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分配方案 - 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16元(含税)[4] - 公司总股本为173,754,389股[4] - 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总数为906,648股[4] - 扣除回购股份后的股本基数为172,847,741股[4] - 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20,050,337.96元(含税)[4] - 公司不送红股且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4] - 利润分配方案尚需提交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审议[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营业收入为1.85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27%[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01.11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30%[2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221.19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4.62%[22] - 利润总额为1507.2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00%[22][23] - 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185.05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微增0.27%[3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01百万元,同比下降19.30%[3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2.21百万元,同比下降24.62%[35]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04.93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0.27%[60] - 公司利润总额1507.2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7.00%[6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01.1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9.30%[60]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27%至1.85亿元[63] - 公司净利润为14.4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6%[116]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0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3%[116] - 营业利润为15.1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8%[116] - 母公司营业收入大幅下降90.3%至969.26万元人民币[119] - 母公司营业利润亏损621.19万元人民币,同比改善29.0%[120]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9元/股,同比下降18.2%[117] - 综合收益总额为14.3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6%[117] - 营业总收入从1.85亿元微增至1.85亿元,增幅0.3%[11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97%,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23]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为14.75百万元,同比下降0.67%,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97%[37] - 研发投入总额为1475.0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97%,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49] - 营业成本上升主要因新增厂房和设备计提折旧[62] - 销售费用下降主要因销售人员精简[62] - 财务费用变动主要因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62]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7.13%至1.27亿元[63] - 营业成本从1.18亿元增至1.27亿元,增幅7.1%[115] - 研发费用从1485.05万元降至1475.04万元,降幅0.7%[115] - 研发费用变动主要因公司引进先进研发设备提高效率,研发材料消耗减少[62]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96.76万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276.90%[2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长276.90%至2996.76万元[6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显著增长至29,967,597.38元,同比增长276.8%(2024年半年度:7,951,124.33元)[122][123]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长至151,828,691.14元,同比增长8.0%(2024年半年度:140,615,469.41元)[122] - 收到的税费返还大幅增加至13,001,918.94元,同比增长288.3%(2024年半年度:3,347,667.97元)[122]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减少至38,877,750.09元,同比下降20.1%(2024年半年度:48,649,701.09元)[12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04,514.69元,较2024年半年度-11,145,812.21元有所改善[123]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增长至72,276,771.99元,同比增长8.0%(2024年半年度:66,913,841.46元)[124] - 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8,295,923.79元,同比转负(2024年半年度:22,103,805.34元)[125] - 母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70,050,544.35元,主要来自收回投资30,000,000元及收到其他投资活动相关现金40,000,000元[125] - 母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560,673.00元,同比减少63.5%(2024年半年度:7,010,755.98元)[126] - 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为585,532.06元,同比下降53.3%(2024年半年度:1,254,342.16元)[123] 资产和负债变动 - 总资产为9.041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80%[22] - 货币资金同比增长65.51%至7610.30万元,占总资产比例8.42%[64] - 交易性金融资产同比增长122.79%至2230.00万元,主要因理财产品增加[64] - 合同负债同比增长67.15%至4335.45万元,反映预收工程款增加[64] - 境外资产规模2164.68万元,占总资产比例2.39%[65] - 公司货币资金从2024年底的45,981,423.12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76,102,986.20元,增幅约65.5%[107]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024年底的10,009,212.14元增至22,300,000.00元,增幅约122.8%[107] - 应收账款从2024年底的77,457,948.30元增至88,234,151.61元,增幅约13.9%[107] - 存货从2024年底的114,358,431.63元降至107,802,342.45元,降幅约5.7%[107] - 合同负债从2024年底的25,937,910.56元增至43,354,516.87元,增幅约67.2%[108] - 应付职工薪酬从2024年底的7,464,583.72元降至4,077,984.10元,降幅约45.4%[108]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从2024年底的20,000,000.00元降至0元,降幅100%[107] - 公司总负债从117.27亿元增至138.93亿元,增幅18.5%[109]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77.21亿元降至77.21亿元,降幅1.9%[109] - 货币资金从541.22万元增至581.68万元,增幅7.5%[111]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1000.92万元增至2000万元,增幅99.8%[111] - 应收账款从3490.38万元降至2779.95万元,降幅20.4%[111] - 长期股权投资从5.69亿元增至5.83亿元,增幅2.5%[112] - 合同负债从2464.14万元增至4000.81万元,增幅62.4%[112] - 货币资金中382.62万元因保函保证金及诉讼冻结受限[67] 研发投入与知识产权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97%,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23]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为14.75百万元,同比下降0.67%,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97%[37] - 公司新增知识产权申请4件,其中实用新型专利4件,无发明专利[37] - 新增知识产权授权1件,为实用新型专利,无发明专利[37] - 累计知识产权申请达244件,累计授权187件[37] - 公司累计拥有有效专利187件,其中发明专利19件,实用新型155件,外观专利9件,软件著作权4件[40] - 公司掌握5项核心技术,包括铸膜涂膜一体化生产线设备设计技术、支撑层精密涂布技术等[44] - 核心技术中4项为自主研发,1项为协同设计[44] - 公司拥有高分子改性技术,通过共聚改性和共混改性改善聚合物结构特性[44] - 研发投入总额为1475.0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97%,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49] - 报告期内新增知识产权申请4件,其中实用新型专利4件,获得授权1件[46] - 累计知识产权申请244件,累计授权18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9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55件[46][47] - 公司研发总投入为2055万元,其中锂云母提碳酸锂膜法工艺研发投入692.82万元,退役锂电池回收锂膜法工艺研发投入771.02万元,高通量高脱盐家用膜研发投入1397.02万元,耐清洗抗污染工业膜研发投入756.95万元[52]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69人,占总人数比例15.79%,研发人员薪酬合计632.57万元,平均薪酬9.17万元[54] 研发项目进展 - 高性能混合基质RO/NF项目累计投入629.64万元,完成膜片及膜元件量产,为示范工程提供800支膜元件[51] - 大通量低盐反混正渗透项目累计投入170.51万元,膜片性能测试达标,水渗透通量≥20L/(m²·h)[51] - 高性能含氟聚酰胺纳滤膜项目累计投入331.05万元,纳滤膜渗透通量≥15LMBar,硫酸钠截留率≥98.5%[51] - 用于CCUS气体分离膜项目累计投入97.77万元,所制膜氧气渗透性能超2000GPU,输出氧气浓度≥27%[51] - 锂电池回收工艺中锂回收率超过85%,每千克碳酸锂回收成本低于行业标杆企业10%以上[52] 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主营业务为膜材料及膜元件的研发与生产[12] - 公司复合材料压力罐直径尺寸范围为5-63英寸[41] - 膜元件压力容器包括2.5英寸、4英寸和8英寸3种规格[41] - 膜元件适用压力广泛涵盖150psi至1,500psi[41] - 反渗透膜片包括大产水通量家用膜、苦咸水膜、海水淡化膜、抗污染膜等[41] - 纳滤膜片包括高压膜和低压膜等[41] - 公司产品获得NSF、ASME和KTW等国际权威机构测试或认证[41] - 公司掌握超高压压力容器结构设计技术,可实现1,500psi、1,800psi和2,000psi压力等级[45] - 公司全资子公司广东奥斯博膜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于2024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5] 子公司表现 - 核心子公司唯赛勃环保设备实现净利润1007.53万元,营业收入9586.10万元[72] - 美国子公司实现净利润174.22万元,营业收入1070.54万元[72] 股东与股权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为唯赛勃环保材料控股有限公司[12]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5,138户[98] - 控股股东唯赛勃环保材料控股有限公司持股105,630,070股,占总股本比例60.79%[100] - 股东吴海燕持股4,713,137股,占总股本比例2.71%[100] - 股东李振磐持股884,680股,占总股本比例0.51%[100] - 股东上海静日企业管理合伙企业减持128,234股,期末持股1,147,123股[100] - 股东李振磐报告期内增持67,361股[100] - 股东田建伟报告期内减持300股[100] - 股东陈峰报告期内增持243,003股[100] - 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持有906,648股,占总股本的0.52%[101] - 上海华加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持股9,766,460股,为第一大股东[101] - 实际控制人谢建新通过唯赛勃环保材料控股有限公司和上海华加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控制公司[101] 所有者权益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93%,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23] - 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为787,037,041.21元,较期初增长1.9%[131]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332,359,045.76元,较期初增加15,011,063.20元(增长4.7%)[128][131] - 其他综合收益减少82,341.47元(下降2.8%),期末余额2,888,480.79元[128][131] - 综合收益总额贡献14,928,721.73元,其中净利润占比超99%[128] - 少数股东权益由期初418,414.82元转为-127,245.40元,减少545,660.22元[128][131] - 资本公积保持稳定为250,518,948.30元,无变动[128][131] - 库存股余额10,288,194.24元,与期初持平[128][131] - 盈余公积维持37,804,371.60元未发生变动[128][131] - 实收资本保持173,754,389.00元,未增发或回购[128][131] - 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786,909,795.81元,较期初增长1.9%[13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为772,854,660.51元[13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5,337,589.24元[13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未分配利润减少5,337,589.24元[13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末实收资本为173,754,389.00元[13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末资本公积为250,576,835.88元[13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末盈余公积为2,804,570.22元[13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末未分配利润为324,363,705.75元[13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7,801,350.96元[13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144,258.13元[13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其他权益工具变动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10,288,194.24元[138] - 公司注册资本为173,754,389元[140] - 公司于2021年7月发行A股股票43,438,600股[140] 非经常性损益 - 获得政府补助318.75万元人民币[25]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其他符合定义的损益项目为8.99百万元[26]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27.99百万元[26] - 公司一次性费用支出为-0.90百万元,其他营业外收支为-0.41百万元[26] - 其他收益大幅增长44.1%至4.09亿元人民币[116] - 利息收入增长46.2%至1.88亿元人民币[116] - 信用减值损失扩大61.8%至1.07亿元人民币[116] 关联交易与承诺 - 控股股东香港唯赛勃及实际控制人谢建新承诺避免同业竞争,承诺自2021年7月28日起长期有效[82] - 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承诺规范关联交易,确保公平公允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83] - 关联交易金额为59,533.33元,占同类交易比例0.03%[92] - 公司与关联方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总投资额1000万元[93] - 报告期内无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91] - 报告期内无违规担保情况[91] 股份减持承诺 - 控股股东及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价格不低于首次公开发行价格经调整后价格[84] - 控股股东及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期间为2024年7月28日至2026年7月28日[84] - 控股股东及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及协议转让[84] - 实际控制人谢建新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持有公司股份总数25%[85] - 实际控制人谢建新离职后半年内不转让所持公司股份[85] - 实际控制人谢建新股份锁定期满后减持需遵守证监会及交易所相关规定[85] - 实际控制人谢建新减持承诺自2022年7月28日起长期有效[85] - 控股股东减持承诺涉及除权除息事项时需调整发行价基准[84] - 控股股东减持需遵守《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若干规定》等法规要求[84] - 实际控制人承诺不因职务变更或离职拒绝履行股份减持承诺[85] -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每年减持股份不超过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25%[86] - 离职后半年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所持公司股份[86] - 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首次公开发行价格[87] - 锁定期满后4年内每年转让首发前股份不超过上市时所持总数的25%[87] - 持股5%以上股东及核心技术人员需遵守股份变动申报义务[87] - 所有减持行为需符合《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等法规
唯赛勃(688718)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