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表现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审计收益为196.34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4.61%[13]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审计溢利为8.71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4.77%[13]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盈利为1.09港仙,低于2024年同期的1.14港仙[13] - 公司收益同比增长4.6%至196,338千港元(2024年同期:187,681千港元)[14] - 经营溢利下降5.6%至8,046千港元(2024年同期:8,520千港元)[14] - 本期溢利减少4.8%至8,710千港元(2024年同期:9,146千港元)[14] - 每股基本盈利为1.09港仙(2024年同期:1.14港仙)[1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8,710,000港元(2024年同期:9,146,000港元)[63] - 集团于回顾期内录得收益196,340,000港元(2024年同期:187,680,000港元),同比增长4.61%[80][84] - 集团于回顾期内溢利约为8,710,000港元(2024年同期:9,150,000港元)[80][84] - 物业管理部门收益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1.8768亿港元增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1.9634亿港元,同比增长约4.61%[86][91] - 期内溢利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915万港元降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871万港元,同比下降约4.77%[96][101] 成本和费用表现 - 员工福利开支总额为179,224千港元,同比增长7.2%[50] - 其他收入同比下降58.5%至51千港元[46] - 外汇收益净额541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80千港元[48] - 财务收入净额1,982千港元,同比增长9.4%[52] - 其他经营开支同比下降23.8%至7,175千港元[54][56] - 专业费用大幅下降90.9%至228千港元[56] - 当期所得税开支1,318千港元,同比增长7.9%[58] - 雇员福利开支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1.6715亿港元增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1.7922亿港元[87][92] - 其他经营开支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942万港元降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718万港元[90][94] - 清洁材料成本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138万港元增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147万港元[88][93] - 2025年上半年员工福利开支约1.792亿港元,同比增长7.2%[117][121] - 2024年上半年员工福利开支约1.6715亿港元[117][121] 现金流表现 - 经营现金净流出231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为净流入2420万港元[19]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入2832万港元,主要由于短期银行存款减少2635万港元[19] - 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出1167万港元,其中股息支付1120万港元[1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1677万港元,较期初减少707万港元[19] - 公司支付2024年末期股息11,200千港元[18]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12月31日的约2384万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约1677万港元[98][102] 资产和负债状况 - 总资产下降8.4%至201,628千港元(2024年末:220,109千港元)[16][1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29.7%至16,765千港元(2024年末:23,840千港元)[16] - 贸易应收款项大幅增长25.8%至79,001千港元(2024年末:62,799千港元)[16] - 短期银行存款下降37.2%至44,406千港元(2024年末:70,758千港元)[16] - 流动负债减少22.9%至49,958千港元(2024年末:64,778千港元)[17] - 公司流动资本从2024年12月31日的约2.1216亿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约1.945亿港元[98][102] - 资产负债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0.90%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0.61%[97][102] - 公司持有保险合约投资从2024年12月31日的约266万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约270万港元[107][11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使用权资产总额为866,000港元(2024年12月31日:1,296,000港元)[6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合约资产总额为87,899,000港元(2024年12月31日:71,697,000港元)[72] 股息信息 - 董事会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每股0.56港仙,低于2024年同期的1.40港仙[13] - 中期股息降至每股0.56港仙,去年同期为1.40港仙[59] - 公司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11,200,000港元(每股1.40港仙)[61] - 公司派付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每股0.56港仙(2024年同期:每股1.40港仙)[61] - 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56港仙[116][120] - 2025年中期股息为每股0.56港仙,较2024年同期的1.40港仙下降60%[155][158] - 股东名册将于2025年9月11日至15日关闭,股息记录日期为9月15日营业结束时[156][158] 业务运营 - 集团主营业务为香港公营房屋物业管理服务[22][24] - 集团经营单一业务分部即香港物业管理服务[30][35] - 物业管理部门收入为196,338千港元,同比增长4.6%[41] - 回顾期内新签合约10份,部分已投入服务,其余暂定2025年下半年启动[81][84] - 公司持有足够保险覆盖潜在法律索赔[115]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持有51份履约保证金,总金额约1.3712亿港元[109] - 履约保证金总额约为1.371亿港元[115] - 员工总数1,304人[117][121] - 集团于2025年上半年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约230,000港元(2024年同期:190,000港元)[64][66] 公司治理和股东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为开曼群岛注册的俊和海外控股有限公司[21][24] - 董事彭一庭通过控股公司持有公司64.95%股份[125] - 董事吴福华通过配偶权益持有公司10.00%股份[125] - 俊和海外持有公司5.196亿股股份[125][126] - R5A集团持有公司8000万股股份,占比10.00%[129] - R5A Group Limited持有公司8000万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10.00%[130][133] - 谭慕洁女士通过R5A Group Limited持有55.34%权益,宋理明持有16.40%,何柱明持有14.07%,邓降福持有12.91%,何迪威持有1.28%[130][139] - 俊和海外实益持有519,649,500股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本64.95%[133][139] - 亚洲联合基建通过俊和海外间接持有公司64.95%股份[133][139] - 李蕙娴女士通过GT Winners持有亚洲联合基建53.01%权益,间接持有公司股份[133][139] - 彭一庭先生与李蕙娴女士各持有GT Winners 45%股权[139] - 董事会包含5名执行董事及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62][166] - 控股股东于2017年10月24日签署不竞争协议[148][151] - 董事确认遵守《标准守则》关于证券交易的规定[153][157] 财务报告和审计 - 财务报告按历史成本法编制,功能货币为港元[22][27] - 集团采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财务报表[26][28] - 审计委员会确认半年财务信息符合会计准则及上市规则要求[161][165] - 公司核数师为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9] 购股权计划 - 购股权计划规定任何12个月内行使的股份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1%[142][144] - 购股权行使价不低于授予日收市价、前五个营业日平均收市价及面值中的最高者[141][143] - 购股权计划有效期自2017年10月24日起十年[140][143] - 购股权归属期不得少于12个月[142][144] - 购股权计划下可发行最高股份数量为80,000,000股,占上市日已发行股份的10%[145] - 报告期初及期末可用于授予的购股权数量均为48,000,000份[146][150] - 报告期内无任何购股权授予、行使或注销[145][150] 风险因素 - GEM市场定位为中小型公司上市平台,相比主板具有较高投资风险[1] - GEM市场证券可能较主板证券承受更大市场波动风险,且流动性无法保证[2] - 集团面临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外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金融风险[33] - 金融负债合约现金流未出现重大变动[3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代码为08426,在香港联合交易所GEM市场上市[12]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位于沙田汇达大厦[10][11]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创兴银行及东亚银行[10] - 公司及子公司在本期间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59][164]
雅居投资控股(08426) - 2025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