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营业收入为6.7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77%[22] - 公司利润总额为9470.17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39%[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790.7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97%[22] - 2025年半年度公司营业总收入67,652.88万元,同比下降5.77%[6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90.72万元,同比下降18.97%[63] - 营业收入从7.18亿元降至6.77亿元,同比下降5.8%[191] - 净利润从9650.81万元降至7690.89万元,同比下降20.3%[192]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77%至6.77亿元[106] - 基本每股收益为0.65元/股,同比下降18.75%[19] - 稀释每股收益为0.65元/股,同比下降18.75%[1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基本每股收益为0.63元/股,同比下降18.18%[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91%,同比下降1.22个百分点[1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79%,同比下降1.11个百分点[19] - 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的净利润为7863.94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76%[24] - 基本每股收益从0.80元降至0.65元,同比下降18.8%[192]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5%至4.21亿元,营业成本下降2.4%至2.92亿元[194] - 净利润同比下降38.0%至3336.21万元,主要受财务费用大幅增加影响[19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8.32%至4.5亿元[106]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7.54%至2199.75万元[106]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0.25%至5165.12万元[106] - 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6.23%至1258.53万元[10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25%,同比下降0.06个百分点[19] - 研发费用从2379.18万元降至2199.75万元,同比下降7.5%[191] - 销售费用从4684.97万元增至5165.12万元,同比增长10.3%[191]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6.5%至3852.67万元,管理费用增长3.9%至1949.99万元[194] - 财务费用同比增加65.8%至1881.30万元,其中利息费用增长3.6%至2017.69万元[194] - 研发费用基本持平,微降1.2%至1331.85万元[19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082.6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0.89%[2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下降主要因本期支付材料款增加[1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40.89%至9082.65万元[106]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长633.4%至4927.94万元[10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40.9%至9082.65万元[19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从2024年上半年的1.277亿元净流入变为2025年上半年的-3605万元净流出[199]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小幅增长1.3%,从2024年上半年的3.958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4.008亿元[199]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大幅增长69.3%,从2024年上半年的2.012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3.406亿元[199] - 支付各项税费金额增长98.4%,从2024年上半年的1369万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715万元[199]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显著改善,从2024年上半年的-8862万元变为2025年上半年的4775万元净流入[200] - 投资支付现金减少31.7%,从2024年上半年的5.363亿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663亿元[200]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从2024年上半年的-3180万元变为2025年上半年的5817万元净流入[200]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1亿元,2024年同期无此项收入[20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5.656亿元,较期初的4.968亿元增长13.8%[20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6877万元,较2024年上半年的788万元大幅增长773%[200]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7619.66万元,主要由于投资支付现金4.45亿元[197]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激增633.7%至4927.94万元,主要来自借款收入1亿元[19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7.51亿元,较期初增加6242.34万元[19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资产和负债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0.3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4.29%[22] - 公司总资产为34.7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5.29%[22] - 公司总资产347,581.98万元,较期初增长5.29%[63]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7.7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2.19%,同比增长8.36%[109] - 长期借款期末余额为2.2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6.56%,同比大幅增长60.00%[109] - 在建工程期末余额为3.5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0.20%,同比下降12.54%[109] - 预付款项期末余额为4482.26万元,同比增长85.38%[109] - 境外资产规模达4.6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3.50%[110]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1.68亿元,较期初减少[117] - 货币资金增加至7.7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8.4%[183]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至1.00亿元人民币,较期初下降23.0%[183] - 应收账款增至3.6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2.9%[183] - 存货增至2.0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13.4%[183] - 在建工程减少至3.5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下降12.5%[183] - 长期借款增至2.2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60.0%[184] - 应付债券增至5.4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2.7%[184] - 未分配利润增至9.0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9.4%[185] - 母公司货币资金增至5.8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12.5%[187] - 母公司其他应收款增至5.5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16.5%[187] - 公司总资产从258.99亿元增至273.74亿元,同比增长5.7%[188][189] - 长期股权投资从7.78亿元增至7.99亿元,同比增长2.7%[188] - 长期借款从4740万元增至1.37亿元,同比增长188%[188][189] - 应付债券从5.32亿元增至5.47亿元,同比增长2.7%[188][189] - 公司资产总额34.76亿元,负债总额13.87亿元,资产负债率39.91%[180] 业务表现:特种气体 - 特种气体收入42,294.05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65%[63] - 特种气体毛利率较高,境外业务部分客户产品毛利率相对国内直销产品略低[33] - 公司超20个产品供应到14nm、7nm产线,部分产品进入5nm先进制程[45] - 公司超20个产品供应至14nm/7nm产线,部分进入5nm制程[65] - 超过20个产品批量供应14纳米工艺,超过13个产品供应7纳米工艺,2个产品进入5纳米工艺[75] - 已实现超55个特种气体产品的进口替代[76] - 公司经营资质覆盖产品种类超过100种[76] 业务表现:市场与客户 - 公司海外销售比例及客户层次在国内气体公司中居于前列[31] - 公司实现国内8寸及以上集成电路制造厂商超过90%客户覆盖率[45] - 海外业务收入占比领先同行,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67] - 2024年海外直销转型成效显著,产品获超过5家国际半导体厂商认证并获订单[67] - 公司对国内8-12寸半导体厂客户覆盖率居行业领先地位[68] - 产品已远销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78] - 公司产品覆盖国内90%以上的8-12寸芯片制造企业[79] 业务表现:技术与研发 - 公司累计取得259项专利,其中40项发明专利[47] - 公司主持或参与制定67项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及1项国际标准[47] - 公司深度布局HBM产业链提供TSV工艺先进刻蚀气体[49] - 气体纯化技术可将气体纯化至5N(99.999%)、6N(99.9999%)乃至7N(99.99999%)[72] - 气体混配工艺能将目标组分浓度控制在0.1ppm,配气误差±2%以内(优于行业±5%)[72] - 气瓶研磨光洁度达0.1-0.5μm(优于行业0.5μm)[73] - 气瓶钝化技术使腐蚀性气体1年内量值变化不超过1%(优于行业5%)[73] - 气瓶抽真空技术使真空环境达0.01pa(优于行业0.3pa)[73] - 气体分析检测技术精度达0.1ppb(优于行业1-10ppb)[73] - 公司累计取得259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0项,实用新型专利216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74][82] - 公司主持或参与制定67项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1项国际标准和11项团体标准[74] - 在研项目53项,产品以芯片制程应用为主[75] - 报告期内新增获得专利19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82] - 研发投入总额为2199.75万元,同比下降7.54%[84]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25%,较上年同期减少0.06个百分点[84]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0.00%,与上年同期持平[84] - 在研项目共计22项,涵盖超高纯气体、芯片制造用特种气体及天然气调压装置等领域[86][87][88] - 六氟丁二烯合成与纯化研制项目投入规模最大,为1650万元,本期投入306.95万元[87] - 本期研发投入金额最高的项目为六氟丁二烯合成与纯化研制(306.95万元),其次为溴化氢纯化研制(146.69万元)[87] - 累计研发投入金额最高的项目为六氟丁二烯合成与纯化研制(1632.41万元)[87] - 10个项目技术达到"进口替代"水平,涉及芯片制造用超高纯气体及蚀刻气体[87][88] - 3个项目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包括硅基前驱体合成、天然气调压装置及医用氧气过滤工艺[87][88] - 5个项目已实现规模化生产或达产,包括甲烷纯化、高纯锗烷合成及电子级乙烯纯化等项目[87][88] - 研发人员数量为156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13.09%,较上年同期减少15人[95]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1,258.61万元,平均薪酬为8.07万元,同比增长3.46%[95] - 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18,785.30万元,其中资本化金额为2,199.75万元,费用化金额为9,406.90万元[93] 业务表现:物流与基础设施 - 普通工业气体气瓶模式运输半径一般为50km左右,槽车模式运输半径一般为200km左右[33] - 特易冷模式运输半径一般为100km左右[35] - 公司通过海外收购、设立公司等方式优化海外销售模式,提升直接供应比例[33] - 公司收购新加坡AIG后在新加坡拥有仓储、物流和技术服务能力[31] - 公司立足佛山,在中山、江门、东莞等地设立子公司完成珠三角地区仓储布局[36] - 公司还在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四川、江苏等省份设立子公司[36] - 公司拥有大宗液体槽车、特种气体槽车、货车等运输车辆,半径200km内可一日送达[36] - 物流实现半径200公里内一日送达[77] 行业与市场趋势 - 预计2025年全球电子特气市场规模将达到60.23亿美元,2022-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6.39%[38] - 2025年5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589.8亿美元,同比增长19.8%,环比增长3.5%[39] - 预计2025年晶圆厂设备销售额增长14.7%至1130亿美元[39] - 中国仅能生产不到30%的集成电路用电子特气品种,高端产品进口依赖度高[40] - 2025年全球普通工业气体市场规模预计达12539亿元,中国市场规模达2325亿元[44] - 五大国外企业在中国工业气体市场份额占比约40%[44] - HBM市场规模随AI服务器渗透率提升呈指数级增长[49] - 3D NAND技术迭代与产能扩张持续推进[50] - 全球数据量指数级扩容拉动高密度存储介质需求[50] - 国内晶圆厂快速扩产驱动电子特气需求量快速增加[52] - 特种气体被列为《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版)》重点新材料[53] - 国家政策聚焦高端芯片、集成电路装备和工艺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53] - 加快在光刻胶、高纯靶材、大尺寸硅片等电子材料领域实现突破[53] - 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53] - 14亿人口内需市场与国家政策推动消费类特气发展潜力显著[52] - 2030年全球芯片行业年收入预计将达到1.35万亿美元较2021年翻倍[57] - 2025年全球晶圆厂设备销售额预计增长14.7%至1130亿美元[57] - 2024年中国芯片进口量达5492亿块同比增长14.51%[58] - 2024年中国芯片进口金额达3856亿美元同比增长10.36%[58] - 高端芯片对电子特种气体纯度要求达99.9999%以上[56] - 高端芯片对电子特种气体杂质含量要求控制在ppb甚至ppt级别[56] - 特种气体被列为国家新材料产业重点扶持范畴[55] - 特种气体在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光伏能源等战略性产业深度覆盖[55] - 半导体材料需求增长受全球晶圆厂设备投资扩张拉动[57] - 特种气体国产化需求突显贸易逆差达2261亿美元[58] - 2024年中国芯片贸易逆差达2,261亿美元(约1.6万亿元人民币)[60] - 全球半导体下游应用中计算机占比34.9%、通信33.0%、汽车12.7%、消费电子9.9%、工业8.4%[61] - WSTS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7,009亿美元,同比增长11.2%[63] - 半导体材料市场2023-2028年CAGR预计5.6%,2028年突破840亿美元[63] - 公司面临国际巨头垄断压力,全球电子特气市场由林德、法液空等企业主导[96] - 半导体行业需求波动风险显著,2022年下半年起芯片供过于求导致电子特气业务增速放缓[9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已详细描述风险内容于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章节[3] - 公司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5] - 主营业务毛利同比提升约2个百分点[64] - 2022年稀有气体原料价格变动导致相关产品销售价格和收入出现较大波动[99] - 应收账款存在坏账风险,客户经营状况不佳可能导致无法按时收回[100] - 汇率波动影响境外销售收入,涉及美元、卢布等外币结算[101] 公司治理与承诺 - 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4] - 公司报告期内不进行利润分配或公积金转增股本[4] - 公司无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6] - 公司无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6]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4] - 公司负责人石思慧、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郭湛泉及会计机构负责人郭湛泉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4] - 公司无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半年度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的情况[6] - 公司无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5] - 通过上证e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关切问题19个,回复率100%[70] - 公司董事长变更,石平湘离任董事长职务,石思慧由副董事长选举为新任董事长[121]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团队稳定,未发生变动,仍为傅铸红、茹高艺、盛平信和陈艳珊4人[122] - 半年度未拟定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每10股送红股、派息及转增数均为0[123] - 公司于2025年4月10日公告作废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部分第二类限制性股票[124] - 公司于2025年4月10日公告调整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回购价格[125] - 公司于2025年6月4日公告回购注销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部分第一类限制性
华特气体(688268)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