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2亿元,同比增长15%[1][3] - 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000万元,同比增长20%[1][3] - 营业收入为8174.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1.63%[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777.1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5.9%[2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87元/股,同比下降97.7%[20][2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76%,同比下降5.69个百分点[2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937.3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2.1%[22] - 利润总额为-6799.4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3.3%[22] - 营业收入8173.99万元,同比下降41.63%[11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777.07万元[111] - 公司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为8174.0万元,同比下降41.6%[187] - 公司2025年半年度净亏损为6777.1万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3335.9万元扩大103.2%[188]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1.5%至8125.6万元(2024半年度:1.39亿元)[191] - 净亏损扩大至6131.4万元(2024半年度:1259.6万元)[19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研发投入为人民币2400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0%[1][3] - 公司销售费用为人民币1800万元,同比增长12%[1][3] - 公司管理费用为人民币1200万元,同比增长8%[1][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5.69%,同比增加27.54个百分点[2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5.69%,同比增加27.54个百分点[91] - 研发费用4552.46万元,同比增长15.48%[114] - 销售费用5652.91万元,同比下降12.28%[114] - 管理费用2137.08万元,同比下降51.50%[114] - 营业成本2478.71万元,同比下降3.03%[114] - 研发费用从3942.2万元增至4552.5万元,增长15.5%[187][188] - 销售费用从6444.2万元降至5652.9万元,下降12.3%[187][188] - 管理费用从4406.2万元降至2137.1万元,下降51.5%[187][188] - 研发费用同比大幅增长71.0%至4524.7万元(2024半年度:2646.5万元)[191]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6.7%至5310.2万元(2024半年度:5688.4万元)[191] -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53.0%至1982.8万元(2024半年度:4213.1万元)[191] - 信用减值损失-828.9万元(2024半年度:-946.1万元)[192] 经营活动现金流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500万元,同比增长25%[1][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53.4万元人民币,同比改善1921.6万元[22][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去年同比有所增加[6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53.44万元[11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负,应收账款增加导致信用减值损失952.9万元[18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253.4万元(2024半年度:-3175.0万元)[194][19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2025年上半年为-961.69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1260.62万元改善23.7%[197]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长8.1%,从2024年上半年的1.24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34亿元[197] - 支付给职工的现金减少7.1%,从2024年上半年的9551.74万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8872.06万元[197]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13462.3万元(2024半年度:12911.6万元)[194] 投资活动现金流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455.82万元,同比下降49.02%[114]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455.8万元(2024半年度:1.07亿元)[19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降43.4%,从2024年上半年的9073.48万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138.03万元[197] - 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大幅减少49.1%,从2024年上半年的7.38亿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76亿元[197] - 投资支付的现金减少49.1%,从2024年上半年的6.30亿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21亿元[197] 资产和负债变动 - 公司总资产为人民币8.5亿元,较年初增长5%[1][3] - 公司应收账款为人民币1.8亿元,较年初增长10%[1][3] - 公司货币资金为人民币3.2亿元,较年初下降8%[1][3] - 总资产为6.9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54%[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6.6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05%[22] - 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例较高[108] - 货币资金增加至144,921,135.18元,同比增长37.96%,主要系结构性存款到期兑付收回所致[118]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至118,384,394.66元,同比下降31.78%,主要系结构性存款到期兑付收回所致[118][122] - 存货减少至2,253,642.62元,同比下降40.82%,主要系未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定制化开发及高级服务业务量减少所致[118] - 合同资产减少至3,462,939.18元,同比下降39.83%,主要系合同质保金额变动所致[118] - 长期股权投资减少至0元,同比下降100%,主要系公司优化资本结构并减少对联营企业投资所致[118] - 使用权资产减少至2,415,683.59元,同比下降43.57%,主要系办公场所租赁期限缩短所致[118] - 应交税费减少至2,015,434.86元,同比下降68.14%,主要系增值税额减少所致[118] - 报告期投资额为0元,同比下降100%[122] - 货币资金中426,507.00元受限,系履约保函保证金[119] - 公司总资产从9.59亿元下降至8.85亿元,减少7.7%[184][185] - 公司所有者权益从9.13亿元下降至8.54亿元,减少6.5%[185] - 合同负债从450.9万元降至260.4万元,下降42.3%[18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1.44亿元(期初:1.05亿元)[195]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40亿元,较期初的1.00亿元增长39.4%[198]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减少6.55亿元,从期初的7.26亿元降至期末的6.57亿元[200] - 未分配利润减少67.77万元[200] - 资本公积增加203.41万元[200] - 货币资金增长38.0%至1.449亿元,较期初1.050亿元增加3,987万元[180]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31.8%至1.184亿元,较期初1.735亿元减少5,515万元[180] - 应收账款下降15.6%至3.000亿元,较期初3.555亿元减少5,458万元[180] - 存货减少40.8%至225万元,较期初381万元减少155万元[180] - 资产总额下降10.5%至6.919亿元,较期初7.734亿元减少8,148万元[181] - 未分配利润转负为-2,005万元,较期初4,773万元减少6,777万元(降幅142.0%)[182] - 合同负债下降42.1%至262万元,较期初453万元减少190万元[181] - 应付职工薪酬下降28.0%至695万元,较期初965万元减少270万元[181] - 母公司货币资金增长39.4%至1.402亿元,较期初1.006亿元增加3,958万元[183] - 母公司应收账款下降15.3%至2.960亿元,较期初3.497亿元减少5,369万元[183]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5.69%,同比增加27.54个百分点[20] - 公司报告期内研发投入为4552.4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15.48%[68]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5.69%,较上年同期增长27.54%[66][68] - 研发投入总额4552.46万元,同比增长15.48%[91] - 新取得授权发明专利3个,累计发明专利66个[89] - 新取得软件著作权1项,累计软件著作权281项[89] - 资本化研发投入为0[91]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0[91]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264人,占总人数比例42.79%[102]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3827.58万元,平均薪酬13.83万元[102] - 研发人员中本科学历占比84.47%(223人)[102] - 30-40岁研发人员占比66.29%(175人)[102] - 研发总投入约8763万元,累计投入约4552.457万元[100] 产品与技术 - 公司基础设施软件产品分为中间件类、数据类中间件和云计算PaaS平台三大类别[29] - 智能运维软件覆盖监控类、管理类、自动化类和智能化类产品[30] - 人工智能及大数据产品包括AI智能学习平台、AI智能助手平台、AI智算平台、AI汇智平台和智能数据产品五大类[30] - 数据类产品包含数据集成平台、数据交换平台、数据治理平台、数据资产服务平台和数据可视化平台[30] - 云原生应用中间件产品适配企业云原生化转型需求[29] - 智能化运维产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简化复杂运维场景[30] - AI智算平台整合异构算力资源,提供集中管理方案[30] - AI智能助手平台将大模型与企业私域知识深度融合,提供智能体咨询服务[30] - 公司中间件产品是连接底层操作系统与上层应用软件的核心软件[31] - 公司智能数据平台通过数据集成、交换、治理统一数据质量标准并生成数据资产[31] - 公司产品形成基础设施软件、智能运维软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三大类别[53] - 公司推出云原生中间件系列产品适应云化趋势应用构建需求[54] - 公司提供容器PaaS平台、中间件统一管理平台等产品[54] - 公司智能运维软件实现全栈融合监控和云原生可观测能力[55] - 公司打造基于云原生技术的全景可观测平台软件[55] - 公司推出智能运维编排软件实现自动化调度[55] - 公司AI智能学习平台AILink Learning降低人工智能应用开发维护成本[59] - 公司AI智算平台AILink Computing整合企业算力资源并支持模型微调[60] - 公司产品包括应用服务器云化版和微服务版已广泛应用在各行业客户[74] - 公司云原生中间件成熟度评估在国内率先通过4级要求[83] - 公司中间件统一管理平台通过中国信通院评估并获得先进级(最高级)认证[85] - 公司新增基于大模型的自然语言转SQL等4项关键核心技术[82] - 公司中间件产品具备全面替代国外主流商用及开源产品能力[84] - 公司智能运维产品有效缩短系统排障时间[75] - 公司构建数据治理软件等AI及数据技术产品能力体系[76] - 公司拥有应用服务器、消息中间件等完整中间件产品线[78] - 公司基础设施软件与智能运维产品线形成技术协同效应[79] - 智能问数场景准确率提升约10%[86] - 投诉问答准确率提升20%[95] - 投诉知识查询时间缩短至秒级[95] - 投诉核查时长压缩至20分钟[95] - 投诉分析报告生成由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95] - 投诉处理总量超10万单覆盖14省[95] - 数据治理采用AI驱动实现自动分类与智能修复[96] - 建立全生命周期数据闭环治理体系保障数据质量与安全[97] - 打造企业级权威数据源为业务运营与决策提供高质量数据支撑[97] 市场与行业趋势 - 中间件行业受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政策重点扶持[34] - 国产中间件厂商在电信、金融、政府领域逐步替代IBM和Oracle[34] - IT智能运维软件需求因国产化软硬件兼容性问题激增[36] - 云原生技术推动可观测性运维需求增长[37] - 智能运维(AIOps)成为IT运维主要发展方向[38] - 一体化运维平台(IOMP)通过PaaS层整合资源提升运维效率[39] - 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IT总投资规模为3158亿美元,预计2028年增至8159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为32.9%[42] - 全球生成式AI市场五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63.8%,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2842亿美元,占AI总投资的35%[42] - 中国人工智能总投资预计2028年突破1000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为35.2%,占亚太地区支出超五成[42] - 2024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预计2030年达7.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20%[42] - 大模型通过RAG框架实现故障预测分析,降低人工依赖并提升运维效率[41] - 智能运维行业覆盖证券、保险、电力及制造业,推动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测转变[46] - 云原生中间件需支持容器化运行、弹性伸缩及微服务化,技术复杂度高[48] - 人工智能研发需突破大模型架构、多模态对齐及分布式训推优化等技术难题[49] - 智能运维平台需具备高效并行计算及自动化调度能力,支持大规模云计算特性[49] - 企业数字化转型依赖云原生技术重构软件生态,支撑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45] 业务表现与客户 - 公司中间件产品在政府、金融和电信领域市场应用处于领先地位[54] - 公司业务在能源、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获得高速增长[54] - 公司提供5x8或7x24小时的核心业务系统运维保障服务[32] - 公司专业技术服务包括远程支持、档案库管理、热线电话及现场培训[31] - 公司产品覆盖电信、金融、政府等领域并形成规模化稳定客户群体[77] - 公司建立7x24全天候技术服务团队并在多地设立本地化支持团队[80] - 应用服务器软件项目完成国产化替换及升级金额达850万元[96] - 数据中台软件项目完成金额达225万元[96] - 子公司长沙宝兰德营业收入为1,329.70万元,但净利润为-199.83万元[123] 公司治理与股权 - 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35.29%[110] - 公司不再设置监事会,其职权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128]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承诺所持股份自上市起36个月内不转让[135]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承诺在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35][136][137] - 公司选举王凯为第四届董事会职工董事,任期与第四届董事会一致[129] - 核心技术人员詹年科因工作调整不再担任核心技术职务但继续在公司任职[129] - 核心技术人员杨广进因个人原因离职且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129] - 公司半年度未拟定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130] - 公司无临时公告未披露或有后续进展的股权激励情况[132] - 控股股东及持股5%以上股东锁定期满后第一年内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上一年末所持公司股票总数的25%[139] - 控股股东及持股5%以上股东锁定期满后第二年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上一年末所持公司股票总数的25%[139] - 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140] - 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141] - 公司承诺不为2021年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提供贷款或财务资助[141] - 激励对象承诺若因信息披露违规将返还股权激励计划所获全部利益[142] - 公司承诺不为2023年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提供贷款或财务资助[142] - 激励对象承诺若因信息披露违规将返还2023年股权激励计划所获全部利益[143] - 公司承诺不为2024年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提供贷款或财务资助[143] - 公司作废2021年、2023年及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部分已授予但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共计135.8579万股[131][132]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5328户[166] - 易存道持有公司股份27,432,681股,占总股本比例35.29%[170] - 北京易东兴股权投资中心持有公司股份6,065,356股,占总股本比例7.80%[170] - 赵艳兴持有公司股份3,700,135股,占总股本比例4.76%[170] - 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持有2,341,614股,占总股本比例3.01%[171] - 杨梅持有公司股份2,293,370股,
宝兰德(688058)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