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二零二五年上半年总收益为143.04亿港元,同比下降8%[12][16] - 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EBITDA)为60.48亿港元,同比下降8%[12][16]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22.07亿港元,同比下降10%[12][16] - 每股基本盈利为35.92港仙,同比下降10%[12][16] - 公司总收益达港币14,303,933,000元,其中运营服务收益港币9,943,304,000元同比增长5%,建造服务收益港币1,844,269,000元同比下降49%[19] - 环保能源板块贡献EBITDA为港币42.37亿元,同比增长6%[76][77] - 环保能源贡献公司应占净盈利为港币25.67亿元,同比增长12%[76][77] - 环保水务板块EBITDA为11.92亿港元,同比下降1%[89][91] - 环保水务板块应占净盈利为4.09亿港元,同比下降4%[89][91] - 绿色环保板块EBITDA为9.87264亿港元,同比下降11%[103][104] - 绿色环保板块应占净盈利为1.39484亿港元,同比增长30%[103][10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绿色环保板块生物质燃料收购单价较2024年上半年下降8%[42][44] - 生物质燃料收购单价同比下降8%[102] - 环保能源板块垃圾发电项目综合厂用电率约14.7%,较2024年上半年下降0.3个百分点[42][44] - 综合厂用电率约14.7%,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75][7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运营服务收益为99.43亿港元,同比增长5%[17] - 建造服务收益为18.44亿港元,同比下降49%[17] - 收益构成占比:运营服务70%、建造服务13%、财务收入17%[19] - 环保能源板块投资落实项目286个总投资约人民币1012.28亿元[67][68] - 生活垃圾年处理能力55,242,750吨年上网电量19,123,494,900千瓦时[67][68] - 餐厨及厨余垃圾年处理能力3,169,295吨年蒸汽供应能力1,910,832吨[67][68] - 投运垃圾发电项目159个年处理能力50,881,000吨[70] - 在建垃圾发电项目6个年处理能力2,044,000吨[70] - 投运垃圾发电协同项目91个年处理能力5,563,975吨[71] - 在建垃圾发电协同项目11个年处理能力1,375,142吨[71] - 环保能源投资落实新项目3个,总投资约人民币23.36亿元[74] - 环保能源新签署轻资产业务合同总额约人民币1.61亿元[74] - 环保能源新增设计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3000吨[74] - 对外供应蒸汽量同比增长39%[75][77] - 光大水务总投资约人民币316.30亿元,涉及170个项目[81][82] - 光大水务新签轻资产业务合同总额约人民币6000万元[85] - 新承接轻资产业务合同总额约6000万元人民币,新增工业废水日处理规模1万立方米[86] - 12个项目光伏设施投入运营,总装机容量20兆瓦,年发电量约2000万千瓦时[87][90] - 5个项目建成投运,设计日水处理规模70万立方米[88][90] - 2个项目开工建设,设计日水供应规模1.5万立方米[88][90] - 污水处理量8.35亿立方米,同比基本持平[93] - 中水回用量1932万立方米,同比下降14%[93] - 光大绿色环保总投资约308.27亿元人民币,持有143个项目[95][96] - 新签3项环境修复服务,合同总额约1.28亿元人民币[98][99] - 蒸汽供应量达217.6万吨,同比增长27%[102][105] - 绿证交易量较2024年全年增加近2倍[102] - 建成投运光伏项目装机容量59.88兆瓦[101][102] - 新开工项目贡献生物质年处理能力7万吨[101][102] - 新开工光伏项目装机容量17.46兆瓦[101][102] - 新开工储能项目装机容量7.5兆瓦[101][102] - 装备制造板块签署外销设备合同8份,总金额约1.12亿元人民币[111][112] 各地区表现 - 公司业务覆盖中国25个省(市)、自治区及1个特别行政区,共229个市县区,海外布局16个国家[29] - 公司超过95%的投资和收入来自中国大陆[127] - 中国业务占比超过总收益95%[12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光大水务发行中期票据:1月第一期15亿元、4月第二期10亿元、6月第三期7亿元[21][22] - 光大绿色环保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及中期票据:1月碳中和绿色ABS 6.53亿元、2月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10亿元、5月第二期绿色中期票据10亿元[21][22] - 公司发行永续中期票据15亿元用于赎回2022年票据[22] - 光大环保中国发行科技创新债券10亿元[25] - 中期股息每股15.0港仙,派息率42%同比上升7个百分点[25][2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投资4个新项目,总投资约人民币23.96亿元[3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签轻资产业务合同总额约人民币5.20亿元[36] - 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能力3,000吨/日,水处理能力10,000立方米/日[37] - 新增生物质原材料处理能力50,000吨/年,生物质天然气供应能力10,000,000标准立方米/年[37] - 公司下半年组织开展为期半年的安全管理专项行动[157][159] - 公司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157][159] - 公司按月跟踪分析各区域及项目公司应收账款回收率[151][152] - 公司对危险作业(如有限空间、焊接、高处作业)实施全过程管控[161][163] - 公司采用"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突击检查方式加强安全监管[162][163] - 公司设置红黄绿三级预警标准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月度预警[151][152] - 公司通过发送催款函、谈判磋商、平台登记、发送律师函及提起诉讼等方式强化应收账款回收[154][155] - 公司积极把握存量项目收并购机会,建立实时动态并购信息库并实施分级管理[167] - 推动优势业务出海,重点拓展港澳市场、中亚项目及东南亚市场[168] - 依托现有设施向工业园区提供蒸汽/热力/天然气/循环水等协同供给服务[169] - 重点关注补贴调整/排放标准/行业准入等关键政策动向[172] - 针对30万元以下采购项目实施提级管理,加强采购合规控制[179] - 通过技术手段自动识别涉嫌围标串标供应商并实施平台投标限制[180] - 严格执行《行贿人黑名单管理办法》,禁止与行贿人任何形式合作[182] - 建立风险管理/审计/采购部门联合监督团队加强招投标全过程监管[184] - 公司通过协同处置和打破区域界限缓解垃圾量不足问题[187][188] - 项目前期设置保底水量和优化特许收水区域范围保障污水项目产能负荷率[187][188] - 固废中心统筹资源统一调配提高生物质燃料收购竞争力[187][188] - 公司维持运营项目高保险覆盖率对冲极端天气风险[190][192] - 公司建立管理/技术/职能多序列职业发展通道[194][197] - 通过内部竞聘解决项目公司负责人岗位空缺和兼职问题[195][197] - 在薪酬总额限制下重点提高一线员工薪资[199] 其他财务数据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公司手持现金为88.42亿港元[18] - 公司手持现金港币88.42亿元[19] - 获得国家资金补助约人民币5,000万元[19] - 资产总额为1922.29亿港元,较二零二四年末增长3%[12] - 负债总额为1216.90亿港元,较二零二四年末增长2%[12]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为516.75亿港元,较二零二四年末增长7%[12] - 公司总资产为港币192,228,976,000元,净资产为港币70,539,201,000元[122] - 每股净资产为港币8.412元,较2024年底增长7%[122] - 资产负债率为63%,较2024年底下降1个百分点[122]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港币8,841,584,000元,较2024年底增长10%[123]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中约98%为港币和人民币[123] - 计息借贷总额为港币93,490,211,000元,较2024年底增长2%[126] - 计息借贷中包括有担保借贷港币38,896,560,000元和无担保借贷港币54,593,651,000元[126] - 借贷中约99%以人民币计价,其余为港币和波兰兹罗提[126] - 银行授信额度为港币97,417,565,000元,其中港币33,447,256,000元尚未使用[126] - 公司未偿还计息借贷总额约为港币934.9亿元,较2024年底增加2%[128] - 有抵押计息借贷为港币388.97亿元,无抵押计息借贷为港币545.94亿元[128] - 人民币计值贷款占比99%,其余为港币和波兰兹罗提[128] - 银行融资额度为港币974.18亿元,其中未动用额度为港币334.47亿元[128] - 已抵押资产及子公司股权账面净值约港币1,015.61亿元[130][133] - 采购承付款项为港币6.434亿元[131][134] - 财务担保最高负债金额为港币2.455亿元[132][135] 运营和技术指标 - 垃圾发电项目设计日处理能力达162,900吨[28] - 公司环保项目总投资约人民币1,643.07亿元,共604个项目[29] - 公司垃圾发电项目196个,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16.29万吨(含委托运营规模)[29] - 公司餐厨及厨余垃圾处理能力8,743吨/日,水处理及供应能力7,618,600立方米/日[31] - 公司生物质原材料处理能力8,259,800吨/年,供汽供热能力8,217,495吨/年[31] - 公司光伏发电、风力发电装机容量272.12兆瓦,储能规模22.20兆瓦[3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持有授权知识产权2240项,其中发明专利317项,实用新型专利1530项,软件著作权338项,外观专利55项[41] - 2025年上半年新增授权知识产权91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50项,软件著作权6项[41] - 环保能源板块平均每吨入炉垃圾发电量约460千瓦时,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3%[42][44] - 回顾期内处理生活垃圾28,572,000吨,提供绿色电力14,836,000,000千瓦时[47] - 回顾期内减少化学需氧量(COD)排放421,000吨[47] - 自2005年首个环保项目投运以来累计处理生活垃圾355,099,000吨,提供绿色电力173,865,000,000千瓦时[49] - 累计减少化学需氧量(COD)排放7,899,000吨[49] - 垃圾发电项目平均每吨入炉垃圾发电量约460千瓦时,同比增长3%[75][77] 企业社会责任与荣誉 - 2025年上半年公司项目接待国内外参观者约20,000人次[5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旗下实施公众开放的项目累计达226个[5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接待境内外各界参观考察人士约2万人次[51] - 光大水务连续第八年入选"中国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榜单[53] - 公司自主开发的水冷炉排成套装备和电池回收资源化利用成套设备入选"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项目"[55] - 公司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监测系统专利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55] - 环保能源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55] - 公司与浙江大学共同研发技术荣获"2024年中国产学研促进会科技创新奖"创新成果二等奖[57] - 生物质热解技术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7] - 浙江衢州垃圾发电项目成为公司第20个获得"国家AAA级生活垃圾焚烧厂"称号的项目[59] - 安徽马鞍山垃圾发电项目入选第四批"健康企业建设优秀案例"[59] 风险与挑战 - 应收账款风险因政府支付能力受损而上升[147] - 应收账款回收率低于80%的区域及项目公司需进入6个月整改期及1个月专职清收期[151][153] - 绝大多数应收账款为各级政府欠款,其中国补欠款占比超过50%[154][155] - 传统环保细分市场增量空间有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存在竞争对手低价恶性竞争[164] - 政策变化导致补贴退坡使收益减少,运营压力增大,合规成本上升[171] - 运营项目面临来料不足风险包括垃圾量、生活污水和生物质燃料不足影响产能负荷率[186][188] - 薪酬总额受限且新项目地处偏远缺乏人才吸引力[193][197] - 行业竞争对手持续以高薪挖角人才[193][197] 人力资源 - 公司员工总数约15,000人[145] - 公司员工总数约15,000名[148]
光大环境(00257) - 2025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