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总收益为277.092百万港元,同比增长6.3%[7] - 货品及服务收益226.12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2.0%[7] - 租金收入16.932百万港元,同比减少23.7%[7] - 利息收入34.036百万港元,同比减少6.8%[7] - 本期亏损496.179百万港元,同比改善9.9%[8][9] - 持续经营业务本期亏损496.179百万港元,同比改善4.3%[8] - 每股基本亏损33.251港仙,同比改善7.1%[9] - 本期亏损4.79亿港元,较上年同期5.15亿港元有所收窄[13]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产生亏损496.179百万港元[18]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总收益为277.092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60.543百万港元增长6.4%[34][35] - 公司未计所得税前亏损为508.29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79.104百万港元收窄12.2%[34][35] - 公司总收益为2.771亿港元,同比增长6.4%[96][97] - 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为4.962亿港元,同比收窄9.9%[96] - 公司净亏损为4.962亿港元,较上年同期的5.51亿港元收窄9.9%[107] - 毛利为648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的8300万港元下降21.9%[10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212.245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9.5%[7] - 财务费用295.977百万港元,同比减少18.6%[7] - 财务费用为295.977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63.806百万港元减少18.6%[39] - 持续经营业务本期亏损中已确认为开支之存货成本为207,997千港元(2024年:129,667千港元)[46] - 雇员福利开支(包括董事酬金)为38,006千港元(2024年:40,044千港元)[46] - 财务费用为2.96亿港元,同比下降18.6%[106] - 毛利为6480万港元,同比下降21.9%[98] 各业务线表现 - 公司已终止经营百货公司销售货品业务、财经印刷及数码印刷服务业务、以及百货公司专柜销售及寄售业务[26] - 公司收益来源包括汽车零件销售、废料处理、企业融资顾问服务、投资公民计划服务、证券经纪、票房售票、租赁、保证金融资及放债业务[26] - 环保分类废料销售收益从1.36695亿港元增长至2.1183亿港元,增幅55%[27][28] - 金融服务分类客户合约收益从5072.5万港元下降至903.3万港元,跌幅82%[27][28] - 拉美及加勒比分类公民入籍服务收益从1143.3万港元下降至366.9万港元,跌幅68%[27][28] - 物业分类租金收入从2218.2万港元下降至1693.2万港元,跌幅24%[27][28] - 利息收入总额从3653.1万港元下降至3403.6万港元,跌幅7%[27][28] - 持续经营业务总收益从2.60543亿港元增长至2.77092亿港元,增幅6%[27][28] - 汽车零件分类收益从171.5万港元降至0,该业务线被终止[27][28] - 环保分类成为最大收益来源,占总收益比重76%[27] - 客户合约收益中随时间确认部分从4994.4万港元下降至830.1万港元[27][28] - 票房售票收益从126.2万港元增长至159.2万港元,增幅26%[27][28] - 环保业务分部收益最高,达211.83百万港元,占公司总收益的76.4%[34] - 金融服务分部收益大幅下降50.7%,从87.257百万港元降至43.069百万港元[34][35] - 环保分类收益为2.118亿港元,同比增长54.9%,占总收益76.4%[97] - 金融服務分类收益为4310万港元,同比下降50.6%[97] - 物业分类收益为1690万港元,同比下降23.9%[97] - 物业分类租金收入为169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的2220万港元下降23.9%[108] - 金融服务业收益为431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的8730万港元下降50.6%[109] - 环保分类收益为2.118亿港元,较上年同期的1.367亿港元增长54.9%[110] - 已终止经营业务总亏损32.32百万港元,其中商业印刷分类亏损5.73百万港元,百货公司分类亏损26.59百万港元[87] - 商业印刷分类收益24.12百万港元,毛利17.07百万港元,行政开支22.3百万港元[88] - 百货公司分类收益64.95百万港元,毛利35.83百万港元,财务费用13.68百万港元[89] 资产和负债变动 - 公司总资产由2024年12月31日的95.00亿港元略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94.20亿港元[11][12] - 投资物业价值从89.72亿港元增至91.48亿港元,增长1.76亿港元(约2.0%)[11] - 发展中物业从56.34亿港元增至58.46亿港元,增加2.12亿港元(约3.8%)[11] - 银行借贷(流动部分)从74.32亿港元增至76.49亿港元,增加2.17亿港元(约2.9%)[1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从27.02亿港元降至23.86亿港元,减少3.16亿港元(约11.7%)[12][1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3.07亿港元增至4.00亿港元,增长30.2%[11][14] - 最终控股公司贷款从26.14亿港元增至27.87亿港元,增加1.67亿港元(约6.4%)[12]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额为266.463百万港元[18]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9,832.273百万港元,主要包括发展中物业5,845.685百万港元及建议发展项目2,230百万港元[18]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银行结余及现金账面价值为40.043百万港元[18]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10,098.736百万港元,主要包括银行及其他借贷7,920.149百万港元[18] - 公司总资产为19.519亿港元,较期初18.989亿港元增长2.8%[36] - 公司总负债为15.774亿港元,较期初14.918亿港元增长5.7%[36] - 物业分部资产规模最大,达15.55亿港元,占公司总资产的79.7%[36]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4000万港元,较期初的3070万港元增长30.3%[115] - 资本负债比率为534.0%,较期初的456.3%上升77.7个百分点[115] - 附息借贷总额为127.414亿港元,较期初的123.278亿港元增长3.3%[115] 投资物业和公允价值变动 - 投资物业公平价值变动产生亏损净额54.237百万港元[7] - 投资物业公平价值变动亏损净额为54,237千港元(2024年12月31日:260,392千港元亏损)[60] - 投资物业期内公平价值变动亏损净额54,237千港元,汇兑调整255,713千港元[60] - 投资物业公平价值变动亏损为542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2.117亿港元[103] - 投资物业公平价值变动亏损净额为542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的2.117亿港元改善74.4%[107][108] 借贷和融资活动 - 公司于2025年4月12日有银行借贷7,189.928百万港元已到期[21] - 公司成功重续银行借贷4,617.048百万港元(2030年4月11日到期)及2,572.88百万港元(2035年4月11日到期)[21] - 银行借贷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9,159,398千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9,418,954千港元,增幅为2.8%[71] - 有抵押银行借贷从2024年12月31日的9,150,932千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9,410,583千港元,增幅为2.8%[71] - 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借贷从2024年12月31日的7,212,944千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7,429,632千港元,增幅为3.0%[71] - 超过五年到期的银行借贷从2024年12月31日的989,013千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1,009,605千港元,增幅为2.1%[71] - 银行借贷总额为9,418,954,000港元,占可用信贷额度9,548,999,000港元的98.6%[72] - 人民币计值银行借贷为8,990,393,000港元,较2024年末的8,727,823,000港元增加3.0%[72] - 其他借贷总额为271,217,000港元,较2024年末的306,140,000港元减少11.4%[73] - 有抵押其他借贷年利率12%,金额为200,000,000港元[74] - 无抵押其他借贷年利率12%,金额为50,000,000港元[74] - 银行借贷重续总额为71.9亿港元,其中46.17亿港元续期至2030年,25.73亿港元续期至2035年[93] - 从最终控股公司取得贷款78.65百万港元,偿还贷款14.27百万港元[83] 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变动 - 应收贸易账款净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346,039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29,679千港元,降幅为4.7%[63] - 证券经纪产生之应收款项净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295,402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77,714千港元,降幅为6.0%[63] - 应收贷款净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455,409千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478,871千港元,增幅为5.1%[63] - 超过1年的应收贸易账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266,005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18,263千港元,降幅为18.0%[65] - 应付贸易账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174,939千港元大幅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331,041千港元,增幅为89.2%[69] - 即期至30日的应付贸易账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31,430千港元大幅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184,221千港元,增幅达486.1%[70] 抵押和担保情况 - 发展中物业账面值为5,845,685千港元,其中3,583,302千港元已抵押[61] - 投资物业抵押账面值为9,114,131,000港元,较2024年末的8,912,130,000港元增长2.3%[72] - 发展中物业抵押账面值为3,583,302,000港元,较2024年末的3,371,492,000港元增加6.3%[72] - 公司提供一般银行信贷担保为868.02亿港元(2024年底:842.64亿港元)[118] - 投资物业抵押账面净值911.41亿港元(2024年底:891.21亿港元)[118] - 租赁土地及楼宇抵押账面净值3.481亿港元(2024年底:3.466亿港元)[118] - 发展中物业抵押账面净值35.833亿港元(2024年底:33.715亿港元)[118] - 建议发展项目抵押账面净值22.3亿港元(2024年底:21.489亿港元)[118] - 证券抵押品市值1.031亿港元(2024年底:1.04亿港元)[118] - 董事及控股股东个人担保94.006亿港元(2024年底:91.409亿港元)[118] - 金融其他借贷担保2120万港元(2024年底:5610万港元)[119] - 投资物业抵押账面值3400万港元(2024年底:5970万港元)[119] - 证券抵押品市值1.906亿港元(2024年底:1.998亿港元)[119] 现金流表现 - 经营现金流净额1.51亿港元,较上年同期0.96亿港元增长57.6%[14] 汇兑影响 - 汇兑储备产生正收益1.51亿港元,扭转上年同期负1.54亿港元的局面[13] - 汇兑亏损净额91.51百万港元,而去年同期为汇兑收益净额77.91百万港元[34][38] - 汇兑亏损净额为915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收益7790万港元[100] - 汇兑净亏损为9150万港元,上年同期为汇兑净收益7790万港元[107] 税务相关 - 所得税抵免为12.111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60.458百万港元减少79.9%[41] - 日本附属公司实际法定税率为34.6%,但未产生任何估计应课税溢利[44] - 格林纳达附属公司公司税率为28%,但未产生任何估计应课税溢利[45] 关联方交易 - 应收关联方款项为411,000港元,较2024年末的321,000港元增长28.0%[75] - 应付关联方款项为330,361,000港元,较2024年末的310,015,000港元增加6.6%[75] - 关联人士交易总额为4.42百万港元,包括建筑服务费0.84百万港元、租赁付款1.4百万港元、管理费用0.86百万港元、租金收入1.28百万港元及证券服务费0.05百万港元[82] 资本和股本结构 - 已发行普通股1,442,309,880股,较2024年末增加1,600,000股[77][79] - 资本承担总额为868.83百万港元,其中投资物业249.6百万港元,发展中物业590.07百万港元,租赁物业装修29.16百万港元[81] 金融资产投资 - 金融资产公平价值68.91百万港元,其中上市股本投资60.74百万港元(第1级),会所及学校债券8.17百万港元(第2级)[91] 管理层和股东持股 - 管理层报酬总额为6.32百万港元,其中短期雇员福利6.29百万港元,离职后福利0.03百万港元[84] - 公司董事林晓辉博士持有股份权益总计945,75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65.57%[141] - 公司董事苏娇华女士被视同持有股份权益总计945,75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65.57%[141] - 公司董事余亮晖先生持有股份权益5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0.03%[141] - 公司董事方吉鑫先生持有股份权益5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0.03%[141] - 主要股东美林控股持有股份权益903,16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62.62%[143] - 主要股东Ma Chao先生持有股份权益总计178,848,000股,占已发行股本12.40%[143] 购股权计划 - 2022年计划下可授出购股权最高总数为143,970,988股,占2024年12月31日、2025年6月30日及中期报告日期已发行股本约9.99%、9.98%及9.98%[145] - 任何12个月内每位合资格参与者通过购股权可发行最高股份数目限于公司已发行股份1%[146] - 授予主要股东或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其联系人士的购股权,任何12个月内超过已发行股份0.1%或总价值超过5,000,000港元须股东批准[146]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根据2012年计划授出3,600,000份购股权尚未行使,相当于当时已发行股份约0.2%[14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内1,600,000份购股权已行使及2,000,000份失效,行使前加权平均收市价为7.08港元[14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2022年计划下无购股权授出、行使、失效或注销[149] 雇员信息 - 2025年6月30日集团共聘用186名雇员,其中58人驻香港、81人驻中国内地、34人驻日本、13人驻格林纳达[154] - 薪酬福利包括强制性公积金计划、购股权计划及医疗保险[154] 公司治理和合规 - 公司采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21号修订"缺乏可兑换性",该修订对中期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22][23] - 公司截至2025年
伟禄集团(01196) - 2025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