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增长7%至272.11亿港元[14][29] - 核心经营溢利上升12%至13.48亿港元[14][29] - 核心纯利按年上升12%至6.81亿港元[14][29] - 股东应占溢利增长34%至6.48亿港元[14][2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增长7%,核心纯利上升12%[31] - 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长7.0%至272.11亿港元(2024年同期为254.32亿港元)[75] - 毛利同比增长16.5%至29.33亿港元(2024年同期为25.18亿港元)[75] - 经营溢利增长11.4%至13.76亿港元(2024年同期为12.35亿港元)[75] - 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期内溢利增长10.6%至8.21亿港元(2024年同期为7.42亿港元)[75]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同比增长7.0%至272.11亿港元(2025年)对比254.32亿港元(2024年)[105] - 核心经营溢利同比增长12.4%至13.48亿港元(2025年)对比12.00亿港元(2024年)[105] - 期内溢利(持续经营)同比增长13.8%至8.49亿港元(2025年)对比7.46亿港元(2024年)[105]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259.81亿港元增长至272.11亿港元,同比增长4.7%[108] - 持续经营业务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6.482亿港元,去年同期为5.900亿港元[12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融资费用同比下降6.5%至2.67亿港元(2025年)对比2.86亿港元(2024年)[105] - 员工福利支出从24.66亿港元增至26.98亿港元,同比增长9.4%[112] - 融资成本从2.86亿港元降至2.67亿港元,同比下降6.5%[114] - 货运用运输成本从196.70亿港元增至208.63亿港元,同比增长6.1%[112] - 已付利息2.17亿港元,同比减少9.2%(2024年同期:2.39亿港元)[81] - 资本性支出减少13.5%至2.92亿港元(2024年同期:3.37亿港元)[8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综合物流分部溢利增长5%至7.13亿港元[14][30] - 国际货运分部溢利增长22%至9.19亿港元[14][30] - 综合物流业务分部溢利增长5%,其中香港市场下降7%,中国内地市场下降5%,亚洲其他地区上升27%[32][33] - 国际货运业务分部溢利增长22%[36] - 国际货运业务旗下项目物流业务2025年上半年录得收入17亿港元,近乎相当于该业务2024年全年收入[36] - 2025年上半年综合物流收入为7,025,603千港元,同比下降2.6%[103] - 国际货运代理收入为20,185,645千港元,同比增长10.8%[103] - 国际货运代理分部收入同比增长10.8%至201.86亿港元(2025年)对比182.22亿港元(2024年)[105] - 综合物流分部收入同比下降2.6%至70.26亿港元(2025年)对比72.10亿港元(2024年)[105] - 国际货运代理分部收入从182.22亿港元增至201.86亿港元,同比增长10.8%[108] - 综合物流分部收入从72.11亿港元略降至70.26亿港元,同比下降2.6%[108] 各地区表现 - 综合物流业务分部溢利增长5%,其中香港市场下降7%,中国内地市场下降5%,亚洲其他地区上升27%[32][33] - 中国内地收入同比下降4.6%至80.70亿港元(2025年)对比84.57亿港元(2024年)[105] - 欧洲、中东及非洲收入同比增长35.4%至44.80亿港元(2025年)对比33.10亿港元(2024年)[105] - 香港分部溢利同比下降10.5%至2.59亿港元(2025年)对比2.90亿港元(2024年)[105] - 亚洲分部溢利(含终止经营)同比增长180.1%至4.31亿港元(2025年)对比1.54亿港元(2024年)[105] - 中国内地收入从84.57亿港元降至80.70亿港元,同比下降4.6%[108] - 欧洲、中东及非洲收入从33.10亿港元增至44.80亿港元,同比增长35.3%[108] - 中国内地非流动资产从73.56亿港元增至76.09亿港元,同比增长3.4%[111] 资产负债和现金流 - 资产负债比率总比率为53.0%[14] - 资产负债比率净比率为17.2%[14] - 银行结存及手头现金减少7.4%至60.92亿港元(2024年末为65.78亿港元)[78]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值物为60.78亿港元,较期初64.10亿港元下降5.2%[82] - 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同比增长49.5%至14.17亿港元(2024年同期:9.48亿港元)[81] - 公司总负债为238.27亿港元,其中流动负债153.11亿港元,非流动负债84.83亿港元[79] - 长期银行贷款增加5.9%至62.51亿港元(2024年末:59.04亿港元)[79] - 租赁负债总额增长2.8%至23.45亿港元(2024年末:22.78亿港元)[79] - 偿还银行贷款55.53亿港元,同时新提取贷款56.62亿港元[82] - 公司股东应占权益增长6.4%至170.09亿港元(2024年末:159.82亿港元)[79] - 未动用银行贷款及透支信贷总额为94.55亿港元[45] - 外币借贷总额为19.58亿港元,占银行贷款总额90.02亿港元的22%[44] - 人民币计值借贷为12.98亿港元,新加坡元计值借贷为3.41亿港元[44] - 27.51亿港元银行贷款需一年内偿还,占比30%[44] - 17.75亿港元银行贷款需第二年偿还,占比20%[44] - 43.75亿港元银行贷款需第三至第五年偿还,占比49%[44] - 无抵押债务占银行贷款总额比例达98%[44] - 资产负债比率为53.0%(2024年12月31日:53.6%)[45] - 银行贷款总额为9,001,927千港元,较上期末增长2.1%[139] - 无抵押银行贷款为8,812,415千港元,占银行贷款总额的97.9%[139] - 银行贷款总额增至90.02亿港元(2024年末:88.21亿港元),其中抵押贷款1.895亿港元[147] - 银行透支总额降至1447.5万港元(2024年末:1.683亿港元),降幅达91.4%[147] - 投资物业等资产抵押账面净值72.92亿港元(2024年末:77.99亿港元)[14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45%关税,宣布90日关税暂缓期后跨太平洋航线货柜需求及即期运费上升逾117%[36] - 公司是2025年上半年第一大亚洲至美国跨太平洋贸易航线无船承运商[34][36] - 公司与顺丰控股的合资公司在鄂州机场贡献收入逾1.80亿港元[37] - 公司2024年牵头签订一笔10亿港元的可持续发展挂钩及社会责任银团定期贷款[38] - 中期股息每股11港仙[14][20] - 中期股息每股11港仙,去年同期为10港仙[121] - 拟派2024年中期股息为1.807亿港元[84] - 中期股息将于2025年9月23日派付,股份过户登记于2025年9月11-12日暂停[66] 其他财务数据 - 资本支出中物业及设备添置为3.75亿港元[26] - 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业绩下降44.9%至2962.4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5377.2万港元)[75]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亏损扩大至3758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451.5万港元)[75] - 综合收益总额大幅增长539.9%至18.64亿港元(2024年同期为2.91亿港元)[77] - 每股基本盈利为0.36港元(2024年同期为0.33港元)[76] - 公司股东应占期内溢利为8.311亿港元[84] - 已终止经营业务(快递业务)通过实物分派特别中期股息完成处置,分派总额达11.610亿港元[84][86] - 境外业务汇兑差异净额产生损失4.024亿港元[84]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导致损失1.390亿港元[84] - 永续可换股证券支付分派为0.129亿港元[84] - 非控制性权益应占期内溢利为0.562亿港元[84] - 公司总权益从期初201.073亿港元下降至期末185.891亿港元[84] - 保留溢利从期初175.812亿港元增长至期末190.257亿港元[84] - 其他储备因汇率及业务调整从期初-59.542亿港元扩大至期末-86.297亿港元[84] - 公司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总额从2024年底的306,109千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314,471千港元,增长2.7%[93][94] - 第三层级金融资产中,通过其他综合收益按公允价值列账的资产从222,015千港元增至223,106千港元,增长0.5%[96] - 可换股债券投资从5,714千港元降至4,721千港元,下降17.4%[96] - 第一层级金融资产从78,380千港元增至86,644千港元,增长10.5%[93][94] - 第三层级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调整中,通过其他综合收益列账的资产产生6,293千港元损失[96] - 汇率调整对通过其他综合收益列账的资产产生7,384千港元正影响[96] - 可换股债券投资因汇率调整产生993千港元损失[96] - 香港利得税本期支出3888.1万港元,去年同期为4189.8万港元[119] - 中国税项本期支出9968.5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017亿港元[119] - 海外税项本期支出1.973亿港元,去年同期为1.564亿港元[119] - 持续经营业务总税项支出3.176亿港元,去年同期为2.604亿港元[119] - 每股基本盈利来自持续经营业务0.36港元,去年同期为0.33港元[122] - 物业、机器及设备期末账面净值71.368亿港元,期初为70.227亿港元[126] - 投资物业期末账面净值29.667亿港元,期初为25.186亿港元[126] - 无形资产期末账面净值57.852亿港元,期初为56.813亿港元[126]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期末结余为2,966,703千港元,较期初2,518,568千港元增长17.8%[129] - 中国内地投资物业公允价值期末结余为2,123,081千港元,较期初增长1.0%[129] - 海外投资物业公允价值期末结余为843,622千港元,较期初增长103.0%[129] - 应收款项总额净额为10,764,932千港元,较上期末10,458,661千港元增长2.9%[135] - 一个月以下应收款项为6,411,531千港元,占应收款项总额的59.6%[135] - 应付账款总额为5,206,157千港元,较上期末下降1.3%[138] - 一个月以下应付账款为3,628,281千港元,占应付账款总额的69.7%[138] - 已订约但未拨备资本承担为308,746千港元,较上期末增长17.0%[143] - 可换股证券转换价格为每股18.80港元,若全部转换将发行41,489,361股新股[145] - 期内支付分派486.6万港元,较2024年1287万港元下降62.2%[145] - 已终止经营业务2024年收入54.82亿港元,除税后亏损20.24亿港元[148] - 终止快递业务产生股东收益34.59亿港元及非控股权益收益1.43亿港元[148] - 已终止经营业务经营现金流净流出44.22亿港元,融资现金流净流入56.63亿港元[149] - 汇兑变动对已终止经营业务现金产生1707万港元正向影响[149] - 回购永续可换股证券7.45亿港元,导致该项负债归零[82][83] - 可换股证券回购交易于2025年1月27日完成[146] 公司治理和股东结构 - 集团拥有约18,400名雇员[47] - 董事会主席王卫持有931,209,117股,占已发行股本51.52%[48] - 王卫通过受控法团拥有931,209,117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51.52%[49][53] - 深圳明德控股由王卫实益拥有注册资本113,286,600元人民币,占其注册资本总额99.90%[50] - 顺丰控股已发行4,822,692,017股A股普通股[51] - 何捷实益持有366,000股顺丰控股A股,占已发行股本0.01%[51] - OOI Bee Ti实益持有207,400股顺丰控股A股,占已发行股本<0.01%[51] - Kerry Group Limited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595,928,608股,占已发行股本32.97%[53] - 嘉里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572,100,979股,占已发行股本31.65%[53] - 嘉里建设有限公司实益持有376,702,721股,占已发行股本20.84%[53] - 股份奖励计划累计授出11,973,196股奖励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0.66%[5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131,728股奖励股份仍未归属[56] - 股份奖励计划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授出总计11,973,196股奖励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0.66%[59] - 已没收奖励股份492,778股,已归属11,348,690股,仍未归属131,728股[59] - 股份奖励计划可授出股份上限为180,742,934股,相当于中期报告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5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董事张炳铨共有51,365股奖励股份完成归属[57] - 董事郑志伟共有53,385股奖励股份完成归属[57] - 持续合约雇员共有124,907股奖励股份完成归属[57] - 报告期内因参与者不再符合资格而没收奖励股份248,482股[57] - 普通股在奖励股份归属日期前的加权平均收市价为6.85港元[58] - 自2025年6月30日以来未发生影响公司的重大事项[64]
KLN(00636) - 2025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