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表现 - 收益为人民币74.63亿元,同比增长2.8%[4] - 收益同比增长2.8%至74.63亿元人民币(2025年未审计)对比72.61亿元人民币(2024年未审计)[5]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总收益为7,463,394千元人民币[14] - 集团上半年收益为人民币746.339亿元,同比增长2.79%[51] - 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0.57亿元,同比增长167.6%[4] - 期内溢利同比增长167.4%至10.57亿元人民币(2025年)对比3.95亿元人民币(2024年)[5]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人民币7.79亿元,同比增长152.9%[4]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同比增长153.3%至7.79亿元人民币(2025年)对比3.08亿元人民币(2024年)[5] - 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为779,202,000元人民币(2025年)和307,649,000元人民币(2024年)[27]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同比增长153.28%[42] - 净利润约为人民币105.688亿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39.520亿元大幅增长[51] - 除税前溢利为人民币14.22亿元,同比增长111.3%[4] - 除税前溢利同比大幅增长111.4%至14.22亿元人民币(2025年)对比6.73亿元人民币(2024年)[5] - 非控股股东权益应占溢利同比增长217.2%至2.78亿元人民币(2025年)对比0.88亿元人民币(2024年)[5] - 期内全面收益总额同比增长200.7%至11.51亿元人民币(2025年)对比3.83亿元人民币(2024年)[5]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人民币0.47元,同比增长176.5%[4] - 每股基本盈利同比增长176.5%至0.47元人民币(2025年)对比0.17元人民币(2024年)[5] - 每股基本盈利为0.47元人民币(2025年)和0.17元人民币(2024年)[27] - 每股摊薄盈利为0.47元人民币(2025年)和0.17元人民币(2024年)[28] 毛利率和毛利变化 - 毛利为人民币21.72亿元,同比增长50.8%[4] - 毛利同比大幅增长50.9%至21.72亿元人民币(2025年)对比14.40亿元人民币(2024年)[5] - 毛利率为29.10%,同比提升9.27个百分点[4] - 毛利率上升至29.11%(2024年同期:19.83%)[51] 成本和费用变化 - 销售成本同比下降9.1%至52.91亿元人民币(2025年)对比58.21亿元人民币(2024年)[5] - 研发成本同比增长14.9%至3.69亿元人民币(2025年)对比3.21亿元人民币(2024年)[5] - 研发成本约为人民币3.692亿元,同比增长14.87%,占总收入4.95%[44] - 分销及销售开支同比下降7.61%[45] - 分销及销售开支降低7.61%至人民币2.13亿元[65] - 行政开支同比下降5.17%[45] - 行政开支减少5.17%至人民币3.27亿元[66] - 融资成本减少27.65%至人民币156.2万元[67] 分业务线收益表现 - 制冷剂分部收益最高,达3,499,673千元人民币,占总收益46.9%[14] - 制冷剂分部收益为人民币229.206亿元,同比增长47.69%[58] - 高分子材料分部收益1,939,795千元人民币,占总收益26.0%[14] - 含氟高分子材料分部收益为人民币193.979亿元,同比下降4.58%[55] - 有机硅分部收益2,319,120千元人民币,占总收益31.1%[14] - 有机硅分部对外销售额减少15.95%至人民币23.19亿元,占集团总销售额31.07%[60] - 二氯甲烷及烧碱分部收益649,636千元人民币,占总收益8.7%[14] - 二氯甲烷及烧碱分部销售额增长23.44%至人民币6.36亿元[62] - 其他分部销售额减少31.25%至人民币2.76亿元,亏损人民币8721.9万元[64] 分业务线溢利表现 - 公司分部总业绩为1,424,250千元人民币[14] - 制冷剂分部业绩最高,达1,029,831千元人民币,占分部总业绩72.3%[14] - 制冷剂分部溢利为人民币102.983亿元,同比增长209.77%[58] - 高分子材料分部业绩259,195千元人民币,占分部总业绩18.2%[14] - 含氟高分子材料分部溢利为人民币25.919亿元,同比下降14.57%[55] - 二氯甲烷及烧碱分部业绩213,693千元人民币,占分部总业绩15.0%[14] - 二氯甲烷及烧碱分部盈利同比增长60.97%至人民币2.14亿元[62] - 其他业务分部亏损87,219千元人民币[14] - 有机硅分部盈利同比减少83.70%至人民币875万元[60] 分业务线溢利率 - 二氯甲烷及烧碱分部溢利率为33.58%(2024年同期:25.75%)[53] - 有机硅分部溢利率为0.38%(2024年同期:1.95%)[53] - 其他分部亏损率为31.60%(2024年同期:42.66%)[53] 资产和权益变动 - 权益总额为人民币186.17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6.6%[4] - 每股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1.23元,较2024年末增长12.3%[4]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17,997,192千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19,209,100千元,增长6.7%[7] - 公司总权益从17,471,837千元增至18,617,373千元,增长6.6%[7] - 集团权益总额达人民币186.17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6.56%[69]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470,496千元大幅增加至3,540,515千元,增长43.3%[6] - 流动资产净值从3,837,498千元增至4,921,379千元,增长28.3%[7] - 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股本工具从129,629千元增至410,676千元,增长216.7%[6] - 于联营公司的权益从97,809千元增至150,186千元,增长53.6%[6] - 非控股股东权益从5,364,777千元增至5,641,475千元,增长5.2%[7] - 递延税项负债从198,809千元增至219,378千元,增长10.3%[7] 应收和预付款项变动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962,821千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2,293,320千元,增长16.8%[30][31] - 贸易应收款项中90日内账龄的金额从769,139千元增至1,053,059千元,增长36.9%[31]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777,363千元略增至2,821,697千元,增长1.6%[6] - 原材料预付款项从28,920千元大幅增加至75,756千元,增长162.0%[30] - 可收回税项从165,093千元减少至108,796千元,下降34.1%[30] - 应收未提取存款余额从309,888千元大幅减少至123,138千元,下降60.3%[30] 应付和应计项目变动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822,668千元减少至2,533,151千元,下降10.3%[7]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从1,988,169千元减少至1,597,971千元,下降19.6%[33][34] - 贸易应付款项中31日至90日账龄的金额从579,692千元减少至372,275千元,下降35.8%[34] - 应付职工薪酬从216,294千元减少至180,547千元,下降16.5%[33] - 物业、机器及设备应付款项从292,045千元增加至382,209千元,增长30.9%[33] - 其他应付税项从48,720千元增加至65,149千元,增长33.7%[33] 其他收入和支出 - 政府补贴收入大幅增至人民币93,974千元,同比增长161%[18] - 期内溢利中政府补贴为93,974千元人民币收益(2025年)和36,007千元人民币收益(2024年)[24] - 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人民币13,629千元,同比下降6.6%[18] - 来自联营公司之利息收入为人民币731千元,同比下降23.4%[18] - 汇兑差额净额为人民币7,869千元,同比下降59.9%[18] - 出售联营公司部分权益确认收益人民币139,049千元[19] - 期内溢利中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亏损为61,284千元人民币(2025年)和20,544千元人民币(2024年)[24] - 期内溢利中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损失为85,571千元人民币(2025年)[24] 税务相关支出 - 当期中国企业所得稅支出为人民币313,057千元,同比增长137.2%[20] - 过去年度拨备不足所致稅项支出为人民币27,938千元[20] - 土地增值稅支出大幅降至人民币20千元,同比下降99.98%[20] - 中国附属公司可分配溢利之预扣稅为人民币35,000千元,同比增长150%[20] - 递延稅项其他项目为支出人民币10,420千元,去年同期为收入20,487千元[20] 折旧和摊销 - 期内溢利中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661,228千元人民币(2025年)和577,621千元人民币(2024年)[24] - 期内溢利中使用权资产折旧为17,582千元人民币(2025年)和16,059千元人民币(2024年)[24] 资本支出和投资活动 - 资本性支出同比增长55.3%至人民币6.89亿元[68] - 出售山东博大房地产产生净现金流出11,681千元人民币[36] - 山东博大房地产出售总代价为26,000千元现金[36] - 出售资产包含作出售用途物业价值270,500千元人民币[36] - 山东博大房地产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达260,195千元人民币[36] - 山东博大房地产银行结余及现金37,681千元人民币[36] - 出售桓台科汇环保新型建材总代价28,000千元现金[40] - 桓台科汇出售产生净现金流入25,793千元人民币[40] - 桓台科汇出售收益为7,435千元人民币[40] - 出售桓台科汇直接成本2,207千元人民币[40] - 桓台科汇资产包含物业及设备6,299千元人民币[40] 研发和创新活动 - 研发团队规模达679人,博士及硕士占比48.90%[44] - 期内获得专利25项,累计专利达595项[44] - 发布国家标准2项及团体标准1项[44] 生产和运营效率 - 原材料消耗、综合能耗等生产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43] - 生产装置运行效率提升[43] - 排放物100%达标排放[43] 公司治理和架构 - 审核委员会于2025年8月20日审阅中期业绩并讨论内部控制事宜[80] - 公司存在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同一人兼任的治理架构偏差[87] - 风险管理委员会由独立非执行董事主导[84] - 薪酬政策结合业绩与员工表现实施[76] - 公司执行董事包括张建宏、王维东、张哲峰及钟德丽[91] - 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丁良辉、杨晓勇及马志忠[91] 人力资源和股权激励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雇员总数为6,050名,较2024年12月31日减少872名(降幅约12.6%)[76] - 雇员购股计划累计出售16,862,000股股份,总金额达167,120,000港元[8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雇员购股计划下仍有59,845,000股股份未出售[89] 股息和股份回购 - 已宣派末期股息每股0.10港元总计173,271,164港元(2025年)[25] - 公司未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77] - 公司购回及注销520,978,000股股份(2024年)[29] 汇率和风险管理 - 公司功能货币为人民币,主要外币交易涉及美元[75] - 汇率风险管理策略包括收款后及时兑换人民币[75] 报告和公告信息 - 中期业绩公告发布日期为2025年8月26日[91] - 中期报告将于2025年9月底前寄发予公司股东[91] - 公司网站为www.dongyuechem.com[91] - 香港联交所网站为www.hkexnews.hk[91] - 终止事项详情载于2024年9月27日公告[90]
东岳集团(00189)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