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同比增长3.7%至人民币676.7百万元[7][9]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为人民币676.7百万元,同比增长3.7%[17] - 收益为人民币676,707千元,同比增长3.7%[143] - 集团总收益达676.707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157][159] - 经营溢利同比下降68.1%至人民币64.4百万元[7] - 经营溢利为人民币64,387千元,同比下降68.1%[143] - 期内溢利同比下降77.5%至人民币41.8百万元[7] - 期内溢利为人民币41,765千元,同比下降77.5%[143]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同比下降73.2%至人民币55.1百万元[7] - 公司期内溢利为人民币55,074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05,557千元下降73.2%[148] - 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考虑非经常性项目后同比减少73.2%至人民币55.1百万元[38] - 基本每股盈利同比下降71.7%至人民币1.3分[7]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1.3分,同比下降71.7%[143] - 每股基本盈利55,074千元,同比下降73.2%[168] - 集团除税前溢利下降至79.8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61.7%[157][15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以股份为基础付款开支193,500千元,同比激增215.5%[163] - 公司确认以权益结算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为人民币197,693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84,115千元增长135.0%[148] - 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同比增加215.7%至人民币193.5百万元[10] - 销售及分销开支同比增长67.3%至人民币250.9百万元,主要因股份基础付款开支增至人民币128.4百万元[27] - 行政开支同比增长63.1%至人民币118.4百万元,主要因股份基础付款开支增至人民币54.6百万元[28] - 研发开支同比减少18.2%至人民币114.5百万元,考虑资本化影响后研发成本减少23.6%至人民币156.0百万元[29] - 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14,459千元,同比下降18.2%[143] - 研发支出41,548千元,同比下降35.4%[170] - 员工成本总额359,576千元,同比增加57.6%[163] - 2025年上半年员工成本总额359.6百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228.2百万元增长57.6%[64] - 所得税开支38,035千元,同比增加66.5%[164] - 其他收入及开支净额16,733千元,同比下降11.0%[162] - 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33,632千元,同比上升10.9%[162] - 集团确认以股份为基础付款开支约人民币3,337.7万元,同比减少17.8%(2024年同期:4,062.6万元)[195] - 元心科技计划确认以股份为基础付款开支大幅减少至33.5万元,同比下降97.1%(2024年同期:1,158.5万元)[19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结构性心脏病业务收益为人民币271.5百万元,同比微增0.1%[18] - 结构心脏病业务收益增长至271.539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1%[157][159] - 左心耳封堵器销售收益同比增长14.7%[18] -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销售收益同比下降7.2%[18] - 结构心脏病业务分部利润下降至237.686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2.3%[157][159] - 外周血管病业务收益为人民币391.7百万元,同比增长2.9%[20] - 外周血管病业务收益增长至391.693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157][159] - 覆膜支架销售收益同比增长9.6%[20] - 腔静脉滤器销售收益同比下降16.8%[20] - 外周血管病业务分部利润下降至258.214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9.5%[157][159] - 起搏电生理业务收益为人民币13.5百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400%[21] - 起搏电生理业务收益大幅增长至13.475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74.2%[157][159] - 起搏电生理业务扭亏为盈,实现分部利润1.855百万元人民币[157][159]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内地市场收益占比74.1%[9] - 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8.0%[9] - 亚洲(不含中国内地)收益占比11.4%,欧洲收益占比11.0%[5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结构性心脏病业务布局四代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并升级左心耳封堵器以应对全球房颤患者需求增长[61] - 公司外周血管病业务中腔静脉滤器及覆膜支架在国内市场份额领先[62] - 公司是中国首家拥有国际级技术国产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完整产品组合的生产厂家[63] - 公司未宣布派发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36] 其他财务数据 - 公司毛利率从2024年同期的78.9%下降至73.6%,减少5.3个百分点[22]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收益同比下降69.9%至人民币9.9百万元[10]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收益人民币10.7百万元(2024年同期:收益人民币31.9百万元)[26]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未实现汇兑亏损人民币0.9百万元(2024年同期:收益人民币0.9百万元)[26] - 分占联营公司业绩收益人民币5.3百万元(2024年同期:亏损人民币1.4百万元)[31] - 融资收入同比增长15.7%至人民币10.3百万元,融资成本同比减少88.9%至人民币0.1百万元[32]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782.6百万元,较2024年末增长17.5%[45]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782,609千元,较期初增长17.6%[145]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782,609千元,较期初的人民币665,755千元增长17.5%[150] - 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人民币2,573.3百万元,流动负债总额为人民币993.3百万元,流动比率2.59[42][43] - 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从33天增至45天,贸易应付款项周转天数从103天降至72天[42]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为人民币3,770.2百万元,较2024年末增长7.9%[47] - 资本开支为人民币56.7百万元,同比减少73.4%[56] - 已签约未计提资本承约为人民币46.3百万元[59] - 公司无银行借款,资产负债率为零[44][46]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人民币391,273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02,670千元大幅增长281.1%[150] - 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73,025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24,330千元增加21.7%[150] - 公司购买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支出人民币441,000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48,000千元大幅增加198.0%[150] - 公司处置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所得款项为人民币311,000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20,000千元增长159.2%[150] - 公司注资于联营公司支出人民币132,000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4,000千元大幅增加450.0%[150] - 公司投资估值储备为人民币(100,537)千元,较期初的人民币(126,848)千元改善20.8%[148] - 公司非控股权益为人民币(33,249)千元,较期初的人民币(19,078)千元增加74.3%[148] - 非控股权益应占期内亏损为人民币13,309千元[143] - 分部资产总额增长至1,929.971百万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11.0%[160] - 综合负债总额增至1,596.735百万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12.1%[161] - 产业园区建设成本10,533千元,同比下降91.7%[170] - 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43,875千元,同比下降3.5%[171] - 联营公司投资成本从2024年的人民币80,775千元增加至2025年的人民币212,775千元,增长163.4%[173]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非上市股权基金投资为人民币205,302千元,较2024年的人民币209,430千元下降2.0%[178]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混合基金投资为人民币56,636千元,较2024年的人民币42,639千元增长32.8%[178] - 短期银行结构性存款为人民币441,000千元,较2024年的人民币311,000千元增长41.8%[178] - 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香港上市股权证券为人民币43,410千元,较2024年的人民币17,099千元增长153.9%[180]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人民币205,212千元,较2024年的人民币136,690千元增长50.1%[182] - 1至90日账龄的贸易应收款项为人民币158,755千元,较2024年的人民币124,812千元增长27.2%[182] - 91至180日账龄的贸易应收款项为人民币36,504千元,较2024年的人民币6,616千元增长451.7%[182] - 181至365日账龄的贸易应收款项为人民币7,328千元,较2024年的人民币2,760千元增长165.5%[182] - 超过365日账龄的贸易应收款项为人民币2,625千元,较2024年的人民币2,502千元增长4.9%[182] - 其他应付款项及预付款项总额为4.795亿人民币,较去年末4.782亿人民币基本持平[183] - 可抵扣增值税项降至4772万人民币,较去年末7659.6万人民币下降37.7%[183] - 向雇员作出的垫款-其他为2.845亿人民币,较去年末2.875亿人民币微降1.1%[183] - 贸易应付款项增至8299.8万人民币,较去年末5954.3万人民币增长39.4%[184] - 贸易应付款项为人民币841,265千元,较期初增长10.9%[145] - 超过120天的贸易应付款项达4290.8万人民币,较去年末3399.6万人民币增长26.2%[184] - 政府补助期末余额为4837.8万人民币,其中非流动负债4429.8万人民币[185] - 确认政府补助收入约798.9万人民币,其中191.6万人民币直接计入损益[186]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为5.583亿人民币,与去年末持平[187] - 普通股加权平均数4,344,028千股,同比减少1.7%[168] - 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数量增至46.317亿股,较期初46.302亿股增长0.03%[190] 公司投资和资产 - 公司投资人民币50.0百万元认购混合基金,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允值为人民币43.2百万元,占总资产0.8%[26] - 公司完成对剑虎医疗首阶段投资,取得22.22%股权,总投资额150.0百万元[51][52] - 公司持有无抵押资产,无重大或然负债及金融衍生工具[54][55][58] - 总资产同比增长8.8%至人民币5,333.7百万元[7] 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 - 公司董事谢粤辉持有698,794,928股股份,持股比例为15.09%[84] - 公司董事刘剑雄持有44,140,000股股份,持股比例为0.95%[84] - 公司董事阮杏梅持有4,600,000股股份,持股比例为0.10%[84] - 谢粤辉通过Xianjian Advanced Technology Limited持有694,194,928股股份[85] - 谢粤辉被授予4,600,000份购股权[85] - 刘剑雄直接持有8,140,000股股份[85] - 刘剑雄被授予36,000,000份购股权[85] - 董事会由7名董事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80] - 公司确认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遵守了标准守则的规定[81] - 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中期报告[82] - Xianjian Advanced Technology Limited持有694,194,928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14.99%[89] - 富途信托有限公司作为信托人持有208,507,5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4.50%[89] - 富途信托有限公司作为托管人持有26,250,5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0.57%[89] - 阮杏梅女士持有180,000股根据2022年股份奖励计划授予的股份[88] - 阮杏梅女士持有4,000,000份购股权(1,000,000份+1,500,000份+1,500,000份)[88] - 阮杏梅女士持有420,000股2022年计划奖励股份(受归属条件限制)[88] 股份计划和购股权 - 购股权计划可进一步授出的购股权上限为151,379,240股,占已发行股份的3.27%[94] - 购股权计划剩余年期约为六年零三个月[98] - 每名参与者在12个月内通过购股权行使可获取的股份不得超过已发行股本的1%[95] - 购股权计划可能发行的股份总数上限为462,929,240股,不超过采纳日已发行股本的10%[9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根据前计划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总数为2585万股[100][105] - 2025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3155.96万股购股权因期限届满自动失效[100][102] - 2025年上半年,员工行使购股权110万股,加权平均行使价1.419港元[100] - 2021年授予的购股权中,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有2485万股未行使,涉及93名员工[100][104] - 2024年授予高管的购股权中,谢粤辉获460万股,刘剑雄获3600万股,行使价均为1.95港元[105] - 阮杏梅女士持有两批购股权共300万股,行使价分别为3.59港元和1.95港元[105] - 2015年授予的购股权已全部失效或注销,涉及总数为1.936亿股[100] - 2025年1月1日,2015年授予的购股权尚有3265.96万股未行使,涉及18名员工[101] - 2025年1月1日,2021年授予的购股权尚有2525万股未行使,涉及96名员工[103] - 公司当前有效的购股权计划主要集中于2024年新授予的股份,总数为4360万股[10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总数为286,177,500份[110] - 2024年1月24日授予雇员购股权行使价为1.950港元,授予数量132,650,000份[106] - 2021年11月12日授予雇员购股权行使价为3.590港元,授予数量100,300,000份[106] - 2021年12月10日授予顾问购股权行使价为3.836港元,授予数量24,000,000份[106] - 2024年1月24日授予购股权公平价值为172.9百万港元[113] - 2021年11月12日授予购股权公平价值为188.4百万港元[11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可进一步授予购股权数目为151,379,240股[110] - 2021年12月10日授予雇员购股权行使价为3.836港元,授予数量11,000,000份[106] - 2021年3月31日授予购股权公平价值为53.0百万港元[112] - 2021年12月10日授予购股权公平价值为67.9百万港元[113] - 购股权计划授予总量达4.8087亿份,加权平均行使价2.68港元[192] - 公司尚未行使购股权数量从期初389,204,600股减少至期末312,027,500股,加权平均行使价由2.5082港元升至2.7323港元[194] - 期内因雇员离职或绩效未达标导致76,077,100股购股权失效,加权平均行使价为1.6043港元[194] - 2023年11月授出的五批购股权公平值总额为2.697亿元人民币,单份公平值为22.446
先健科技(01302) - 2025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