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收入和利润 - 收益为240.538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9.4%[51]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总收益为240,538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01,530千港元增长19.4%[63][65] - 总收益从2024年同期的201,530千港元增长至240,538千港元,增幅19.36%[60] - 代理费用收入从171,657千港元增长至209,390千港元,增幅22%[60] - 物业代理业务总收益为209,390千港元,其中商业物业55,126千港元,工业物业84,064千港元,商铺70,200千港元[63] - 借贷业务表现强劲,利息收入17,126千港元,分部业绩12,506千港元[63] - 期内亏损为33.803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9.291百万港元[51]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港币33,343,000元,对比去年同期溢利港币9,504,000元[5] - 公司期内亏损33,343千港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9,504千港元[54] - 二零二五年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33343千港元,而二零二四年同期为盈利9504千港元[84] - 除税前亏损31,300千港元,相比2024年同期溢利10,974千港元大幅恶化[68]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847港仙,去年同期为盈利0.526港仙[51] - 二零二五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847港仙,而二零二四年同期为盈利0.526港仙[84] - 股本回报率为-3.14%(对比2024年同期+0.81%)[29] 财务表现:成本和费用 - 员工成本为94.459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3.4%[51] - 回赠支出为93.15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20.6%[51] - 银行利息收入为2.515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0.3%[51] - 银行贷款利息支出为8.498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9.3%[51] - 二零二五年上半年其他经营成本为18701千港元,较二零二四年同期的17871千港元增长4.6%[79] - 带来租金收入的物业直接营运开支为3124千港元,较二零二四年同期的3053千港元增长2.3%[79][80] - 二零二五年上半年香港利得税开支为1581千港元,较二零二四年同期的1960千港元下降19.3%[82] -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1,078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7,676千港元有所改善[63][65] 投资物业表现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是亏损主要原因[5] - 投资物业录得重估亏损,金额超过其他业务盈利[11]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4720万港元(对比2024年同期340万港元)[31]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为47.2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3.4百万港元[51] - 物业投资分部录得公平值亏损47,200千港元,导致分部业绩亏损39,058千港元[63]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从2024年同期的3,400千港元扩大至47,200千港元[63][65] -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产生亏损47200千港元,较二零二四年同期的3400千港元亏损大幅扩大1288.2%[85] - 投资物业于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账面价值为905700千港元,较期初的952900千港元下降5.0%[85] - 投资物业价值从952,900千港元减少至905,700千港元,下降4.95%[52] - 投资物业估值中办公室及工业单位资本化比率范围为3.10%至3.55%,较二零二四年末的3.00%至3.50%有所上升[88] - 投资物业估值中商铺资本化比率范围为2.30%至3.35%,较二零二四年末的2.10%至3.30%有所上升[92] - 公司投资物业抵押价值为6.275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8.529亿港元减少26.4%[27] 物业代理业务表现 - 非住宅物业销售注册量按年上升,达三年来新高[6] - 转介非住宅物业业务收入按年显著上升[7] - 服务式住宅出租率高企,租金收入录得轻微升幅[8] 信贷业务表现 - 信贷业务于中期期间为集团带来正面贡献[9] - 应收未偿还贷款降至2.144亿港元(2024年12月31日:2.511亿港元)[32] - 五大借款人贷款占比56%(2024年12月31日:53%)[32] - 贷款平均按揭成数降至48%(2024年12月31日:55%)[32] - 最大单笔贷款3220万港元,占贷款组合15%[32] - 公司未计提贷款减值亏损[32] - 应收贷款从251,064千港元减少至214,367千港元,下降14.62%[52] - 应收贷款净额从2024年底的251,064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214,367千港元,降幅为14.6%[93] - 逾期应收贷款大幅减少,从2024年底的60,721千港元降至2025年中的8,306千港元,降幅达86.3%[93] 资产负债及现金流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099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2.86亿港元减少约26.4%[2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85,998千港元减少至209,947千港元,下降26.59%[52] - 公司银行贷款总额为2.345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3.73亿港元下降37.1%[26] - 银行贷款总额从373,044千港元减少至234,541千港元,下降37.13%[53]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降至21.8%,较2024年末的33.6%下降11.8个百分点[28] - 流动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2.3提升至2.7,显示财务资源充裕度提高[29]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末的1,635,768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1,539,222千港元,降幅5.9%[52][53]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1,635,768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539,222千港元,减少5.9%[74] - 应付款项及其他应付款从122,156千港元增加至194,365千港元,增幅59.1%[53] - 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81,376千港元,远高于去年同期的5,535千港元[56] - 应收账款净额从2024年底的80,624千港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中的160,409千港元,增幅达99.0%[96] - 应收账款拨备从2024年底的30,172千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31,250千港元,增幅为3.6%[96] - 一年内到期的银行贷款从2024年底的146,006千港元大幅减少至2025年中的15,006千港元,降幅达89.7%[99] - 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从2024年底的127,354千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200,081千港元,增幅为57.1%[102] - 应付佣金及回赠从2024年底的72,595千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147,819千港元,增幅达103.6%[102] - 未提取借款额度保持稳定,一年内到期的浮动利率额度为73,000千港元[101] - 公司获未动用借贷额度7300万港元,与2024年末持平[27] - 分部负债从125,307千港元增至202,719千港元,增长61.8%[72][71] - 分部资产中物业投资占比最大,达906,956千港元,占总分部资产的69.5%[71] 关联方交易 - 向关联公司收取的代理费收入为859万港元,同比下降57.8%(从2036.6万港元)[107] - 支付予关联公司的回赠金额为8209.1万港元,较上年同期的855万港元激增860.1%[107] - 与关联公司分担行政及企业服务费用为1277.5万港元,同比增长24.9%(从1022.5万港元)[109] - 应付关联公司款项为7275.8万港元,较上年末的2947.7万港元增长146.8%[111] - 应收关联公司款项为1714.7万港元,较上年末的1806.6万港元下降5.1%[111] - 支付予关联方的租赁款项为107.4万港元,同比下降14.8%(从126万港元)[109] - 支付予关联公司的商标特许使用费为58.3万港元,同比下降18.5%(从71.5万港元)[107] - 支付予关联方的管理费开支为36.9万港元,同比下降3.7%(从38.3万港元)[107] - 租赁负债中应付关联方款项为252.8万港元,较上年末的83.4万港元增长203.1%[111] 公司治理与股权 - 全職僱員人数减少至385名(2024年12月31日:405名)[36] - 董事会主席黄建业持股比例63.73%[37] - 主要股东Luck Gain持有1,132,553,428股,占已发行有投票权股份62.74%[41] - 黄建业先生持有18,000,000股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0.128港元[45] - 公司执行董事薪酬总额为603.8万港元,同比增长19.6%(从504.7万港元)[113] - 公司已发行股份数量为1,805,282,608股,每股面值0.10港元,总面值为180,528千港元[98] - 公司未宣派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83] 市场与宏观经济环境 - 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大幅下挫,降低借贷成本[6] - 政府下调港币4百万元以下物业交易印花税[6] - 中国内地第二季国内生产总值上升5.2%[12] - 中环甲级写字楼价格较高峰期下跌51%,回报率上升1.2个百分点至3.6%[23] - 香港交易所以63亿港元购买交易广场写字楼,显示机构对顶级写字楼市场信心[15] - 简街资本耗资18.3亿港元签订中环租约,印证金融中心吸引力[15] - 麦当劳以12亿港元标售八项零售物业,显示市场折价交易机会[23] - 香港首六个月旅客到港人数同比上升12%[13]
鋑联控股(00459) - 2025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