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584,518,461.89元,同比增长11.21%[21] - 利润总额37,500,487.47元,同比下降52.35%[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626,068.55元,同比下降55.13%[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4,370,510.12元,同比下降60.69%[21] - 基本每股收益0.15元同比下降68.75%[22] - 稀释每股收益0.15元同比下降68.75%[22] - 扣非基本每股收益0.12元同比下降72.73%[2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38%同比减少3.08个百分点[22] - 扣非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89%同比减少3.07个百分点[22] - 公司营业收入584518461.89元,同比增长11.21%[3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626068.55元,同比下降55.13%[36]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4370510.12元,同比下降60.69%[36] - 营业收入584,518,461.89元,同比增长11.21%[4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5.8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2%[114] - 净利润同比下降55.1%至3062.6万元人民币,而2024年同期为6825.0万元人民币[115] - 营业利润大幅下降52.3%至3759.6万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7877.5万元人民币[115]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3%至5.72亿元(2024年同期:4.88亿元)[118] - 净利润同比下降60.0%至2481.76万元(2024年同期:6209.77万元)[11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500,988,457.31元,同比增长21.71%[43] - 研发费用19,445,598.85元,同比增长12.60%[44] - 税金及附加4,760,553.15元,同比大幅增长76.67%[43] - 研发费用增长12.6%至1944.6万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1726.9万元人民币[115] - 财务费用转为净收入586.5万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净收入933.4万元人民币[115] - 营业成本同比上升27.6%至4.95亿元(2024年同期:3.87亿元)[118]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2.6%至1944.56万元(2024年同期:1726.89万元)[118] - 所得税费用同比下降38.5%至513.26万元(2024年同期:833.94万元)[119]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2,672,658.50元,同比增长111.88%[2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2672658.50元,同比上升111.88%[3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2,672,658.50元,同比大幅增长111.88%[4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11.8%至6267.27万元(2024年同期:2957.92万元)[121][122]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同比增长22.8%至5.99亿元(2024年同期:4.88亿元)[121]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下降42.8%至6.57亿元(2024年同期:11.48亿元)[122] - 支付职工现金同比增长15.4%至6672.85万元(2024年同期:5781.82万元)[121]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增长26.4%至2.47亿元(2024年同期:1.95亿元)[12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从2024年上半年的1641.73万元变为2025年上半年的-3103.28万元[124]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33.5%,从2024年上半年的4.48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5.97亿元[124]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同比增长42.4%,从2024年上半年的4498.32万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6405.73万元[124] -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激增608.4%,从2024年上半年的1586.68万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12亿元[124]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增长154.6%,从2024年上半年的4628.17万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18亿元[124] - 投资支付的现金减少45.4%,从2024年上半年的9.61亿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25亿元[124] -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减少6.7%,从2024年上半年的1亿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9333.8万元[125]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基本持平,2025年上半年为1.30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30亿元微降0.04%[125] 资产和负债变动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225,664,928.54元,同比下降4.78%[21] - 总资产1,586,826,729.66元,同比下降2.61%[21] - 总资产1586826729.66元,较上年末下降2.61%[3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225664928.54元,较上年末下降4.78%[36] - 交易性金融资产290,577,904.12元,较上年末下降30.49%[46] - 货币资金247,170,455.55元,同比增长16.43%,占总资产15.58%[46] - 存货227,194,290.73元,同比增长15.23%[47] - 无形资产76,038,699.14元,同比大幅增长59.94%[47] - 应收账款274,506,826.46元,同比下降4.46%[47] - 境外资产96,547,068.55元,占总资产比例6.08%[49] - 受限货币资金合计553,000.00元,包括保函保证金550,000.00元和平台保证金3,000.00元[52] - 交易性金融资产-银行理财期末余额290,577,904.12元,本期购买525,000,000元,出售650,000,000元[54] - 无形资产增加主要因购置越南土地使用权[48] - 其他非流动资产增加主要因预付工程设备款增加[48] - 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28,300.7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达48.42%[66] - 公司货币资金从2024年末的2.12亿元增至2025年6月末的2.47亿元,增长16.4%[106]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024年末的4.18亿元降至2025年6月末的2.91亿元,减少30.5%[106] - 应收账款从2024年末的2.87亿元降至2025年6月末的2.75亿元,减少4.4%[106] - 存货从2024年末的1.97亿元增至2025年6月末的2.27亿元,增长15.2%[106] - 流动资产总额从2024年末的11.44亿元降至2025年6月末的10.60亿元,减少7.4%[106] - 总资产略有增长0.5%至15.36亿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15.29亿元人民币[111][112] - 负债总额增加19.0%至3.55亿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2.98亿元人民币[112] - 所有者权益下降4.1%至11.81亿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12.31亿元人民币[112] - 母公司其他应收款从2024年末的1571.77万元增至2025年6月末的1.05亿元,增长567.8%[110] - 母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024年末的4.18亿元降至2025年6月末的2.91亿元,减少30.5%[110] - 母公司存货从2024年末的1.79亿元增至2025年6月末的2.24亿元,增长24.9%[110]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未分配利润减少16.8%,从期初的3.72亿元降至期末的3.10亿元[127][129] - 其他综合收益总额为负值,报告期内减少61.33万元[127] - 公司实收资本从1.333亿元增加至1.867亿元,增幅40.0%[131][133] - 资本公积从6.946亿元减少至6.413亿元,降幅7.7%[131][133] - 未分配利润从3.337亿元减少至3.019亿元,降幅9.5%[131][133] - 所有者权益合计从12.31亿元减少至12.01亿元,降幅2.4%[131][133] - 实收资本从2024年末的1.87亿元增至2025年6月末的2.61亿元,增长40.0%[108] - 未分配利润从2024年末的3.72亿元降至2025年6月末的3.10亿元,减少16.8%[108] - 2025年上半年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12.31亿元减少至12.30亿元[135] - 2025年上半年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从3.176亿元减少至3.176亿元[135] 非经常性损益 - 政府补助金额330.97万元[25] -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114.99万元[25]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5.15万元[25] - 委托投资损益收益627.22万元[25]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净额625.56万元[25] - 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损失转回194.8万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减值损失139.9万元人民币[115] - 不满足套期会计条件的远期外汇合约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12,627.96元,最终实际损益为收益112,627.96元[60] 业务和运营 - 海外销售占比较高,产品主要以美元结算[33][35] - 公司新增4项技术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项[35] - 锌锰电池国际市场份额一半以上由中国企业贴牌生产[30] - 公司产品包括碱性电池和碳性电池两大系列[31] - 越南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33,500.00万元,本期投入4,796.43万元,进度14.32%[54] - 研发检测中心及智能制造中心项目总投资13,413.07万元,投入进度84.88%[54] - 智慧工厂信息化建设项目总投资4,677.20万元,投入进度72.62%[54] - 公司认购共青城建木基金份额500万元,占基金总认缴出资额11.60%[57] - 越南野马注册资本为1,342.50万美元,报告期净利润亏损20.07万元[63] - 新加坡野马注册资本为1,000新加坡元,报告期净利润为89.52万元[63] - 野马国际子公司营业收入12,470.04万元,净利润474.97万元[63] - 野马商贸子公司营业收入1,302.83万元,净利润65.69万元[63] - 公司出口销售额占比较高,面临贸易保护政策风险[64] - 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对主营业务成本产生重大影响[64] - 汇率波动可能导致外币资产产生较大汇兑损失[65] - 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66] 股东和股本 - 公司总股本从186,676,000股增加至261,346,400股,增幅40%[94][95] - 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为每10股转增4股[95] - 转增后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增至261,346,400股,占比100%[94]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38,207户[96] - 本次变动通过公积金转股增加74,670,400股[94] - 股份变动已于2025年6月4日实施完毕[95] -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为0户[96] - 余元康持股数量为39,200,000股,占总股本15.00%[99] - 陈恩乐持股数量为39,200,000股,占总股本15.00%[99] - 陈一军持股数量为29,400,000股,占总股本11.25%[99] - 余谷峰持股数量为29,400,000股,占总股本11.25%[99] - 陈科军持股数量为29,400,000股,占总股本11.25%[99] - 余谷涌持股数量为29,400,000股,占总股本11.25%[99] - 李汉忠持股数量为703,120股,占总股本0.27%[99] - 邵兰君持股数量为417,200股,占总股本0.16%[99] - 谈俐珍持股数量为351,792股,占总股本0.13%[99] - 李逸云持股数量为283,300股,占总股本0.11%[99] - 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61,346,400元,股本总数261,346,400股[139] 募集资金使用 - 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58,745.08万元[85] - 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54,468.43万元[85] - 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52,397.30万元[85] - 募集资金总体投入进度为96.20%[85] - 年产8.1亿只碱性锌锰电池扩建及技改项目累计投入26,636.28万元,超出计划投资总额4.87%[88] - 研发检测中心及智能制造中心项目累计投入11,384.68万元,投入进度为84.88%[88] - 智慧工厂信息化建设项目累计投入3,396.40万元,投入进度为72.62%[88]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累计投入10,979.93万元,投入进度达100%[88] 利润分配和承诺 - 公司半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6] - 半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69] - 报告期内公司公益性对外捐赠支出90,005.28元[70] - 公司实际控制人及股东承诺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72][73] - 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监高承诺遵守减持相关规定[74] - 公司承诺在违法事实认定后三个月内提出股份回购预案[74] - 实际控制人承诺不从事与公司相同或相似的业务[75] - 公司承诺关联交易将遵循公允原则并及时披露[76] - 实际控制人承诺避免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76] - 报告期内无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78] - 报告期内无违规担保情况[78] - 对股东的利润分配为1.000亿元[132] -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为-93,338,000元[136] - 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为74,670,400元[136] - 2024年半年度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为-100,005,000元[137] - 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为53,336,000元[137] 风险因素 - 报告期内不存在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特别重大风险[8] - 公司出口销售额占比较高,面临贸易保护政策风险[64] - 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对主营业务成本产生重大影响[64] - 汇率波动可能导致外币资产产生较大汇兑损失[65] - 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66] 会计政策和财务报告基础 - 公司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147] - 公司营业周期为12个月[146] - 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145] - 财务报表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141][142] -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范围[152] - 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成本小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50] - 现金等价物定义为期限短于三个月、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且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157] - 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58] - 金融资产分为三类: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159]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需满足业务模式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且合同现金流量仅为本金和利息支付[160][161]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需满足业务模式兼具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目标[161] - 金融负债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163] - 衍生金融工具以签订日公允价值初始计量,后续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利得或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164] - 金融资产重分类仅在公司改变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时允许[162] - 权益工具需证明拥有扣除所有负债后资产中的剩余权益[163] - 共同经营中公司按份额确认共同持有的资产和共同承担的负债[156] - 混合工具主合同为金融资产时整体适用金融资产分类规定[165] - 嵌入衍生工具与主合同经济特征无紧密关系时分拆为单独衍生金融工具处理[165] -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优先采用活跃市场报价(第一层次输入值)[165] - 金融资产减值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确认损失准备[166] - 预期信用损失按违约风险加权计算全部现金短缺现值[167] - 金融工具信用风险三阶段划分
野马电池(605378)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