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集安瑞科(03899) - 2025 - 中期财报

收入和利润表现 - 公司收益同比增长9.9%至126.14亿元人民币[10] - 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同比增长15.6%至5.62亿元人民币[10] - 公司收益同比增长9.9%至126.14亿元人民币[17] - 毛利润同比增长11.4%至18.23亿元人民币[17] - 经营溢利同比增长6.2%至7.46亿元人民币[17] - 期间溢利同比增长15.3%至5.81亿元人民币[1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间溢利为5.621亿元人民币[25] - 2025年上半年总收益为人民币12,614,294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11,479,938千元增长9.9%[42] - 集团综合收益同比增长9.9%至人民币126.14亿元[47][48] - 集团综合除税前溢利同比增长10.0%至人民币7.16亿元[50] - 可呈报分部总溢利同比增长8.6%至人民币7.98亿元[47][50] - 2025年上半年合并收益增长9.9%至人民币126.14亿元(2024年同期:114.80亿元)[107] 利润率和每股盈利 - 毛利率提升0.2个百分点至14.5%[10] - 每股基本盈利增长15.4%至0.278元人民币[10] - 经营溢利率下降0.2个百分点至5.9%[10] - 净利润率提升0.3个百分点至4.5%[10] - 基本每股盈利同比增长15.4%至人民币0.278元[17] - 每股基本盈利为0.278元,同比增长15.4%;摊薄每股盈利为0.274元,同比增长23.4%[65] - 整体毛利率从14.3%上升至14.5%[112] - 实际税率从22.6%下降至18.8%,所得税费用减少8.4%至人民币1.34亿元[115] 成本和费用 - 集团融资成本同比下降7.0%至人民币4468万元[50][55] - 集团汇兑亏损人民币6839万元,去年同期为收益3430万元[54] - 集团研发成本同比下降7.0%至人民币3.08亿元[56] - 金融资产及合约资产减值亏损总额为40,507千元,较2024年25,121千元增长61.3%[57] - 即期所得税为218,819千元,同比增长79.3%,递延所得税为-84,329千元,同比减少440.6%[5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已付所得税为1.478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3%[26] - 购股权计划产生的开支从2024年同期的2064万元减少至2025年的人民币1284万元,降幅37.8%[79] - 2020年奖励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未确认任何费用,而去年同期为人民币913万元[84] - 中集环科奖励计划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确认开支为人民币5,315,000元,同比下降46.7%(2024年同期:人民币9,972,000元)[86] - 中集醇科奖励计划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确认开支为人民币14,710,000元,同比下降62.0%(2024年同期:人民币38,681,000元)[88] 现金流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为1.95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降72.5%[2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4.992亿元人民币,而2024年同期为现金净流出1.4亿元人民币[2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936.4万元人民币[26]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4713.8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6.16812亿元下降92.4%[118] - 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4.99169亿元,2024年同期为流出人民币1.39974亿元[120] 资产和负债 - 总资产增长4.2%至306.15亿元人民币[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长7.1%至77.80亿元人民币[8] - 杠杆比率下降0.5个百分点至22.3%[8] - 每股净资产值增长6.5%至6.54元人民币[10] - 总资产同比增长4.2%至3061.51亿元人民币[1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77.80亿元人民币[19] - 流动负债同比增长8.6%至1433.16亿元人民币[20] - 净权益同比增长1.2%至132.65亿元人民币[20][22] - 合约资产同比增长16.4%至291.09亿元人民币[19]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7.803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7.1%[26]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總權益為132.6495亿元人民币,較2024年底增長1.2%[25] - 集团总资产同比增长4.2%至人民币306.15亿元[50] - 集团总负债同比增长6.6%至人民币173.50亿元[5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77.80亿元(2024年底:72.64亿元)[116] - 总资产增长至人民币306.15053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293.81665亿元增长4.2%[122] 业务分部表现 - 公司业务分为清洁能源、化工环境和液态食品三个可呈报分部[45] - 清洁能源分部收益同比增长22.2%至人民币96.26亿元[47] - 化工环境分部溢利同比下降47.1%至人民币7129万元[47]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货品收益为人民币4,775,064千元,工程合约收益为人民币7,839,230千元[42] - 2025年上半年工程合约收益为人民币7,839,230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7,980,595千元下降1.8%[42] - 清洁能源分部收益增长22.2%至人民币96.26亿元(2024年同期:78.76亿元),占总收益76.3%[109] - 氢能业务收益下降23.5%至人民币3.41亿元(2024年同期:4.46亿元)[109] - 化工环境分部收益下降14.3%至人民币11.11亿元(2024年同期:12.97亿元),占总收益8.8%[110] - 液态食品分部收益下降18.6%至人民币18.77亿元(2024年同期:23.07亿元),占总收益14.9%[110] - 化工环境分部营业收入在报告期内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153] - 公司高端医疗核磁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业绩保持稳健增长态势[154] - 海外啤酒及蒸馏酒市场面临挑战客户延后资本投资[162] - 分部聚焦多元化策略拓展至饮料及制药产业[163] - 分部持续受益于国内啤酒果汁威士忌行业强劲需求[163] 订单和项目进展 - 新签订单合计人民币107.36亿元,其中清洁能源分部占89.65亿元[111] - 在手订单合计人民币291.81亿元,其中清洁能源分部占252.04亿元[111] - 公司高端低温装备销售收入增长超9倍,新签订单大幅增长131%[134] - 公司首座焦炉气制氢联产LNG项目(鞍集项目)顺利运营,LNG满产销售[134] - 公司第二个焦炉气综合利用项目(凌钢项目)总投资额约人民币8.88亿元,建造周期仅10个月[133] - 公司新签2+1艘20000立方米LNG运输加注船订单[136] - 公司新签7艘新造船,造船及船用燃料罐相关业务全年新签订单金额有望达人民币80亿元[137] - 公司上半年成功交付9艘船[137] - 公司首个年产5万吨的生物质制绿色甲醇项目预期于2025年下半年投产[134] - 公司LNG及甲醇动力包新签订单金额超人民币5.0亿元,同比增长超22倍[138] - 氢能储运业务新签金额达人民币1.4亿元,同比增长346%[141] - 墨西哥新工厂全面投入运营并于期内取得首个大型储罐项目[164] - 墨西哥新厂现已全面投入运营[170] 技术和研发创新 - 完成欧洲首个LPG大型覆土罐项目(4台4,500立方米)罐体施工[151] - 推出国内容积最大的51.51立方米无水氨半挂车[151] - 交付全球最大二氧化碳储能电站项目(华电木垒)首批储能装备[151] - 完成国家液氢关键设备研发项目专家验收,支撑国内首条商用液氢全产业链示范项目[151] - 全国首台30MPa氢气运输管束车在燕山石化成功投运[151] - 液氢车载瓶完成性能试验,核心指标达行业先进水平[151] - 参与编制三项氢能团体标准(T/CAS 1026–2025、T/CITS 398–2025、车载液氢气瓶技术规范)[151] - 自动化酸洗喷淋系统投产减少酸液用量与废水排放[161] - 通过精益改善大幅降低喷粉过程能耗[161] - 防波板机器人自动焊批量应用提高焊接效率和质量[161] - 机械蒸汽再压缩解决方案Briggs Thermodrive预计在清洗蒸馏过程中可节省逾90%的能源[171] - 公司深入贯彻中长期战略以提升罐箱市场渗透率[157] - 公司加速推进产线智能化与产品智能数字化深度变革[159] - 公司着力构建数据智能决策中枢推动全链路运营效率提升[159] - 公司持续优化罐箱后市场服务布局打造一站式解决方案平台[159] 市场和行业趋势 - 中国2025年上半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2120亿立方米,同比基本持平,LNG进口量3011万吨,同比下滑20.6%[132] - 全球在役LNG加注船有27艘,在建订单达34艘,总计61艘;2025年以来已有14艘新订单[136] - 2025年1-6月全球共有151艘替代燃料船舶订单,总吨位同比增长78%[135] - 2025年6月燃料电池汽车销量599辆,同比增长54.4%,环比增长395%[139] - 2025年1-6月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1,967辆,同比下降22%[139] - 五大示范城市群累计获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约人民币51.1亿元,占最高补贴额的54.6%[139] - 壳牌预测LNG占全球天然气需求份额将从2024年14%升至2050年25%[143] - IEA预测2025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增速约1.3%,2026年达历史最高水平[144] - 2030年全球LNG贸易量预计达6.6亿吨,较2023年增长62%[145] - IMO新规要求2050年实现全球航运业净零排放,2027年起强制实施[145] - 2025年1-4月全国氢能项目完成备案165个,总投资约649亿元人民币[147] -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将接近1100亿元人民币[156] -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7.3%[156] - 全球啤酒市场预计2025年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约1.5%[167] - 全球烈酒市场2025年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0.14%[168] 战略和未来展望 - 公司正着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以扩充营收来源[160] - 公司医疗装备业务致力于交付更多高端医疗影像装备零部件[160] - 公司已完成氢氨醇制、储、运、加、用装备全产业链布局[147] - 中集环科(301559.SZ)专注于罐式集装箱设计研发生产,是全球领先液体/液化气体集装箱制造商[152] 融资和资本活动 - 银行贷款总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36.46亿元下降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24.62亿元,减少了32.5%[73] - 一年内到期的银行贷款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2.35亿元大幅减少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9222万元,降幅达60.7%[73] - 五年后到期的长期银行贷款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5.19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8.32亿元,增幅为60.3%[73] - 公司发行了本金为人民币5亿元的中期票据,年利率2.43%,三年期[75] - 公司发行了本金为人民币15亿元的中期票据,年利率2.37%,五年期[75] - 净现金结余为人民币48.24789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42.78497亿元增长12.8%[118] - 利息覆盖率为19.0倍,较2024年同期的15.0倍提升26.7%[118] - 银行贷款及透支金额为人民币2.4618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3.64622亿元下降32.5%[117] - 公司完成股票定向发行募集资金总额约人民币1.1亿元新增股份19,079,434股[165] - 尚未到期采购履约保函为人民币80.30819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49.45031亿元增长62.4%[123] - 已订约但未计提资本承担为人民币7248.7万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1.64806亿元下降56.0%[124] - 2025年6月30日履约保函总额为人民币65.18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03.8%(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31.99亿元)[95] - 已订约生产设施资本承担于2025年6月30日为人民币72,487,000元,较2024年末下降56.0%(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164,806,000元)[94] 营运资本和应收账款 - 存货总额5,162,367千元,较2024年末5,221,465千元减少1.1%[68] - 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总额3,884,297千元,较2023年末3,589,274千元增长8.2%[69] - 逾期应收账款金额730,173千元,逾期率为18.8%[7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8,475,731千元,较2023年末8,818,298千元减少3.9%[72] - 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总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54.3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61.48亿元,增长13.2%[77] - 三个月内的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37.52亿元增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52.2亿元,增幅39.1%[77] 关联方交易 - 2025年上半年向关联方销售金额为人民币178,275,000元,同比增长24.0%(2024年同期:人民币143,755,000元)[96] - 2025年上半年关联方贷款金额为人民币174,986,000元,同比增长41.2%(2024年同期:人民币123,949,000元)[96] 股息和股东回报 - 公司宣派2024年末期股息总计5.65768亿元人民币[25] - 2024年度末期股息人民币565,768,000元已于2025年上半年通过(2023年度:人民币563,504,000元)[91] - 公司未建议派付2025年上半年中期股息(2024年同期:无)[91] 员工和薪酬 - 雇员总数约12000人,较2024年同期的11000人增长9.1%[129] - 总员工成本为人民币14.34045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13.6001亿元增长5.4%[129] 金融工具和公允价值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远期外汇合约金融资产为人民币1328千元[36]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远期外汇合约金融负债为人民币5420千元[36]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非上市股本证券为人民币13673千元[36] - 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应收票据为人民币258317千元[36]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或有应付代价为人民币15450千元[36] - 2024年12月31日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或有应收代价为人民币13004千元[36] - 2024年12月31日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非上市股本证券为人民币15528千元[36] - 2024年12月31日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应收票据为人民币288307千元[36] - 2024年12月31日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或有应付代价为人民币50081千元[36] - 2024年12月31日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远期外汇合约金融负债为人民币25398千元[36] - 第3级金融资产总计从2024年初的人民币310,508千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71,990千元,下降12.4%[37] - 第3级金融负债从2024年初的人民币48,040千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5,450千元,下降67.8%[37] - 第3级金融资产中应收票据从2024年初的人民币292,804千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58,317千元[37] - 或有应收代价从2024年初的人民币17,704千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0元[37] - 股本证券从2024年初的0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3,673千元[37] - 第3级金融负债中或有应付代价从2024年初的人民币48,040千元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