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盛锂电(688353) - 2025 Q2 - 季度财报
华盛锂电华盛锂电(SH:688353)2025-08-27 08:5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3.2亿元[15] - 营业收入为3.49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02%[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7273.89万元人民币[22] - 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1亿元[15] - 公司营业收入349.85百万元,同比增长72.02%[121][1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2.74百万元[12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357.09百万元,同比增长54.00%[123] - 公司研发投入金额为人民币0.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9.4%[1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65%[2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65%[6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投入达2327.78万元[60] - 公司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总额为2327.78万元,同比增长22.13%[95]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65%,较上年同期下降2.72个百分点[95] - 公司研发费用支出总额2327.78万元,其中在研项目支出2273.39万元[102]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0.6亿元[1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1.8329亿元人民币[2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3.29百万元[124] 资产和负债状况 - 公司总资产为人民币40.1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2.3%[15] - 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人民币35.8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2.9%[15] - 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人民币12.5亿元[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3.23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17%[22] - 总资产为42.38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0%[22] - 货币资金363.83百万元,同比下降53.48%[126] - 应收款项385.85百万元,同比增长30.23%[126] - 长期借款329.39百万元,同比增长94.62%[127] - 交易性金融资产950.30百万元,同比增长3.58%[127] - 对外股权投资额40.00百万元,同比下降40.30%[130] 盈利能力指标 - 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58元[15] - 基本每股收益为负0.47元人民币/股[21] - 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0%[15]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负2.14%[2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亏损为7851万元人民币[22]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10.7%[15]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39项,其中发明专利88项,实用新型专利51项[61] - 推出三款新型电解液添加剂:HSI003、S1521、S1522[62] - 硫化锂制备工艺完成小试验证,筹建2吨/年中试线[62] - 公司研发人员137人,占员工总数11.48%[71] - 氯代碳酸乙烯酯合成技术产品纯度达98%以上,收率超80%[71] - 碳酸亚乙烯酯精制技术产品纯度超99.99%,有机氯残留小于5ppm[72] - 氟代碳酸乙烯酯合成技术产品纯度达99.9%以上,收率超90%[72] - 双草酸硼酸锂制备技术产品纯度达99.9%以上,收率超70%[72] - 异氰酸酯基烷基硅烷制备技术反应选择性达98%以上,产品纯度超99%[72] - 甲烷二磺酸亚甲酯合成技术产品收率超70%,纯度超99.7%[72] - 新型含氟材料合成技术产品纯度达99.9%以上,收率超85%[72] - 二氟草酸硼酸锂制备技术锂素利用率从60%提升至85%以上[72] - 公司新建年产500吨LiDFOB和2000吨MMDS项目应用新工艺[73] - 石墨负极深加工技术提升首次库伦效率并延长电池循环寿命[73] - 硅碳负极材料比表面从20m²/g降低至5m²/g以下[73] - 碳纳米管(CNT)产率达到8206.75%且直径控制在15nm以下[73] - VC连续流反应技术缩短流程50%以上并降低物料单耗10%[75] - VC合成中聚合和分解现象降低比例达到或超过50%[75] - LiBOB产品通过水相法制备并满足客户指标要求[78] - 公司异氰酸酯基硅烷产品收率达90%以上[80] - 公司高温脱醇工艺效率从间歇式60%提升至80%以上[80] - 公司碳纳米管产率达到8206.75%[89] - 公司碳纳米管直径控制在15nm以下并维持6000%以上产率[89] - 公司产品中氯离子含量小于20ppm[80] - 公司累计获得知识产权140项,其中发明专利86项,实用新型专利51项[93] - 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93] - 锂电池高性能粘结剂研发项目累计投入482.31万元,占预计总投资规模500万元的96.46%[98] - 甲烷二磺酸亚甲酯工艺优化项目本期投入214.96万元,累计投入214.96万元[98] - 二氟草酸硼酸锂产业化研究项目本期投入234.22万元,累计投入234.22万元[98] -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项目累计投入158.04万元,材料比容量达400-600mAh/g,全电池循环寿命超2000次[99] - 控制通氯速度研究项目实现合格率100%,降低EC消耗2%[99] - 改进搅拌方式合成FEC项目收率超82.5%[99] - 纳米硅负极材料可逆比容量达到3000 mAh·g⁻¹以上,首次库伦效率达92%,成本控制在20万元/吨[100] - 氧化亚硅负极材料项目投入130万元,累计投入120.32万元,处于小批量生产及客户推广应用阶段[101] - 新型粘结剂项目投入50万元,累计投入23.23万元,处于小试阶段[101] - 单壁纳米管产率达到8206.75%,直径控制在15nm以下,产率维持6000%以上[101][102] - LiFSI液盐工艺项目投入90万元,累计投入105.11万元,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02] - 生物质基硅碳负极材料容量达1600-2000mAh/g,首效92%以上[102] - 多孔炭材料孔容0.6-1.2cm³/g,平均孔径1.6-2.2nm[102] - 树脂基多孔炭前驱体直径3-10μm可调[102] - 氯代碳酸乙烯酯提纯项目投入300万元,累计投入94.41万元,处于批量试产阶段[102]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137人,同比增长15.13%[104]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999.10万元,平均薪酬7.29万元[104] - 研发人员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15.33%[104] 业务线与产品表现 - 公司2004年建立电子级碳酸亚乙烯酯生产线产能为60吨/年[35] - 碳酸亚乙烯酯(VC)产品于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35] - 碳酸亚乙烯酯(VC)产品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35] - 氟代碳酸乙烯酯(FEC)产品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36] - 环保型异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008年被授予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39] - 环保型异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008年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39] - 特殊有机硅产品于2006年实现工业化生产[79] - FEC产品200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76] - 公司子公司华赢新能源开发有机分子嫁接技术提升石墨首次库仑效率[81] - 公司子公司华盛联赢研发硅碳负极材料达到市场需求标准[83] - 子公司盛美锂电净利润亏损9.34百万元[134] 生产与供应链 - 公司对重要原材料如碳酸乙烯酯每三年现场评审一次供应商[45] - 公司对其他原材料供应商每五年现场评审一次[45] - 公司生产分两阶段:第一阶段在泰兴或三期工厂产出工业级半成品[46] - 公司生产第二阶段在张家港二厂产出电子级成品[46] - 三乙胺消耗降低85%以上,溶剂消耗降低75%以上[70] - 特殊有机硅异氰酸酯基硅烷产品收率达到90%以上[67] 行业与市场环境 -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市场占有率达44.3%[53] - 2025年上半年国内锂电池出货量776GWh,同比增长68%[53] - 2025年上半年电解液国内产量94.1万吨,同比增速54.57%[53] - VC占电解液添加剂总量约40%[53] - 电解液添加剂在电解液中质量占比2%-10%,成本占比10%-30%[107] - 核心添加剂VC添加比例为1%-3%,在磷酸铁锂配方中占比更高[107] 投资与项目进展 - 公司拟出资7000万元人民币占危废处理项目注册资本70%[57] - 公司董事会批准年产6万吨碳酸亚乙烯酯项目(一期3万吨)[58] - 公司推进年产2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一期5万吨)[59] - 公司新建年产500吨LiDFOB及2000吨MMDS项目[59] - 公司建设年产3000吨双氟磺酰亚胺锂项目[59] - 公司新建年产500吨二氟草酸硼酸锂和2000吨甲烷二磺酸亚甲酯项目预计年内试产[88] 公司荣誉与资质 - 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2] - 公司2013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90] 管理层讨论与业绩指引 - 公司报告期内利润为负,主因电解液添加剂VC和FEC产品价格处于低谷期[105] - 公司布局的新项目包括双氟磺酰亚胺锂等,尚处于建设阶段[105] - 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中直接材料占比约45%[117] - 公司外销收入是重要收入来源,受汇率波动影响[115] - 公司面临产能过剩风险,因行业新增产能释放导致供大于求[119] 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 - 为158名激励对象办理70.68万股限制性股票归属[63][64] - 公司于2025年6月13日向23名激励对象授予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15.00万股,授予价格为11.70元/股[139] - 公司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归属条件成就,向158名激励对象归属70.68万股,归属价格为11.70元/股[139] - 因部分激励对象离职,作废限制性股票1万股[140] - 2名激励对象因个人绩效考评结果在85-90分之间,个人归属比例为80%,作废其不得归属的1200股限制性股票[140] 公司治理与承诺 - 公司实际控制人及股东等承诺方股份限售承诺均得到严格履行,限售期自2021年6月21日起36个月或12个月[143]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承诺自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所持首次公开发行前的股份[146][149] - 若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发行价或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锁定期将自动延长6个月[146][149] - 锁定期满后2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146][149] - 董事及高管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上年末持股总数的25%[147] - 董事及高管离任后6个月内不转让所持公司股份[147] - 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张雪梅等)同样适用36个月锁定期及延长机制[149] - 股权激励相关承诺有效期至2024年8月22日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实施完毕[145] - 所有承诺均声明长期有效或适用监管要求变化[144][145][151] - 涉及关联交易解决的承诺在相关方不再属于关联方时终止[144] - 备注显示承诺总条款覆盖51/265页文档内容[144] - 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及股东华赢二号、华赢三号承诺上市后36个月内不转让所持股份[153] - 若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连续20日低于发行价,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153][156] - 锁定期满后2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53][156] - 核心技术人员张先林承诺限售期满后4年内每年减持不超过上市时所持股份的25%[156][157] - 核心技术人员杨志勇承诺上市后12个月内不转让所持股份[159] - 董事、监事及高管承诺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上年末持股的25%[159][162] - 股东金农联实业、东金实业补充承诺上市后36个月内不转让所持股份[164][165] - 股东敦行系列基金补充承诺上市后36个月内不转让所持股份[166] - 所有承诺均包含因除权除息调整股价和数量的条款[153][155][157][160][162] - 离职核心技术人员6个月内不得转让股份[157][159] - 控股股东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首次公开发行价[168] - 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需提前至少3个交易日公告[169][174] - 控股股东增持资金不低于最近年度现金分红金额30%且不超过5000万元[181] - 公司回购股份单次资金不超过上年度归母净利润80%[179] - 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最近期末经审计每股净资产[180] - 董事高管增持金额不低于上年度税后薪酬20%[183] - 股价稳定触发条件为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每股净资产[176] - 控股股东未履行稳定股价措施时股份不得转让[185] - 董事高管未履行稳定股价措施时停发薪酬且股份不得转让[186] - 因未履行承诺获得收益需在5个交易日内上缴公司[171] - 公司实际控制人及一致行动人承诺不干预经营不侵占公司利益[194] - 公司董事及高管承诺约束职务消费不行使无关投资活动[196] - 公司承诺严格执行科创板上市章程草案中利润分配政策[198] - 公司实际控制人承诺督促执行利润分配政策[200] - 公司若未履行承诺将依法向投资者赔偿损失[199] 财务风险与应对措施 - 公司公开发行后存在每股收益及净资产收益率下降风险因净利润增速可能低于净资产增速[187] - 公司加快募投项目建设进度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争取早日投产实现预期效益[187]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开展募投项目前期准备以降低即期回报摊薄风险[188] - 公司制定《募集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存储使用和监督保证合法合规使用[189] - 公司明确利润分配政策并制定《上市后三年内股东分红回报计划》提升股东回报[190]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346.89万元人民币[25] 社会责任与捐赠 - 公司子公司华盛祥和向云梦县红十字会捐赠5万元[141] - 公司向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捐赠20万元设立"华盛奖学金"[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