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经营业务收益表现 - 持续经营业务收益减少2%至3.627亿港元(2024年:3.692亿港元)[2][3]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362,684千港元,同比下降1.8%[6] - 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380,708千港元,同比下降4.6%(从399,218千港元)[23] - 综合收益为362,684千港元,同比下降1.8%(从369,249千港元)[23] - 持续经营业务综合收益减少2%至3.627亿港元[53] 持续经营业务毛利表现 - 持续经营业务毛利增加1%至2.429亿港元(2024年:2.415亿港元)[2][3] - 公司毛利为242,894千港元,同比增长0.6%[6] - 持续经营业务毛利增加1%至2.429亿港元[53] 利润及盈利能力指标 - 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大幅改善至1.367亿港元(2024年:亏损0.81亿港元),同比增长269%[2][4] - 公司经营业务溢利为115,445千港元,较去年同期8,827千港元增长1208%[6] - 公司税前溢利为105,085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0,731千港元[6] - 公司本期持续经营业务溢利为136,712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7,678千港元[6] - 公司本期全面收益总额为235,596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14,404千港元[8] - 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36,712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81,048千港元[7] - 持续经营业务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36,712千港元,相比2024年同期亏损17,678千港元实现扭亏为盈[29] - 除税前综合溢利为105,085千港元,同比扭亏为盈(从亏损10,731千港元)[23] - 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转为盈利1.367亿港元(去年同期:亏损8,100万港元)[56] 每股盈利数据 - 每股盈利4.88港仙(2024年:亏损2.89港仙)[2] - 持续经营业务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4.88港仙,去年同期为亏损0.63港仙[7] - 每股基本盈利/亏损计算基于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799,669,050股[29] 非经常性项目及特殊收益 - 因终止影院租约恢复成本拨备拨回非经常性收益1910万港元[4] - 租赁修改产生非经常性收益8580万港元[4] - 出售新加坡物业拨回递延税项负债产生所得税抵免3260万港元[4] - 2024年同期录得非金融资产减值亏损3.133亿港元(2025年:无)[4] - 2024年同期因出售合营企业权益录得非经常性收益2.943亿港元(2025年:无)[4] - 其他收益大幅增至114,618千港元,较去年同期21,376千港元增长436%[6] - 公司录得非经常性收益1,910万港元(恢复成本拨备拨回)及8,580万港元(租赁修改)[41] - 租赁修改收益85,849千港元及恢复成本拨备拨回19,100千港元,均来自电影院租约提前终止[26] 已终止经营业务表现 - 已终止经营业务收益为138,256千港元,主要来自台湾(127,468千港元)和360剧院(10,788千港元)[23] - 已终止经营业务除税后亏损为41,659千港元,主要受360剧院亏损32,675千港元影响[23] - 已终止经营业务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为63,370千港元(2024年同期)[29] - 360剧院相关固定资产减值亏损225,978千港元及发展成本减值87,355千港元(2024年已终止经营业务)[26] - 终止经营业务产生亏损63370千港元,其中出售权益收益285575千港元[36] 成本与费用变化 - 提供服务成本下降至101,077千港元,同比减少7.2%(2024年:108,979千港元)[26] - 折旧开支减少:自置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15,550千港元(同比下降19.6%),使用权资产折旧44,027千港元(同比下降11%)[26] - 财务费用总额为10,360千港元,同比下降47.8%(从19,558千港元)[24] - 员工成本为50,790千港元,同比增长5.1%(从48,311千港元)[25] - 财务费用减少主要因银行贷款利息支出降至370万港元(上期:1,440万港元)[54] - 销售及行政费用减少至2.245亿港元(去年同期:2.402亿港元)[54] - 汇兑亏损净额3,011千港元,同比减少69.4%(2024年:9,855千港元)[26] 税务相关事项 - 海外税项拨备1,879千港元,实际税项抵免31,627千港元[27] - 新加坡企业所得税按17%税率计提(2024年:17%)[28] - 所得税录得抵免3,160万港元(去年同期:开支690万港元)[55] 地区业务表现:新加坡 - 新加坡地区占公司综合分部收益79%(2024年上半年:81%)[42] - 新加坡市场占当地票房57%[43] - 公司在新加坡运营16家电影院及122块银幕[42][43] - 新加坡业务净票房收入为2870万新加坡元,较2024年增加0.7%[48] - 新加坡业务平均净票价从12.1新加坡元上涨6%至12.8新加坡元[48] - 新加坡业务入场人次减少5%至224万[48] - 新加坡业务餐饮收入从1240万新加坡元增加4%至1290万新加坡元[48] 地区业务表现:香港 - 香港地区入场观众80万人次(2024年同期:90万人次)[45] - 香港业务入场人次从2024年上半年90万下降至2025年同期80万[46] - 香港业务票房收入从5790万港元下降26%至4280万港元[46] - 香港业务平均票价从64港元下降至53港元[46] - 香港业务分部业绩从亏损1640万港元转为盈利320万港元[46] - 香港业务场地成本从4100万港元下降至1170万港元[46] 电影放映业务表现 - 电影放映收益为336,790千港元,同比下降5.6%(从356,909千港元)[23] - 电影放映收益减少6%至3.368亿港元[43] - 总入场人数减少7%至304万人(2024年同期:326万人)[43] - 平均票价由68港元增至70港元[43] - 电影放映业务占公司总分部收益88%[43] - 总入场人次减少7%[53] 发行及制作业务表现 - 发行及制作收益为43,624千港元,同比增长3.8%(从42,015千港元)[23] - 电影发行及制作业务收益为436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轻微增加0.9%[51] 资产与负债状况 - 公司总资产由2024年12月31日的1,758,591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653,848千港元,降幅约5.96%[9] - 流动资产净额由2024年12月31日的负147,065千港元改善至2025年6月30日的正52,132千港元[9] - 使用权资产由2024年12月31日的726,127千港元大幅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390,815千港元,降幅约46.17%[9] - 银行存款及现金由2024年12月31日的133,568千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152,205千港元,增幅约13.95%[9] - 银行借款(流动部分)由2024年12月31日的13,965千港元激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89,396千港元,增幅约1,256%[9] - 非流动银行借款于2025年6月30日为156,016千港元,而2024年12月31日为零[10] - 公司权益总额由2024年12月31日的1,405,386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169,790千港元,降幅约16.77%[10] - 储备由2024年12月31日的1,125,419千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889,823千港元,降幅约20.92%[10] - 持作出售之非流动资产于2025年6月30日为271,398千港元,而2024年12月31日为零[9] - 租赁负债(非流动部分)由2024年12月31日的129,923千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293,297千港元,增幅约125.74%[10] - 净资产达14.054亿港元(2024年底:11.698亿港元)[57] - 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为1.522亿港元(2024年底:1.336亿港元)[57] - 资产负债比率为9.0%(2024年12月31日:8.0%)[4] - 资产负债比率维持9.0%(2024年底:8.0%)[59] 应收及应付款项账龄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16783千港元,其中一个月内账龄占比71.3%(11965千港元)[33] - 贸易应收款项中三个月以上账龄金额为1546千港元,较上年同期1423千港元增长8.7%[33]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66589千港元,其中三个月内账龄占比83.5%(55596千港元)[35] - 贸易应付款项一年以上账龄金额为10617千港元,较上年同期10312千港元增长3.0%[35] 重大交易与事项 - 物业出售事项总对价为4800万新加坡元(约合48 million SGD)[34] - 终止经营业务出售权益总对价为12.498亿新台币(约合1249.835 million TWD)[36] - 物业出售事项完成后全额偿还2025年6月30日所有未偿还银行贷款[37] 汇率影响 - 香港境外附属公司汇兑差额为98,884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33,356千港元[8] 雇员与薪酬福利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全职雇员人数为204名,较2024年12月31日的244名减少40名(下降16.4%)[63] - 公司已设立强制性公积金定额供款退休福利计划,期间无没收供款情况[63] - 雇员薪酬结构包含薪金、佣金、酌情花红及购股权(依据个人表现及贡献)[63] 公司治理与合规 - 中期财务资料于2025年8月27日获准刊发[11] - 中期财务资料未经审核但已由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阅[13] - 会计政策变更涉及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关于外汇缺乏可兑换性但未产生重大影响[14] - 当前会计期间未应用任何尚未生效的新订准则或诠释[15] - 公司客户基础分散无单一客户收益占比超过10%[17] - 开支分配参考分部销售额及地理位置产生开支或资产折旧摊销[18] - 分部业绩计算排除财务费用净额汇兑差额及非经常性项目[19] - 报告分部按地区划分包括香港中国内地及新加坡[21] - 管理层基于经营业绩评估分部表现分部间定价按公平原则厘定[22] - 独立非执行董事黄斯颖女士缺席2025年6月26日股东周年大会及8月7日股东特别大会[68] - 董事会主席伍克波先生因公务缺席2025年6月26日股东周年大会[68] - 审核委员会已完成对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期间财务资料的审阅[69] - 公司除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外,存在第C.1.6条及第F.2.2条例外情况[67][68] 股息与股份回购 - 公司未就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期间派发任何中期股息(2024年同期:无)[64] - 期间公司及子公司未在香港联交所回购或出售任何上市证券[65] 报告与披露安排 - 收益来源包括电影放映影碟及电视版权发行影城经营宣传及广告服务以及代理服务[16] - 中期报告将于适当时机寄发股东并登载于公司及联交所网站[70]
橙天嘉禾(01132)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