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海外发展(00688)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12 08:37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币832.2亿元[26] - 公司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832.2亿元,经营溢利为人民币121.2亿元,毛利率为17.4%[37] - 收入同比下降4.3%至832.19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869.35亿元人民币[7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851.53亿元,同比下降4.4%[103][104] - 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9%至人民币779.62亿元,分部溢利同比下降26.3%至人民币106.67亿元[103][104] - 商业物业运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0.1%至人民币35.42亿元,分部溢利同比增长16.2%至人民币19.83亿元[103][104] - 公司综合除税前溢利为人民币129.98亿元,同比下降19.7%[106] - 公司股东应占期内溢利为人民币85.99亿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103.14亿元下降16.7%[115] - 净利润同比下降17.3%至95.30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15.27亿元人民币[77]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86.0亿元[12] - 2025年上半年核心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87.8亿元[26]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86亿元,核心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87.8亿元[37] - 联营和合营项目贡献净利润人民币12.6亿元[42] - 中海宏洋合约物业销售额人民币166.1亿元,收入人民币145.4亿元,股东应占溢利人民币2.8亿元[42] - 每股基本盈利同比下降16.0%至0.79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0.94元人民币[77] - 每股基本盈利基于加权平均股数109.45亿股计算,与2024年同期股数相同[11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同比上升1.5%至687.59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677.58亿元人民币[77] - 公司平均融资成本为2.9%,分銷费用与行政费用合计占收入的比例为3.8%[29]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2.5%至人民币3.82亿元,主要因利息支出减少及资本化金额增加[108] - 所得税费用同比下降25.5%至人民币34.69亿元,其中中国土地增值税大幅下降70.8%至人民币2.61亿元[109] - 员工成本同比下降18.0%至人民币10.22亿元[114] - 物业存货减值准备为人民币3.06亿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4.56亿元有所改善[107] 合约物业销售额和销售面积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系列公司合约物业销售额为人民币1201.5亿元[8][12] - 公司系列公司合约物业销售额为人民币1201.5亿元,销售面积为512万平方米[38] - 公司系列公司在香港及北上广深五城市实现合约销售额人民币556.4亿元[26] - 北京市场实现合约销售额人民币304.5亿元[26] - 香港及北上广深销售额占非中海宏洋系列公司销售额53.7%[26] - 中海宏洋合约物业销售额人民币166.1亿元,收入人民币145.4亿元,股东应占溢利人民币2.8亿元[42] 土地储备和购地 - 公司新增总购地金额人民币403.7亿元,权益购地金额人民币401.1亿元,一线城市及香港权益购地金额占比52.1%[29] - 新增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权益地价人民币401.1亿元[45][46] - 集团系列公司(不含中海宏洋)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2,693万平方米[46] 商业物业表现 - 公司商业物业实现收入人民币35.4亿元[27] - 商业物业收入人民币35.4亿元,其中写字楼17亿元,购物中心11.7亿元[49] - 写字楼新签约租赁面积51万平方米,续租率76.9%[49] - 成熟购物中心出租率96.2%,销售额和客流同比分别提升6.7%和11.0%[50] - 公司商业物业运营总建筑面积增加15万平方米[27]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增加190.98亿元人民币至2103.0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0.9%[80]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人民币6612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1233万元大幅增长436.3%[117] 财务健康状况和流动性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人民币3866.2亿元[10] - 2025年上半年净借贷比率为28.4%[14]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3.7%,净借贷比率为28.4%,持有银行存款及现金为人民币1089.6亿元[29] - 公司有息负债规模较年初减少人民币141.2亿元[29] - 净借贷比率28.4%,银行存款及现金人民币1,089.6亿元,占总资产12.1%[53] - 总借贷人民币2,274.5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借贷占比7.6%[53] - 公司银行存款及现金为人民币1,089.6亿元,其中人民币占比94.6%,港币占比4.5%,美元占比0.3%[55] - 公司可动用资金为人民币1,503.3亿元,包括受规管的物业预售所得款人民币243.7亿元和未动用银行授信额度人民币413.7亿元[55] - 公司人民币借贷占比较2024年底提升2.5个百分点至84.8%[56] - 期末现金及银行结余同比下降12.3%至1089.57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241.68亿元人民币[8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08,774,461千元,较期初下降12.1%[89] 现金流活动 - 公司销售回款为人民币892.6亿元,其他经营回款为人民币76.2亿元,总经营回款为人民币968.8亿元[55] - 公司资本支出为人民币836.9亿元,其中土地成本为人民币613.7亿元,建安支出为人民币223.2亿元[55] - 经营活动中未计入流动资金变动前现金流为人民币11,568,888千元,同比下降28.9%[87]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流出人民币1,779,460千元,较去年同期改善47.0%[87] - 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出人民币14,294,402千元,同比扩大160.7%[89] - 物业及存货增加导致现金流出人民币7,535,110千元,同比由正转负[87] - 新取得银行及其他借贷人民币23,042,027千元,同比下降39.1%[89] - 偿还银行及其他借贷人民币30,478,997千元,同比减少10.0%[89] - 非控股股东出资人民币5,022,000千元,同比增长132.3%[89] - 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同比下降29.4%至人民币5.73亿元[107] 债务和融资工具 - 公司有息负债到期分布:一年内人民币35.0亿元,一至二年人民币139.0亿元,二至五年人民币177.9亿元,五至十年人民币517.6亿元,十年以上人民币337.1亿元[59] - 公司有息负债货币分布:人民币银行及其他借贷占比65.3%,人民币担保票据及公司债券占比19.5%,美元担保票据占比10.8%,港币银行借贷占比4.4%[61] - 担保票据及公司债券账面值为人民币68,917,651千元,公允价值为人民币69,638,751千元[100] - 担保票据及公司债券公允价值较账面价值高出人民币721,100千元[100] - 与2024年末相比,担保票据及公司债券账面价值减少人民币6,489,331千元[100] - 与2024年末相比,担保票据及公司债券公允价值减少人民币5,364,131千元[100] - 公司发行人民币35亿元担保票据,包括5亿元1.90%2030年到期票据和15亿元2.38%2035年到期票据等[124] - 公司全数赎回美元3亿元2.375%票据和人民币73亿元各类公司债券,赎回总价值约人民币91.64亿元[125] - 子公司发行人民币350亿元公司债券及中期票据,票面利率1.80%-2.38%[149] - 全资附属公司赎回面值人民币18亿元票面利率2.88%的中期票据[151] - 全资附属公司赎回面值人民币20亿元票面利率3.05%的公司债券[151] - 全资附属公司赎回面值人民币15亿元票面利率2.75%的公司债券[151] - 全资附属公司赎回面值人民币20亿元票面利率2.63%的中期票据[151] - 全资附属公司赎回面值美元3亿元票面利率2.375%的担保票据[151] 担保和承诺事项 - 公司为物业买家偿还银行按揭贷款提供担保金额为人民币257.6亿元[62] - 公司以资产账面值人民币1,113.2亿元为银行贷款作抵押担保[64] - 对合营公司财务担保最大额度83.17391亿元人民币,已用额度83.17391亿元人民币[136] - 对联营公司财务担保最大额度1.4599亿元人民币,已用额度1.4599亿元人民币[136] - 公司建筑合约反赔偿承诺增至人民币22.51亿元(2024年末:17.16亿元)[138] - 公司为买家银行按揭贷款担保金额降至人民币257.61亿元(2024年末:450.43亿元)[138] - 抵押资产账面总值降至人民币1113.24亿元,其中物业存货抵押大幅减少至26.86亿元(2024年末:378.14亿元)[13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投资物业资本开支承诺为62.86399亿元人民币[135] 资产和负债状况 - 流动负债同比下降7.6%至2451.10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2652.32亿元人民币[83] - 权益总额同比上升4.0%至4177.45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4018.30亿元人民币[83] - 合同负债(预售楼款)基本持平为1324.41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325.43亿元人民币[83] - 公司股东应占合并保留溢利为人民币308,609,013千元,占权益总额的76.8%[86] - 应收账款总额从2024年末的34.06亿元增至78.25亿元,增长129.7%,其中90日以上账龄应收账款从9.04亿元增至17.03亿元[121] - 应付账款总额从2024年末的556.01亿元降至523.74亿元,减少5.8%[123]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为人民币288,382千元,与上期持平[98] 外汇和汇兑影响 - 汇兑收益同比转正为4.01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损失4.38亿元人民币[79] - 外币汇兑实现净收益人民币1.36亿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人民币3.54亿元[106][107] 股息和股东回报 - 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港币25仙[26] - 2025年中期股息为每股港币25仙,总额约人民币25.17亿元[116] - 中期股息降至每股港币25仙(2024年:30仙)[144] 项目交付和运营 - 公司上半年高品质交付4.2万套房屋[27] - 集团系列公司(不含中海宏洋)竣工总建筑面积445万平方米[42] - 2025年上半年完成4.2万套住宅高品质交付,完美交付率达40%[74] - 2025年上半年在建保障房面积13.6万平方米,新竣工面积6.2万平方米[74] - 累计保障房竣工面积达1,437万平方米[74] 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运营 - 公司绿色项目共计690个,相应总认证面积超1.1亿平方米[68] - 能耗信息化平台覆盖100%自持运营写字楼项目和购物中心项目[71] - 2025年上半年绿色建筑认证项目收入约749亿元,高能效认证项目收入约2.73亿元[74] - 累计绿色建筑认证项目达690个,相应面积超1.1亿平方米[74] - 2025年上半年新增17个绿色建筑认证项目,面积约126万平方米[74] - 绿色采购供应商比例升至71%[74] 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 - 公司聘用3,232名员工,雇员男女比例2.48:1[76] - 员工人均培训时数为45小时[76] - 董事及管理层薪酬总额降至人民币1213万元(2024年同期:1375万元)[142] - 已发行股份总数维持109.45亿股普通股[146] - 股份期权计划项下可授予股份期权数量为811,397,653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7.41%[153] - 公司于2018年6月29日授予股份期权107,320,000股,行使价每股港币25.85元,其中向董事授予2,000,000股[127] - 公司于2020年11月24日授予股份期权285,840,000股,行使价每股港币18.724元,其中向董事授予6,300,000股[128] - 公司于2021年11月11日授予股份期权7,130,000股,行使价每股港币18.70元,其中向董事授予1,600,000股[129] - 2018年股份期权公允价值每股港币6.36元,2020年期权每股港币2.64元,2021年期权每股港币2.89元[13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份期权计划项下无尚未行使的股份期权[133] - 2024年6月30日前六个月内,51,440,500股2018年股份期权到期失效,4,882,000股因人员离职被没收[133] - 董事李民斌持有公司5,66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0.0517%[156] - 董事郭光辉持有相联法团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210,000股股份占其已发行股份0.001%[157] - 董事张智超持有相联法团中国建筑兴业集团2,984,000股股份占其已发行股份0.132%[157] - 董事庄勇持有面值90万美元息率5.35%的相联法团担保票据[159] - 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为实益拥有人持有5,618,894,255股占已发行股本51.34%[160] - 中建股份通过受控制公司权益持有6,140,159,183股占已发行股本56.10%[160] - Complete Noble Investments Limited为实益拥有人持有1,095,620,154股占已发行股本10.01%[160] - 中国中信集团通过受控制公司权益持有1,095,620,154股占已发行股本10.01%[160] - Pzena Investment Management, LLC作为投资经理持有547,389,432股占已发行股本5.00%[160] - 银乐发展有限公司为实益拥有人持有521,264,928股占已发行股本4.76%[160] - 中建集团持有中建股份约57.70%权益[165] - 审核及风险管理委员会已审阅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业绩[168] - 公司确认在报告期内遵守上市规则《企业管治守则》及《标准守则》要求[163][164] 关联方交易和资产处置 - 关联方交易中物业发展项目工程费用增至人民币16.08亿元(2024年同期:14.84亿元)[140] - 物资采购及供应链管理服务收入增至人民币3.66亿元(2024年同期:1.41亿元)[140] - 联营公司商标使用权许可费收入降至人民币1.45亿元(2024年同期:1.83亿元)[140] - 公司于2025年2月21日以1.75亿英镑(约16.02274亿元人民币)出售附属公司,确认收益2.61641亿元人民币[134] 会计政策和金融工具 - 公司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采用三级层级分类[97] - 公司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本,对运营业绩无重大影响[92] - 公司未提前采纳多项已颁布但未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92] - 公司金融风险管理部门政策及程序自去年年底以来无重大改变[96] - 公司管理层判断及估计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与上年度相同[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