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总额同比增长6.4%至277.092百万港元[6] - 持续经营业务本期亏损收窄4.3%至496.179百万港元[6] - 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为4.962亿港元,同比收窄9.9%[72]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分类业绩亏损439,327千港元,物业部门亏损最严重,达378,554千港元[30] - 未计所得税前亏损579,104千港元,经营面临压力[30]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持续经营业务亏损489,549千港元[42] - 公司拥有人应占持续经营业务亏损为479,162千港元,同比下降2.1%[48] - 净亏损从2024年上半年的5.51亿港元收窄至2025年上半年的4.962亿港元,改善9.9%[83] - 每股基本亏损为33.251港仙[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同比上升19.6%至212.245百万港元[6]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18.6%至295.977百万港元[6] - 财务费用由2024年上半年的3.638亿港元减少至2025年上半年的2.96亿港元,降幅为18.6%[82] - 财务费用高达197,099千港元,主要来自银行借贷及透支利息[30][35] - 行政开支8300万港元,同比减少1.7%[81] - 利息收入同比下降6.8%至34.036百万港元[6] - 银行利息收入1,173千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0][33] - 股息收入607千港元,同比增长[30][33] 各业务线表现 - 总收益为277,092千港元,其中环保业务(废料销售)贡献211,830千港元,占比76.4%[23] - 金融服务业务收益43,069千港元,包含利息收入34,036千港元(保证金融资12,699千港元+放债业务21,337千港元)[23] - 物业租赁收入16,932千港元,占收益总额的6.1%[23] - 拉美及加勒比地区业务(公民入籍服务)收益3,669千港元[23] - 其他业务收益1,592千港元(全部来自票房售票业务)[23]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总收益为260,543千港元,其中环保分类贡献136,695千港元(占比52.5%),金融服务分类贡献87,256千港元(占比33.5%)[24] - 环保分类收益主要来自废料销售(136,695千港元),占该分类收益的100%[24] - 金融服务分类收益中利息收入(保证金融资及放债业务)合计36,531千港元,占该分类收益的41.9%[24] - 拉美及加勒比分类通过公民入籍申请及顾问服务获得收益11,433千港元,占该分类总收益的87.8%[24] - 物业分类收益全部来自租金收入(22,182千港元),占该分类收益的100%[24] - 环保分类对外客户销售收益显著增长至211,830千港元(同比增长54.9%),但分类业绩亏损24,955千港元[29] - 金融服务分类业绩为盈利18,494千港元,是对外客户销售收益(43,069千港元)的主要贡献业务[29] - 物业分类业绩亏损199,071千港元,是对外客户销售收益(16,932千港元)的11.8倍[29] - 金融服务业收益从8730万港元下降至4310万港元,降幅50.6%[86] - 环保分类收益从1.367亿港元增长至2.118亿港元,增幅54.9%[87] - 物业分类租金收入从2220万港元下降至1690万港元,降幅23.9%[85] - 百货公司分类收益为6495万港元,销售成本2911.6万港元,行政开支2433.7万港元[69] 其他财务数据 - 毛利同比下降21.9%至64.847百万港元[6] - 毛利从2024年上半年的8300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6480万港元,降幅21.9%[83] - 投资物业公平价值变动亏损净额收窄74.4%至54.237百万港元[6] - 投资物业公平价值变动亏损5420万港元,同比改善74.4%[79] - 投资物业公平价值变动亏损净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2.117亿港元大幅收窄至5420万港元[84] - 投资物业公平价值变动亏损净额54,237千港元[50] - 汇兑差额收益158.108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171.263百万港元)[9] - 汇兑收益净额77,910千港元,对业绩产生正面影响[30] - 汇兑亏损净额达915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收益7790万港元[76] - 汇兑亏损净额9150万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汇兑收益净额7790万港元[83] - 公司未计所得税前亏损达508,290千港元,主要受汇兑亏损净额(91,510千港元)及财务费用(160,769千港元)影响[29] - 减值亏损净额5480万港元,同比下降32.4%[78] - 减值亏损净额5480万港元,较2024年上半年的8110万港元减少32.4%[84] - 透过损益按公平价值列账金融资产价值6890万港元[77] - 收益确认方式:某一时间点确认217,823千港元(78.6%),随时间确认8,301千港元(3.0%)[23] 资产负债和借贷 - 银行借贷总额7,920,149千港元,占流动负债总额78.42%[10][15] - 流动负债净额266,463千港元,较2024年末流动资产净值6,817千港元出现恶化[10][15]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2,385,877千港元,较2024年末2,701,739千港元下降11.69%[11] - 非控股权益1,359,228千港元,较2024年末1,369,071千港元下降0.72%[11] - 最终控股公司贷款2,787,039千港元,较2024年末2,614,469千港元增长6.60%[11] - 2025年上半年产生亏损496,179千港元,银行结余及现金仅40,043千港元[15] - 银行借贷7,189,928,000港元已于2025年4月12日到期,公司正积极协商续期[17] - 已成功重续两笔银行借贷,分别为4,617,048,000港元(2030年4月11日到期)和2,572,880,000港元(2035年4月11日到期)[17] - 银行借贷重续协议将46.17048亿港元和25.7288亿港元贷款分别续期至2030年和2035年[70] - 资本负债比率从2024年底的456.3%上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534.0%[94] - 公司总资产19,518,904千港元,其中物业资产占比最高,达15,550,518千港元[31] - 公司总负债15,773,799千港元,物业负债占比最大,为8,719,154千港元[31] - 投资物业价值9,148,131千港元,较2024年末8,971,830千港元增长1.96%[10] - 发展中物业价值5,845,685千港元,较2024年末5,633,874千港元增长3.76%[10] - 建议发展项目价值2,230,000千港元,较2024年末2,148,907千港元增长3.77%[10] - 应收贸易账款净额329,679千港元,较期初下降4.7%[51] - 证券经纪产生之应收款项净额277,714千港元,较期初下降6.0%[51] - 应收贷款净额478,871千港元,较期初增长5.2%[51] - 超过1年账龄的应收贸易账款占比66.2%(218,263千港元)[52] - 应付贸易账款331,041千港元,较期初增长89.2%[55] - 证券经纪产生之应付账款93,531千港元,较期初下降2.9%[55] - 应付贸易账项总额为331,041千港元(未经审核),较2024年12月31日的174,939千港元增长89.3%[56] - 超过90天的应付贸易账项为102,012千港元(未经审核),较2024年12月31日的119,653千港元下降14.7%[56] - 银行借贷总额为9,418,954千港元(未经审核),较2024年12月31日的9,159,398千港元增长2.8%[57] - 有抵押银行借贷为9,410,583千港元(未经审核),占银行借贷总额的99.9%[57] - 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借贷为7,429,632千港元(未经审核),占银行借贷总额的78.9%[57] - 人民币计值的银行借贷为8,990,393千港元(未经审核),占银行借贷总额的95.5%[58][61] - 可动用银行信贷额度为9,548,999千港元,已动用9,418,954千港元,动用率为98.6%[58] - 投资物业抵押账面值为9,114,131千港元(未经审核),用于担保银行借贷[58] - 来自金融机构的其他有抵押借贷为21,217千港元(未经审核),较2024年12月31日的56,140千港元下降62.2%[60] - 其他借贷总额为271,217千港元(未经审核),较2024年12月31日的306,140千港元下降11.4%[60] - 来自金融机构的借贷利率为最优惠利率加2.5%,担保金额为2121.7万港元,抵押投资物业账面值为3400万港元[62] - 有抵押其他借贷包括固定年利率12%的2亿港元贷款[62] - 有抵押其他借贷包括来自独立第三方的1.5亿港元贷款,由附属公司股份抵押[62] - 有抵押其他借贷包括来自独立第三方的5000万港元贷款,以市值1.9062亿港元的证券抵押品作抵押[62] - 无抵押其他借贷包括年利率12%的5000万港元贷款,须在12个月内偿还[62] - 公司已发行股本增加至14.423亿股,股本金额为1.44231亿港元[63] - 资本承担总额为8.6883亿港元,其中投资物业2.496亿港元,发展中物业5.90073亿港元[64] - 公司提供一般银行信贷担保为8680.2亿港元(2024年末:8426.4亿港元)[96] - 投资物业抵押净值911.41亿港元(2024年末:891.21亿港元)[96] - 租赁土地及楼宇抵押净值34.81亿港元(2024年末:34.66亿港元)[96] - 发展中物业抵押净值358.33亿港元(2024年末:337.15亿港元)[96] - 建议发展项目抵押净值223亿港元(2024年末:214.89亿港元)[96] - 证券抵押品市值1.031亿港元(极可能为笔误,实际应为百万级单位)(2024年末:1.04亿港元)[96] - 董事及控股股东个人担保940.06亿港元(极可能为笔误,实际应为百万级单位)(2024年末:914.09亿港元)[96] - 金融其他借贷担保2120万港元(2024年末:5610万港元)[97] - 投资物业抵押其他借贷账面值3400万港元(2024年末:5970万港元)[97] - 证券抵押品市值1.906亿港元(2024年末:1.998亿港元)[9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金融服务分类预期2025年下半年实现稳定业务增长[107] - 环保分类在不明朗市场下将控制成本并扩大客户群[108] - 汽车零件分类预期电动车需求增长而汽油车需求减少[109] - 格林纳达项目已成立管理团队并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设办事处[110]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5年上半年派发中期股息[116] 其他重要内容 - 新会计准则香港财务申报准则第18号及第19号将于2027年1月1日生效[20][21] - 会计准则修订预计不会对中期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19][20] - 已终止经营业务本期总亏损为3231.5万港元,其中商业印刷分类亏损572.6万港元,百货公司分类亏损2658.9万港元[67] - 已终止经营业务亏损为25,875千港元[45] - 持续经营业务每股基本亏损计算所用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440,709,880股[44] - 集团于2025年6月30日无重大或然负债[111] - 集团于2025年6月30日无重大诉讼[11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无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114] - 集团共聘用186名雇员其中香港58人内地81人日本34人格林纳达13人[119] - 薪酬委员会由方吉鑫林晓辉余亮晖组成并已审阅薪酬政策[119]
伟禄集团(01196)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