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1.9769亿元,同比增长7.58%[19]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197.6894百万元,同比增长7.58%[67]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58%至1.98亿元[73] - 营业总收入从1.84亿元增至1.98亿元,增长7.6%[156]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6%至1.98亿元[157] - 母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1%至1.91亿元[16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43万元,同比下降43.74%[1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38.93万元,同比下降49.19%[19]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524元/股,同比下降43.72%[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73%,同比下降0.55个百分点[19]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9.43百万元,同比下降43.74%[67] - 净利润同比下降43.7%至943.00万元[158] - 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54.8%至832.65万元[161] - 基本每股收益下降43.7%至0.0524元[15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9430.04万元[16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1676.25万元[172] - 公司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8,326,518.83元[176] - 综合收益总额为人民币1843万元[17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上升21.96%至1.37亿元[73] - 公司综合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38.69%下降至30.50%[67] - 营业总成本同比上升12.7%至2.00亿元[157]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0.6%至3370.61万元[157] - 研发投入同比下降10.60%至3,371万元[73] - 母公司营业成本同比上升26.8%至1.35亿元[161] - 信用减值损失扩大至192.07万元[157] -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同比增长6.6%至4973万元[163] - 支付的各项税费同比下降15.1%至1928万元[163]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161亿元,同比增长30.33%[1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增长30.33%至1.62亿元[73]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下降3,502.41%至-1.02亿元[73]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32.9%至3.745亿元[16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30.3%至1.616亿元[163]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大幅增加至1.02亿元,主要由于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1亿元[164] - 母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44.2%至1.76亿元[165] -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同比下降80.4%至1242万元[16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增长13.0%至4.083亿元[164] -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付的现金同比下降28.2%至203.7万元[164] - 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同比增长124.2%至713.2万元[163] 资产和负债变动 - 总资产为17.9163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4.88%[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2.8598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0.11%[19]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上升1.65个百分点至23.06%[79] - 应收账款占比增长5.85个百分点至36.58%[79] - 应付账款占比上升5.22个百分点至22.92%[79]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4.13亿元,较期初3.66亿元增长12.98%[147]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6.55亿元,较期初5.25亿元增长24.88%[147] - 应收票据期末余额为2019万元,较期初2.54亿元下降92.06%[147] - 存货期末余额为2.85亿元,较期初2.45亿元增长16.42%[147] - 流动资产合计期末14.12亿元,较期初14.17亿元基本持平[147] - 资产总计从17.08亿元增长至17.92亿元,增幅4.9%[148] - 货币资金从2.85亿元增至3.67亿元,增长28.7%[152] - 应收账款从5.17亿元增至6.53亿元,增长26.3%[153] - 应付账款从3.02亿元增至4.11亿元,增长35.8%[148] - 合同负债从843万元增至5969万元,大幅增长608%[148] - 其他非流动资产从139万元激增至1.01亿元,增长7173%[148] - 流动负债合计从4.17亿元增至5.02亿元,增长20.5%[149] - 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从5.98亿元略降至5.94亿元,减少0.7%[154] - 母公司专项储备从498万元增至606万元,增长21.7%[154] 业务线表现 - 光学系统业务收入同比猛增76.20%至5,592万元[75] - 公司产品包括多光谱及红外无人机巡检系统、机场驱鸟系统等均实现场景应用[65] - 公司光学星体跟踪器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前列[52] - 公司光学元件产品覆盖φ5mm-φ350mm尺寸范围[55] - 公司光学薄膜业务覆盖紫外到红外波段[55] - 公司具备高精度三维测量仪和传函仪,性能指标世界领先[55] - 公司是国内少有的同时具备红外热像仪、激光测照器、光学星体跟踪器研发生产能力的企业,技术水平处于国内第一梯队[62] - 公司产品涵盖制冷与非制冷,短波、中波、长波和甚长波等多个波段,在红外警戒、光电火控、光电侦察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63] - 公司在深海光学成像领域已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量产供应商之一[63] 研发和技术能力 - 非制冷氧化钒探测器的噪声等效温差(NETD)已可达到10mK以下[29] - 星体跟踪器具有全自主、全天时、小型化特点,测量误差不随时间积累[56] - 公司构建两级研发管理体系,技术研发部承担卡脖子技术研究[57] - 公司持续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系列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促进军品任务量增长[64] - 美国MAST星体跟踪器重量42g,功耗69mW[48] 市场和行业趋势 - 2024年国内红外热成像市场规模为78.9亿美元,同比增长15.1%[32] - 军用红外热成像市场规模为50.1亿美元,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3.5%[32] - 民用红外热成像市场规模为28.8亿美元,占国内市场份额的36.5%[32] - 红外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向成熟阶段过渡时期[30] - 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规划了2027年、2030年总体目标[33] -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明确到2026年制修订100项以上国家标准[34] - 激光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测量速度快等技术优势[35] - 激光传感器应用领域包括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和自动驾驶汽车等[35] - 激光传感器存在生产成本高、对被测物体表面特性敏感等缺点[35] - 2025年中国激光传感器产业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00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5%[39] - 激光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测量精度可达微米级[37] - 2023年中国光学薄膜产业规模已超过430亿元[43] - 2025年中国光学元件产业市场规模预计约3200亿元,2030年预计达5000-55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9%-12%[45] - 2024年中国薄膜产业市场规模约1500亿元,2030年预计达3000-4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0%-15%[45] - 2030年高端薄膜占比预计从2024年的35%提升至50%以上[45] - 车载激光雷达国家标准GB/T45500-2025于2025年4月25日正式实施[40] - 工业机器人企业采购激光传感器设备可获中央财政补贴[40] - 光学元件全球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美元[43] - 激光传感器在智能家居和医疗健康领域市场渗透率仍较低[38] - 高性能无色玻璃块料进口关税从12%降至8%[46] - 星体跟踪器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15亿元,2030年达80-1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35%-40%[49] - 高端星体跟踪器市场国际巨头占据80%以上份额,产品精度达0.1角秒以下[49] 关联交易和公司治理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为122.86万元[23] - 其他收益大幅增长171.61%至931万元[78] - 公司向控股股东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采购元器件及探测器的关联交易金额为211.7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为1.66%[114] - 公司向控股股东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支付房屋租赁费用的关联交易金额为40.71万元[114] - 控股股东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为公司部分员工代缴社保的关联交易金额为1,061.56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为28.86%[114] - 公司控股股东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向公司借调员工的关联交易金额为135.18万元[114] - 公司关联交易定价原则均采用市场价格,结算方式为银行结算[114] - 日常关联交易中公积金缴纳相关金额为30.595亿元(2025年预计)和10.111亿元(2024年实际)[115] - 中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存款业务期末余额2.28亿元,期初余额3.53亿元,本期存入3.79亿元,支取5.04亿元[119] - 中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授信业务总额3亿元,实际发生额67.9万元[120] -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因2022年未充分识别并及时披露与控股股东发生的审议之外关联交易及2023年未及时披露类似关联交易,被湖北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并被深交所出具监管函[111] - 公司已就监管处罚事项制定整改方案并落实整改,向湖北证监局报送了整改报告[111] - 公司承诺加强相关人员对法律法规的学习,确保关联交易及时履行审批程序及披露义务[112] - 公司已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并于2025年8月25日经第五届董事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97] - 公司报告期未发生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106] - 公司报告期无违规对外担保情况[107] - 公司报告期无重大诉讼、仲裁事项[110] - 公司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担保、托管、承包及租赁事项[123][124][125][126] 股东和股权结构 -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持股58.25%(1.05亿股),为公司第一大股东[136] - 北京派鑫科贸有限公司持股9.75%(1755.4万股),为公司第二大股东[136]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5760户[136] - 个人股东张迎宾持股0.47%(84.08万股),报告期内减持10.89万股[136] - 前十大股东中王蕾持股67.27万股占比0.37%,较上期增持4.5万股[137]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55.3万股占比0.31%,较上期减持22.37万股[137] -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持有1.05亿股无限售流通股,为最大无限售股东[137] - 北京派鑫科贸有限公司持有1755.4万股无限售流通股[137] - 股东牛方全通过信用账户持有39.1万股,合计持股50.7万股[138] - 公司总股本为1.8亿股,无变动[134][135] - 公司累计发行股本总数1.8亿股,注册资本1.8亿元[180] 利润分配和所有者权益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4] - 公司计划半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101] - 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0.69元人民币(含税),合计派发1242万元人民币(含税)[13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对所有者的利润分配为1242万元[16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对所有者的利润分配为633.6万元[172] - 公司向所有者分配利润12,420,000.00元[176] - 对所有者分配利润人民币6336万元[179] - 公司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261,904,250.95元[177] - 公司期末未分配利润为593,981,672.23元[177] - 公司期末其他综合收益为6,064,075.14元[177] - 公司期末盈余公积为90,000,000.00元[177] - 资本公积为人民币3.918亿元[178] - 未分配利润为人民币5.911亿元,较期初减少约4493万元[179] - 所有者权益合计为人民币13.005亿元,较期初减少约4348万元[178][179] - 盈余公积为人民币9000万元,期内无变动[178][179] - 其他综合收益为人民币254.8万元,期内无重大变动[17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专项储备提取额为1639.65万元[17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专项储备使用额为873.81万元[17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末未分配利润为8538.32万元[17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342.42万元[172] - 公司2024年年末未分配利润为699.76万元[171] - 公司2024年年末资本公积为343.46万元[171] - 公司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264,915,424.14元[175][176] - 公司本期专项储备增加1,082,307.98元[176][177] - 公司本期提取专项储备1,169,689.38元[177] - 公司本期使用专项储备87,381.40元[177] - 专项储备增加人民币145万元[179] 风险因素 - 公司军品比重较高,面临军品审价及阶梯降价带来的利润空间影响[65] - 公司军品业务占比较高,采购计划执行调整风险加大,业绩可能随之波动[93] - 公司应收账款存在延迟支付风险,已加大清理跟踪催收力度并完善催款绩效考核制度[94] - 军品审价存在不确定性,审定价格与暂定价差异可能影响收入、损益及经营现金流量[92] - 公司报告期无股权激励计划、员工持股计划或其他员工激励措施[102] 会计政策和合并报表 - 重要应收款项坏账准备收回或转回标准为影响金额超过100万元或占当期坏账准备转回10%以上[189] - 重要应收款项核销标准为金额超过100万元或占相应应收款项10%以上[189] - 重要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标准为单项账龄超1年且金额大于100万元或占总额10%以上[189] - 合同负债重大变动标准为账面价值变动金额占期初余额30%以上[189] - 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中介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192] - 购买日后12个月内可调整或有对价并相应调整商誉[192] - 购买日后12个月内可确认购买日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冲减商誉[193] - 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以控制为基础确定[195] - 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取得子公司按购买日公允价值调整财务报表[197] - 集团内部往来余额交易及未实现利润在合并时全额抵销[197] - 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及损益在合并报表中单独列示[198] - 少数股东损益在合并利润表中净利润项下单独列示[198] - 少数股东亏损超过期初权益份额时冲减少数股东权益[198] - 丧失子公司控制权时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198] - 处置股权对价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减去净资产份额差额计入投资收益[198] - 丧失控制权时相关其他综合收益按资产处置基础处理[198] - 分步处置子公司股权需判断是否为一揽子交易[199] - 一揽子交易需满足四项条件中的至少一种[199] - 非一揽子交易各项交易分别按不同原则处理[199] - 合营安排分为共同经营和合营企业两类[200] - 公司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108]
久之洋(300516)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