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研奥股份(300923) - 2025 Q2 - 季度财报
研奥股份研奥股份(SZ:300923)2025-08-27 08:1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2.456亿元,同比增长22.84%[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39.83万元,同比增长18.13%[16]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754.22万元,同比增长24.86%[16]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5元/股,同比增长19.05%[1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68%,同比增长0.24个百分点[16] - 2025年上半年合并营业收入2.46亿元,同比增长22.84%[34]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39.83万元,同比增长18.13%[34]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84%至2.456亿元[50] - 净利润同比增长18.1%,从去年同期的1642万元增至本期的1939.8万元[144]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5%至2.18亿元,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9.6%至1.70亿元[147] - 净利润同比下降8.4%至1611.34万元,每股收益从0.23元降至0.21元[148]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8%,从去年同期的2亿元增至本期的2.46亿元[14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6.99%至1.850亿元[50] - 所得税费用同比增长74.68%至298.59万元[50] -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2036.85%至-418.01万元[51]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7%,从去年同期的1.46亿元增至本期的1.85亿元[143]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9.6%至1.70亿元[147] - 信用减值损失转负至-183.84万元,去年同期为收益50.04万元[148] - 研发费用为1040.6万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43] - 研发费用维持在1049.40万元,同比微降2.5%[147] - 其他收益同比增长108.2%至201.96万元[147] - 支付的职工现金同比增长6.1%至5244.86万元[150]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52.68万元,同比下降401.58%[1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401.58%至-3552.68万元[5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恶化至-3552.68万元,同比扩大401.7%[150] - 销售商品收到现金同比增长46.3%至2.18亿元,但购买商品支付现金激增98.3%至1.56亿元[150]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92.08%至1057.48万元[50]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缩减92.1%至1057.48万元[150][151] -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44.3%至162.25万元[154] - 处置固定资产收回现金净额同比下降49.0%至10.95万元[15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下降5.2%至8.02亿元[154] - 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现金同比下降75.9%至138.12万元[154] - 投资支付现金同比增长16.5%至8.19亿元[154]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1864.92万元[154]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 分配股利及偿付利息支付现金3514.5万元[154] - 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出3523.24万元[154]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变化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减少46.4%至7547.19万元[15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7793.71万元[154] - 期末现金余额同比下降53.6%至5768.08万元[154] - 货币资金从年初1.58亿元减少至期末8411.79万元,降幅46.7%[134] - 货币资金大幅减少57.4%,从期初的1.36亿元降至期末的5768万元[140] 资产和负债变化 - 总资产为13.237亿元,同比下降3.23%[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1.253亿元,同比下降2.11%[16] - 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上升5.35个百分点至43.84%[56]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下降5.19个百分点至6.35%[56]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1.895亿元,期初为1.803亿元,本期购买8.285亿元,出售8.19亿元[57]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末余额为876.62万元,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为-1001.85万元,计入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为-2229.87万元[57][62] - 金融资产合计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1032.95万元,计入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为-2229.87万元[57][62] - 资产受限总额为2910.25万元,包括应收票据2045.65万元和保函保证金864.6万元[60] - 应收账款从年初5.26亿元增至5.80亿元,增幅10.2%[134] - 应收款项融资从年初4304.06万元减至2285.35万元,降幅46.9%[134]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从年初1878.47万元减至876.62万元,降幅53.3%[135] - 应付账款从年初1.63亿元减至1.46亿元,降幅10.4%[135] - 应交税费从年初1553.42万元减至562.53万元,降幅63.8%[136] - 未分配利润从年初2.59亿元减至2.43亿元,降幅6.1%[136]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年初1.80亿元增至1.90亿元,增幅5.1%[134] - 交易性金融资产增长11.6%,从期初的1.61亿元增至期末的1.8亿元[140] - 应收账款小幅增长2.8%,从期初的5.64亿元增至期末的5.8亿元[140] - 公司总资产从期初的14.05亿元下降至期末的13.51亿元,减少3.85%[141][142] 业务线表现 - 车辆电气设备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7.13%至1.139亿元[53] - 检修业务收入同比下降5.96%至1.182亿元[53] - 检修业务涵盖动车高铁及城轨车辆电气设备检修[27] - 主要产品包括司机操控台及司机室电气控制柜等轨道车辆电气设备[26] - 公司产品定制化程度高采取订单导向型生产模式[25] - 2025年上半年实施20个新造项目、12个检修项目、3个异地检修维保服务项目[35] - 2025年上半年配套车辆702辆,其中城轨地铁项目合计配套582辆,高铁动车项目合计配套120辆[35] - 高铁检修事业部交付71列产品(CRH5型14列/CRH380B高寒简统7列/CRH380B简统40列/CRH380BL简统10列)[41] - 公司开拓新市场包括CRH400BF蓄电池四级修14列和CRH3单项逆变器五级修25列[41] - 公司完成18个地铁及市域车型项目中的12个,其余处于设计开发阶段[37] - 公司完成8项关键设计改进任务包括盖板锁口统型设计和密封式电气接线箱开发[37] 研发和技术创新 - 研发平台依托深圳研发中心负责前沿技术跟踪研究[29] - 设计平台立足长春本部致力于产品性能优化升级[29] - 工艺平台以统型标准效率效益为导向[29] - 公司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29] - 公司推出通过SIL2认证的标准化蓄电池管理系统解决方案[36] - 公司启动DC110V绝缘检测系统研发项目以填补高铁领域技术空白[36] - 公司完成5项专利研发立项[41] - 公司拥有专利107项(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97项/外观设计1项)及软件著作权12项[43] 市场与客户 - 公司完成对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部六大核心城轨车辆主机厂资质及业绩的全面覆盖[34] - 顾客满意度达97.07%[39] - 客户集中度风险显著,主要客户为中国中车及其子公司[71] - 城轨交通行业开通运营15年以上线路达31条[24] - 开通运营10-15年线路达50条[24] - 2025年上半年持续推进既有线路改造升级[24] 管理和运营 - 公司物料精细化管理显著提升物料齐套率并降低项目服务成本[35] - 公司电气物料管理系统扩容提高自购物料齐套率[35] - 公司对90%供应商进行价格抽查以确保采购价格体系准确稳定[38] - 公司推行备件前置库策略于北京/上海/南昌/武汉/深圳布局本地化存储[39] - 公司通过ISO22163(IRIS)轨道交通行业质量管理体系银牌等多项认证[45] - 2025年上半年合并签约额达34570万元[34] 非经常性损益和投资收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为99.18万元[20] -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收益为136.52万元[21] - 委托理财总额为8.285亿元,其中银行理财4.165亿元,券商理财4.120亿元,未到期余额1.895亿元[65] - 累计投资收益为5902.06万元,其中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贡献3372.59万元[62] 风险和挑战 - 原材料价格波动被列为重大经营风险,可能影响毛利率和盈利能力[71] -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源于技术升级和民营资本进入轨道交通装备领域[73] - 技术革新风险涉及模块化、轻量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对现有产品的冲击[74] - 公司应收账款较高,对资金周转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带来压力[76] - 公司产品应用于动车组、城轨等轨道交通车辆,对安全性要求极高[75] - 公司自设立以来未发生任何重大产品质量事故和质量纠纷[75] 股东和股权结构 - 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持有110,000股,占上市公司股本总额的0.14%[83] - 公司董事孙永贵持有员工持股计划70,000股,占上市公司股本总额的0.09%[84] - 公司监事会主席王健伍持有员工持股计划30,000股,占上市公司股本总额的0.04%[84] - 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实际过户股份数量为63.00万股,占公司当时总股本的0.80%[85] - 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锁定期届满后初始持有16.00万股[86] - 2024年7月通过集中竞价出售5.00万股员工持股股份[86] - 报告期末员工持股计划剩余持有11.00万股[86] - 股份总数78,600,000股无变动[118] - 有限售条件股份减少112,500股至2,131,500股[117] - 无限售条件股份增加112,500股至76,468,500股[117] - 有限售条件股份占比由2.85%降至2.71%[117] - 无限售条件股份占比由97.15%升至97.29%[117] - 公司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9,808户[123] - 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持有500,000股股份,占总股本的0.64%[124] - 公司实际控制人李彪通过长春研奥集团有限公司持有46.03%股份,共计36,180,000股[123][124] - 股东王平持股比例为5.99%,共计4,710,000股[124] - 股东闫兆金持股比例为1.20%,其中限售股708,750股,无限售股236,250股[124] - 股东李波持股比例为1.15%,其中限售股675,000股,无限售股225,000股[124] - 股东石娜持股比例为0.57%,其中限售股337,500股,无限售股112,500股[124] - 股东殷凤伟持股比例为0.43%,本期减少限售股112,500股[120][124] - 高管锁定股合计期末数量为2,131,500股,本期解除限售112,500股[121] - 长春研奥同人投资合伙企业持股比例为1.01%,共计790,000股[124] - 实际控制人李彪持有长春研奥集团有限公司70%股权[125] 其他综合收益和权益变动 - 其他综合收益亏损扩大21.2%,从去年同期的-702.5万元增至本期的-851.6万元[144][14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其他综合收益减少702.55万元[16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金额为11.58万元[16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105.61万元[166] - 公司2024年年初未分配利润为196.71万元[16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未分配利润减少17.55万元[166] - 公司2024年年初盈余公积为34.85万元[166] - 母公司其他综合收益为-13,783,016.26元[163] - 母公司本期其他综合收益减少8,515,724.66元[163] - 母公司本期未分配利润减少19,031,581.85元[163] - 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本期净减少27,547,306.51元[16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益总额为724.61万元[16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利润分配金额为5,000.00元[16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063,282.69元[16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098,069.37元[166]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所有者权益期末余额为1,073,604,296.36元[167] - 公司提取盈余公积5,000,000.00元[167] - 对所有者的分配金额为35,145,000.00元[167] - 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为1,090,829,905.05元[163] - 母公司股本为78,600,000.00元[163] - 母公司资本公积为799,904,433.27元[163] - 母公司库存股为12,150,428.00元[163] - 母公司盈余公积为39,034,160.89元[163] - 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为199,224,848.15元[163] 公司治理和法律事务 - 公司计划半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81] - 涉及服务合同纠纷诉讼金额5.27万元[97] - 涉及委托合同纠纷诉讼金额2.00万元[97] - 公司半年度财务报告未经审计[132] 会计政策和金融工具 - 金融资产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三类[188] - 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利息、减值损失或利得及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190] - 部分金融资产被不可撤销地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消除会计错配[190] - 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在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190] - 满足条件的股利收入计入损益,其他利得或损失及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91] - 金融资产在业务模式发生变更后的首个报告期间第一天进行重分类[192]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按公允价值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192]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193] - 衍生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进行初始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194] - 金融资产减值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计量,分为三个阶段分别确认损失准备[196] - 较低信用风险金融工具按照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196] - 应收款项按客户信用风险特征单项或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组合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等类别[198] -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198] - 应收账款组合2(应收客户款)采用账龄/逾期天数与预期信用损失率对照表计算信用损失[199] - 其他应收款划分为3个组合:职工借款及备用金、押金及保证金、集团内部往来款[199] - 其他应收款通过违约风险敞口和12个月内/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计算预期损失[199] - 债权投资按交易对手和风险敞口类型计算12个月内/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199] - 信用风险显著增加评估采用资产负债表日与初始确认日违约风险对比[199] - 逾期超过30日的金融工具被认定为信用风险显著增加[200] - 信用评估考虑债务人付款情况、信用评级恶化、经营成果恶化及环境变化等前瞻性信息[200] - 金融工具信用风险评估可基于单项或组合方式(如逾期信息和信用风险评级)[200] - 现金等价物包括期限短、流动性强且价值变动风险小的投资[186] - 外币货币性项目资产负债表日按即期汇率折算,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87] 企业合并和合并报表 - 合并成本大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180] - 合并成本小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80] - 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股权按购买日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180] - 企业合并相关中介费用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180] - 合并对价发行的权益或债务证券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180] - 非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