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渤海银行(09668)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8 11:3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14%至142.15亿人民币(2025年1-6月)[15]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142.15亿元,同比增加10.70亿元,增幅8.14%[29][32] - 净利润同比增长3.61%至38.30亿人民币(2025年1-6月)[15] - 2025年1-6月净利润38.30亿元,同比增加1.33亿元,增幅3.61%[29][32] - 非利息净收入61.69亿元,同比增长21.81%[32] - 非利息净收入61.69亿元,同比增长21.81%[49]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1.74亿元,同比下降30.80%[49] - 集团所得税费用为7.48亿元,实际税率16.34%[5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利息收入253.01亿元,同比下降10.14%[38] - 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176.06亿元,同比下降13.47%[39] - 利息支出172.56亿元,同比下降14.05%[42] - 吸收存款利息支出100.05亿元,同比下降10.34%[43] - 成本收入比下降4.10个百分点至32.17%(2025年1-6月)[18] 资产和负债表现 -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增长1.91%至9,544.22亿人民币(2025年6月30日)[15] - 吸收存款总额下降4.01%至10,041.85亿人民币(2025年6月30日)[15] - 集团资产总额18238.02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00.40亿元,降幅1.09%[26] - 发放贷款和垫款余额9424.28亿元,较上年末新增170.66亿元,增幅1.84%[26] - 负债总额17104.8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32.31亿元,降幅1.34%[27] - 吸收存款10271.39亿元,较上年末减少404.23亿元,降幅3.79%[27] - 集团资产总额为18,238.0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09%[60][62] - 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为727.17亿元,占比3.99%,较上年末下降50.92%[62] -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为9,544.2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1%[63][65] - 金融投资为7,367.8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9%[66][68]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投资为2,532.74亿元,占比34.37%,较上年末增长42.79%[68] - 集团负债总额为17,104.86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34%[71][73] - 吸收存款总额为10,041.85亿元,较上年末下降4.01%[74][76] - 总资产为10,271.3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下降3.79%[77] - 总权益为1,133.1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31.91亿元人民币[78] - 风险加权资产合计为119,064.97亿元人民币(集团),较2024年末增长3.14%[86] 盈利能力指标 - 净利差上升0.04个百分点至1.20%(2025年1-6月)[18] - 净利息收益率下降0.04个百分点至1.32%(2025年1-6月)[18] - 净利差1.20%,同比上升0.04个百分点;净利息收益率1.32%,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34] - 公司贷款和垫款平均收益率4.28%,较去年同期4.66%下降38个基点[40] - 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3.63%,较去年同期4.97%下降134个基点[40] - 金融投资利息收入66.47亿元,同比增长1.05%[41] - 公司存款平均成本率2.02%,较去年同期2.40%下降38个基点[44] 资本充足性指标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上升0.04个百分点至8.39%(2025年6月30日)[18]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39%(集团)和8.17%(银行),较2024年末分别上升4和4个基点[83] - 资本充足率为11.24%(集团)和11.03%(银行),较2024年末分别下降39个基点[83] - 杠杆率为5.33%,较2024年末上升32个基点[88] 资产质量指标 - 不良贷款率上升0.05个百分点至1.81%(2025年6月30日)[18] - 拨备覆盖率上升4.51个百分点至159.70%(2025年6月30日)[18] - 不良贷款余额172.6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89亿元,不良贷款率1.81%[28] - 贷款拨备率2.89%,拨备覆盖率159.70%[28] - 不良贷款率为1.81%[152] - 金融资产减值准备余额391.6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2.36亿元[152] - 不良贷款率为1.81%,较2024年末上升5个基点[90] - 个人贷款不良率升至4.43%,较2024年末上升28个基点[92] - 公司贷款不良率为1.12%,较2024年末上升1个基点[92] - 损失类贷款占比升至1.09%,较2024年末上升18个基点[90] - 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从2024年末的9364.91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9544.22亿元,不良贷款率从1.76%微升至1.81%[94] - 个人贷款不良率从2024年末的4.15%上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4.43%,不良贷款金额从921.19亿元增至953.10亿元[94] - 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率从3.41%改善至2.60%,但建筑业不良率从2.39%上升至3.52%[94] - 华东地区不良贷款率从0.76%上升至0.94%,华中及华南地区不良率从2.75%显著上升至3.10%[96] - 逾期贷款总额从261.54亿元增加至291.61亿元,逾期率从2.79%上升至3.06%[98][100] - 信用贷款不良率从2.68%改善至2.20%,抵押贷款不良率从2.77%上升至3.43%[103] - 重组贷款余额从上年末增长5.77%至171.40亿元[104] - 公司通过现金清收、呆账核销等方式处置不良资产37.42亿元[106]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贷款减值准备期末余额从242.44亿元增至262.87亿元,当期计提35.95亿元[108] 公司业务表现 - 公司贷款和垫款为6,935.15亿元,占比72.66%,较上年末增长5.92%[65] - 公司存款为6,304.58亿元,占比62.78%,较上年末下降3.81%[76] - 公司存款余额6304.58亿元,付息率2.02%较上年下降32个基点[114] - 公司贷款总额6935.1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87.79亿元增长5.92%[115] - 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712.5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28%[115] - 制造业贷款余额1107.9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36%[115] - 绿色贷款余额499.0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02%[116] - 涉农贷款余额473.1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5%[116] - 交易银行中间业务收入7.52亿元,同比增长5.36%[119] - 交易银行业务余额5607.69亿元,同比增长19.81%[119] - 现金管理类存款余额364.97亿元,服务客户969户[120] - 跨境供应链业务规模达580亿元人民币,带动国际业务总量增长逾30%[121] - 债券主承销业务承销金额968.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1%,其中创新及专项债券金额167.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32%[122] - 撮合业务规模达580.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122] - 资产托管及外包业务规模32,275.75亿元人民币,托管手续费收入10,031.67万元人民币[123] - 普惠贷款余额564.3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2.1%,客户数141,957户,较上年末增长9.65%[124] - 公司全量客户达12.54万户,较上年末增长5.43%[113] 零售业务表现 - 零售客户总量846.81万户,较年初净增26.55万户[127] - 财富资产规模同比增长5.91%,其中零售存款增长6.30%,零售理财增长5.02%,代销保险增长40.82%[128] - 私人银行客户厚利型产品覆盖度较年初提升1.05个百分点[128] - 个人贷款余额2,152.24亿元人民币[131] - 信用卡累计发卡量126.53万张,贷款规模34.49亿元人民币[133] 金融市场业务表现 - 债券业务交易量突破2.16万亿元[135] - 国债承销量497.1亿元同比增长5.61%[136] - 政策性金融债承销量597.9亿元同比增长8.67%[136] - 地方政府债承销量385.39亿元同比增长26.12%[136] - 发行同业存单2560.9亿元同比增长30.27%[137] 理财业务表现 - 理财产品余额2168.7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97%[140] - 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99.37%[140] - 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中债券类占比39.85%[140] - 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中银行存款类占比16.37%[140] - 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中公募基金占比13.70%[140] - 渤银理财营业收入2.03亿元,净利润1.05亿元[148] - 渤银理财服务投资者超90万户,累计创造收益24.77亿元[148] - 投资科创债券57.83亿元,同比增长170.49%[148] - 投资绿色债券30.90亿元,同比增长223.56%[148] - 到期封闭式产品136只,100%超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兑付[148] 子公司和分支机构表现 - 香港分行总资产达183亿等值港币[147] - 香港分行2020年开业,为境外首家分行[147] - 理财子公司渤银理财总资产26.73亿元,净资产25.43亿元[148] 科技投入和创新 - 科技人员数量为1,497人,占合同制员工比例10.91%[145] - 科技投入金额为5.18亿元人民币[146] 流动性风险管理 - 流动性风险管理采用集中管理模式,设置多维度核心指标监测体系[155] - 建立三级流动性储备应对日常及应急流动性需求[157] - 按日开展流动性风险预警监测,按季实施压力测试[157] - 银行最短生存期超过监管要求的30天[157] - 流动性覆盖率为128.93%,较上季度147.17%下降18.24个百分点[160] - 净稳定资金比例为108.25%,较上季度107.89%上升0.36个百分点[159] - 流动性比例为88.06%[158] - 可用稳定资金达1,008,488,158千元,较上季度增加6,425,493千元[159] - 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为213,321,479千元,较上季度增加39,232,111千元[160] - 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为0.87%[164] - 流动性净额缺口主要体现在1-3个月到期区间达-185,051,666千元[162] - 1-5年期资产配置达492,915,105千元,显著高于同期负债313,570,657千元[162] - 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为165,452,426千元,较上季度增加47,158,705千元[160] - 所需稳定资金为931,632,419千元,较上季度增加2,891,256千元[159] 信用风险管理 - 信贷政策覆盖19个板块、67个行业领域,制定102条区域差异化政策[153] - 全面重检1,382个国标行业信贷结构调整策略[153] - 押品管理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三维管控[153] - 信用风险限额方案从五大维度设立限额指标[153] - 前十大客户贷款总额522.16亿元,占资本净额的39.02%,占贷款总额的5.47%[102] 其他风险管理 - 公司资本管理工作无重大实质性风险事件[168] - 公司信息科技风险整体可控且未发生重大实质性事件[169] - 公司未发生重大合规风险事件[171] - 公司新建受益所有人系统并落实受益所有人管理新规[172] - 公司未发生重大洗钱风险事件[173] - 公司战略风险总体平稳可控且未发生重大事件[174] - 公司声誉得到有效管理且声誉资本不断增强[175] - 公司最终境外债权涉及国家风险等级均为低或较低[176] - 公司境外债权余额均符合国别风险限额要求[176] - 公司制定2025年国别风险评级及限额管理方案[176] 公司治理和股东结构 - 公司普通股股份总数在报告期内未发生变动,保持17,762,000,000股[182] - 内资股占比65.09%,数量为11,561,445,000股[182] - H股占比34.91%,数量为6,200,555,000股[182] - 截至报告期末股东总数为76户,其中内资股股东11户,H股股东65户[182] - 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关联企业合计持股3,660,938,000股,占比20.61%[184] - 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持有H股2,888,555,000股,占比16.26%[183][188] -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代理H股持股3,311,646,300股,占比18.64%[183][184] - 中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内资股1,975,315,000股,占比11.12%[183][188] -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内资股1,686,315,000股,占比9.49%[183][188] -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内资股1,686,315,000股,占比9.49%[183][188] - 泛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内资股1,370,706,739股,其中7.72%被冻结[183][185] - 天津商汇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内资股1,156,000,000股,占比6.51%[183][188] - 山东黄金金控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持有H股327,294,500股,占比1.84%[188] - 宜昌东阳光健康药业有限公司持有H股322,920,500股,占比1.82%[188] - 董事会成员13名包括2名执行董事5名非执行董事6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93] - 监事会成员4名包括2名职工监事2名外部监事[193] - 高级管理层5名成员包括行长1名副行长3名首席风险管理官1名[193] - 王爱俭2025年1月3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两个委员会委员[194] - 刘骏民2025年1月6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提名薪酬委员会主任委员[194] - 刘澜飚2025年1月6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三个委员会委员[194] - 朱宁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两个委员会委员自2025年1月3日生效[195] - 毛振华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提名薪酬委员会主任委员自2025年1月6日生效[195] - 第六届董事会2025年1月20日选举产生含9名非执行董事6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96] - 杜刚2025年7月25日起辞任副行长2025年8月28日起辞任董事会秘书[19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预计2025年下半年财政政策保持积极有力,实体信贷需求将进一步修复[179] - 公司预计降息趋势持续,流动性保持相对宽松,银行负债端压力可能缓解[179] - 公司预计银行业息差降幅可能进一步趋缓[179] - 公司预计银行中收可能因资本市场回暖等因素有所改善[179] - 公司预计房地产投资对经济的拖累可能边际减弱[179] - 公司预计外需减退压力仍在,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179]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注册资本为177.62亿元人民币[13] - 2025年中期不进行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转增股本[9] - 2025年中期财务报告未经审计[10] - 报告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7] - 财务数据货币单位均以人民币列示[10] - 财务报表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10] - 公司注册日期为2005年12月30日[13]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1200007109339563[13] - 金融许可证机构编码为B0017H112000001[13] - H股股票代码为9668在香港联交所上市[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