8258.3万港元[74] - 公司合并收入为15.49亿港元,合并分部溢利为1.18亿港元[74] 现金流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净现金流入4.16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净流出2044万港元大幅改善[4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12.10亿港元,主要用于向合营企业提供借款123.38亿港元[4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出8.28亿港元,主要由于归还银行及其他贷款95.89亿港元[49]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2.17亿港元,较期初105.72亿港元减少13.55亿港元[4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支付股息总额1.57亿港元,包括向股东分配1.47亿港元及向非控股权益支付1089.6万港元[41][4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利息收入9088.2万港元[44][49] - 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5831.3万港元,同比增长29.4%[77] 资产和存货变动 - 投资物业价值为16,995.32百万港元,较去年底的17,202.83百万港元下降1.2%[29] - 已竣工物业存货为2,420.93百万港元,较去年底的4,727.22百万港元下降48.8%[29] - 物业存货总额为9,028.55百万港元,其中发展中物业6,607.62百万港元,已竣工物业2,420.93百万港元[29] - 于合营企业之权益为12,284.39百万港元,较去年底的10,830.61百万港元增长13.4%[29] - 公司股东应占累计溢利从2024年初240.43亿港元降至2024年6月底238.28亿港元,减少2.15亿港元[3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总权益减少24.32亿港元,从272.18亿港元降至269.74亿港元[35] - 2024年末公司总权益降至281.63亿港元,较2024年6月底减少59.61亿港元[37] - 公司股东应占权益总额从2025年初的281.63亿港元增长至307.37亿港元,增加25.74亿港元[41] - 本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28,948.77百万港元,较去年底的26,387.00百万港元增长9.7%[31] 债务和借款 - 附息借款总额为5,830.58百万港元,其中流动部分2,196.10百万港元,非流动部分3,634.48百万港元[31] - 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获得新借款482,313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949,339千港元下降49.2%[132] - 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偿还银行及其他借款958,855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176,868千港元下降18.5%[132] - 免息借款总额在2025年6月30日为1,832,845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873,255千港元下降2.2%[134] - 应付合营企业款项为免息借款主要组成部分,2025年6月30日为1,826,012千港元[134] - 应付贷款余额为5.733亿港元,较期初6.102亿港元减少6.1%[187] - 应付董事贷款余额1.675亿港元,较期初1.255亿港元增长33.5%[187] - 应付贷款年利率范围为2.33%至5.27%,较2024年末的4.6%至6.13%有所下降[194] - 部分应付贷款年利率保持6.4%不变,2026年6月到期[194] 投资和金融工具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减少3.4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94亿港元增加79%[15] - 应占合营企业溢利为2.2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89亿港元增长21%[15] - 中国上市股本证券(FVTPL)公允价值为45.083百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45.5百万港元下降0.9%[157] - 海外上市股本证券(FVTPL)公允价值为0.62百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0.541百万港元增长14.6%[157] - 香港上市股本证券(FVTPL)公允价值为3.718百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3.593百万港元增长3.5%[157] - 中国上市股本工具(FVTOCI)公允价值为15.397百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15.625百万港元下降1.5%[157] - 香港上市股本工具(FVTOCI)公允价值为3.85百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3.575百万港元增长7.7%[157] - 二级非上市基金投资(FVTPL)公允价值为26.493百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25.598百万港元增长3.5%[157] - 三级非上市基金投资(FVTPL)公允价值为31.265百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35.394百万港元下降11.7%[157] - 三级非上市股本工具(FVTOCI)公允价值为23.23百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25.96百万港元下降10.5%[160] - 非上市股本工具租期收益率维持在2.75%-3.25%区间,收益率上升将导致公允价值下降[160] - 缺乏控制及市场性折扣率从32.2%升至36.2%,折扣率上升将导致公允价值下降[164] - 分类为透过损益按公允价值处理之金融资产的物业投资项目公允价值为1,030,416千港元,较2024年末883,355千港元增长16.6%[167] - 物业投资项目估值采用贴现现金流法,贴现率范围12%至14%[167] - 用于计算净现值的现金流总额达360,221,000澳元,较2024年末341,145,000澳元增长5.6%[167] - 项目剩余工程期介于2年8个月至6年[167] - 第三级金融工具总公允价值为1,084,911千港元,其中透过损益按公允价值处理之金融资产占1,061,681千港元[171] - 2025年上半年新增购置95,307千港元第三级金融资产[171] - 2025年上半年汇兑差异带来收益55,746千港元[171] - 2025年上半年无第一级、第二级及第三级公允价值计量之间的转移[172] 应收应付项目 - 合约负债为7,958.20百万港元,较去年底的14,096.06百万港元下降43.5%[31] - 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为9,217.10百万港元,较去年底的10,572.18百万港元下降12.8%[29] - 应收贷款总额(减值前)为933,546千港元,较2024年末的932,421千港元微增0.1%[110] - 应收贷款减值拨备为858,159千港元,较2024年末的856,318千港元增加0.2%[110] - 有抵押应收贷款为478,140千港元,年利率15%至30%,已全额计提减值拨备[110][113][115] - 交易应收款项净额在2025年6月30日为200,453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81,762千港元增长10.3%[125] - 超过180天的逾期应收账款在2025年6月30日增至29,152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3,631千港元增长113.9%[125] - 交易应付款项总额在2025年6月30日为1,131,331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451,967千港元下降22.1%[129] - 超过180天的应付账款在2025年6月30日为256,309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867,981千港元下降70.5%[129] - 应收股息1.79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3.247亿港元下降44.7%[184] - 利息收入258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2926万港元下降11.7%[184] - 管理费收入12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210万港元下降42.4%[179] - 顾问及服务费收入559万港元,较去年同期921万港元下降39.3%[184] - 其他应付账款431万港元,较期初497万港元下降13.3%[187] 资本支出和承诺 - 集团购入物业、厂房及设备75,124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77,600千港元减少3.2%[95][97] - 使用权资产(自有物业之租赁土地部分)为207,665千港元,较2024年末的210,093千港元减少1.2%[95][98] - 集团将公允价值29,176千港元的已竣工物业存货转为投资物业,较去年同期的57,640千港元减少49.4%[101][106] - 资本承诺中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在2025年6月30日为95,834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33,747千港元下降28.4%[140] - 资本投入合营企业在2025年6月30日为271,429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60,870千港元增长4.0%[140] 担保和抵押 - 向物业买家提供的按揭贷款担保为295.086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367.229亿港元下降19.6%[143] - 合营企业已使用的银行信贷担保为2.200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2.007亿港元增长9.6%[143] - 合营企业尚未使用的银行信贷担保为0.965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2.041亿港元下降52.7%[143] - 被投资公司已使用的银行信贷担保为1.282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1.207亿港元增长6.2%[143] - 一合营企业持有的待发展物业账面价值为7.958亿港元,与2024年末的7.931亿港元基本持平[143] - 另一合营企业持有的待发展物业账面价值为1.670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1.816亿港元下降8.1%[146] - 财务担保总额3.165亿港元,较期初4.048亿港元下降21.8%[187] - 抵押资产总额122.75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108.29亿港元增长13.4%[197] - 投资物业抵押价值95.75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102.60亿港元减少6.7%[197] - 发展中物业存货抵押价值20.89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5.08亿港元激增311.2%[197] - 银行存款抵押880万港元,2024年末无抵押[197] - 子公司净资产抵押价值412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329万港元增长25.2%[199] - 按公允价值计量证券抵押价值434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413万港元增长4.9%[199] 法律和仲裁事项 - 公司面临一项仲裁索赔,金额为3544万港元,涉及未发放会籍的市场价值[146] - 一间附属公司涉及法律诉讼,索赔金额约为人民币1.43亿元(相当于约1.571亿港元)[149] 股息和分配 - 2024年上半年股息分配达29.32亿港元[35] - 公司宣派2024年度中期股息每股10港仙,总额为146,607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每股20港仙(总额293,214千港元)减少50%[94]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2025年中期股息(2024年同期:无)[94][96] 关联方交易 - 向最终控股公司联合集团支付管理费7,852千港元,同比减少0.8%[175] - 向联合集团支付短期租赁及物业管理费用2,053千港元,同比增长1.6%[175] - 关键管理人员薪酬支出790万港元,与去年同期796万港元基本持平[181] - 租赁负债利息费用5.1万港元,去年同期无此项支出[181] - 关键管理人员薪酬中分摊的管理费为360.7万港元,较2024年上半年的349.9万港元增长3.1%[192] 汇率影响 - 2024年下半年汇率波动导致汇兑储备减少30.56亿港元,从-6.06亿港元降至-91.16亿港元[37] - 汇兑变动对公司权益产生积极影响,汇兑储备增加2.43亿港元[41] 非控股权益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7.81亿港元,其中非控股权益分占5.61亿港元[35] - 2024年下半年公司股东应占累计亏损28.51亿港元,非控股权益分占盈利810万港元[37] - 非控股权益2024年末为17.76亿港元,较2024年6月底基本持平[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