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为242.8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33.9百万港元下降44.0%[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为28.7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74.6百万港元下降61.5%[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6.4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盈利5.9百万港元[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亏损为2.20港仙,2024年同期为每股盈利0.49港仙[2] - 收益同比增长78.7%,从2.427亿港元增至4.339亿港元[6] - 毛利同比增长160.1%,从2869万港元增至7462.2万港元[6] - 税前利润扭亏为盈,从亏损2538.9万港元转为盈利589.6万港元[6] - 期间净利润扭亏为盈,从亏损2639.4万港元转为盈利589.6万港元[6] - 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0.49港仙,去年同期为亏损2.20港仙[6]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益为2.428亿港元,同比下降44.0%[43]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639.4万港元,同比下降547.5%[39] - 公司总收益同比下降44.1%至242.8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433.9百万港元)[46] - 毛利下降至28.7百万港元[4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行政开支同比增长21.4%,从5744.1万港元增至6970.4万港元[6] - 销售成本同比下降40.4%至214.1百万港元[47] - 行政开支下降至57.4百万港元,主要因预付款减值减少11.6百万港元[50] - 财务成本下降至2.9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5.7百万港元)[54] - 员工成本约为32.9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34.1百万港元),减少约3.5%[6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太阳能边框收益为1.581亿港元(占比65.1%),同比下降46.6%[44][45] - 电动车收益为4,030万港元(占比16.6%),同比下降9.0%[44][45] - 工业产品收益为2,670万港元(占比11.0%),同比下降54.2%[44][45] - 电子消费产品收益为1,770万港元(占比7.3%),同比下降49.7%[44][45] 各地区表现 - 越南地区收益为158,543千港元,较去年同期287,550千港元下降44.9%[21] - 中国地区收益为68,56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92,509千港元下降25.9%[21] - 澳洲地区收益为6,924千港元,较去年同期16,488千港元下降58.0%[21] - 其他地区收益为8,747千港元,较去年同期37,395千港元下降76.6%[21] - 越南市场收益同比下降44.9%至158.5百万港元(占比65.3%)[46] - 中国市场收益同比下降25.8%至68.6百万港元(占比28.3%)[4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率为11.8%,较2024年同期的17.2%下降5.4个百分点[2] - 毛利率从11.8%提升至17.2%[6] - 财务收入净额同比增长145.1%,从188.1万港元增至460.8万港元[6] - 其他全面收益从亏损569.5万港元转为收益341.1万港元[7] - 期间全面收益总额从盈利2.01万港元转为亏损2298.3万港元[7] - 公司确认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总额约131,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约2,924,000港元大幅下降[15] - 毛利率下降至11.8%(2024年同期:17.2%)[43] - 财务收入净额为1,881千港元,同比下降59.2%(2024年同期:4,608千港元)[35]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备为3,120千港元(2024年同期:转回7,282千港元)[34] - 毛利率下降至11.8%(2024年同期:17.2%)[4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未宣派中期股息[68] - 未进行任何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事项[64] - 未订立任何协议对冲汇率风险,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可能影响业绩[61] - 董事会主席与行政总裁由潘兆龙一人兼任[71] - 执行董事何栢耀辞任,非执行董事林婉雯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成员[73] 其他财务数据 - 于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69.162百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90.996百万港元减少41.9%[4] - 于2025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159.938百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26.450百万港元减少29.4%[4] - 于2025年6月30日总负债为437.634百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682.129百万港元减少35.9%[5] - 于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708.917百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731.900百万港元减少3.1%[4] - 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为159,938千港元,较去年末226,450千港元下降29.4%[22]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为132,910千港元,较去年末129,770千港元增加2.4%[22] - 贸易应收款项于2025年6月30日均不计息,与2024年12月31日情况相同[24] - 银行贷款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251,633千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216,941千港元[28] - 计息借贷实际年利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4.03%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23%[28]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2,313千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0,645千港元[32] - 90天以上账龄的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2,270千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2,604千港元[32] - 0至30天账龄的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7,241千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6,917千港元[3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下降至169.2百万港元(2024年末:291.0百万港元)[58] - 计息借款下降至216.9百万港元(2024年末:251.6百万港元)[58] - 资产质押规模上升至360.0百万港元(2024年末:305.9百万港元)[59] 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 - 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包括为股份奖励计划持有的595,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0.05%[25] - 购股权计划下雇员持有的购股权数量从8,032,000股减少至7,752,000股,期内失效280,000股[27] - 董事张华强和陈启能各持有1,200,000股购股权,行使价均为0.396港元[27] - 公司已发行股本为120,000,000港元,分为1,200,000,000股每股0.1港元的股份[60] - 公司执行董事为潘兆龙先生及何栢耀先生[78] - 公司非执行董事为林婉雯女士[78]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张华强博士、陈启能先生及文耀光先生[78] 资产和运营数据 - 于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为1,146.551百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414.029百万港元减少18.9%[4][5] - 物业、厂房及设备期终账面净值为337,743千港元,较期初362,934千港元下降6.9%[22] - 期内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27,820千港元[22] - 公司销量约为7,351吨,同比下降46.1%[43] - 非即期银行贷款34,340千港元附有资产负债率须高于70%的契约要求[29] - 资本承担约为20.2百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16.2百万港元),主要涉及购买机器[62] - 员工数量减少至615名(2024年12月31日:720名),减少约14.6%[66] 其他重要内容 - 无任何或然负债(2024年12月31日:无)[63]
荣阳实业(02078)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