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际家居零售(01373) - 2025 - 年度财报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收入为25.368亿港元,较上年度下降5.6%[8][9] - 年度利润为4.2238亿港元,较上年度下降51.4%(扣除政府补助后)[8][9] - 总收入为2,536,822,000港元,同比下降5.6%(2023/24:2,687,036,000港元)[30]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为47,727,000港元,同比下降52.8%(2023/24:101,070,000港元)[30] - 扣除政府补助后利润同比下降51.4%(补助金额1,447,000港元,2023/24:5,923,000港元)[30] - 收入同比下降5.6%至253.68亿港元(2024年:268.70亿港元)[188] - 年度净利润同比下降57.7%至4.22亿港元(2024年:9.98亿港元)[188] - 经营利润大幅下降46.2%至7.39亿港元(2024年:13.74亿港元)[188] - 每股基本盈利从14.0港仙下降至6.6港仙,降幅达52.9%[188] - 年度全面收入总额下降59.2%至4.19亿港元(2024年:10.27亿港元)[19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总雇员成本减少7%至406,146,000港元(2023/24:436,746,000港元)[35] - 员工总数2,007名,同比下降5.6%(2024年4月30日:2,127名)[35] - 公司支付股息69.117百万港元,同比减少38.4%(从112.228百万港元)[194] - 公司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18.887百万港元,同比减少69.4%(从61.657百万港元)[194] - 公司已付所得税20.647百万港元,同比减少64.1%(从57.454百万港元)[194] 各地区表现 - 香港市场收入2,185,328,000港元,占总收入86.1%(2023/24:86.7%)[38] - 澳门业务收入为50,222,000港元,较上年度44,976,000港元增长11.7%[41] - 新加坡市场收入为301,272,000港元,较上年度311,896,000港元下降3.4%[42] - 澳门业务上年度收入为44,976,000港元[41] - 新加坡市场上年度收入为311,896,000港元[42] - 香港业务占公司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年度总收入约86.1%[14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重新规划采购策略,聚焦高性价比产品,通过供应链优化及精简产品功能降低采购成本,扩大入门价位产品比重[21] - 公司全面调整分店产品组合,优化门店布局,为门店增加更多低单价高周转产品并推出限时低价优惠[22] - 公司重新评估分店网络,与业主商讨减租方案,逐步淘汰低效门店降低营运成本[23] - 公司强化门店绩效管理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在成本可控基础上最大化每家门店价值[23] - 公司通过严格预算管理控制员工成本已取得初步成效[24] - 公司加大力度与业主协商到期租约初现成效,预期未来一两年财务表现将体现成效[24] - 公司深化供应链环节分析,从计划采购物流仓储配送五大环节全面优化,提升成本效益与物流流畅度,缩短新品上架周期[25] - 公司采取灵活清货策略,避免库存老化和资金积压,将滞销产品调配至需求较高门店[25] - 公司继续拓展与第三方电子网购平台合作机会,创造即时销售并提升电子商务领域营销[26] - 公司设定目标到2027年将温室气体强度较基准年(截至2022年4月30日止年度)降低10%[152] - 目标于2035年实现供应链碳中和[156] 股息和股东回报 - 股息合共每股5.5港仙[8][9] - 中期股息每股4.0港仙,支付总额约28,812,000港元[47] - 末期股息建议每股1.5港仙,年度股息合计每股5.5港仙,总额约39,570,000港元[47] - 上年度股息为每股11.2港仙[47] - 上年度中期股息为每股5.6港仙[47] - 末期股息记录日期定为2025年10月8日,股份过户登记将于2025年10月3日至10月8日暂停[49] - 公司可供股东分派的储备为7.454亿港元,其中保留盈利2.30062亿港元及股份溢价5.15368亿港元[54] 现金流和融资活动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8456亿港元[8][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84,560,000港元(2024年10月31日:308,072,000港元)[31] - 借款总额为15,114,000港元,同比下降33.8%(2024年4月30日:22,820,000港元)[32]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385.738百万港元,同比减少17.4%(从466.694百万港元)[194] - 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22.537百万港元,同比减少59.8%(从56.033百万港元)[194] - 公司融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418.323百万港元,同比减少11.8%(从474.433百万港元)[194]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年末余额284.560百万港元,同比减少15.9%(从338.501百万港元)[194] - 公司银行借款所得款98.174百万港元,同比减少31.8%(从144.032百万港元)[194] - 公司银行借款偿还105.880百万港元,同比减少21.3%(从134.574百万港元)[194] - 公司租赁负债偿还337.350百万港元,同比减少8.5%(从368.584百万港元)[194] 资产和负债状况 - 资产总值为14.9723亿港元[8] - 负债总值为6.32788亿港元[8] - 净资产值为8.64442亿港元[8] - 流动比率稳定在1.7(2024年4月30日:1.5)[32] - 资产负债率为2.61%(2024年4月30日:3.37%)[3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15.9%至28.46亿港元(2024年:33.85亿港元)[191] - 总资产下降14.1%至149.72亿港元(2024年:174.22亿港元)[191] - 租赁负债总额下降32.8%至41.02亿港元(2024年:55.16亿港元)[191] - 总权益下降3.3%至86.44亿港元(2024年:89.37亿港元)[191] - 存货下降6.9%至37.47亿港元(2024年:40.26亿港元)[191] 业务运营和战略 - JFun会员人数突破1,000,000[13] - 公司通过约367间店铺组成的零售网络,以多个著名品牌及线上平台提供多元化产品[29] - 线上平台推出"线上下单,线下自提"功能以节省物流成本和能源耗费[151] - 公司拥有760家供应商,覆盖12个地区,包括香港260家、中国内地370家、欧洲30家、日本20家、韩国18家、泰国15家、台湾15家、马来西亚10家、越南10家、新加坡6家、印度尼西亚5家和美国5家[162] - 公司供应商地域分布中香港占比34.2%(260/760),中国内地占比48.7%(370/760)[162] - 公司供应链覆盖全球12个地区[156] 公司治理和董事会 - 四名董事(刘栢辉、郑声旭、孟永明、吴士元)将于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席退任并可重选连任[55] - 集团共同创始人魏丽霞女士现任主席兼集团行政总裁,负责集团战略制定及业务拓展[59] - 首席财务总监郑声旭拥有逾30年会计及财务经验[63] - 独立非执行董事孟永明拥有逾40年批发及零售业务经验[65] - 孟永明曾担任沃尔玛韩国公司总裁及中国区Trust-Mart首席运营官[65] - 孟永明曾任PT Matahari Department Store Tbk Commissioner,该公司在印尼经营超过100间百货连锁商场[65] - 独立非执行董事吴士元拥有逾35年营运及管理经验[67] - 独立非执行董事杨耀强拥有逾30年消费、零售、食品及饮料行业经验[69] - 行政总裁欧阳宏硕拥有30年国际零售业务经验,覆盖15个国家[71] - 首席资讯总监黄健文拥有20多年信息技术管理及系统开发经验[72] - 黄健文自2005年6月加入集团,负责监察信息技术系统[72] - 欧阳宏硕曾担任Dollar General采购副总裁及Walmart采购高级总监[71] - 董事会由6名董事组成含3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3] - 主席魏丽霞女士兼任集团行政总裁职务[101] - 董事会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年度召开4次会议,所有董事出席率均为100%[105][106] - 审计委员会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年度举行2次会议,成员出席率100%[115][118] - 薪酬委员会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年度举行2次会议,成员出席率100%[120][121] - 执行董事服务合约为期三年,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一年[112] - 董事会成员中三分之一须每年轮值退任,每位董事至少每三年退任一次[112] - 审计委员会建议续聘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为外聘核数师[115] - 薪酬委员会负责向董事会建议董事年度薪酬方案[120] - 所有董事在本年度均接受专业培训[109] - 提名委员会在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年度举行1次会议[126] - 控股股东魏丽霞、刘栢辉及Hiluleka Limited于2013年9月10日签署不竞争契据,承诺在香港、中国内地、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集团业务地区不从事竞争业务[133] - 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年度控股股东已提供书面确认遵守不竞争契据[133] - 审计委员会每年审查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的成效[134] - 高级管理层每年识别主要运作程序的相关风险并进行评分排序[135] - 内部审计部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负责检讨关键业务及内部控制政策[136] - 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年度董事会认为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有效充足[137] - 股东持有不少于十分之一投票权股本可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40] - 股东提名董事候选人需在股东大会前7日提交书面通知及参选同意书[142] - 股份登记事宜需联系香港中央证券登记有限公司[143] - 最新版组织章程文件于2022年9月29日发布[144] - 公司于2024年9月26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除一名董事外全体出席[146] 股权结构和股份计划 - 魏丽霞女士持有公司总权益361,902,000股,占股50.11%[73] - 刘栢辉先生持有公司总权益357,980,000股,占股49.57%[73] - 郑声旭先生持有个人权益1,788,000股,占股0.25%[73] - 孟永明先生持有个人权益424,000股,占股0.06%[73] - Hiluleka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324,000,000股,占股44.86%[76] - Webb David Michael持有权益62,813,000股,占股8.70%[76] - Preferable Situation Assets Limited持有权益36,790,100股,占股5.09%[76]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722,223,000股[73][76] - 股份奖励计划授出股份面值上限为公司已发行股本5%[80] - 单个雇员通过股份奖励计划可获授股份上限为已发行股本1%[80] - 股份奖励计划年度内授出902,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约0.1%[82] - 股份奖励计划未归属股份从年初10,437,150股增至年末17,865,150股,占比从1.4%升至2.5%[82] - 受托人本年度以283,200港元购入300,000股公司股份[82] - 股份归属前公司股份加权平均收市价为每股1.03港元[82] - 董事郑声旭持有股份奖励152,000股未归属,含新授出110,000股[82] - 雇员群体股份奖励未归属数量为1,128,000股[82] - 本年度于联交所回购282万股普通股总代价为290.4万港元[91] - 股份回购最高单价为1.11港元最低单价为0.89港元[91] - 股份奖励计划受托人以28.2万港元购入30万股公司股份[92] - 公众持股量维持至少占已发行股本总额25%[96] 关联交易和审计 - 魏丽霞女士关联租赁交易年度实际支付39,987,000港元,超出原定上限48,000,000港元[86] - 新签租赁框架协议年度上限设定为39,300,000港元(2026-2028年度)[85] - Radha Exports商品采购协议年度上限设定为100,000,000港元(2026-2028年度)[88] - 租赁框架协议续期三年至2028年4月30日[85] - 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年度向Radha Exports Pte. Ltd.集团采购商品金额为6186.9万港元[89] - 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财政年度向Radha Exports Pte. Ltd.集团采购商品的年度上限为1.4亿港元[89] - 五大客户及五大供应商分别占集团营业额及采购额不足30%[99] - 核数师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对持续关连交易出具无保留函件[90] - 外聘核数师审计服务费用约为2,066,000港元[132] - 外聘核数师非审计服务费用约为290,000港元[132] - 非审计服务主要包括提供审阅服务[132] - 综合财务报表已根据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完成审计并获无保留意见[167] - 审计确认公司财务报表真实反映截至2025年4月30日的财务状况[167] - 存货净额达3.75亿港元,占总资产比例25.1%[175] - 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需管理层判断拨备水平[175] - 审计重点关注存货账面价值及跌价准备估计[174][175] - 存货跌价准备基于类别周转率及专项减值评估[175] - 审计测试历史数据准确性并与销售趋势对比[175] - 评估管理层对滞销和临期存货的核销假设[175] - 审计验证年末后存货销售情况以确认可变现净值[175] - 董事对财务报表真实性及内部控制负责[179] - 审计委员会监督集团财务报告流程[180] - 审计目标为对财务报表整体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181] 环境社会治理(ESG)和员工 - 公司温室气体强度为每百万港元销售额产生2.8公吨二氧化碳当量,较上年3公吨有所改善[150] - 公司总用电量约为14,650兆瓦时,较上年15,600兆瓦时下降[152] - 零售店消耗塑料购物袋约34吨,较上年35吨减少[152] - 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外购电力,数据依据香港电力公司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计算[150] - 排放物评估自2017年5月1日后年度期间开始实施[148] - 重大环境社会治理事宜包括雇员发展培训、客户隐私保护及供应链管理[149] - 公司总员工数为2,007名,其中香港1,574名、新加坡357名、澳门36名[157] - 员工流失率男性为38%,女性为34%[158] - 40岁以下员工流失率为42%,40岁及以上为29%[158] - 因工伤损失工作日数为887日,同比减少286日[159] - 员工培训覆盖率达90%,人均培训时长为3小时[160] - 公司用电为间接碳排放主要来源[156] - 公司未直接产生有害废弃物或二氧化碳排放[153][156] - 本年度无严重违反环境或劳动法规事件[153][157][159] - 公司收到1,344个产品及服务相关投诉,全部通过换货或沟通解决[164] - 公司未发现任何童工及强制劳工相关违规事件[161] - 公司未发生因安全与健康理由导致的产品召回事件[164] - 公司未发现任何产品责任及数据隐私相关法规的严重违规事件[164] - 公司未发现任何反贪污相关法规的严重违规事件[165] - 公司获得香港社会服务联会颁发的"连续20年+商界展关怀"标志[166] 其他财务数据 - 经营利润为7.3929亿港元[8] - 毛利率为46.0%[8] - 集团财务数据涵盖截至2021年至2025年4月30日的五个年度业绩、资产及负债摘要[50] - 物业、厂房及设备变动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4[51] - 投资物业与自用物业的具体地址包括香港、澳门及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