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同比) - 营业收入为1.98亿元,同比增长23.30%[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75.25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49.71%[2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374.42万元,同比大幅改善290.72%[2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8元/股,同比增长150.00%[22]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8.36%至15510.93万元[76] - 财务费用同比大幅下降210.56%,主要受日元升值汇兑损益影响[7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290.72%至4374.42万元[76] - 报告期投资额大幅增长至10.88亿元,同比变动幅度达132.12%[88] 各业务线收入表现 - 工业自动化集成项目收入12164.90万元,同比增长26.61%[78] - 智能化生产装置及配件收入6604.08万元,同比增长43.41%[78] - 日本富士子公司报告期净利润为10,734,860.00日元,主营业务为汽车焊装生产线系统集成[108] - 恒联工程投资控股公司设备收入为99.05百万港币,成本为86.77百万港币,净利润为23.82百万港币[109] - 景胜科技铝合金零部件生产收入为26.95百万人民币,成本为11.72百万人民币,净利润为2.20百万人民币[109] - 广州信德铝合金零部件生产收入为5.00百万人民币,成本为6.51百万人民币,净利润为4.56百万人民币[109] - 珠海景盛铝合金零部件生产收入为5.00百万人民币,成本为2.75百万人民币,净利润为1.04百万人民币[109] - 广州富士焊装生产线系统集成收入为27.50百万人民币,成本为83.40百万人民币,净利润为12.90百万人民币[109] - 上海艾斯迪克电动拧紧工具等收入为40.86百万人民币,成本为32.85百万人民币,净利润为4.57百万人民币[109] 资产与负债状况 - 总资产为14.79亿元,较上年度末小幅下降0.92%[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2.20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66%[22]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42.49%,较上年末增加8.39个百分点[81] - 海外子公司日本富士总资产2.62亿元,占公司净资产21.48%,报告期净利润1073.49万元[83] - 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1.47亿元,较期初减少2.43%[85] - 受限资产总额为3401.30万元,其中货币资金1218.19万元[86] - 抵押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183.11万元,含土地1532.95万元及房屋650.16万元[86][87] - 应收款项融资计提减值损失1966.12万元[85]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保持稳定为3615.09万元[85] 非经常性损益与金融工具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金额为328.52万元[26][27] -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245.30万元[85] - 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收益3.09万元[90] - 报告期内公司外汇衍生品交易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3.09万元,全部影响当期损益[102] - 外汇衍生品投资期初与期末金额均为3.09万元,公允价值变动为零,占公司报告期末净资产比例为0.00%[102]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7.589099亿元人民币,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6.789198亿元人民币[94] - 截至报告期末累计使用募集资金2.45317亿元人民币,其中直接投入募集资金项目金额为2.45317亿元人民币(含置换前期预先投入部分1.235191亿元人民币)[94] - 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为4.665308亿元人民币(含利息收入扣除手续费后净额)[95] - 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及购买结构性存款金额为1.2亿元人民币[95] - 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1000万元人民币[95] - 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的未使用资金为3.365308亿元人民币[95] - 高端智能制造装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承诺投资总额为4.581178亿元人民币,截至期末实际投入3182.11万元人民币,投资进度为6.95%[96] - 智能制造创新研发中心项目承诺投资总额为1.764048亿元人民币,截至期末实际投入3496.67万元人民币,投资进度为19.82%[96] - 信息化升级建设项目承诺投资总额为4439.46万元人民币,截至期末实际投入656.47万元人民币,投资进度为14.79%[96] - 募集资金总体投资进度为36.13%,已投入金额占承诺投资总额比例约为24.5317/67891.98[94][96] - 智能制造创新研发中心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97] - 信息化升级建设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97] - 报告期内募集资金等额置换金额为351.88万元[97] - 累计募集资金等额置换金额为351.88万元[97] - 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额度为1亿元,实际使用1,000万元[98] - 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总额为4.67亿元(含利息收入)[98] - 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金额为1.2亿元[98] 委托理财与投资 - 委托理财总额为4.75亿元,未到期余额为1.09亿元[101] - 募集资金委托理财发生额为4.1亿元,未到期余额为8,000万元[101] - 自有资金委托理财发生额为6,500万元,未到期余额为2,895.94万元[101] - 本期金融资产购买金额达9.66亿元,出售金额为9.51亿元[85] 外汇风险管理 - 公司外汇套期保值业务以自有资金开展,未发生初始投资及本期购入或售出[102] - 外汇衍生品投资会计政策依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和第37号执行,未发生重大变化[102] - 公司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旨在规避汇率波动风险,报告期内达成预期效果[102] - 衍生品投资存在市场风险、内部控制风险及履约风险,但公司通过制度及金融机构选择控制风险[102] - 公司所有外汇交易均以生产经营为基础,禁止投机和套利交易[102] - 衍生品公允价值变动根据约定汇率与期末远期汇率差额确认[102]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104] 股权激励计划 - 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向26名激励对象授予71.06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126] - 作废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部分已授予但尚未归属的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合计38.3304万股[127] - 作废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部分已授予但尚未归属的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合计32.7296万股[127] - 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于2023年10月27日正式授予[126] - 公司于2024年10月17日向38名激励对象授予47.00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130] - 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于2025年4月28日经董事会决议终止实施[131] - 已授予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于2025年4月28日全部作废[131] - 激励计划终止议案于2025年5月29日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131] - 公司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于2024年9月19日审议通过股权激励计划相关议案[128] - 公司董事会于2024年9月19日审议通过《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等议案[128] - 激励对象名单于2024年9月20日至30日进行内部公示[129] - 监事会于2024年10月8日披露激励对象名单核查意见[129] - 股东大会于2024年10月15日审议通过激励计划相关议案[130] - 公司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于2023年9月16日生效,承诺期内履行完毕[158] - 公司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于2024年9月21日生效,承诺期内履行完毕[158][159] 股份减持与锁定期承诺 - 实际控制人李罡等人股份锁定期承诺于2025年6月28日履行完毕[136]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每年转让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不超过其持股总数的25%[137] - 若相关人员离职,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所持股份[137] - 任期届满前离职者,需在任期及届满后6个月内继续遵守股份转让限制[137] - 公司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标准时,相关主体自处罚决定或司法裁判日起至终止上市前不得减持股份[137]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股份锁定期为自上市日起36个月[139] - 若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139] - 股份锁定期承诺履行期限为2022年6月28日至2025年6月28日[138][139] - 涉及股份锁定承诺的主体包括余菁、李峰、信邦集团、共青城国邦等[138][139] - 锁定期满后24个月内减持价格不低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价[141] - 若发生除权除息事项减持价格不低于经调整后的发行价[141] - 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标准时自处罚决定或司法裁判作出至终止上市前不减持股份[140] - 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及协议转让等合规方式[141]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承诺长期持有公司股票[141] - 减持程序需严格遵守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规定[142] - 股份减持承诺履行期限为2022年6月29日至2025年6月28日[141][142] - 若监管要求变化将自动适用变更后的法律法规[141][142] 股价稳定措施 - 上市后36个月内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最近一年经审计每股净资产时触发股价稳定措施[142] - 股价稳定措施触发条件包含经除权除息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142] - 公司回购股份资金总额累计不超过本次发行上市所募集资金净额的80%[145] - 公司连续12个月内回购股份比例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末总股本的2%[146] - 公司单次回购股份资金不低于上一年度归母净利润5%且不超过10%[146]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单次增持资金不低于上市后累计税后现金分红金额的20%[148]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单次或12个月内累计增持资金不超过上市后累计税后现金分红金额的50%[148]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单次增持股份数量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148] - 稳定股价措施触发后需在10日内召开董事会[143] - 稳定股价措施触发后需在30日内召开股东大会[143] - 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高于最近一年每股净资产时停止稳定措施[143] - 股东大会通过回购方案需出席股东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同意[144] - 董事及高管单次增持资金不低于其上年度税后现金分红、薪酬和津贴合计金额的20%[150] - 董事及高管单次或连续十二个月内累计增持资金不超过其上年度税后现金分红、薪酬和津贴合计金额的50%[150] - 董事及高管增持价格不高于公司最近一年经审计每股净资产的100%[150] - 稳定股价启动条件触发后10个交易日内需提交增持计划[149][153] - 增持开始前需提前3个交易日公告计划[149][153] - 控股股东等未履行增持承诺时公司可延迟发放其当年及后一年度现金分红及50%薪酬津贴[152] - 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最近一年经审计每股净资产时触发稳定股价措施[152] - 稳定股价承诺有效期为公司上市后36个月内[152] - 未履行稳定股价措施时相关股份不得转让直至措施实施完毕[152] - 公司因派息等原因需对每股净资产进行除权除息调整[152] - 控股股东单次或连续十二个月内增持股份资金不超过上市后累计税后现金分红金额的50%[154] - 控股股东单次增持公司股份数量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154] - 增持价格不高于最近一年经审计每股净资产的100%[154][157] - 未履行增持承诺时公司可扣发当年及后一年度现金分红和50%当年薪酬津贴[155][157] - 股价稳定措施触发条件为上市后36个月内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每股净资产[155] - 董事/高管需在触发条件后极速10个交易日内提交增持计划[156] - 公司需在董事/高管增持开始前3个交易日内公告计划[156] - 董事/高管单次极速增持资金不低于上年度税后收入(分红+薪酬+津贴)的20%[157] - 董事/高管单次或连续十二个月内增持资金不超过上年度税后收入的50%[157] 行业与市场趋势 - 202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超过54万台,其中中国安装量达27万余台,占全球总量50%以上[30][32] - 汽车装备行业面临短期挑战但长期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33][34] - 环保装备制造业2024年总产值达到9200亿元[38] - 环保装备制造业"十三五"以来年复合增长率接近6%[38] - 机器视觉技术实现微米级加工精度检测[36] - 工业机器人具备高精度高负载特性赋能精密焊接场景[41] - 协作机器人通过多模态感知提升装配精度与生产柔性[41] - 自主移动机器人通过智能导航优化物流仓储效率[41] - 汽车制造通过柔性化实现多车型混线生产转型[43] - 数字化技术构建全生命周期数据闭环体系[43] - 人工智能视觉检测系统可识别零部件微小缺陷[44] - 数字孪生技术通过仿真调试极速缩短产品开发周期[44] - 高端装备行业受国家十四五规划及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政策驱动[58] - 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推动高端装备需求增长[59] 公司业务与技术布局 - 公司主营业务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聚焦工业机器人及高端装备制造[29] - 公司专注于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及相关智能技术为核心的高端装备设计制造集成[47] - 公司业务覆盖汽车、航天航空、环保等领域[47] - 公司通过国内和日本双制造基地进行国际化布局[47] - 公司为汽车生产制造提供焊装、总装及检测领域的自动化生产线集成服务[48][49] - 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并提升市场份额[49] - 公司为航空航天领域提供发动机叶片、外壳等物件的缺陷检测技术[50] - 公司通过自动化生物质环保装备实现高效气化、除尘、脱硫脱硝及热能回收[51] -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及订单式制造的业务模式[55][56] - 公司日本子公司前身平松机械制作所成立于1961年[62] - 公司技术覆盖汽车整车生产四大工艺中的焊装及总装[63] - 公司掌握在线无损高速高精度检测技术并基于5G提供智能装备[64] - 公司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8] - 公司下游合作伙伴多为汽车制造及供应链相关头部企业[69] - 公司上游合作伙伴包括ABB/KUKA/FANUC/YASKAWA/SIEMENS等头部厂商[70] - 公司与日本上市公司ESTIC合资成立上海艾斯迪克[71] - 公司通过海外并购实现国际化良性发展循环[71]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下游汽车行业景气度下降风险,正拓展航空航天及氢能源领域以降低依赖[110][111][112] - 公司存货主要为工业自动化集成项目未验收资产,存在减值风险[113] - 公司受汇率波动影响,境内采购成本因日元贬值降低,境外子公司经营受日元购买力变化间接极速影响[114] - 公司面临政治与外贸风险,通过中国大陆、香港及日本三地布局规避贸易政策负面影响[115] - 公司通过完善人才选育用留机制应对技术人才流失风险[118] - 公司拓展新能源汽车及氢能源领域技术以降低核心技术被替代风险[117] - 公司控股子公司景胜科技因无许可证从事收集、贮存、处置活动被处以人民币64万元罚款[167]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涵盖期间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15]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5] - 公司股票代码为301112,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17] - 公司注册及办公地址为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西路9号耀中广场B座1716室[18] - 公司负责人为李罡,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为朱剑超,会计机构负责人为袁中兴[4] - 公司董事会秘书为陈雷,证券事务代表为薛伟旭[18] - 公司通过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方式拟收购英迪芯微控股权[13]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27,566,650股[13] - 公司控股股东为广东信邦自动化设备集团有限公司(信邦集团)[13] - 公司主要子公司包括广州富士、日本富士、昆山富工、上海优斐思等[13] - 公司计划半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123] - 2025年5月29
信邦智能(301112)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