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15.33亿元,同比增长5.30%[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91.86万元,同比增长13.16%[2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245.57万元,同比增长10.52%[20] - 基本每股收益0.17元/股,同比增长13.33%[2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83%,同比增加0.15个百分点[20] - 利润总额4736.50万元,同比下降14.24%[20] - 营业收入15.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91.86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6%[21]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33亿元,同比增长5.30%[3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91.86万元,同比增长13.16%[34] - 营业收入15.33亿元同比增长5.30%[70][72] - 归母净利润5791.86万元同比增长13.16%[70] - 营业收入从14.56亿元增至15.33亿元,同比增长5.3%[182] - 净利润从4905.95万元增至5426.01万元,同比增长10.6%[18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从5118.45万元增至5791.86万元,同比增长13.2%[183] - 基本每股收益从0.15元/股增至0.17元/股,同比增长13.3%[184]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至12.48亿元人民币[185] - 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62.8%至8057.36万元人民币[18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率同比降低[20] - 其他收益同比减少[20] - 报告期毛利率为27.32%,同比下降1.46个百分点[35] - 研发费用投入1.1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78%[37]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7.78%[20] - 研发费用1.19亿元同比增长5.27%[72] - 研发费用从1.13亿元增至1.19亿元,同比增长5.3%[182] - 研发费用保持稳定为7845.26万元人民币,同比微增0.5%[185] - 财务费用为-146.93万元人民币,主要得益于利息收入945.08万元人民币[185] - 信用减值损失改善至-2255.30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37.2%[185] 经营活动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986.00万元[2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986万元人民币同比由负转正[2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986万元同比改善118.83%[72][7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至6986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3.71亿元人民币[189]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增长34.4%至14.48亿元人民币[188] - 支付给职工现金增长4.3%至4.12亿元人民币[189] 投资活动现金流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从-1.53亿元改善至1245.56万元[193] -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40%,从330.35万元降至198.28万元[193] - 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大幅减少52.4%,从7.99亿元降至3.80亿元[193] - 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增长57%,从5418.77万元增至8510.80万元[193] - 投资支付的现金减少89.8%,从6350万元降至650万元[193] 筹资活动现金流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19亿元人民币,主要来自借款6.07亿元人民币[190]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下降8.4%,从3.39亿元降至3.10亿元[193] 资产和负债状况 - 总资产76.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8.73%[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1.5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0.21%[21] -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17.0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21.48%[68] - 存货账面价值23.53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38.42%[68] - 货币资金11.2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3.58%[76] - 固定资产10.7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0.16%[76] - 应付账款15.5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91%[76] - 短期借款6.4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80%[76]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数为人民币411,016,018.18元,较期初数567,799,963.49元下降27.6%[82]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人民币252,664,855.56元,较期初352,600,910.46元下降28.3%[82]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为人民币144,044,660.22元,较期初200,593,148.36元下降28.2%[82]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末余额为人民币8,480,947.60元,较期初8,780,349.87元下降3.4%[82] - 公司货币资金为11.2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8.39亿元增长33.6%[176]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2.53亿元人民币,较期初3.53亿元下降28.4%[176] - 应收票据为1.5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18亿元增长31.9%[176] - 公司总资产从704.55亿元人民币增长至766.05亿元人民币,增幅8.7%[177][178][179] - 应收账款从16.48亿元人民币增至17.06亿元人民币,增长3.5%[177] - 存货从20.54亿元人民币增至23.53亿元人民币,增长14.6%[177] - 固定资产从5.98亿元人民币大幅增至10.77亿元人民币,增长80.2%[177] - 短期借款从5.95亿元人民币增至6.48亿元人民币,增长8.8%[177][178] - 应付账款从11.88亿元人民币增至15.56亿元人民币,增长30.9%[178] - 合同负债从13.25亿元人民币增至14.29亿元人民币,增长7.9%[178] - 长期借款从4618万元人民币增至9977万元人民币,增长116%[178] - 货币资金从7.53亿元人民币增至9.87亿元人民币,增长31.1%[179] - 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从4.31亿元人民币增至4.37亿元人民币,增长1.5%[179] - 公司总资产从635.48亿元增至689.22亿元,同比增长8.5%[180] - 合同负债从10.46亿元增至12.75亿元,同比增长21.9%[180] - 短期借款从4.24亿元降至2.74亿元,减少35.4%[180]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从511.44万元激增至5100万元,同比增长897.2%[18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增长33.4%至10.38亿元人民币[19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增长37.8%,从6.58亿元增至9.07亿元[193] 所有者权益和利润分配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增长0.2%,从31.47亿元增至31.54亿元[195] - 综合收益总额为5323.41万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为5723.41万元[195] - 向所有者分配利润5119.88万元[195] - 公司实收资本(或股本)本年期初余额为3.39亿元,期末增至3.41亿元,增长220.8万元[197][198] - 资本公积从17.74亿元增至17.89亿元,增加1478.66万元[197][198] - 其他综合收益从-249.6万元恶化至-430.95万元,减少181.35万元[197][198] - 未分配利润从8.01亿元增至8.02亿元,增加328.19万元[197][198] - 所有者权益合计从30.14亿元增至30.30亿元,增长1549.21万元[197][198] - 综合收益总额为4937.09万元,其中未分配利润贡献5118.45万元[197] - 所有者投入资本增加1699.46万元,包括普通股投入1554.43万元和股份支付145.02万元[197] - 利润分配向股东支付5085.63万元[197] - 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从29.95亿元增至30.30亿元,增长2794.30万元[199][200] - 母公司其他综合收益从177.53万元转为-196.13万元,减少373.66万元[200] - 其他综合收益由正转负,从177.53万元变为-18.60万元[180]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7.78%[20] - 研发费用投入1.1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78%[37] - 研发投入金额达119,281,825.40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78%[41] - 研发人员数量为1,915人,占公司员工总人数比例为40.54%[41] - 已获得专利477项,其中发明专利55项,软件著作权276项[42] - 完成交付650多套非标定制自动化激光焊接系统,满足1,400多种部品焊接要求[42] - 激光焊接头适用功率覆盖5W至6000W量级,波长覆盖紫外266nm至2000nm[42] - 多波长同轴复合焊接头合成功率达6000W水平[42] - 智能问答系统问题匹配准确率提升至85%[40] - 工程师排查效率提高40%[40] - 产品行业涵盖28个激光加工领域[42] - 公司牵头项目通过广东省科技成果鉴定,多层极耳复合焊接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46]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1.19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7%[51]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78%,与上年同期持平[51] - 新获授权专利43项(含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2项[49] - 累计获得授权专利477项(含发明专利55项),软件著作权276项[49] - 发明专利累计申请235项,获得55项,实用新型专利累计获得355项[49] - 激光Busbar飞行焊接研发项目累计投入743.835万元,目标提升焊接效率50%[54] - 燃料电池石墨双极板点胶项目累计投入792.978万元,处于验收阶段[54] - 氢燃料电堆测试设备项目累计投入352.411万元,定位氢能源性能测试[54] - 蓝光激光焊接技术使铜合金吸收率提升3-10倍,有效抑制焊接飞溅[47] - 公司掌握6项核心激光技术,其中激光能量控制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47] - 智能柔性精密动力电池装配设备研发项目预算为30,000,000元,累计投入18,234,022元,目标效率>15PPM,故障率≤2.0%,优率≥99%[55] - 高速智能化锂电设备研发项目预算为28,000,000元,累计投入17,000,596.31元,目标效率≥32PPM,故障率≤2.0%,优率≥97%[55][56] - 常规锂电设备研发与精工制造融合项目预算为25,000,000元,累计投入16,101,435.36元,目标效率≥15PPM,一次优率≥99.5%,过杀率≤0.5%[56] - 锂电设备海外速配智造研发项目预算为30,000,000元,累计投入17,486,604.68元,目标效率>20PPM,故障率≤2.0%,优率≥99%[56] - 储能锂电设备自适应生产研发项目预算为25,000,000元,累计投入14,171,008.16元,目标效率>12PPM,故障率≤2.0%,优率≥99%,Cm/Cmk≥1.极片多光束划线及清洗工艺使设备效率提升超过50%[39] - 超声辅助激光焊接工艺使异种材料焊缝剥离强度提升167%,剪切强度提升59.8%[38] - 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4.54345亿元,累计投入2.89748亿元[64] - 研发人员数量为1,915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40.54%[66]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1.706939亿元,平均薪酬为9.28万元[66] - 激光减薄设备研发投入600万元,累计投入580.92万元,应用于光伏行业,碎片率低于0.02%,设备运行时间≥98%,提效≥0.15%[63] - 皮秒激光器研发投入350万元,应用于光伏及半导体行业,要求光束质量M²小于1.2,圆度大于95%,像散小于15%[63] - 晶圆划线机研发投入250万元,累计投入230.93万元,应用于半导体行业[63] - 圆柱电池磁驱转塔密封钉焊工作台研发投入600万元,累计投入316.59万元,处于开发阶段[62] - 方壳20PPM密封钉焊接机柔性线研发投入155万元,累计投入16.97万元,处于设计阶段[62] - 激光退火工艺研发投入450万元,累计投入436.84万元,处于验证阶段[62] - 喷油环焊接工艺研发投入110万元,累计投入190.31万元,处于验证阶段[62] - 千瓦级高亮度蓝光激光器项目投入2000万元,已完成投资319.6万元[60] - 圆柱电池封口焊离合器研发项目投入520万元,已完成投资80.5万元[61] - 方壳电池倒立壳盖激光满焊机研发项目投入550万元,已完成投资361.2万元[61] - 圆柱电池UV打印机研发项目投入420万元,已完成投资179.1万元[61] 业务线表现 - 锂电行业贡献近80%主营业务收入[35] - 固态电池装配线已交付行业头部客户[29][37] - 公司激光焊接设备市场占有率约26%保持行业领先[28] - 完成重载磁悬浮输送线研发,单体输送速度达2m/s,效率较传统物流线(如倍速链、滚筒等)提高200%,可用于模组PACK线中电芯输送,载重达800KG[57] - 完成EOL飞针测试机研发,单测试点位测试时间由0.8秒提升至0.6秒,平均测试时间0.8秒/点,应用于FPC产品测试[57] - 开发高亮度蓝光激光器,合束蓝光预计实现2KW-4KW高亮度输出,或1000W/200um输出,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及储能电池行业[57] - 完成五轴激光加工中心技术研发,视觉测距自动扫描检索并调用程序加工,适用于汽车钣金及三维曲面异形件[58] - 研发12000W单模块光纤激光器,平均输出功率12000W,功率稳定性<3%,调制频率0-5kHz,功率调节范围10%-100%,应用于切割、焊接、熔覆等领域[58] - 薄型异形3D曲面钢材激光焊接技术目标良率≥97.5%,效率15PPM,适用于3C钢壳电池盖板切割工艺[58] - 薄型钢材密封焊接技术目标良率≥97.5%,效率18PPM,适用于3C钢壳电池盖板焊接工艺[58] - 薄型钢壳密封钉焊接技术目标良率≥99.2%,效率18PPM,适用于3C行业手机及手表电池注液口焊接[59] - 新能源载体智能成型平台研发目标侧焊良率>98%、刻码>99.5%、钢壳底板焊接>95%,整线产能>5PPM[59] - 物流路径优化与自动化研发目标效率>24PPM,设备故障率≤2.0%,产品优率≥99%,托盘定位精度±0.5mm[59] - 关键工艺良率≥99.8%[60] - 故障率<2%[60] - 模块换型时间<30分钟[60] - 单模块成本降低40%[60] - 研发费用节省30%[60] - 客户产线部署周期缩短30%[60] 市场与行业环境 - 中国激光焊接设备市场规模12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25] -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26] - 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335GWh同比增长64%[27] - 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政策目标为2027年设备投资较2023年增长25%以上[30] 子公司表现 - 江苏联赢激光有限公司报告期净利润为人民币548.46万元[84] - 惠州市联赢科技有限公司报告期净亏损为人民币1,484.25万元[84] 股东和股权结构 - 第一大股东韩金龙持股2872.44万股,占比8.42%[168] - 第二大股东牛增强持股1292.66万股,占比3.79%[168] - 第三大股东深圳汇通金控持股924.13万股,占比2.71%[168] - 金鹰科技创新基金增持159.34万股,总持股556.35万股,占比1.63%[极片多光束划线及清洗工艺使设备效率提升超过50%[39] - 超声辅助激光焊接工艺使异种材料焊缝剥离强度提升167%,剪切强度提升59.8%[38] - 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4.54345亿元,累计投入2.89748亿元[64] - 研发人员数量为1,915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极片多光束划线及清洗工艺使设备效率提升超过50%[39] - 超声辅助激光焊接工艺使异种材料焊缝剥离强度提升167%,剪切强度提升59.8%[38] - 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4.54345亿元
联赢激光(688518) - 2025 Q2 - 季度财报